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Cloud Eureka源码分析之三级缓存的设计原理及源码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Spring Cloud Eureka中采用的三级缓存机制,包括readOnlyCacheMap和readWriteCacheMap,以提升服务注册与发现的响应效率。readOnlyCacheMap作为只读缓存,依赖定时同步;readWriteCacheMap使用Guava缓存,负责数据的读写,并在服务变更时自动清除。多级缓存设计旨在避免并发问题,保证AP模型下的最终一致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Eureka源码

Eureka Server 为了提供响应效率,提供了两层的缓存结构,将 Eureka Client 所需要的注册信息,直接存储在缓存结构中,实现原理如下图所示。

image-20211121172504080

第一层缓存:readOnlyCacheMap,本质上是 ConcurrentHashMap,依赖定时从 readWriteCacheMap 同步数据,默认时间为 30 秒。

readOnlyCacheMap : 是一个 CurrentHashMap 只读缓存,这个主要是为了供客户端获取注册信息时使用,其缓存更新,依赖于定时器的更新,通过和 readWriteCacheMap 的值做对比,如果数据不一致,则以 readWriteCacheMap 的数据为准。

第二层缓存:readWriteCacheMap,本质上是 Guava 缓存。

readWriteCacheMap:readWriteCacheMap 的数据主要同步于存储层。当获取缓存时判断缓存中是否没有数据,如果不存在此数据,则通过 CacheLoader 的 load 方法去加载,加载成功之后将数据放入缓存,同时返回数据。

readWriteCacheMap 缓存过期时间,默认为 180 秒,当服务下线、过期、注册、状态变更,都会来清除此缓存中的数据。

Eureka Client 获取全量或者增量的数据时,会先从一级缓存中获取;如果一级缓存中不存在,再从二级缓存中获取;如果二级缓存也不存在,这时候先将存储层的数据同步到缓存中,再从缓存中获取。

通过 Eureka Server 的二层缓存机制,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 Eureka Server 的响应时间,通过数据存储层和缓存层的数据切割,根据使用场景来提供不同的数据支持。

多级缓存的意义

这里为什么要设计多级缓存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存在大规模的服务注册和更新时,如果只是修改一个ConcurrentHashMap数据,那么势必因为锁的存在导致竞争,影响性能。

而Eureka又是AP模型,只需要满足最终可用就行。所以它在这里用到多级缓存来实现读写分离。注册方法写的时候直接写内存注册表,写完表之后主动失效读写缓存。

获取注册信息接口先从只读缓存取,只读缓存没有再去读写缓存取,读写缓存没有再去内存注册表里取(不只是取,此处较复杂)。并且,读写缓存会更新回写只读缓存

  • responseCacheUpdateIntervalMs : readOnlyCacheMap 缓存更新的定时器时间间隔,默认为30秒
  • responseCacheAutoExpirationInSeconds : readWriteCacheMap 缓存过期时间,默认为 180 秒 。

缓存初始化

readWriteCacheMap使用的是LoadingCache对象,它是guava中提供的用来实现内存缓存的一个api。创建方式如下

LoadingCache<Long, String> cache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