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传输介质
我们本章一开始就讲过用户通信的目的是彼此之间交换信息,数据又是信息的载体,数据又是以信号的形式在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进行传播,在一个数据通信系统中连接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之间通信的物理通路就成为传输介质也称为传输媒体或者传输媒介,相信大家最有体会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或者无线的方式上网,相应的传输介质就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线的传输介质和无线的传输介质,在有线的传输介质中电磁波沿着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固体的铜导线或者光纤向前传播,而在无线的传播介质中则是利用大气和外层空间来作为传播电磁波的通路。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地面微波、无线电波、卫星微波、红外线等。下面我们就将对有线和无线的传输介质给同学们做个简单的介绍。
3.2.1 传输介质(一)
一、双绞线
首先为大家介绍第一种有线的传输介质,也就是双绞线,我们平时所用的连接计算机的网线基本上都是双绞线,双绞线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价格比较低廉的传输介质,是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置,再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两个绞点之间的距离就成为扭绞距,每根铜导线的电芯直径是在0.4~1.4mm之间,采用两两相绞的绞线技术可以抵消相邻线对之间的远端串扰和减少近端串扰,绞合的导线可以减少相邻线对的相互干扰。多对绞合导线构成了双绞线电缆。在实际使用中双绞线是由多对双绞线一起包在一个绝缘的电缆套管里面,如果把一对或者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形成了双绞线电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就把双绞线电缆直接称之为双绞线。
如图左侧的是无屏蔽双绞线的结构,每对双绞线之外有一个绝缘层,多对双绞线外又有一层聚氯乙烯的套层,而图中右侧是在双绞线的外面加上了一个用金属丝编织的一个屏蔽层,这就是屏蔽双绞线从而提高了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价格相对昂贵,无屏蔽双绞线具有成本低适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等优点,性价比相对较高,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在传输过程中也存在信息辐射容易被窃听的缺点,因此在信息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场合还必须采取一些辅助屏蔽措施,相反屏蔽双绞线具有抗电磁干扰强,传输质量高的优点,但是也存在成本高的缺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用的并不是很普遍。
双绞线可以用于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数据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向前传播,但我们也知道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模拟信号会衰减,数字信号会变形,所以模拟信道需要通过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对于数字信号需要通过中继器对信号进行整形,从而可以让信号进行长距离的传输。
二、同轴电缆
我们来介绍第二种有线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如图同轴电缆的结构图,是由内导体的铜制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的屏蔽层、坚硬的绝缘塑料外层来组成,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抗干扰的特性,比较适合于高速的数据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中所使用的同轴电缆主要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种,两者的结构是相似的只是直径不同,粗缆传输距离较远,最远可以达到500米,细缆安装相对简单造假较低但是传输距离比较近,一般不超过185米,在局域网发展的初期使用同轴电缆比较多,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局域网中都是使用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同轴电缆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的居民小区和家庭里面。
三、光纤
光纤是目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传输介质,它通常是由非常高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所以说非常容易折断,在施工时通常用到的是增加了塑料保护套管以及塑料的外皮以后构成的光缆,那么为什么数据在光纤中能够以光信号的形式向前传播呢?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和我们在物理课上学到的全反射相关,如图所示,当射到光纤表面的光线,入射角大于某一个临界角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生全反射,接着就是再发生全反射,通过不停的发生全反射使信号能够向前传播,因此当含有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就称为多模光纤如图如果说光纤的直径非常非常的细比如说只有一个光波长大小,那么光纤就会像波导那样能够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这种光纤就称为单模光纤。从信号通过多模光纤前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信号经过多模光纤的传输之后有了一定程度的失真,从信号通过单模光纤前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脉冲的形状基本上保持不变,所以说他可以用于长距离的传输,可见从性能来说单模光纤要优于多模光纤,但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贵。与其他传输介质相比光纤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串扰小、信号传输质量高、光纤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光纤的缺点则在于容易切断和连接操作技术复杂、不易维护的缺点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由于光纤的原料为石英玻璃砂,原料丰富取之不尽,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有色金属,随着生产成本的日益降低,光缆已经成为目前全球信息技术设施主要传输介质。
以上就是我们简单的介绍的有线传输介质,下一节我们来介绍一下无线的传输介质。
3.2.2 传输介质(二)
我们知道在交通不便、施工不便的地方或者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相对来说使用无线传输成本就会低一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运动中进行电话通信或者数据通信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也使得无线传输介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电波这样一种传输媒介。
一、无线电波
事实上我们通过WiFi上网以及通过蓝牙耳机来接听电话等都是使用的无线电波来传输信号,无线电波可以在自由的空间向各个方向传播信号,所以说属于全向传播,而对于微波是把信号从一个微波站向下一个微波站传播所以属于定向的传播,无线电波不同频段用于不同通信方式,如蓝牙通信使用的频率范围是2400-2483.5MHz,短波通信使用的频率是3-30MHz,中波通信使用的频率是300-3000KHz,使用的频率越高通信距离越短。
二、地面微波
地面微波工作的频率范围是1-20GHz,它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对流层的视距范围内进行传输,其特点是直线传播,由于受到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两个微波站的距离一般是30-50KM,当用于长途传输的情况下,中间必须增架微波中继站,中继站的功能就是变频和放大,这个通信方式就称为微波接地通信。所谓的地面微波就是指微波站假设在楼顶或者山头上。
三、卫星微波
如果微波站假设在空中即卫星上就变成了卫星微波。通信卫星是现代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是被放置在地球赤道上空相对静止的轨道上,与地球保持相同的转动周期,被称为同步通信卫星。现在已经证明只要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我们等距离的放置三颗间隔是120度的卫星就能实现全球的通信。实际上卫星通信是一个悬空的微波中继站,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通信是利用同步通信微信来作为中继站接收顶面上送出的上行频段信号后以下行频段信号转发到其他地球站的一种通信方式。同步卫星发射的电磁波能够辐射到地球上通信覆盖区的跨度达到一万八千多公里,因此卫星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通信距离远,且通信的费用和通信的距离没有什么关系,同时我们联系到之前我们讲过的传播时延的概念,它的缺点就是传播时延较大,它的一跳传播时延约为270毫秒,因此把卫星微波来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传播时延。
四、红外线
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红外线这种传播介质,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遥控器都是使用的红外线,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红外线技术已经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了应用,如在早期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中会有一个红外接口,两台笔记本或者手机可以近距离的传输文件,对于红外线的链路只需要一对收发器,可调制不相干的红外光,在视线距离的范围内传输,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此外它还可以防止窃听插入数据等等,但对环境的干扰非常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