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之socket编程知识点总结

1,一个完整的网络通信需要一个五元组来标识:协议、本地地址、本地端口号、远端地址、远端端口号。

2,一个服务程序通常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监听对服务的请求,也就是说服务进程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一个客户对这个服务的地址提出了连接请求。

3,MFC提供了两个类用以封装Windows Sockets API。一个是CAsyncSocket,另一个是CSocket类,它由CAsyncSocket类派生。

4,套接字一个通信终结点,它是Sockets 应用程序用来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的对象目前,套接字一般只与使用网际协议组的同一通信域中的其他套接字交换数据。

5,套接字类型有以下两种:

流式套接字 TCP):流式套接字提供没有记录边界的数据流,即字节流。字节流能确保以正确的顺序无重复地被送达

数据报套接字 (UDP) :数据报套接字支持面向记录的数据流,但不能确保能被送达,也无法确保按照发送顺序或不重复。

6,端口用于标识进程,同一机器上不同的网络应用程序各有不同的端口,这样,通过“网络地址+端口号”的标识方法,便唯一标识了机器上的应用程序了.

7,TCP网络通信实例:服务器端需要建立两个套接字,一个用于监听连接请求,另一个用来与请求连接的套接字建立连接,实际的数据传送是通过后一个套接字。而客户端只需要一个套接字即可

服务端: 1,#include<winsock2.h>2,使用vc++编译时需添加编译链接依赖项ws2_32.lib库 3,WSAStartup 调用windows Socket DLL 

4,socket 用于建立Sockets。

5,bind 将一个本地地址和一个SOCKET描述字连接起来。

6,listen 设定socket 为监听状态。

7,accept  接受一个socket的连接请求,同时返回一个新的socket,新的socket用来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传递和接收信息。

8,recv/send,对已经建立连接的socket发送就收数据信息。

9,closesocket

10,最后调用WSACleanup()函数,结束Windows Sockets API的使用。

客户端1,#include<winsock2.h>2,使用vc++编译时需添加编译链接依赖项ws2_32.lib库 3,WSAStartup 调用windows Socket DLL 

4,socket 用于建立Sockets。

5,connect连接服务器。

6recv/send,对已经建立连接的socket发送就收数据信息。

7,closesocket

8,最后调用WSACleanup()函数,结束Windows Sockets API的使用。


8,UDP网络通信实例:

服务端1,#include<winsock2.h>2,使用vc++编译时需添加编译链接依赖项ws2_32.lib库 3,WSAStartup 调用windows Socket DLL 

4,socket 用于建立Sockets。 

5,bind 将一个本地地址和一个SOCKET描述字连接起来。

6,recvfrom/sendto.

7,closesocket

8,最后调用WSACleanup()函数,结束Windows Sockets API的使用。

客户端:1,#include<winsock2.h>2,使用vc++编译时需添加编译链接依赖项ws2_32.lib库 3,WSAStartup 调用windows Socket DLL 

4,socket 用于建立Sockets。

 5,bind 将一个本地地址和一个SOCKET描述字连接起来。

6,recvfrom/sendto.

7,closesocket

8,最后调用WSACleanup()函数,结束Windows Sockets API的使用。

9,Socket 通信阻塞问题Socket的阻塞与非阻塞是相对accept,sendrec等函数来说的。阻塞到信息发送或接受完成。
1,阻塞模式的套接字:优点开发网络程序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当希望能够立即发送和接收数据,且处理的套接字数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阻塞模式来开发网络程序比较合适。
缺点:在大量建立好的套接字线程之间进行通信时比较困难。当使用“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开发网络程序时,为每个套接字都分别分配一个读线程、一个处理数据线程和一个用于同步的事件,那么这样无疑加大系统的开销。其最大的缺点是当希望同时处理大量套接字时,将无从下手,其扩展性很差。
2,非阻塞模式 通过调用ioctlsocket()函数。这种模式下,调用函数会立即返回。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函数调用都会调用“失败”,并返回WSAEWOULDBLOCK错误代码。说明请求的操作在调用期间内没有时间完成。通常,应用程序需要重复调用该函数,直到获得成功返回代码。While循环体内不断地调用recv()函数,以读入1024个字节的数据。这种做法很浪费系统资源。
较好的做法是,使用套接字的“I/O模型”来判断非阻塞套接字是否可读可写
IO复用模型:
I/O复用模型会用到select、poll、epoll函数,这几个函数也会使进程阻塞,但是和阻塞I/O所不同的的,这两个函数可以同时阻塞多个I/O操作。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读操作,多个写操作的I/O函数进行检测,直到有数据可读或可写时,才真正调用I/O操作函数信号驱动IO
简介:两次调用,两次返回;首先我们允许套接口进行信号驱动I/O,并安装一个信号处理函数,进程继续运行并不阻塞。当数据准备好时,进程会收到一个SIGIO信号,可以在信号处理函数中调用I/O操作函数处理数据。
异步I/O模型
  简介:数据拷贝的时候进程无需阻塞。当一个异步过程调用发出后,调用者不能立刻得到结果。实际处理这个调用的部件在完成后,通过状态、通知和回调来通知调用者的输入输出操作


