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接入网概述

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NR物理层射频概述



前言

工作需要,我需要对5G物理层的相关标准做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3GPP的文档数量繁多,而且内容也比较枯燥乏味,个别标准晦涩难懂,同时标准文档之间还存在关联应用关系,非常不便与入门。因此,萌生了做个学习笔记的想法,一方面可以总结记录,另一方面也希望降低标准学习的门槛。因为我也是在学习中,因此会采用增量更新的形式做个呈现,如果存在错误的话,还请站内大佬批评指出,我会及时采纳改正。


一、NR物理层标准概述

首先,5G标准大致上可以划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个部分,因为我本人的背景是在无线网络方面,因此我也更关注接入网的内容,这主要对应了3GPP TS 38系列的标准。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录,我们将TS38系列标准先做个归纳和总结。
通过3GPP官方网站的信息,大致上TS38系列标准包含了四个工作组的标准,他们的分工和名称如下表所示。(实际按照3GPP网站公布的信息TSG RAN除去一个已经关闭的工作组,共有五个工作组)

工作组名称内容概述文本编号范围
射频层1物理层
RAN1(R1)
射频接口标准38.200系列
射频层2&射频层3射频资源控制
RAN2(R2)
接入网高层标准38.300系列
接入网架构和网络接口
RAN3(R3)
接入网架构38.400系列
射频性能和协议
RAN4(R4)
射频相关定义38.100系列及38.307

二、射频部分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NR定义了两个频率范围用于接入网的部署,如下表所示。

频率范围描述频率范围
FR1410MHz-7125MHz
FR224250MHz-52600MHz

当前实际系统的部署主要以FR1为主,因此博文的内容也会倾向在FR1中进行说明和举例。
具体的NR对FR1内的频谱还做了详细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频带上行频率范围下行频率范围双工方式
n11920MHz-1980MHz2110MHz-2170MHzFDD
n21850MHz-1910MHz1930MHz-1990MHzFDD
n31710MHz-1785MHz1805MHz-1880MHzFDD
n5824MHz-849MHz869MHz-894MHzFDD
n72500MHz-2570MHz2620MHz-2690MHzFDD
n8880MHz-915MHz925MHz-960MHzFDD
n12699MHz-716MHz729MHz-746MHzFDD
n20832MHz-862MHz791MHz-821MHzFDD
n251850MHz-1915MHz1930MHz-1995MHzFDD
n28703MHz-748MHz758MHz-803MHzFDD
n342010MHz-2025MHz2010MHz-2025MHzTDD
n382570MHz-2620MHz2570MHz-2620MHzTDD
n391880MHz-1920MHz1880MHz-1920MHzTDD
n402300MHz-2400MHz2300MHz-2400MHzTDD
n412496MHz-2690MHz2496MHz-2690MHzTDD
n501432MHz-1517MHz1432MHz-1517MHzTDD
n511427MHz-1432MHz1427MHz-1432MHzTDD
n661710MHz-1780MHz2110MHz-2200MHzFDD
n701695MHz-1710MHz1995MHz-2020MHzFDD
n71663MHz-698MHz617MHz-652MHzFDD
n741427MHz-1470MHz1475MHz-1518MHzFDD
n75N/A1432MHz-1517MHzSDL
n76N/A1427MHz-1432MHzSDL
n773300MHz-4200MHz3300MHz-4200MHzTDD
n783300MHz-3800MHz3300MHz-3800MHzTDD
n794400MHz-5000MHz4400MHz-5000MHzTDD
n801710MHz-1785MHzN/ASUL
n81880MHz-915MHzN/ASUL
n82832MHz-862MHzN/ASUL
n83703MHz-748MHzN/ASUL
n841920MHz-1980MHzN/ASUL
n861710MHz-1780MHzN/ASUL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5G系统并没有完全占用FR1的所有频谱,同时FR1中还包含了各种其他的业务。与此同时,通过查阅公开资料,我也总结了国内四大运营商的频段信息。

运营商频谱对应频带
中国移动2515MHz-2615MHzn41
中国移动4800MHz-4900MHzn79
中国联通3500MHz-3600MHzn78
中国电信3400MHz-3500MHzn78
中国广电4900MHz-5000MHzn79

另外3300MHz-3400MHz的n78频带资源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用于5G系统的室内覆盖。综合以上的描述,对于国内四大运营商而言,目前5G系统的部署主要应用于n41、n78、n79三个频带。因此,在后续的博文中也会倾向分析和说明这三个频带。

