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

一、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秦朝宰相李斯还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阴沟里面生活的老鼠,吃的是人吃剩了倒出的残汤剩水,目光猥琐,一有响动就警惕地四面张望,发现有人则马上逃之夭夭。而在官府粮仓里面的老鼠则不一样,吃的是官粮国俸,脑满肠肥,处若泰然,发现有人的动静也爱理不理,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既然老鼠都是这个样子,更何况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呢。从这个简单的对照,李期领悟到了”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的道理,从此下定决心学习为官之术,帝王之学。最后终于成了帮助秦灭六国的重要人物,官至宰相。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准确的目标、坚定的决心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东西,而是需要自己积极地思考,从身边发掘、领悟。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生存轨迹,那一种积极的思考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积极地发掘身边的素材,自己才会找到改变的正确方法。

也许一时的努力思考似乎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改变,但只要自己认真思考了,那请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的。或许不能马上就找到问题的答案或政结所在,其实你已将问题存在了自己的心中,只要有合适的事例对你进行触动,那你成功的引信就会被点燃,心中的激情就会被引爆。

大丈夫不可不成功,成功不可无权。

二、舌头的力量

        士兵的武器是刀和枪,渔夫的武器是网和叉,农民的武器是犁和锄,而纵横家的武器,则是软软的舌头。 千万不能小看舌头的作用。 西方谚语说:舌头虽软,却能折断骨头,意思是说谎言的人多了,也会对正人君子造成伤害。 中国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却是对具有舌头战斗力一个实实在在的评价。 活跃于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就是这种人的代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靠磨嘴皮子吃饭的英雄,也就是纵横家,同样生长于乱世。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当时代活跃人物,各国诸侯敬之如贵宾,却又畏之如蛇蝎,因为他们有实实在在能改变时局,翻云覆雨的能量,其中的杰出人物是佩六国相印的苏群,还有向秦王献“连衡”毒计以破坏六国合作的张仪。 苏群和张仪哥俩好,同为谋略家鬼谷子的门下弟子,两人一明一暗,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左右了时局数十年。 当年苏群年轻时,喜欢游手好闲,到处闲逛,搞得家里人对他很是不满,到后来他异想天开,去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失败回家,妻子不让他进门,嫂不给他吃饭,而老父不认有这个儿子。痛定思痛,他发誓要成功,说,我苏某人有今天,“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不以我为子,皆秦之所赐”,于是改变策略,“头悬梁,锥刺股”,天天苦读学本事,日日诵习纵横术,一年多后,自感学成,出山,从燕国开始了自己向秦复仇的大计,终于促成了六国合纵联合的局面,使秦二十五年不敢向六国进攻。 张仪的天份要比苏群高,同在鬼谷子老师那儿学艺时,苏秦自以为赶不上张仪。 有一天,张仪跑到一个高官家混饭吃,席间,那位高官的古董掉了,于是有人告状,说张仪成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同时人品不好,古董定是被他偷了无疑。于是高官找人痛打了张仪。张仪被抬回家,问他妻子:你帮我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妻子又好气,又好笑,说,还在。张仪大舒了口气,说,舌头在就好,我还可以报仇。后来经过苏秦的帮助,到秦国得到了权位,于是马上写信告诉高官:当年我没偷你的东西,你那样对我,现在老子雄起了,你们国家给我小心点!再后来等苏秦死了,他献“连衡”的计策,使秦国破六国联合,攻城拔寨如秋风扫落叶。 这两个故事给我们如下启示:

1、要成功,必须得有清晰的目标。

2、为达目标,须使出狠劲,不达目的不罢休。

3、练就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即使你不指望靠演讲吃饭,它也能使你少受人欺负。

三、赢在起点

        大凡成事的人,必然因为有所感触,然后经历了一个由感触到形成目标到行动再到成事的过程。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巡游天下,排场极大,随行队伍迤俪数十里。   这一巡游,游出了两位英雄人物。   后来的汉朝开国皇帝,不过当时还是流氓地皮的刘邦看到了始皇的排场,流着口水对旁边的人说,做人呀,就是要这样子,才有意思!(大丈夫生当如此)。   而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而威风十足地对他的叔父说,我一定会取代这个人成为皇帝!(彼可取而代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最后的中国终于成了这两个英雄逐鹿的大舞台。   老板常对我说:一切的领先都是思想上的领先。此言不假。所有的建筑,都是先在思想中形成,然后在图纸中形成,最后才能成为建筑。如果没有思想中的建筑,那最后也不会有现实中的建筑。

   无论如何,有一个目标,都是成功的第一步,尤其是在你有了目标而别人没有的时候。

  因为你已经赢在了起点上了。

四、为什么样的老板打工?

对职场中人来说,为谁工作这件事,是同做什么工作、与谁一起工作同样重要并值得关注的问题。

秦朝末年,一时豪杰并起,英雄倍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细加思量,如果是天生的冒险家,那就拉队伍开“公司”混水摸鱼,如果没有一颗总裁的心,那就要择一明主,帮他打工,与他共创大业,共同发展,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老板的选择无疑是很值得慎重的,每个有才能的人都明白,如果跟对了人,既使不能裂土分缰,也能功成名就,名满天下,如果跟错了人,不但自己可能招人杀身之祸,甚至将给家族造成灭顶之灾。    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兼并的结果,造成了刘邦与项羽两强对持的局面,选哪一个当老板,选择哪一个阵营,更是艰难的抉择。    项羽方无疑实力上占优,他们地盘广大,兵精粮足,从领导者的能力上看,更是刘邦这边无法比的。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号称西楚霸王,出道以来,战必胜,攻必取,只手打下了好大的基业。同时,项羽重感情,待手下人很好,很有人格魅力。    从很多方面来说,刘邦都比不上项羽,楚军40万,汉军只有10万,还是些老弱病残之辈,从领导者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上看,刘邦更是远远不及项羽:从性格上看,刘邦的手下都知道刘老板有些流盲作风,不但皮厚,且心黑,为达目的择手段,甚至不惜老父和小孩的生命,同时,对手下也不尊重,动则打骂。从个人能力方面看,刘邦更差得远:他打仗不行,带兵更差,虽然项羽多方叫阵,他绝对不敢与项羽单挑。    刘邦有这么多的不足,但他只有一个长项是项羽赶不上的,这也是刘邦最终成功而项羽终于失败的原因:刘邦会用人,敢用人,且乐于用人,项羽不会用人,不敢用人,也不太愿意用人。    刘邦自己将最终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手下,他自己分析道:“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安粮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运筹惟卧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此三人,皆人杰也,为吾所用,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由此可见,刘邦自己也认识到,自己的成功,是团队的合作的成功,而项羽的失败,是个人英雄主义失败,既使在双方实力差距较远的程度上,个人也干不过团队。    是的,从个人的能力单兵作战能力上看,刘邦这边没一个人是项羽的对手,即使是最善于打仗的韩信,也不敢与项羽正面作战,从谋略的层面上看,范增也不逊于张良、阵平之辈,项羽和范增本来能组成超强的二人组,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可惜了,由于项羽能力太强而不懂授权,性格上的悲剧而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让后世的人千古作叹!    刘邦成功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很好的老板,也甘心做个翘脚老板,而项羽失败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不愿仅做一个老板,还要做一个做事的人。    跟什么样的老板,帮谁做事,你决定好了吗?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