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中台思想及实现思路

说到中台,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现在到处都在提中台。但是中台是一个很虚的概念,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台思想并且设计实现一个微型的中台,来帮助大家理解。同时也是拓展大家的技术视野。对于整个企业的业务运转来说,我们之前学到的所有技术、架构都是属于具体的务实的战术设计。而到了中台这一层,就开始进入整体的,务虚的战略设计了。重要的是要去理解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实现的问题。但是,这些务实的战术设计是构成战略设计的工具,所以,大家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才能去深入了解中台,中台本身是在技术的技术上实现的,而又不太关注技术的细节,即中台和技术架构的关系就像道和术的关系。

一、略说中台

 中台,是国内互联网中,继微服务之后又一个火热的概念。从2015年阿里提出"小前台+大中台"的概念后,中台成了国内微服务实施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目标。但是,虽然中台的实施如火如荼,但是关于中台,依然是雾里看花,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理解。关于中台的知识,即使单独拉出一个专题出来,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所以我们这里点到为止。这一讲关于中台的讲解只是作为一个载
体,来分享一下我在参与了多个中台项目建设后的一些心得与体会。我们会以一个支付风控系统为例来讲解中台的概念。但是,需要理解,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太合适的。这个风控系统,其业务体量是不足以支撑中台这么大的一个概念的。或许课后你能意识到,这个风控系统就可以是一个中台,但是他是整个中台战略中的一个部分。所以,你需要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后续的技术内容。这个高度要比程序员高很多,要站在架构师、总经理甚至总裁的角度来理解中台。因为关于企业中台的建设,如果不是一个比业务更高的管理层面来推动,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强行建设的中台,必然退化成一个业务的附属品。另外,你也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想象力,才能理解中台的建设思路,而不是像之前的课程那样,关注于各个技术实现的细节。

二、到底什么是中台

 中台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阿里在2015年提出的"小前台,大中台"战略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他的灵感来自于一家芬兰的小公司supercell。这是一家号称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移动游戏公司,说这个公司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说到他开发出来的游戏,你可能就会有点印象了。supercell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游戏公司,旗下推出的每一个游戏都非常火爆,包括《部落冲突》《皇室战争》,还有《卡通农场》、《海岛奇兵》、《荒野乱斗》。他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公司内部,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游戏点子,然后在公司内组织自己的项目团队,称为cell。每个cell人数不多,一般不会超过7个。每个Cell内自行组织游戏的设计、开发、快速推广。然后以最快的时间推出产品的公测版,看看游戏是否受到用户的欢迎。火爆的游戏就存活下来,反响平平的游戏就快速终止。期间几乎没有管理角色的接入,同时失败后,团队也不会收到惩罚,团队成员总结项目经验后,迅速转入其他Cell。而阿里正是在对supercell进行考察之后,才有了中台这个概念。于2015年正式开始推行中台战略,并指定了为期三年的中台战略考察期,并迅速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标
杆。
      所谓中台,就是将各个业务线中可以复用的一些功能抽取出来,剥离个性、提取共性,形成一些可复用的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就可以使日后的系统开发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大体上,中台可以分为三类,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
1、 业务中台就是抽象出来,在各个业务线都可以共用的一些业务组件,像用户权限、会员管理、移动支付等等这些公用组件,可以在各个业务线中都使用。

2、数据中台是对整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建模与计算,为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利用提供支持。

3、技术中台就是要封装各个业务系统所要采用的技术框架,使上层业务开发的门槛降低,提升交付速度。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架构师,你需要将公司的软件资源进行整合,你会怎么做?是整合数据和整合服务。
 另外对于中台,你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这个东西现在很火,互联网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中台。但是中台只是一种战略设计思想,他也有他的局限性,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软件场景。另外,中台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中台战略涉及到对整个公司的资源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从业界的情况来看,成功的案例固然很多,但是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中台失败的案例,甚至在阿里内部,也不断传出要拆中台,唱衰中台的声音。所以,中台的好和坏,需要每个人自己有自己的评价与思考。

三、怎样构建中台

 中台的建设,也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企业内资源调度的综合性问题。很多企业在组件软件开发团队时,都会优先基于业务的横向分割,形成产品、设计、开发、测试、运维这样大的组织结构,称为烟囱式团队。例如阿里早期的团队建设是这样的:

 这种模式没有太多的历史技术和业务的包袱,在业务简单、参与的人比较少的时候,往往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快的支付速度。但是随着项目的不端推进,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参与的团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这种烟囱式的团队建设就会体现出很多的弊端。例如最为明显的就是功能重复建设以及维护会带来重复的投资。另外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种烟囱式的团队,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会非常困难。即不利于企业的业务经验沉淀,也不利于技术梯队的建设。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就会体现出人力资源内耗严重,项目新需求研发越来越慢,交付的产品质量越来越低。
       例如阿里在09年就成立了共享事业部,尝试对于烟囱式团队进行改造。经过多年的摸索,才逐渐将平台化建设的思路给梳理清楚,并形成了中台这样一个具体的体系。 

 
 究其原因,是因为从需求到交付的整个过程中,要经历的部门越来越多,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也越来越大。例如要开发一个完整的需求,需要找各个团队要人,而分配过来的人可能又不懂这一方面的业务,互相沟通就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于是也有企业会按照业务线划分业务部门,甚至有的大型项目,也会以业务为单位,外包给不同的公司,组建跨多个公司的复杂团队。但是随着业务部门的划分,业务之间的沟通又变得更加艰难。在面对复杂业务时,无法及时做出变化,造成团队响应缓慢,跟不上业务变化,从而在互联网的竞争当中错失先机。

         而具体到我们所讨论的代码层面,烟囱式的团队必然造成烟囱式的开发。每个团队都按照自己的技术栈形成自己的代码库。这里面有大量的像JDBC连接池这样的重复的功能。代码量增多了,其中隐含的BUG也会增多。测试团队所要覆盖的用例也随之增多,运维团队需要保证的维护方案也跟着增多。这样,整个团队的工作量一直增加的同时,代码的交付速度与交付质量也就跟着下降了。

          如何打破这个问题呢?阿里的中台战略就提出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将横向的烟囱式架构竖过来,以业务需求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快速组合的需求团队。每个团队都直接面对客户。例如电商中,要开发购物车功能,就由产品经理牵头,组建购物车团队,负责整个功能的设计、开发与上线。购物车功能开发完后,团队就解散,去做其他的功能。而当购物车功能需要进行变更时,再重新组建起需求团队,团队成员对整个购物车功能都是相当熟悉的,团队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顺畅的。并且,由于团队人员不断的经历不同的业务线,企业内部的部门信息墙也就自然的被打破了。然后再结合微服务的技术架构,每个团队可以自己维护自己的微服务。开发完成后,也可以自行打包,独立发布,不需要等待其他团队,这样交付速度自然就提升了。

 

 然而,组建这样的团队对成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个需求团队中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组织者,这些组织者必须即懂业务,又懂开发,甚至还要懂测试和运维。所以在阿里内部,诞生出了非常多的业务架构师,这些业务架构师不同于一般的架构师,即能讨论技术架构,又能设计业务框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牛人。这种模式虽然好,但是如果每个企业,每个团队都照这个标准来组建,那企业的人力成本就会过高。这样的团队建设是没办法真正落地的。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台。中台的本质就是提炼各个业务的共同需求,进行业务和系统抽象,进而形成通用可复用的业务模型,打造成组件化产品,形成系统化的能力输出,供各个业务部门使用。简单来说,就是业务需要什么业务,需要什么资源,可以直接找中台,不需要每次去改动自己的底层。例如,如果一个支付企业在电商、零售等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支付业务能力,支持了非常多的支付场景,就可以沉淀形成支付中台。后续如果需要开发团购业务,需求团队就完全不需要自己开发支付方面的功能模块,直接找中台要就行。而在团购业务发展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业务场景,需求团队可以交由支付中台统一提供支持,这样支付中台又能够进一步扩展
自己支持的支付场景,以后在设计新的业务时,提供更全面的支付场景支持。这样,新业务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像拼积木一样简单快速,而中台也能在业务实施过程中,不断吸收养分,逐渐壮大起来。整个中台体系在企业内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中台建设过程中,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往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建设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台也会有不同的建设重点与思路。

