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讲述了孔子学会首曲子的故事。 在老师教授了一个曲子后,孔子专心致志地反复演习了十天,并不要求再添加学习新的曲子。

老师很奇怪地问他原因,孔子说:“我虽然已经熟悉了这部乐曲,但是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还需要继续练习。”

当孔子熟练掌握了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后.孔子又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我还需要继续在弹奏中深入地体悟。”

当老师认为孔子的琴声里面,已经表达了曲谱的情感和意蕴时,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将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体会出来,我还要继续练习。”老师觉得孔子讲得有道理,也就不再催促了。

 又过了些时候,老师看到孔子正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抚琴中,面色肃穆沉静,好像在沉思着什么;接着又好像心旷神怡,显出了洞穿幽远深邃的表情。而后抚琴一按,开口高兴地说:“我感悟出了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读后,感慨颇多,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万世师表,深谙为学之道.学习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主观体验,这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度吻合的.尤其是后两者的目标是一种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出一种主动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实践性学习, 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反观现在学生的很普遍的学习现状是:只管结果,不论过程。这种情况的表面结果是在遇到到类似问题是“考分”高了,但知识的掌握上摸棱两可,遇到灵活的,探究的问题则不知如何下手,对知识本身所包含的智慧几乎是一片空白,因为我们太在意怎么考,怎样拿分!就好象在英语等级考试中能拿高分,却没有摆脱不了“哑巴式英语”。所以,脱离了实践和体验,语法就永远只是一堆僵化的字符,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从头脑里消失,脱离了对知识的体验,一切知识就成为生搬硬套的僵化的记忆.

我们该如何理解知识,如何对待学习?

学习不能仅仅看到是对某一技能的掌握,还应该包括学会过程中所伴随的内心体验,做为一名教师应把学生学会的技能放在次要位置,而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我从不反对题海战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训练,正如没有大运动量的训练没有健康的身体一样,没有大量的题目去训练,学生不可能会形成一种技能。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做这么多题目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学会解决一类习题的技巧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种技能的形成过程需要我们有为之不懈努力恒心,需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学习如此,未来的生活更是如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