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摄像头集成中遇到的名词解释

网络摄像头集成中遇到的名词解释


前言

提示:摄像头接入,遇到的一些关键词解释:

一、关键词

SADP 通过SADP软件搜索局域网内所在网段的在线设备。同时支持查看设备信息、激活设备、修改设备的网络参数、重置设备密码等功能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 是一种基于 ​IETF​ 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主要用于 ​建立、管理和终止多媒体通信会话​(如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即时消息等)。它类似于互联网中的“交通警察”,协调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

GB28181是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TC00)归口管理的一项国家标准。它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互联结构、信息传输、交换和控制的技术要求,是视频监控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

JGB28181:基于Java的GB28181视频监控平台

NVR网络视频录像机(Network Video Recorder)

DVR数字视频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

IPC(Internet Protocol Camera,网络摄像头)
定义: IPC 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的新一代摄像机。它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视频、音频、报警及控制信号,并网络接受监控主机(如 NVR 或监控管理平台)的管理。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协议

二、 NVR与IPC的发明时间点与技术演进

1. IPC(网络摄像机)的发明时间点

1.1 早期探索(1996年)

  • 1996年
    瑞典公司Axis Communications推出全球首款网络摄像机雏形Axis Neteye 200
    • 技术特点:
      • 通过串口传输图像,依赖外部计算机作为服务器。
      • 分辨率仅320×240像素,刷新率约1帧/秒。

1.2 商业化突破(1999年)

  • 1999年
    Axis发布Axis 2100,首次实现完全基于IP的摄像机:
    • 集成Web服务器和以太网接口,支持浏览器直接访问视频流。
    • 摆脱对外部计算机的依赖,标志IPC技术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1.3 技术迭代(2000年代)

  • 2000年代初期
    • 索尼、松下等厂商加入,推动分辨率提升至720P。
    • H.264编码技术普及,显著降低视频传输带宽需求。
    • PoE(以太网供电)技术应用,简化设备部署。

2. NVR(网络视频录像机)的发明时间点

2.1 概念萌芽(2003-2005年)

  • 2003-2005年
    • 因IPC普及,传统DVR无法管理IP摄像机,催生NVR概念。
    • 早期NVR多为软件形态(如Milestone XProtect),需部署在服务器上。

2.2 硬件产品化(2007年)

  • 2007年
    • 大华(Dahua)海康威视(Hikvision) 推出专用硬件NVR设备。
    • 核心功能:
      • 支持多路IPC接入与集中存储。
      • 提供远程管理与视频分析能力。

2.3 智能化升级(2010年代)

  • 2010年代
    • 集成AI算法(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
    • 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处理。
    • 融合云存储与边缘计算能力。

3. 技术演进的关键推动因素

领域关键技术里程碑
网络技术以太网普及(1990s)、千兆宽带与Wi-Fi 6(2010s后)
编码技术H.264(2003年)、H.265/HEVC(2013年)、H.266/VVC(2020年)
芯片技术DSP处理器(2000s)、AI芯片(如华为海思HiSilicon系列,2015年后)
供电技术PoE标准(2003年IEEE 802.3af)→ PoE++(2018年IEEE 802.3bt)

4. 总结

  • IPC发明时间1996年(Axis Neteye 200),2000年后大规模商用。
  • NVR硬件成熟期2007年,比IPC晚约10年。
  • 技术关联性:IPC是NVR存在的前提,两者共同取代模拟监控系统(DVR+CCTV)。
  • 未来趋势: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云边端协同架构(如华为Holosens、海康AI Cloud)。

三、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

定义

RTP是一种用于传输实时数据(如音频和视频)的网络协议,主要应用于IP网络中的多媒体通信。它提供了一种机制,用于在数据包中封装实时数据,并在传输过程中携带必要的信息(如时间戳、序列号等),以确保数据的同步和质量控制。

功能

  • 数据封装:RTP将音频或视频数据封装成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包含一个头部和一个负载部分。头部包含时间戳、序列号等信息,负载部分则是实际的媒体数据。
  • 同步:通过时间戳,RTP可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同步音频和视频数据,从而实现流畅的播放效果。
  • 质量控制:RTP提供了序列号,接收端可以通过序列号检测数据包的丢失和重复情况,从而评估网络传输的质量。

应用场景

  • 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中,RTP用于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确保参与者能够实时地看到和听到对方。
  • 在线直播:在在线直播中,RTP用于将直播内容传输给观众,确保观众能够实时地观看直播。
  • IPTV:在IPTV中,RTP用于传输电视节目,确保用户能够实时地观看电视节目。

四、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协议)

定义

RTSP是一种用于控制流媒体服务器的协议,主要用于建立和控制多媒体会话。它允许客户端(如播放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以控制媒体流的播放、暂停、停止等操作。

功能

  • 会话控制:RTSP允许客户端控制媒体流的播放、暂停、停止等操作,从而实现对媒体内容的灵活控制。
  • 媒体描述:RTSP使用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来描述媒体流的属性,如媒体类型、编码格式、带宽等,从而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兼容性。
  • 传输控制:RTSP可以控制媒体流的传输方式,如使用RTP或HTTP等协议进行传输。

应用场景

  • 在线视频播放:在在线视频播放中,RTSP用于控制视频的播放、暂停、停止等操作,从而实现对视频内容的灵活控制。
  • 视频监控:在视频监控中,RTSP用于控制监控摄像头的视频流,从而实现对监控内容的实时控制。
  • IPTV:在IPTV中,RTSP用于控制电视节目的播放,从而实现对电视内容的灵活控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