要学习基本的网络编程概念,可以选择从阻塞模式开始,而要开发真正实用的程序,就要进行非阻塞模式的编程(很难想象一个大型服务器采用阻塞模式进行网络通信)。在选择I/O模型时,我建议初学者可以从WSAAsyncSelect模型开始,因为它比较简单,而且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要开发同时响应成千上万用户的网络程序,完成端口模型是最好的选择。
千万不要以为线程越多的服务器,它的性能就越好,线程的切换也是需要消耗时间的,对于I/O等待少的程序,线程越多性能反而越低。



Wi n s o c k提供的I / O模型  
select(选择)
WSAAsyncSelect(异步选择)
WSAEventSelect(事件选择)
Overlapped I/O(重叠式I / O)
Completion port(完成端口)


select模型 
老陈非常想看到女儿的信。以至于他每隔10分钟就下楼检查信箱,看是否有女儿的信,在这种情况下,“下楼检查信箱”然后回到楼上耽误了老陈太多的时间,以至于老陈无法做其他工作。 
select模型和老陈的这种情况非常相似:周而复始地去检查......如果有数据......接收/发送....... (SELECT阻塞去反复检测)
WSAAsyncSelect模型 
老陈使用了微软公司的新式信箱。这种信箱非常先进,一旦信箱里有新的信件,盖茨就会给老陈打电话:喂,大爷,你有新的信件了!从此,老陈再也不必频繁上下楼检查信箱了,牙也不疼了,你瞅准了,蓝天......不是,微软......  
WSAAsyncSelect模型是Windows下最简单易用的一种Socket I/O模型。使用这种模型时,Windows会把网络事件以消息的形式通知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对收到WM_SOCKET消息进行分析,判断是哪一个socket产生了网络事件以及事件类型 。 (系统帮你检测,检测到就通知你,异步,你可你干其他事)

WSAEventSelect模型 

微软的信箱非常畅销,购买微软信箱的人以百万计数......以至于盖茨每天24小时给客户打电话,累得腰酸背痛,喝蚁力神都不好使。
微软改进了他们的信箱:在客户的家中添加一个附加装置,这个装置会监视客户的信箱,每当新的信件来临,此装置会发出“新信件到达”声,提醒老陈去收信。盖茨终于可以睡觉了。
WSAAsyncSelect是让系统在有事件发生时发一个消息 WSAEventSelect是让系统在有事件发生时激活一个event内核对象 select根本就不是异步的,要编程序一次一次的调用,检查有没有事件发生。WSAEventSelect,他与WSAAsyncSelect一样也是一种异步事件通知模型,不同的是WSAAsyncSelect是与窗口句柄关联在一起的,必须要要窗口才行,而WSAEventSelect是与事件对象关联的。这个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为感兴趣的一组网络事件创建一个事件对象,再调用WSAEventSelect函数将网络事件和事件对象关联起来。当网络事件发生时,winsock使响应的事件对象受信,在事件对象上等待的函数就会立即返回。之后调用WSAEnumNetworkEvents函数便可获得到底发生了什么网络事件(FD_READ/FD_ACCEPT/FD_CLOSE等等)。

