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文档之争透视软件业现状 还要Copy到何时

(2004.07.06)   来自: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  

http://www.csdn.net/news/newstopic/16/16114.shtml

  6月中旬,方正电子与书生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他们各自的智能文档策略,有趣的是双方都声称自己的智能文档酝酿已久,自己是领导者对方是跟随者,不明就里的用户如坠云雾之中,搞不清楚孰是孰非。好像一夜之间,智能文档这个概念就冒了出来,国内用户还没有弄明白智能文档是怎么一回事,似乎智能文档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颇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

  其实抛开这一事件本身,从全球软件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智能文档的出现是与用户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存在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国内之所以没有预热从天而降,主要是因为国内厂商缺少积累,多采取直接借用国外成果和技术的方式,有的不等开发出成熟软件,先做出一个似是而非的产品,抢先将概念推出,以求占领市场,有的甚至直接用各种方式获取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套上自己的外壳,说成是自己的技术。如果纯粹从市场运作的角度,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从国内软件业发展的长远来看,如此做法实在有些短视。

  智能文档的来龙去脉

  就软件业的发展来看,一直存在并行的两条轨迹,一条是以文档为中心的策略,我们所熟知的微软、Adobe、金山、书生以及方正电子都是这条路线在国内外的代表厂商,微软的office、金山的WPS、Adobe的PDF、书生的SEP和电子公文、以及方正电子的CEB都是秉承这一路线的具体产品。另一条轨迹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像Oracle这样的厂商以及国内外大量的系统开发商都沿袭这条路线,例如国内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大量ERP厂商等等。

  这两条路线所面对的市场都是巨大的。专注于文档路线,微软、Adobe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桌面端软件开发商。而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不但造就了Oracle这样的巨人,同时也养活了相当数量的系统开发商。这两条路线以前基本都是平行发展河水不犯井水,这倒不是因为畏惧对手在另一个领域的实力或者没有兴趣,事实上,双方无时无刻不在觊觎对方的领地,尤其是文档路线的主导者,因为用户更愿意为数据付钱,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试图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对手的领地,例如微软就有SQL Server产品同Oracle竞争。问题的根本在于文档方面的厂商毕竟对于数据路线生疏,凭空杀入对方市场往往无法取得满意效果,以微软的实力,SQL Server经过百般努力仍然毫无起色就就是明显的例子。文档路线的厂商一直在寻找一种技术,可以让文档和数据结合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挟文档领域的优势杀入数据市场。

  XML技术的出现终于给文档路线的厂商带来了机会,它可以让文档和数据互相沟通,这正是不少厂商梦寐以求的东西。所谓智能文档本质上就是一种XML文档,因此几个著名厂商在智能文档上面倾力投入也就不足为怪了。微软力推的InfoPath实际上就是智能文档,Adobe前年花7000万美元收购北美另一家智能文档开发商,今年更是把以前的epaper产品线都更名为智能文档,这些都说明智能文档的重要性,可以想象,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加入这个战场。

  中国的智能文档:忽如一夜春风来?

  从国内文档领域的厂商来看,他们的日子远没有国外同行好过,依靠文档产品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因为中国的用户目前还没有为桌面端软件付钱的习惯,微软可以占据全球软件业霸主的地位,Adobe也可以称雄一方,但在中国,微软Office赚不到钱,Adobe的PDF也赚不到钱,就更不用说金山的WPS和其它厂商了。书生国际和方正电子目前所取得的业绩本身不在于从文档赚到了钱,而是因为其产品解决了特殊需求,书生解决了文档的安全性需求,方正电子解决了激光照排这个问题。

  既然产品是针对特殊需求,那市场空间毕竟狭小有限,因此方正和书生推出更为通用的文档产品——书生的SEP和方正的CEB。但上面的问题此时就彻底显露出来,你的产品的目标市场显著扩大了,但是很少人愿意付钱给你。因此国内文档厂商也面临国外同行曾经面临的问题:如何切入数据领域,使文档和数据结合起来,让用户心甘情愿的付钱。这就不可避免的走上智能文档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对智能文档的需求更加迫切。

  相信方正电子和书生在微软和Adobe前两年发展智能文档的时候都没有袖手旁观,一直都在琢磨怎么样才能拥有自己的智能文档。可是研发智能文档也确实需要相当的投入和技术水平,对微软和Adobe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书生和方正了。

