内部排序 & 查找

1. 查找

  1. 顺序查找 : 就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搜索, 查找内容

  2. 折半查找 : 有序表时, 可以通过与关键字的比较, 实现折半查找.

  3. 二叉排序树查找 : 所谓二叉排序树是指 , 左子树小于根, 右子树大于根, 查找过程有点类似折半查找.

顺序查找

/* line find
 * author : kevin
 * date : 2012.09.29
 */
#include <stdio.h>

char a[] = "hello world";

int indexof(char letter)
{
	int i = 0;
	while (a[i] != '\0') {
		if (a[i] == letter)
			return i;
		i++;
	}
	return -1;
}

int main(void)
{
	printf("%d %d\n", indexof('o'), indexof('z'));
	return 0;
}

折半查找

/* 
 * half find
 * author : kevin
 * date : 2012.09.29
 */

#include <stdio.h>

#define LEN 8
int a[LEN] = {1, 2, 2, 2, 5, 6, 8, 9};

int binarysearch(int number)
{
	int mid, start = 0, end = LEN - 1;
	while (start <= end) {
		mid = (start + end) / 2;
		if (a[mid]<number)
			start = mid + 1;
		else if (a[mid] > number)
			end = mid - 1;
		else
			return mid ;
	}
	return -1;
}

int main(void)
{
	printf("%d\n", binarysearch(5));
	return 0;
}

2.内部排序

  1. 插入排序 : 类似打扑克抓拍 , 就是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 按关键字大小, 将记录插入到适当位置 .

 

#include <stdio.h>

#define LEN 5

int a[LEN] = {10, 5, 2, 4, 7};

void insertion_sort(void)
{
	int i, j, key;
	for (j=1; j<LEN; j++) {
		printf("%d,%d,%d,%d,%d\n", 
			a[0], a[1], a[2], a[3], a[4]);
		key = a[j];
		i = j - 1;
		/* move, find the location */
		while (i>=0 && a[i]>key) {
			a[i+1] = a[i];
			i--;
		}
		a[i+1] = key;
	}
	printf("%d,%d,%d,%d,%d\n", 
		a[0], a[1], a[2], a[3], a[4]);
}

int main(void)
{
	insertion_sort();
	return 0;
}

2. 冒泡排序 :  两两比较, 一次循环冒出一个泡, 注意是两两比较, 不是1个跟全部比较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alloc.h>


void maopao_sort(int *p){
    int i,j;
    int temp;
    for(i=10;i>=1;i--){
        for(j=0;j<i-1;j++){
        if(*(p+j) > *(p+j+1) ){
            temp = *(p+j);
            *(p+j) = *(p+j+1);
            *(p+j+1) = temp;	
    	}
    }
    }
    for(i=0;i<10;i++)
        printf("%d,",*(p+i));
}




int main(){
    int a[10] = {3,1,5,6,2,4,9,7,10,8};
    /*insert_sort(a);*/
      maopao_sort(a);
    getchar();
}

3. 希尔排序 : 基本思想是先将待排序的数字分成若干区间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最后再进行插入排序.

又叫 缩小增量排序,是改进的插入排序,因为插入排序与序列之前位置有很大关系,如果序列之前位置合适,那么插入时,可能移动的元素就少,而希尔排序就是将整个序列按照增量分成若干子序列,然后再子序列内进行插入排序,逐渐缩小序列增量,直至增量为1时。这个增量是提前定义的,根据公式和序列规模 该序列的项来自 9 * 4^i - 9 * 2^i + 1 和 4^i - 3 * 2^i + 1 这两个算式 。 得到的结果是 ( 1,5, 19, 41, 109 ... ) , 也可以用序列总署除 2 的 办法来确定增量,例如如果是10个数,那么增量应该为( 5, 2, 1 )

void prshl(p,n) 

/* int n;double p[]; */

{ 

	int k,j,i; 
	
	double t; 
	
	k=n/2; 

	while (k>0) { 
	
		for (j=k;j<=n-1;j++){ 
		
			t=p[j];i=j-k; 
			
			while((i>=0)&&(p[i]>t)) { 
			
				p[i+k]=p[i];i=i-k; 
			
			} 
			
			p[i+k]=t; 
			
		} 
		
		k=k/2; 
	
	} 

	return; 

}


希尔排序(缩小增量法) 属于插入类排序,是将整个无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排序过程:先取一个正整数d1<n,把所有序号相隔d1的数组元素放一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取d2<d1,重复上述分组和排序操作;直至di=1,即所有记录放进一个组中排序为止

初始:d=5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55 04

 |---------------| 38 27 |--------------| 65 49* |--------------| 97 55 |---------------| |76 04|

