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就快到了,各个平台、品牌和内容号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节日运营。你是不是也正在想:要不要做个专题?蹭点节奏?发什么内容能引爆转发?
这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节日节点焦虑”了。 在内容越来越“卷”的当下,运营人每天都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在没预算、没资源的前提下,把内容打出去?
我的答案是:踩住热点节奏,玩好节日场景。
这两个抓手,就像普通运营人的“内容杠杆”,用对了,涨粉、互动、转化都不是梦。
今天就和你聊聊,我是怎么靠“热点+节日”这套组合拳,在实习阶段就连续做出爆款内容的。如果你也是一个刚入行的新媒体人,这篇干货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热点是块金矿,但你要会挖
我们都知道“热点有流量”,可问题是——热点天天有,怎么判断该不该蹭?
我建议你用三个维度判断:
-
和你的账号定位有关吗?(没关系不要强蹭)
-
你的目标用户会关注吗?(搞清楚用户画像)
-
你有创作空间吗?(不是复制转发,而是结合产品表达)
比如最近李佳琦说“你哪里贵了”这事,我看到有品牌直接转发微博“蹭热度”,结果评论区翻车;反倒是一家卖护肤的做了个“超值榜单”,用“我们到底贵不贵?”的方式做测评,效果很好。
不盲蹭,找切面,立住内容的独特性,这是你能不能把热点用好的关键。
追热点不能只靠感觉,工具才是效率王
别看大号更新又快又多,其实他们都有一套工具支持。
我用得最多的是这几个:
-
微博热搜 + 微信指数:看大众热度
-
蝉妈妈/飞瓜数据:看短视频热词走势
-
新媒体管家:能自动推送微信生态内的热词
-
DT财经热榜/小红书热词工具:看话题爆发点
真正厉害的借势营销,是“人设不变、内容有梗”
热点只是个壳,真正的爆点还得是内容本身能不能打动人。
你要从自身定位出发,找到“蹭热点的锚点”。
比如你是一个搞职场干货的号,那在“华为裁员”“实习生加班”等事件上可以写行业观察;
如果你是做AI产品,那像“AI换脸”“AI绘图”都是你天然的内容钩子。
有一次我们做“愚人节”内容,我主导的账号是小说类的,别人都在整活,我选了一个角度:“用AI写一篇愚人节文案,看你能不能看出来真假。”读者玩得特别嗨,文章也被多个博主转发,互动率比平时翻了两倍。
再来说说节日内容,普通号也能借节奏起飞
节日其实比热点更好驾驭,它的好处是“可预判、可准备、有情绪基础”。
你要做的,就是围绕用户心理来设计内容——
比如:
-
情感类节日(春节、中秋):打亲情、陪伴、祝福
-
实用类节日(教师节、劳动节):送知识、送好物、送祝福
-
趣味类节日(520、愚人节):搞互动、发投票、开脑洞
我们上一次做的是“中秋节朋友圈模板生成器”,用户只要点开链接、填个昵称,就能生成一张带名字的中秋祝福海报。
上线第一天PV过万,还被用户分享到200+个微信群。
节日活动到底怎么玩?这5步是我的实战公式
-
提前7天准备内容(别临时抱佛脚)
-
设定用户行为目标(评论、点赞、转发、点击)
-
玩法越轻越好(参与门槛低,比如“转发抽奖”、“写一句祝福”)
-
用心做视觉(封面图要有节日氛围感,哪怕是用Canva模板)
-
节后别急着走人(做一条“活动回顾”,数据带节奏)
案例时间|别人是怎么玩转热点和节日的?
✅ 小红书 × 情人节
2024年情人节,小红书联合多个情感类博主推出「恋爱灵感清单」活动,以“晒出你和Ta的高甜日常”为主题,鼓励用户发起UGC内容创作。搭配“#情人节告白指南”话题,短时间内吸引上万用户参与,相关内容点赞、评论提升超200%。 🎯关键词命中 + KOL联动 + 轻互动机制,是其高效转化的关键。
✅ 微博 × 《繁花》热播期间
电视剧《繁花》热播引发大量关注,微博官方联动平台热点,推出“#你心中的繁花名场面”话题,用户纷纷发布二创视频、经典台词截图与周边图文。在剧集高潮期,多条博主内容热搜上榜,成功将内容热度转为平台留存。 🎯借助IP热度,用“二创+互动+投票”调动用户UGC热情。
✅ 抖音 × 五一假期生活挑战赛
2024年五一期间,抖音发起“#五一旅行账单挑战”,鼓励用户记录旅行吃喝玩乐花销并配上精美图文/短视频。活动话题浏览量超过2亿,品牌账号参与内容点赞突破10w。 🎯“记录型UGC + 情绪共鸣 + 轻挑战机制”在节假日高频刷屏。
最后一句话送你:内容靠蹭热点走得快,但靠节奏走得远
如果你是刚入行的新媒体人,一定要把热点和节日当成“内容起飞的弹射器”。
在没有预算、没人带、没人看的阶段,能不能做好这两件事,直接决定你有没有爆发可能。
记住三句话:
-
把热点当战场,准备当日清
-
把节日当作品,每月一次练兵
-
把每次内容都变成案例沉淀,让你下次能复用、能汇报、能拿得出手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共鸣,可以点赞收藏,我会继续分享更多我在运营路上的真实经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