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这套地理试卷考点的分析:
一、选择题考点分析
1. 世界地理与海运路线
- 第1题考查从日本到波斯湾的最短海运路线经过的海峡,涉及世界主要海峡的地理位置和连接区域,考点是世界地理中的海陆分布和重要航线。
2. 能源利用与灾害影响
- 第2题日本海啸后进口液化天然气数量剧增的原因,涉及能源结构调整与自然灾害对能源供应的影响,考点包括能源利用类型(核能与天然气)以及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冲击。
3. 气候类型判断
- 第3题考查波斯湾沿岸地区的典型气候,需要根据气候特征图表判断气候类型,考点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4. 区域地理与地势判断
- 第4题通过湿地位置及土地利用状况图判断区域地势特征,考查区域地理中地形地势的判读方法,如根据河流流向、等高线等信息(本题可能从湿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判断地势)。
5. 农业区位与作物分布
- 第5题依据区域地理特征判断种植的粮食作物,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中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对作物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
6. 湖泊水文特征
- 第6题分析淡水湿地湖水盐度不再上升的原因,考查湖泊水文特征中的盐度变化因素,如入湖径流、蒸发、降水等对盐度的影响。
7. 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 第7 - 9题以黄土高原南缘造林效果为背景,第7题考查造林效果差的原因,涉及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第8题考查在枯草层上堆放土块的目的,主要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水土流失(雨水侵蚀和风力侵蚀)防治措施;第9题考查不同坡向造林效果,涉及坡向对光照、水分、热量等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生长的适宜环境。
8. 山脉地理与等温线分布
- 第10 - 11题通过山脉中段山体内部与外部等温线分布高度差异,第10题考查山脉的地理位置判断,涉及不同大陆山脉的地理特征和等温线分布规律与气候的关系;第11题考查等温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涉及地形(地表高度)、海陆位置(距海距离)、大气环流、植被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9. 交通运输方式竞争
- 第12 - 13题以高铁与民航竞争为背景,第12题考查高速铁路频次最高的出行距离,涉及高铁和民航的运输特点以及不同距离下的优势;第13题考查高铁列车与民航航班竞争最剧烈的起始城市组合,考虑城市间距离、人口流动需求、经济联系等因素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10. 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太阳方位
- 第14 - 16题以小明前往旧金山的航班为背景,第14题考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与晨线、昏线的关系,涉及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以及时间计算;第15题考查小明抵达旧金山的日期,涉及时区计算和日期变更;第16题考查小明在旧金山旅游期间的白昼变化和太阳方位,涉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和太阳方位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考点分析
1. 旅游地理
- 第17题以L村发展旅游业为背景,(1)考查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涉及旅游资源的类型(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政策支持、地理位置等;(2)考查养殖业地位下降的原因,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劳动力转移、环境要求等;(3)考查乡村振兴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业)、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服务业)以及政策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2. 动物保护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第18题以梅花鹿保护为背景,(1)考查专家判断梅花鹿来自俄罗斯的依据,涉及保护区地理位置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梅花鹿数量和分布对比等;(2)考查晖春保护区梅花鹿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涉及保护区面积、环境相对独立性等对基因交流和保存的影响;(3)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梅花鹿保护中的应用,包括遥感技术(RS)监测栖息地、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跟踪、地理信息系统(GIS)信息管理等。
3. 湖泊水文与区域开发
- 第19题以埃尔湖为背景,(1)考查埃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涉及湖泊的补给类型(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等)与季节变化的关系;(2)考查埃尔湖盐壳的形成过程,涉及湖水干涸过程中盐分的沉淀和积累机制;(3)考查对开挖水渠引水至埃尔湖的看法,涉及区域水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如对墨累河生态的影响、工程难度和成本以及对埃尔湖生态的改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