三、用户信道带宽

信道带宽、保护带宽、传输带宽配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信道带宽包含了频谱左右两侧的保护带宽(左右的保护带宽可能不相等),其中传输带宽配置以资源块的数量表示信道中资源块的最大数量,而传输带宽指的仅仅是传输时激活的资源块的带宽,它同样采用资源块的数量表示。
依据子载波间隔的和信道带宽的差异最大传输带宽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子载波间隔\信道带宽5MHz10MHz15MHz20MHz25MHz30MHz40MHz50MHz60MHz80MHz90MHz100MHz
15kHz255279106133160216270N/AN/AN/AN/A
30kHz112438516578106133162217245273
60kHzN/A1118243138516579107121135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信道带宽与传输带宽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倍数关系,最小保护带宽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子载波间隔\信道带宽5MHz10MHz15MHz20MHz25MHz30MHz40MHz50MHz60MHz80MHz90MHz100MHz
15kHz242.5kHz312.5kHz382.5kHz452.5kHz522.5kHz592.5kHz552.5kHz692.5kHzN/AN/AN/AN/A
30kHz505kHz665kHz645kHz805kHz785kHz945kHz905kHz1045kHz825kHz925kHz885kHz845kHz
60kHzN/A1010kHz990kHz1330kHz1310kHz1290kHz1610kHz1570kHz1530kHz1450kHz1410kHz1370kHz

上表中的最小保护带宽由以下的公式计算得出。
B W G u a r d = ( B W C h a n n e l × 1000 ( k H z ) − N R B × S C S × 12 ) / 2 − S C S / 2 BW_{Guard}=(BW_{Channel} \times 1000 (kHz)-N_{RB} \times SCS \times 12)/2 - SCS/2 BWGuard=(BWChannel×1000(kHz)NRB×SCS×12)/2SCS/2

不同频带中用户信道带宽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主要关注n41,n78和n79三个频带)

频带子载波间隔10MHz15MHz20MHz40MHz50MHz60MHz80MHz90MHz100MHz
n4115kHzYesYesYesYesYes----
n4130kHz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
n4160kHz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
n7815kHzYesYesYesYesYes----
n7830kHz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
n7860kHz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
n7915kHz---YesYes----
n7930kHz---YesYesYesYes-Yes
n7960kHz---YesYesYesYes-Yes

四、信道安排

1. 信道间隔

由于NR的信道带宽在FR1内最高能够支持高达100MHz,为了方便射频资源的调度,这些带宽需要严密地组织起来。
信道间隔主要指的是频带信号名义上的信道间隔,计算方法见下面的公式。
对于信道格栅为100k的频带
N o m i n a l C h a n n e l s p a c i n g = ( B W C h a n n e l ( 1 ) + B W C h a n n e l ( 2 ) ) / 2 Nominal Channel spacing=(BW_{Channel(1)}+BW_{Channel(2)})/2 NominalChannelspacing=(BWChannel(1)+BWChannel(2))/2
对于信道格栅为15k的频带
N o m i n a l C h a n n e l s p a c i n g = ( B W C h a n n e l ( 1 ) + B W C h a n n e l ( 2 ) ) / 2 + { − 5 k H z , 0 k H z , 5 k H z } , Δ F R a s t e r = 15 k H z Nominal Channel spacing=(BW_{Channel(1)}+BW_{Channel(2)})/2+\{-5kHz,0kHz,5kHz\},\Delta F_{Raster}=15kHz NominalChannelspacing=(BWChannel(1)+BWChannel(2))/2+{5kHz,0kHz,5kHz},ΔFRaster=15kHz
N o m i n a l C h a n n e l s p a c i n g = ( B W C h a n n e l ( 1 ) + B W C h a n n e l ( 2 ) ) / 2 + { − 10 k H z , 0 k H z , 10 k H z } , Δ F R a s t e r = 30 k H z Nominal Channel spacing=(BW_{Channel(1)}+BW_{Channel(2)})/2+\{-10kHz,0kHz,10kHz\},\Delta F_{Raster}=30kHz NominalChannelspacing=(BWChannel(1)+BWChannel(2))/2+{10kHz,0kHz,10kHz},ΔFRaster=30kHz

2.信道格栅

全局信道格栅的范围为从0到100GHz,全局信道格栅的分辨率表示为下式。
Δ F G l o b a l \Delta F_{Global} ΔFGlobal

NR对频谱做了量化,定义了NR-ARFCN表示绝对频率,因此参考频率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F R E F = F R E F − O f f s + Δ F G l o b a l ( N R E F − N R E F − O f f s ) F_{REF}=F_{REF-Offs}+\Delta F_{Global}(N_{REF}-N_{REF-Offs}) FREF=FREFOffs+ΔFGlobal(NREFNREFOffs)
参数可由下表给出