  但问题总归是要被解决的,而且也确实被解决掉了。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结果:国外智能文档是连续发展,从概念提出到推出产品再到推广和竞争,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国内完全不同,这个概念此前很少有人提出过,一夜之间方正电子和书生国际一下子都推出了自称是成熟的智能文档产品,在吃惊之余不禁想问,这种大跃进式发展背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Copy,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

  其实问题也不复杂,要在短时间内也拥有自己的智能文档产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Copy,直接参照国外智能文档产品,进行仿制,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Copy本身是个中性词,没有好坏之分,例如WPS的界面和操作越来越像Office,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让用户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Copy的方式却有很多种,有的方式大概是不好搬到台面上说的。

  软件不用于其它产品,你可以仿效其它厂商的产品功能和界面,但你无法轻易获得与对方相同的核心技术。简单直接的办法当然是按照竞争产品的功能自己进行核心技术开发,但是智能文档的核心技术具有相当难度,目前也只有微软和Adobe这样的少数几个国外知名厂商拥有,对于国内厂商难度确实大了点。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厂商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自主开发周期过长自然就不在考虑之列了。也曾经有的厂商试图先象征性的做出一个似是而非的产品,对外推出这个概念,发布说自己已经拥有此类技术,先占领市场,然后慢慢完善产品。由于智能文档在国内刚刚发布,产品本身的情况还无法细致了解,但是从书生和方正公布的产品性能方面来说,还是有较大差异的。方正电子的智能文档是“你在一个文档里点击一个词,打开其他文档的时候,就能直接跳到含有这些关键词的部分阅读”,对比微软和Adobe等厂商对智能文档的定义,同方正电子的这个说法相去甚远,方正可以说不得要领,此智能文档非彼智能文档。这就容易引发猜测,会不会是方正电子目前并没有成熟的产品,但是为了抢占国内市场,只能把现有的东西扣上一个智能文档的帽子,无论如何,先赚个吆喝再说呢?

  而书生对于智能文档则是另一种说法:“是一种XML文档,除了具备纸张所有的特性外,还包含有高度结构化的XML信息、程序以及可执行的动作”。这个说法与国际智能文档领导厂商的说法几乎已经没有区别了,在发布会上书生也确实演示了相关的产品和功能。但问题依然存在,书生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Copy了完整的软件功能及核心技术呢?毕竟书生在国内也不算大公司,更何况跟国外著名公司相比了。

  书生发布会上主持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似乎透露了玄机,书生公司目前有几位“在国外著名公司总部工作过多年的技术人员”刚刚加盟。答案也许就在这里,业界就有人已经怀疑是否书生直接利用某些手段拿到了国外的核心技术。当然也有可能是书生利用了国外的开放应用,然后包装上自己的外壳,这么做方正在CEB产品的运作上就有过先例,据知情人透露,当时方正直接使用了PDF的内核加以包装之后变成了自己的国产软件,所以对某些文档的转换CEB和PDF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错误,而且至今方正不肯公开CEB的格式,大概也是怕露了底。可是在智能文档这个领域,作为对未来会有很大影响的关键技术,还未曾听说过有哪家公司获团体有开放技术提供,更重要的是,如果仅仅是利用国外开放技术,那新近加盟书生的国外技术人员又如何解释呢?

  Copy不是长远之计

  无论如何,智能文档之争不过是国内软件业的一个缩影,Copy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为了迅速赶上国外先进水平,Copy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方正电子和书生国际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关键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如果为了公司增长扩大市场而放弃了这一成功要素,其结果很令人担忧,联想最近的困扰应该足够给国内同行带来警示。

  对于矢志要在全球软件业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内厂商来说,信誓旦旦的振臂高呼远不如踏踏实实做事重要。用户越来越成熟,分辨力越来越强,仅仅靠炒一个概念,没有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做支撑,风险很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是Copy也应该脚踏实地,如果方法过于直接,日后引发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像华为与思科的例子一样,会使公司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有可能得不偿失。

  总之,国内软件业的振兴需要的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当然,短期内实行Copy战术也有一定积极意义,不过就是希望某些热衷于Copy的厂商,即使是Copy,也最好有一点专业精神。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