Overlapped I/O 事件通知模型 
微软通过调查发现,老陈不喜欢上下楼收发信件,因为上下楼其实很浪费时间。于是微软再次改进他们的信箱。
新式的信箱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只要用户告诉微软自己的家在几楼几号,新式信箱会把信件直接传送到用户的家中,然后告诉用户,你的信件已经放到你的家中了!老陈很高兴,因为他不必再亲自收发信件了! 
Overlapped I/O 事件通知模型和WSAEventSelect模型在实现上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Overlapped”,Overlapped模型是让应用程序使用重叠数据结构(WSAOVERLAPPED),一次投递一个或多个Winsock I/O请求。这些提交的请求完成后,应用程序会收到通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想从socket上接收数据,只需要告诉系统,由系统为你接收数据,而你需要做的只是为系统提供一个缓冲区。
Overlapped I/O 完成例程模型 
老陈接收到新的信件后,一般的程序是:打开信封----掏出信纸----阅读信件----回复信件......
为了进一步减轻用户负担,微软又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用户只要告诉微软对信件的操作步骤,微软信箱将按照这些步骤去处理信件,不再需要用户亲自拆信/阅读/回复了!老陈终于过上了小资生活! Overlapped I/O 完成例程要求用户提供一个回调函数,发生新的网络事件的时候系统将执行这个函数 。
完成端口模型
微软信箱似乎很完美,老陈也很满意。但是在一些大公司情况却完全不同!这些大公司有数以万计的信箱,每秒钟都有数以百计的信件需要处理,以至于微软信箱经常因超负荷运转而崩溃!需要重新启动!微软不得不使出杀手锏......  
微软给每个大公司派了一名名叫“Completion Port”的超级机器人,让这个机器人去处理那些信件!
“Windows NT小组注意到这些应用程序的性能没有预料的那么高。特别的,处理很多同时的客户请求意味着很多线程并发地运行在系统中。因为所有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的[没有被挂起和等待发生什么事],Microsoft意识到NT内核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转换运行线程的上下文[Context],线程就没有得到很多CPU时间来做它们的工作。
大家可能也都感觉到并行模型的瓶颈在于它为每一个客户请求都创建了一个新线程。创建线程比起创建进程开销要小,但也远不是没有开销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事先开好N个线程,让它们在那hold[堵塞],然后可以将所有用户的请求都投递到一个消息队列中去。然后那N个线程逐一从消息队列中去取出消息并加以处理。就可以避免针对每一个用户请求都开线程。不仅减少了线程的资源,也提高了线程的利用率。
理论上很不错,你想我等泛泛之辈都能想出来的问题,Microsoft又怎会没有考虑到呢?”


一:select模式编程实例  
套接字的Select模型,能够使Windows Sockets 应用程序在一个主线程里同时对多个套接字进行管理。Select模型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对多个建立起来的套接字进行有序的管理。可以防止应用程序在一次I/O调用过程中,使阻塞模式套接字被迫进入阻塞状态;使非阻塞套接字产生WSAEWOULDBLOCK错误。
Select()函数就好像是一个消息中心,当消息到来时,通知应用程序接收和发送数据,这使得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如何处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上。完成一次I/O操作需要经历了两次Windows Sockets函数的调用。例如,当接受对方的数据时,第一步,调用Select()函数等待该套接字的满足条件。第二步,调用recv()函数接收数据。这种结果与一个阻塞模式的套接字上调用recv()函数是一样的。
使用Select()函数的Windows Sockets程序,其效率可能受损。因为,每一个Windows Sockets I/O 调用都会经过该函数,因而会导致严重的CPU额外负担。在CPU的使用率不是关键因素时,这种效率可以接受。但是,当需要高效率时,肯定会产生问题。
注意点:发送的时候字节数不要发送…我就悲剧的测试数据发错了,以为哪出问题了
思路:
  1. 初始化一个socket 
  2. 建立一个socket列表用于管理socket 
  3. 将初步连接的socket放入列表中 
  4. 用select判断列表中未处理的socket 
Win API版本
1. 
USHORT nPort = 4567;    // 此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