一趟结果 d=2 13 27 49*55 04 49 38 65 97 76

 |--------|--------|----------| 27 04 65 |--------|-------| 49* 49 97 |--------|---------|

二趟结果 13 04 49*38 27 49 55 65 97 76   d=1

三趟结果 04 13 27 38 49*49 55 65 76 97

 

4. 归并排序

/* 
 * Guibing sort
 * author : kevin
 * date : 2012.09.29
 */

#include<stdio.h>

#define LEN 8

int a[LEN] = {5, 2, 4, 7, 1, 3, 2, 6};

/* merge, concatenate */
void merge(int start, int mid, int end)
{
	int n1 = mid - start + 1;
	int n2 = end - mid ;
	int left[n1], right[n2];
	int i, j, k;
	for (i=0; i<n1; i++) {
		left[i] = a[start+i];
	}
	for (j=0; j<n2; j++) {
		right[j] = a[mid+1+j];
	}
	i = j = 0;
	k = start;
	while (i<n1 && j<n2) {
		if (left[i] < right[j]) {
			a[k++] = left[i++];
		} else {
			a[k++] = right[j++];
		}
	}
	while (i < n1) {
		a[k++] = left[i++];
	}
	while (j < n2) {
		a[k++] = right[j++];
	}

}

/* divide */
void sort(int start, int end)
{
	int mid;
	if (start < end) {
		mid = (end + start) / 2;
			
		printf("sort(%d - %d,%d - %d) %d %d %d %d"
			     "%d %d %d %d\n", start, mid,
			     mid+1, end,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sort(start, mid);
		sort(mid+1, end);
		merge(start, mid, end);
		
		printf("merge(%d - %d,%d - %d) %d %d %d %d"
			     "%d %d %d %d\n", start, mid,
			     mid+1, end,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
}

int main(void)
{
	sort(0, LEN-1);	
	return 0;
}

 

5. 快速排序 ( 冒泡排序改进 )

不是 两两比较,而是两个部分两个部分比较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设要排序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排序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也就是说,多个相同的值的相对位置也许会在算法结束时产生变动。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 key=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即J--),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A[j]与A[i]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即I++),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A[i]与A[j]交换;

  5)重复第3、4、5步,直到 I=J; (3,4步是在程序中没找到时候j=j-1,i=i+1,直至找到为止。找到并交换的时候i, j指针位置不变。另外当i=j这过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最后令循环结束。)

示例:待排序的数组A的值分别是:(初始关键数据:key=49) 注意关键key永远不变,永远是和key进行比较,无论在什么位置,最后的目的就是把key放在中间,小的放前面大的放后面。

  

A[0]A[1]A[2]A[3]A[4]A[5]A[6]
49386597761327
 进行第一次交换后:27 38 65 97 76 13 49

  ( 按照算法的第三步从后面开始找,此时:J=6)

  进行第二次交换后:27 38 49 97 76 13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key的值,65>49,两者交换,此时:I=2 )

  进行第三次交换后:27 38 13 97 76 49 65

  ( 按照算法的第五步将又一次执行算法的第三步从后开始找

  进行第四次交换后:27 38 13 49 76 97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大于key的值,97>49,两者交换,此时:I=3,J=5 )

  此时再执行第三步的时候就发现I=J=3,从而结束一趟快速排序,那么经过一趟快速排序之后的结果是:27 38 13 49 76 97 65,即所有大于key49的数全部在49的后面,所有小于key(49)的数全部在key(49)的前面。

/*
n就是需要排序的数组,left和right是你需要排序的左界和右界,
如果要排序上面那个数组,那么left和right分别是0和9
*/

void quicksort(int n[], int left,int right)
{
	int dp;
	if (left<right) {
	
		/*
		这就是下面要讲到的函数,按照上面所说的,就是把所有小于53的数放
		到它的左边,大的放在右边,然后返回53在整理过的数组中的位置。
		*/
		dp=partition(n,left,right);
	
		quicksort(n,left,dp-1);
	
		quicksort(n,dp+1,right); //这两个就是递归调用,分别整理53左边的数组和右边的数组
	}
}
	
/* 
 * 我们上面提到先定位第一个数,然后整理这个数组,把比这个数小的放到它的左边,大的放右边,然后
 * 返回这中间值的位置,下面这函数就是做这个的。
 */
int partition(int n[],int left,int right)
{
	int lo,hi,pivot,t;
	
	pivot=n[left];
	lo=left-1;
	hi=right+1;
	
	while(lo+1!=hi) {
		if(n[lo+1]<=pivot)
			lo++;
		else if(n[hi-1]>pivot)
			hi--;
		else {
			t=n[lo+1];
			n[++lo]=n[hi-1];
			n[--hi]=t;
		}
	}
	
	n[left]=n[lo];
	n[lo]=pivot;
	return lo;
}


 