四、设计一个可以落地的微中台

       中台战略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转化。第一个阶段是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应用的转化:这个阶段跟业务系统转化是相同的。第二个阶段是从微服务应用向平台化的转化: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将各个业务线的共有能力提炼并沉淀,集中形成一个一个的平台。第三个阶段是从平台化建设向中台战略的转型:经过平台化的建设阶段后,技术中台就基本成型了。在以后的阶段,针对这些技术平台,再逐渐调整公司的整个组织架构以及资源投入,就形成了完整的中台战略。

 

 这个技术中台是更为广义的技术中台。在这个技术中台中需要实现的,是统一各个需求的技术栈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测试、发布、运维等一系列的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技术中台,各个业务团队的技术门槛得到极大的降低,开发的工作量减少了,测试运维的工作也都比较固定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模式也就越来越高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用来深刻理解业务,并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而在中台建设过程当中,技术中台往往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技术中台团队,往往需要由最精锐的开发人员组成。这样的技术中台需要功能全面、简单易用、部署简单、易于升级等等非常多的特点。下面列出几点我之前参与建设的技术中台的特点,或许能够让你对技术中台有个大致的概念。

1、 技术栈统一:采用SpringCloud技术栈,提供统一的架构支持。同步服务调用、异步消息通信,再到数据存储等功能,提供基于SpringBoot的拔插式支持,各应用只需要按需组合即可。在此基础上,提供统一配置、统一版本管理等集中式的管理方案。

例如框架中各种maven依赖的版本,只提供几个统一的框架版本供业务进行选择。框架版本内的各个组件版本采用集中配置的方式也集中到maven仓库中进行管理。这样,框架版本内部对某些组件版本进行版本微调时,对业务可以做到基本无感知。

或许你听说过在2020年fastjson爆出了一个高危漏洞,在行业内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各个应用都需要尽快升级fastjson版本。而在我们的技术中台架构中,只需要在maven仓库中对fastjson的依赖版本进行统一升级,各个业务应用基本上不需要做改动,只需要随着迭代进行一次常规升级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2、解决方案统一:对微服务调用、MQ异步通知、日志脱敏、传输数据加密、缓存一致性等各种功能在框架中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大部分是以API的形式提供,业务方只需要进行调用即可。而如果不能形成API接口的,集成到代码静态检查规范当中,在编译发布的阶段给出统一的指导。


3、运维与框架统一:将外部依赖的组件与框架形成统一。例如某业务可能需要用到MQ做异步通信,会由技术中台团队完成MQ的部署,并且将MQ相关的实现以及配置信息一并上传到配置管理中心。业务团队在使用时甚至都不需要知道MQ部署地址,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4、部署与运维统一:以Jenkins为基础,定制整套完整的部署运维方案。业务团队只需要往Git仓库中提交代码,后续项目打包以及测试环境的部署全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参与。


5、上线方案统一:对线上环境,机器配置与服务部署都形成统一的标准,业务团队申请线上资源时,只需要申请自己需要什么,而不用管具体的细节。

所以,技术中台并不等同于框架设计,他的落地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说用SpringCloud做微服务是最好的,但是对于中台,很难说某一个公司的落地方案就一定是好的。不要简单的认为跟着互联网大厂学习了一下他们的技术或者架构,我们就做好了中台了。中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个简单的风控中台,对于我们的某个平台来说就可以是最好的中台。

到此、中台思想即实现思路简要分析完了,下篇我们实战实现一个简单的中台案例,敬请期待!

  
  • 4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台架构与实现:基于DDD和微服务》PDF 是一本关于台架构和实现的书籍,主要介绍了台架构与实践,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应用领域驱动设计(DDD)和微服务。 台架构是指将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领域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统一的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集管理和服务各个业务。通过引入台架构,企业能够实现业务模块的解耦和重用,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它将业务领域作为软件设计的核心,通过对领域本质的理解和建模,来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台架构与实现:基于DDD和微服务》PDF强调了在台架构应用DDD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如何将DDD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实际项目。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用于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问题。它将一个大型的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可独立部署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台架构与实现:基于DDD和微服务》PDF介绍了如何将微服务与DDD结合起来,通过微服务的解耦和独立部署的特性,来实现台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整本书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台架构和DDD与微服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应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这本书对于想要学习台架构、DDD和微服务的读者来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台架构的优势和应用,以及如何应用DDD和微服务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寅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