频率范围(MHz) Δ F G l o b a l    (kHz) \Delta F_{Global} \; \text{(kHz)} ΔFGlobal(kHz) F R E F − O f f s    (MHz) F_{REF-Offs} \; \text{(MHz)} FREFOffs(MHz) N R E F − O f f s N_{REF-Offs} NREFOffs Range of    N R E F \text{Range of}\; N_{REF} Range ofNREF
0-30005000-599999
3000-24250153000600000600000-201666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NR将整个频谱分成了两段,采用不同的分辨率做了量化。直觉上来说,低频部分,信道带宽较窄,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更加灵活的调度上下行链路的频谱资源,同时不给接收机带来过高的复杂度,而对于高频部分,信道带宽较宽,较低的分辨率能够显著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同时保证灵活调度。
信道格栅与射频资源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N R B    m o d    2 = 0 N_{RB} \; mod \; 2 =0 NRBmod2=0 N R B    m o d    2 = 1 N_{RB} \; mod \; 2 =1 NRBmod2=1
RE k k k06
物理层资源块 n P R B n_{PRB} nPRB n P R B = ⌊ N R B 2 ⌋ n_{PRB}= \lfloor \frac{N_{RB}}{2} \rfloor nPRB=2NRB n P R B = ⌊ N R B 2 ⌋ n_{PRB}= \lfloor \frac{N_{RB}}{2} \rfloor nPRB=2NRB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频带信号的中心频率与基带信号的信道带宽对应的资源块相关,当系带信号带宽为偶数资源块时,中心资源块+1的0号载波与载频对齐,否则中心资源块的6号载波与载频对齐。

在具体的频带中,信道格栅会大于等于全局信道格格栅,在n41、n78、n79三个频带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频带 Δ F R a s t e r    ( k H z ) \Delta F_{Raster} \; (kHz) ΔFRaster(kHz) N R E F N_{REF} NREF上行范围 N R E F N_{REF} NREF上行范围
n4115499200–<3>–537999499200–<3>–537999
n4130499200–<6>–537996499200–<6>–537996
n7815620000–<1>–653333620000–<1>–653333
n7830620000–<2>–653332620000–<2>–653332
n7915693334–<1>–733333693334–<1>–733333
n7930693334–<2>–733332693334–<2>–733332

由上表可以看出,虽然n41、n78、n79分属不同频段,但是在信道安排上是趋同的。

3.同步格栅

同步格栅被用于UE在显示的同步块位置未被指出时的系统信息获取。它将频谱进行了粗粒度的量化,为的是降低接收机解调信号时的复杂度。与此同时,在不同频段内的量化间隔也会有所差异,如下表所示。

频率范围SSB频率位置 S S R E F SS_{REF} SSREFGSCNGSCN范围
0-3000MHz N × 1200 k H z + M × 50 k H z , N = 1 : 2499 , M ∈ { 1 , 3 , 5 } N \times 1200kHz + M \times 50kHz, N=1:2499,M \in \{1,3,5\} N×1200kHz+M×50kHz,N=1:2499,M{1,3,5} (默认M=3) 3 N + ( M − 3 ) / 2 3N+(M-3)/2 3N+(M3)/22-7498
3000-24250MHz 3000 M H z + N × 1.44 M H z , N = 0 : 14756 3000MHz+N \times 1.44MHz, N=0:14756 3000MHz+N×1.44MHz,N=0:14756 7499 + N 7499+N 7499+N7499-22255

从表中不难发现同步格栅的粒度相较于信道格栅会大很多,这是因为不同频率范围信道带宽和同步块在信道中的资源占用和所需求的数量决定的。更大的粒度意味着更小的同步复杂度。同时SSB的120号RE总是与GSCN所表示的中心频率对齐。
不同频带的同步格栅如下表所示,我们同样将重点放在n41、n78、n79三个频带里。

频带SSB子载波间隔SSB模式GSCN范围
n4115kHzCase A6246-<3>-6717
n4130kHzCase C6252-<3>6714
n7830kHzCase C7711-<1>-8051
n7930kHzCase C8480-<16>-8880

由上表不难看出国内四大运营商在各自的频带上的SSB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无论是在gNB侧还是UE侧的实现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文仅仅简单介绍了NR系统的射频部分的内容,主要侧重国内四大运营商的相关频段的使用状态。以上内容主要来标准文稿和个人理解,如有偏差,还请讨论指正!

  • 4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