6. 选择排序

每一次,找出来一个最小的,数组下标要增加,第1趟在 N 个数字中找到最小的,第2趟就是 N-1 数字中找到最小的。。。。

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①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②第1趟排序

  在无序区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1]交换,使R[1..1]和R[2..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

  ③第i趟排序

  第i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这样,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 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 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 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76 97 65 49 ]

  第五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六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65 [97 76]

  第七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最后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int main(void)   
{   
	int a[10],i,j,tmp,b;   
	  
	for(i=0;i<10;i++)   
	a[i]=rand()%100;   
	for(i=0;i<10;i++)   
	printf("%3d",a[i]);   
	printf("\n");   
	for(i=0;i<9;i++){   
		tmp=i;   
		for(j=i+1;j<10;j++)   
		if(a[tmp]>a[j])   
		tmp=j;   
			if(i!=tmp){   
				b=a[tmp];   
				a[tmp]=a[i];   
				a[i]=b;   
			}   
	}   
	for(i=0;i<10;i++)   
		printf("%3d",a[i]);   
	printf("\n");   
	
	return 0;   
}


 

7 堆排序

堆排序是树形选择排序,是需要利用树结构。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堆”定义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Heap),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ki<=k(2i)且ki<=k(2i+1)(1≤i≤ n),当然,这是小根堆,大根堆则换成>=号。//k(i)相当于二叉树非叶结点,K(2i)则是左孩子,k(2i+1)是右孩子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

总之,麻烦,用时再查baidu吧

 

8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的方式可以采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或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LSD的排序方式由键值的最右边开始,而MSD则相反,由键值的最左边开始。
  以LSD为例,假设原来有一串数值如下所示:
  73, 22, 93, 43, 55, 14, 28, 65, 39, 81
  首先根据个位数的数值,在走访数值时将它们分配至编号0到9的桶子中:
  0
  1 81
  2 22
  3 73 93 43
  4 14
  5 55 65
  6
  7
  8 28
  9 39
  接下来将这些桶子中的数值重新串接起来,成为以下的数列:
  81, 22, 73, 93, 43, 14, 55, 65, 28, 39
  接着再进行一次分配,这次是根据十位数来分配:
  0
  1 14
  2 22 28
  3 39
  4 43
  5 55
  6 65
  7 73
  8 81
  9 93
  接下来将这些桶子中的数值重新串接起来,成为以下的数列:
  14, 22, 28, 39, 43, 55, 65, 73, 81, 93

  这时候整个数列已经排序完毕;如果排序的对象有三位数以上,则持续进行以上的动作直至最高位数为止。

实现方法 

  LSD的基数排序适用于位数小的数列,如果位数多的话,使用MSD的效率会比较好。MSD的方式与LSD相反,是由高位数为基底开始进行分配,但在分配之后并不马上合并回一个数组中,而是在每个“桶子”中建立“子桶”,将每个桶子中的数值按照下一数位的值分配到“子桶”中。在进行完最低位数的分配后再合并回单一的数组中。

最高位优先(Most Significant Digit first)法,简称MSD法:先按k1排序分组,同一组中记录,关键码k1相等,再对各组按k2排序分成子组,之后,对后面的关键码继续这样的排序分组,直到按最次位关键码kd对各子组排序后。再将各组连接起来,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最低位优先(Least Significant Digit first)法,简称LSD法:先从kd开始排序,再对kd-1进行排序,依次重复,直到对k1排序后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实现原理

     基数排序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887年赫尔曼·何乐礼在打孔卡片制表机(Tabulation Machine)上的贡献。它是这样实现的: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基数排序的方式可以采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或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LSD的排序方式由键值的最右边开始,而MSD则相反,由键值的最左边开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int data[10]={73,22,93,43,55,14,28,65,39,81};   
	int temp[10][10]={0};  /* 基数排序算法 */
	int order[10]={0};   
	int i,j,k,n,lsd;   
	k=0;n=1;   
	printf("\n排序前: ");   
	for (i=0;i<10;i++) 
		printf("%d ",data[i]);   
	putchar('\n');   
	while (n<=10){   
		for (i=0;i<10;i++){   
			lsd=((data[i]/n)%10);   
			temp[lsd][order[lsd]]=data[i];   
			order[lsd]++;   
		}   
		printf("\n重新排列: ");   
		for (i=0;i<10;i++){   
			if(order[i]!=0)   
				for (j=0;j<order[i];j++){   
					data[k]=temp[i][j];   
					printf("%d ",data[k]);   
					k++;   
				}   
				order[i]=0;   
		}   
		n*=10;   
		k=0;   
	}   
	putchar('\n');   
	printf("\n排序后: ");   
	for (i=0;i<10;i++) printf("%d ",data[i]);   
	return 0;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