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

人类学创始人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对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的确,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十分广泛的概念,诸如人们的思维特征、知识载体、行为方法、价值取向、审美态度、情感表达、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无不包括在文化的范畴之内。因此,文化几乎无所不包,显然在本书中不可能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这里仅就与创业者文化素质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地作一些阐述。

1.创业者的文化素质与发明创造

诺贝尔是人所共知的伟大的发明家,被誉为“炸药大王”。在他的一生中,共获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权,在20多个国家开办了80多个企业,是19世纪最富有的资本家之一。根据他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历时百余年而不衰,不仅700多人因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而且诺贝尔的伟大创造精神正鼓舞着亿万青少年勤奋学习,争做发明家。

作为一个发明家,诺贝尔是闻名于世的。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诺贝尔所具有的文学创作和翻译才能。他广泛地涉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历史、哲学、文学知识,精通俄、英、法、德和意5种语言。也就是说,诺贝尔不仅具有从事发明的才能,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并且这些文化素质对他的发明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诺贝尔自幼酷爱文学,特别喜欢写诗。一位熟悉他的教授评价说:“诺贝尔有资格成为理想的诗人,他丰富的感受性和想象力,可以从他的诗中窥见一斑。”他的自传诗《谜》、《赋与梦》和《说教》是当时的佳作。他的长篇叙事诗《兄弟们》发表后,很受读者欢迎。他还写了《在光明的非洲》、《复仇女神》等几部小说,以及《专利细菌》、《海梅西斯》等几个剧本。从这些创作成果看,诺贝尔确实具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他作为诗人和作家是当之无愧的。[14]

美国《纽约时报》曾以“在原子中求美”为题报道了诗人化学家霍夫曼(Roald Hoffmann,1937—)的科学发明的故事。霍夫曼因提出了化学反应方面的“轨道对称守恒理论”而获得198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5]。他热爱化学,但他主要的兴趣则在于从平凡的化学反应中发现赏心悦目的美。这种对美的执著追求,必然引发他对科学的兴趣。他把美的概念融合到复杂的分子结构中,并用它来描绘分子中奇妙的电子“轨道”,从而导致了“轨道对称守恒理论”的重大发明。

霍夫曼因追求诗的语言和量子力学语言所表达的美而充满活力。他除了在化学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成果以外,还著有许多散文、评论和诗歌。《化学畅想》是他与维维安·托伦斯合著的一本佳作,该书把科学典故融入诗中,堪称文学美与科学美的巧妙结合。霍夫曼在获得成功后深有体会地说:“科学是教学和发现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我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种创造事业。”

诺贝尔和霍夫曼的成就是巨大的,成功之道是典型的,但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说明,文化素质同发明创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人的才华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诺贝尔和霍夫曼的献身科学精神来自哪里呢?来自于体现其崇高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素质。他们那种超人的发明创造的想象力又是来自哪里呢?来自于他们在《谜》和《化学畅想》等作品里所展现的对美的欣赏能力,来自于热爱大自然和为着揭开它的奥秘而表现出来的洞察能力。

2.文化素质的四大支柱

前面我们曾指出,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同样,文化素质也涵盖甚广。一个创业者,要提高其全面的文化素质,也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在本节中,我不想而且也无必要去广涉文化素质的各个方面,只打算就构成文化素质最主要的内容作一些阐述。什么是最主要的内容呢?我认为是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思维方法,我把它们称为文化素质的四大支柱。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文化素质由众多的“文化元素”彼此相互联系,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人的综合文化素养。什么是“文化元素”?这是一个借用名词,是指文化素质的具体表征,也是最基本的单位。在那些众多的文化元素中,一定有主要的、次要的和派生的。什么是最主要的呢?这就是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思维方法,它们是文化素养的最基本的内容,由它们又可以衍生出人所必须具有的更多的文化素质来。

人的职业、专长和文化素质有联系也有区别。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在职的员工,他们都应当有自己的爱好,并据此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或职业,在某一领域里成为专家,做出创造性的成就来。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他们只需要学好自己的本专业,而不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例如,作家和新闻记者不仅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和写作的功底,而且还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掌握电脑应用技术;如果他们是“电脑盲”,就会同时代的需要格格不入。同样地,一个计算机专家不能只限于编程序、使用机器,也应当加强文化素质的修养,否则将会成为“活的机器人”。

一个人的专业或职业与文化素质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是“一专”与“多能”的关系。一个人既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这既是发明与创新工作的需要,也是适应职业更换的应变措施。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先例,有些人不是在自己的主专业里作出贡献,而是凭借他的文化素质在其他领域做出成果。因此,“主”与“从”、“一专”与“多能”是会相互转化的,这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也是加强文化素质修养的原因。

马克思认为,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生产的社会功用又在于:“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16]我的理解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切属性”就是全面的文化素养,“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就是具有高尚素质的人。这就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造就着“新人”。

教育是培养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光是指学校的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业余教育和终生教育。面临知识激增的时代,一次性的职业教育已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终生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狭隘劳动技能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17]

面对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职工的全面素质的培训。日本企业家认为,新的技术革命的冲击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经济活动的国际竞争加剧了,所有这些对职工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而企业内部的教育正是源源不断地开发这些财富的途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段精彩的话:“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

英美国家对于提高职工的素质亦十分重视。英国许多企业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约为利润的10%。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对从16岁到65岁的全体人员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每年耗资合2亿元人民币。通过企业的培训,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也增强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