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生气通天
《黄帝内经.素问》开篇的“上古天真论”,列明了人类男女的生理周期,女子以七岁为一个阶段,男子以八岁为一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节点,肾气开始充实,肾主骨,因此开始换牙,肾助肝,因此发丝渐密。在第二个阶段节点,肾气满溢,初通人事,这时“任脉”、“督脉”、“冲脉”中都会充实肾气,“任脉”与“督脉”在面部交汇于“嘴唇”,在下体交会于“会阴”。“会阴”位于站立时头顶中心与下体平面垂直相交的那个交点处。“任脉”从“会阴”沿腹部垂直运行至下嘴唇,“督脉”从“会阴”沿背部垂直运行至后脑勺,再翻越头顶,经过前额、鼻梁,运行至上嘴唇。“冲脉”从“小腹”内部连通至“会阴”,再由“会阴”处分成三路,分别连通乳房、后背、大脚趾。“任脉”是“阴脉之海”,走腹部运行,“督脉”是“阳脉之海”,走背部运行,“冲脉”是“血脉之海”,可以从大脚趾生出气机,输送至“会阴”,再进入“任脉”和“督脉”,形成闭合环路,以“督脉”为主,以“任脉”为辅,气机由“会阴”经背部由下而上,再经腹部由上而下返回“会阴”运行,如此周而复始。
在第三个阶段节点,肾气由满溢状态趋于平稳,人体的最后几颗牙齿,也就是“智齿”,会在这个阶段生长出来。在第四个阶段节点,筋骨肌肉的强壮程度会到达顶峰。在第五个阶段节点,“足阳明胃经”开始虚弱,胃的消化能力开始下降,“足阳明胃经”由面部经胸部,连通位于左胸腔中的胃和脾,再经腹部、腿部正面一直延伸到大脚趾。它的衰败,会导致面部缺少容光,颜值急剧下降,乳房萎缩下垂,缺乏饮食欲望,精神萎靡不振,难以持久坐立。在第六个阶段节点,“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会相继开始虚弱,“足少阳胆经”以运行于人体右侧面为主,由右侧脸部经胸部,连通位于右胸腔中的胆和肝,再经腹部连通大腿外侧,一直延伸到足部。“足太阳膀胱经”由眼角经头顶部,在脊柱两旁沿背部往下连通膀胱和肾,再经臀部、腿部后侧、脚后跟,最终延伸至小脚趾外侧。“足少阳胆经”的虚弱会导致头部侧面的头发变白,一般是右侧面的头发先变白,“足太阳膀胱经”的虚弱会导致头顶部和后脑勺的头发变白,中年“谢顶”现象可以很好的指示出“足太阳膀胱经”的衰弱进度。
在第七个阶段节点,“任脉”、“督脉”、“冲脉”开始虚弱,导致生殖能力下降直至消失。“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开始虚弱,肝肾活力下降,筋骨活动能力同步下降。“足厥阴肝经”由大脚趾经脚背部、小腿内侧、大腿内侧、腹部连通位于右胸腔中的胆和肝,再经侧肋、气管、双眼、前额,与督脉交汇。“足少阴肾经”由小脚趾经脚底心、脚踝后侧、小腿内侧、大腿内侧、臀部、腰部,连通腰上部的肾和腰下部的膀胱,并经胸部、喉咙来到舌根,同时分出支路连通心、肝、膈、肺。在第八个阶段节点,人的形体开始损坏,牙齿掉落,头发脱落,骨骼变形,皮肤皱缩,肉质衰败,完全进入老年期。
每个人都希望青春永驻,讨厌筋骨衰朽,因此“上古天真论”中给出了方法,用于指导人们延缓衰老。这个方法就是,『提挈(Qie3)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视听八达,恬愉为务,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合同于道,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简而言之,就是“少消耗,多补益,精打细算地使用自己的身体”。
为了指导众人正确使用自己的身体,《黄帝内经》给出了“身体使用说明书”。首先是“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天要“晚睡早起”,练习呼吸吐纳。『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天不要害怕酷热,该排汗时不要自设障碍。『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秋天要“早睡早起”,不要消耗“神气”。『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冬天要“早睡晚起”,保持身体温暖,尽量减少操劳。『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人类活动要遵循气候变化规律,才能减少病痛,保持健康。
接着是“生气通天论”,指出气机紊乱可能导致皮毛“瘀滞”、肌肉“臃肿”、筋脉“僵硬”、俞穴“风疟”。指出“阳气固外,阴气藏精”,『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受寒则浮,受暑则散,受湿则痿,受气则肿,烦劳则张,大怒则绝,纵容则枯。平旦气生,日中气隆,日暮气虚』。指出『风者,百病之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春天不要伤于“风”,夏天不要伤于“暑”,秋天不要伤于“湿”,冬天不要伤于“寒”,天晚了要收敛阳气,『无扰筋骨,无见雾露』,不要耽于口腹之欲,吃过于酸、过于甜、过于苦、过于辣、过于咸的食物,『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