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乐天。一个80后的宝爸,IT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专注于AI智能体 的科技博主。
某AI大厂又发布了XX模型,性能碾压其他厂家,人类要被取代了!
每天,打开手机,总能看见很多这样的新闻!
AI圈一天,人间一年,真不是玩笑,实在是AI圈的各种模型和应用更新迭代太快了。
身处圈子,总有一种快被淘汰的感觉!
最近,斯坦福做了一项研究,AI不是为了抢饭碗,它也可以发展为帮我们处理重复、机械的任务,让我们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普通人想要的是伙伴,而不是替代
该实验研究者通过向1500位不同职业的工作者提问,发现大家想让AI接管这些工作:
- 让人疲惫又重复的工作
- 没什么成就感但占用时间的琐事
尤其是 69.4%的人想借由AI“解放”自己,让出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46.6%希望减少重复性工作,另有46.6%希望提升工作质量。
然而,人们并不想让AI完全接管:45.2%希望与AI平等合作(H3级“AI伙伴”),还有35.6%希望在关键节点保持人工把控。
这意味着,我们渴望的不是冷冰冰的“自动化”,而是有温度、有意识的“协作”——这是一种主导权,也是一种安全感。
任务四象限
斯坦福的这项实验,把工人的“愿不愿意让AI干”与AI专家的“AI能不能干好”放在同一个坐标系里,对比后划分出了四个有意思的任务区域:
- 自动化“绿灯”区
愿望高、能力也高——这是AI上岗的首选地带。它们往往是重复性高、价值可观、且不牵扯复杂人类情感的任务,一旦部署,既能大幅提升生产力,也能带来社会效益。 - 自动化“红灯”区
能力高,但人类不太愿意放手——这类任务虽然AI能胜任,但可能牵涉到隐私、信任或专业自豪感,贸然推进容易引发抵触情绪,甚至带来负面社会影响。 - 研发机会区
愿望高,但能力暂时不足——这些是“大家很想让AI帮忙,但AI还不够强”的任务,恰好为未来AI研发指明了方向和潜力空间。 - 低优先级区
愿望低、能力也低——这类任务既不急着用AI替代,也没必要在短期内投入太多资源。
这样的划分,不只是技术路线图,也是社会接受度与技术可行性的交汇地图,提醒我们:AI落地,不仅要看“能不能做”,更要问“人类愿不愿意让它做”。
人类与AI协作的五种典型任务
下面这幅图展示了斯坦福实验中对人类与AI协作模式的五种典型分布(HAS H1~H5),从AI主导到人类主导,涵盖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与增强模式。
1、HAS H1 – AI全权完成任务
- 团队动态:AI代理独立负责任务执行,人类几乎不参与或仅有极少监督。
- 人类参与度:AI完全独立完成,无需人工介入。
- AI角色:完全替代人类能力,实现自动化。
- 示例任务:数据转录、将表格录入计算机、运行月度网络报告等纯重复性事务。
2、HAS H2 – AI主导,人类少量介入
- 团队动态:AI为主执行者,但在关键节点需要人类输入以提升表现。
- 人类参与度:仅在少数关键环节提供指令或确认。
- AI角色:自动化为主,替代人类执行核心步骤。
- 示例任务:制定交易、期权、对冲策略,或处理支付账户。
3、HAS H3 – 人机平等合作(Equal Partnership)
- 团队动态:人类与AI全程紧密合作,互相配合,协同完成任务。
- 人类参与度:双方相互支持,目标是共同超越单方能力。
- AI角色:增强型(Augmentation),发挥AI长处同时保留人类创造与判断。
- 示例任务:设计游戏核心玩法(剧情、机制等)、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等。
4、HAS H4 – 人类主导,AI辅助
- 团队动态:人类是主要执行者,AI在关键环节提供支持。
- 人类参与度:AI需要人类输入才能完成任务。
- AI角色:增强型,帮助人类提升效率与质量。
- 示例任务:协调与指导财务规划、预算、采购、投资活动;设计、组织培训项目等。
5、HAS H5 – 人类全权完成,AI几乎不参与
- 团队动态:人类独立负责任务,AI可能在外围提供极少辅助。
- 人类参与度:任务完全依赖人类执行。
- AI角色:辅助作用极低。
- 示例任务:参与在线论坛交流,跟踪零售趋势、防范安全威胁等。
这幅图清晰地揭示了AI与人类在任务分工中的不同“协作温度”:
- 左侧(H1、H2)更偏向自动化,由AI承担主要任务,人类只是监督者或顾问;
- 中间(H3)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模式,充分发挥双方优势;
- 右侧(H4、H5)以人类主导为核心,AI只是辅助手段甚至缺席。
它提醒我们:AI在不同场景下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替代者”或“工具”,而是可以根据任务类型、需求和信任程度,形成多种灵活的合作模式。
普通人何去何从
研究指出:随着AI的不断增强,信息处理类技能可能走弱,而“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判断力”等人类独有的能力会越来越值钱。
换句话说,“你的温度、你的判断、你的共情力”,将成为无法被AI复制的能力。
普通人该怎么办?必须拥抱变化,从现在开始。
1、让AI承担琐碎枯燥的事,把时间还给自己
不要再让琐碎重复的小任务拖住自己,把他们通通甩给AI,让工作流为你搞定。
2、主动与AI共舞
学会使用AI工具,但关键时刻把握住方向盘。从“我告诉AI怎么做”,到“AI的建议”我决定,借助AI,但把握主动权。
3、重新定义价值
面对未来,别只考虑技能是否被AI替代,更重要的是思考,我们做事情的意义是什么?由我们来定义价值,让AI替我们实现。
尾记
“生活不是被AI接管,而是与AI接力;真正不可被替代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人性。”
当浪潮涌来,有人惊慌失措,有人迎风起航。
愿你我都能在AI的时代里,不做被裹挟的漂流者,而是握紧方向盘的掌舵人——
用智慧与温度,驶向属于自己的辽阔海域 。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感谢你动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