// 创建监听套节字
SOCKET sListen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sockaddr_in sin;
sin.sin_family = AF_INET;
sin.sin_port = htons(nPort);
sin.sin_addr.S_un.S_addr = INADDR_ANY;
// 绑定套节字到本地机器
if(::bind(sListen, (sockaddr*)&sin, sizeof(sin)) == SOCKET_ERROR)
{
    printf(" Failed bind() \n");
    return -1;
}
// 进入监听模式
::listen(sListen, 5);
2. 
    // select模型处理过程
// 1)初始化一个套节字集合fdSocket,添加监听套节字句柄到这个集合
fd_set fdSocket;        // 所有可用套节字集合 fd_set 是一个管理多个套接字的结构体。在该结构体中,fd_count 字段指明套接字的数量,fd_array 字段保存 fd_count 个套接字。fd_set 最多可以管理64个套接字。
FD_ZERO(&fdSocket);
FD_SET(sListen, &fdSocket);
3. 
while(TRUE)
{
    // 2)将fdSocket集合的一个拷贝fdRead传递给select函数,
    // 当有事件发生时,select函数移除fdRead集合中没有未决I/O操作的套节字句柄,然后返回。
    fd_set fdRead = fdSocket;
    int nRet = ::select(0, &fdRead, NULL, NULL, NULL);
    if(nRet > 0)
    {
        // 3)通过将原来fdSocket集合与select处理过的fdRead集合比较,
        // 确定都有哪些套节字有未决I/O,并进一步处理这些I/O。
        for(int i=0; i<(int)fdSocket.fd_count; i++)
        {
            if(FD_ISSET(fdSocket.fd_array[i], &fdRead))
            {
                if(fdSocket.fd_array[i] == sListen)        // (1)监听套节字接收到新连接
                {
                    if(fdSocket.fd_count < FD_SETSIZE)
                    {
                        sockaddr_in addrRemote;
                        int nAddrLen = sizeof(addrRemote);
                        SOCKET sNew = ::accept(sListen, (SOCKADDR*)&addrRemote, &nAddrLen);

                        FD_SET(sNew, &fdSocket);
                        printf("接收到连接(%s)\n", ::inet_ntoa(addrRemote.sin_addr));
                    }
                    else
                    {
                        printf(" Too much connections! \n");
                        continue;
                    }
                }
                else
                {
                    char szText[256];
                    int nRecv = ::recv(fdSocket.fd_array[i], szText, strlen(szText), 0);
                    if(nRecv > 0)                        // (2)可读
                    {
                        szText[nRecv] = '\0';
                        printf("接收到数据:%s \n", szText);
                    }
                    else                                // (3)连接关闭、重启或者中断
                    {
                        ::closesocket(fdSocket.fd_array[i]);
                        
                        printf("关闭\n");
                        FD_CLR(fdSocket.fd_array[i], &fdSocket);
                    }
                }
            }
        }
    }
    else
    {
        printf(" Failed select() \n");
        break;
    }
}
 

二,WSAAsyncSelect模型(异步选择

WSAAsyncSelect模型是非阻塞的。Windows Sockets 应用程序在调用recv()函数接收数据前,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注册网络事件。WSAAsyncselect()函数立即返回,线程继续运行。当系统中数据准备好时,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应用程序接收到这个消息后,调用recv()函数接收数据。 WSAAsyncSelect模型核心是WSAAsyncSelect()函数,该函数使得Windows应用程序能够接收网络事件消息。在应用程序窗口例程中对接收到的网络事件进行处理。
与select模型比较 
WSAAsyncSelect模型与Select模型的相同点:
               都可以对Windows套接字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多个套接字进行有效的管理。
WSAAsyncSeelect模型与Select模型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WSAAsyncSelet模型是异步的。在应用程序中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通知系统感兴趣的网络事件,该函数立即返回,应用程序继续运行。
               发生网络事件时,应用程序得到通知的方式不同。Select()函数返回时,说明某个或者某些套接字满足可读可写的条件,应用程序需要使用FD_ISSET宏,判断套接字是否存在于可读可写集合中。而对于WSAAsyncSelect模型来说,当网络事件发生时,系统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
               WSAAsyncSelect模型应用在基于消息的Windows环境下,使用该模型时必须创建窗口。而Slelect模型广泛应用在Unix系统和Windows系统,使用模型不需要创建窗口。
应用程序中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后,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而应用程序中调用select()函数后,并不能改变该套接字的工作方式。

 

 

