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存储引擎:WiredTiger和In-Memory

本文详细介绍了MongoDB的两种存储引擎:WiredTiger和In-Memory。WiredTiger作为默认引擎,提供文档级别的并发控制、检查点、数据压缩和本地数据加密功能。In-Memory引擎则将数据完全存储在内存中,降低查询延迟。两者在内存使用、数据持久化、并发控制等方面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需求。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存储引擎(Storage Engine)是MongoDB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数据如何存储在硬盘(Disk)和内存(Memory)上。从MongoDB 3.2 版本开始,MongoDB 支持多数据存储引擎(Storage Engine),MongoDB支持的存储引擎有:WiredTiger,MMAPv1和In-Memory。

从MongoDB 3.2 版本开始,WiredTiger成为MongDB默认的Storage Engine,用于将数据持久化存储到硬盘文件中,WiredTiger提供文档级别(Document-Level)的并发控制,检查点(CheckPoint),数据压缩和本地数据加密( Native Encryption)等功能。

MongoDB不仅能将数据持久化存储到硬盘文件中,而且还能将数据只保存到内存中;In-Memory存储引擎用于将数据只存储在内存中,只将少量的元数据和诊断日志(Diagnostic)存储到硬盘文件中,由于不需要Disk的IO操作,就能获取索取的数据,In-Memory存储引擎大幅度降低了数据查询的延迟(Latency)。

一,指定MongoDB实例的存储引擎

mongod 参数: --storageEngine  wiredTiger | inMemory

指定Storage Engine的类型,

  • 如果参数值是wiredTiger,MongoDB使用的存储引擎是WiredTiger,将数据持久化存储在Disk Files中;
  • 如果参数值是inMemory,MongoDB使用的存储引擎是In-Memory,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 从MongoDB 3.2 版本开始,MongoDB默认的存储引擎是WiredTiger;

二,WiredTiger 存储引擎将数据存储到硬盘文件(Disk Files)

WiredTiger和MMAPv1都用于持久化存储数据,相对而言,WiredTiger比MMAPv1更新,功能更强大。

1,文档级别的并发控制(Document-Level Concurrency Control)

MongoDB在执行写操作时,WiredTiger 在文档级别进行并发控制,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多个写操作能够修改同一个集合中的不同文档;当多个写操作修改同一个文档时,必须以序列化方式执行;这意味着,如果该文档正在被修改,其他写操作必须等待,直到在该文档上的写操作完成之后,其他写操作相互竞争,获胜的写操作在该文档上执行修改操作。

对于大多数读写操作,WiredTiger使用乐观并发控制(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只在Global,database和Collection级别上使用意向锁(Intent Lock),如果WiredTiger检测到两个操作发生冲突时,导致MongoDB将其中一个操作重新执行,这个过程是系统自动完成的。

For most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WiredTiger uses 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WiredTiger uses only intent locks at the global, database and collection levels. When the storage engine detects conflicts between two operations, one will incur a write conflict causing MongoDB to transparently retry that operation.

2,检查点(Checkpoint)

在Checkpoint操作开始时,WiredTiger提供指定时间点(point-in-time)的数据库快照(Snapshot),该Snapshot呈现的是内存中数据的一致性视图。当向Disk写入数据时,WiredTiger将Snapshot中的所有数据以一致性方式写入到数据文件(Disk Files)中。一旦Checkpoint创建成功,WiredTiger保证数据文件和内存数据是一致性的,因此,Checkpoint担当的是还原点(Recovery Point),Checkpoint操作能够缩短MongoDB从Journal日志文件还原数据的时间。

当WiredTiger创建Checkpoint时,MongoDB将数据刷新到数据文件(Disk Files)中,在默认情况下,WiredTiger创建Checkpoint的时间间隔是60s,或产生2GB的Journal文件。在WiredTiger创建新的Checkpoint期间,上一个Checkpoint仍然是有效的,这意味着,即使MongoDB在创建新的Checkpoint期间遭遇到错误而异常终止运行,只要重启,MongoDB就能从上一个有效的Checkpoint开始还原数据。

当MongoDB以原子方式更新WiredTiger的元数据表,使其引用新的Checkpoint时,表明新的Checkpoint创建成功,MongoDB将老的Checkpoint占用的Disk空间释放。使用WiredTiger 存储引擎,如果没有记录数据更新的日志,MongoDB只能还原到上一个Checkpoint;如果要还原在上一个Checkpoint之后执行的修改操作,必须使用Jounal日志文件。

3,预先记录日志(Write-ahead Transaction Log)

WiredTiger使用预写日志的机制,在数据更新时,先将数据更新写入到日志文件,然后在创建Checkpoint操作开始时,将日志文件中记录的操作,刷新到数据文件,就是说,通过预写日志和Checkpoint,将数据更新持久化到数据文件中,实现数据的一致性。WiredTiger 日志文件会持久化记录从上一次Checkpoint操作之后发生的所有数据更新,在MongoDB系统崩溃时,通过日志文件能够还原从上次Checkpoint操作之后发生的数据更新。

The WiredTiger journal persists all data modifications between checkpoints. If MongoDB exits between checkpoints, it uses the journal to replay all data modified since the last checkpoint.

3,内存使用

3.1 WiredTiger 利用系统内存资源缓存两部分数据:

  • 内部缓存(Internal Cache)
  • 文件系统缓存(Filesystem Cache)

从MongoDB 3.2 版本开始,WiredTiger内部缓存的使用量,默认值是:1GB 或 60% of RAM - 1GB,取两值中的较大值;文件系统缓存的使用量不固定,MongoDB自动使用系统空闲的内存,这些内存不被WiredTiger缓存和其他进程使用,数据在文件系统缓存中是压缩存储的。

3.2 调整WiredTiger内部缓存的大小

使用 mongod的参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