 对其他的I/O模式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一个简单的socket网络编程例子: 服务器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这句话的意思是加载ws2_32.lib这个静态库 #define NETWORK_EVENT WM_USER+100 //如果你用mfc做开发,你可以点击菜单project-〉setting-〉link-〉object/library中添加这个静态库。 //如果你用c语言,你需要通过#pragma comment(命令来连接静态库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HANDLE hThread = NULL; //判断是否输入了端口号 if(argc!=3){ printf("Usage: %sPortNumber\n",argv[1]); exit(-1); } //把端口号转化成整数 short port; if((port = atoi(argv[2]))==0){ printf("端口号有误!"); exit(-1); } WSADATA wsa; //初始化套接字DLL 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0){ //高字节指定了次版本号,低字节指定了主版本号,两个字节加到一起,就是你想要的Winsock库的版本号了 printf("套接字初始化失败!"); exit(-1); } //创建套接字 SOCKET serverSocket; if((serverSocke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INVALID_SOCKET){ printf("创建套接字失败!"); exit(-1);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 memset(&serverAddress,0,sizeof(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sin_family=AF_INET; serverAddress.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erAddress.sin_port = htons(port); //绑定 if(bind(serverSocket,(sockaddr*)&serverAddress,sizeof(serverAddress))==SOCKET_ERROR){ printf("套接字绑定到端口失败!端口: %d\n",port); exit(-1); } //进入侦听状态 if(listen(serverSocket,SOMAXCONN)==SOCKET_ERROR){ printf("侦听失败!"); exit(-1); } printf("Server %d is listening......\n",port); SOCKET clientSocket[5],maxSocket;//用来和客户端通信的套接字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ess;//用来和客户端通信的套接字地址 memset(&clientAddress,0,sizeof(clientAddress)); int addrlen = sizeof(clientAddress); fd_set fd_read; int i=0; int j; char buf[4096]; char buff[4096]="exit"; while(1) { FD_ZERO(&fd_read); maxSocket=serverSocket; FD_SET(serverSocket,&fd_read); //FD_SET(clientSocket[i-1],&fd_read); for(j=0;j<i;j++) { FD_SET(clientSocket[j],&fd_read); if(maxSocket"); //gets(buff); if(select(maxSocket+1,&fd_read,NULL,NULL,NULL)>0) { if(FD_ISSET(serverSocket,&fd_read)) { if(buff=="") { if((clientSocket[i++]=accept(serverSocket,(sockaddr*)&clientAddress,&addrlen))==INVALID_SOCKET) { printf("接受客户端连接失败!"); exit(-1); } else { for(j=0;j5) { printf("超过最大客户端数"); exit(-1); } } else { int bytes; for(int k=0;k<i;k++) { if(FD_ISSET(clientSocket[k],&fd_read)) { bytes=recv(clientSocket[k],buf,sizeof(buf),0); if(bytes==-1) { //listen(serverSocket,SOMAXCONN); for (int l=k;l<i;l++) clientSocket[l]=clientSocket[l+1]; i--; } /*if(bytes==0) { //printf("fdsdf"); listen(serverSocket,SOMAXCONN); for (int l=k;l0) { buf[bytes]='\0'; printf("Message from %s: %s\n",inet_ntoa(clientAddress.sin_addr),buf); if(send(clientSocket[k],buf,bytes,0)==SOCKET_ERROR) { printf("发送数据失败!"); exit(-1); } } } } } } } //清理套接字占用的资源 WSACleanup(); return 0; } 客户端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判断是否输入了IP地址和端口号 if(argc!=4){ printf("Usage: %s IPAddress PortNumber\n",argv[1]); exit(-1); } //把字符串的IP地址转化为u_long unsigned long ip; if((ip=inet_addr(argv[2]))==INADDR_NONE){ printf("不合法的IP地址:%s",argv[1]); exit(-1); } //把端口号转化成整数 short port; if((port = atoi(argv[3]))==0){ printf("端口号有误!"); exit(-1); } printf("Connecting to %s:%d......\n",inet_ntoa(*(in_addr*)&ip),port); WSADATA wsa; //初始化套接字DLL 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0){ printf("套接字初始化失败!"); exit(-1); } //创建套接字 SOCKET sock,serverSocket; if((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INVALID_SOCKET){ printf("创建套接字失败!"); exit(-1);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 memset(&serverAddress,0,sizeof(sockaddr_in)); serverAddress.sin_family=AF_INET; serverAddress.sin_addr.S_un.S_addr = ip; serverAddress.sin_port = htons(port); //建立和服务器的连接 if(connect(sock,(sockaddr*)&serverAddress,sizeof(serverAddress))==SOCKET_ERROR) { printf("建立连接失败!"); exit(-1); } char buf[4096]; while(1){ printf(">"); //从控制台读取一行数据 gets(buf); if(send(sock,buf,strlen(buf),0)==SOCKET_ERROR){ printf("发送c数据失败!"); exit(-1); } int bytes; if((bytes=recv(sock,buf,sizeof(buf),0))==SOCKET_ERROR) { printf("接收c数据失败!\n"); exit(-1); } else { buf[bytes]='\0'; printf("Message from %s: %s\n",inet_ntoa(serverAddress.sin_addr),buf); } } //清理套接字占用的资源 WSACleanup(); return 0;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