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谢希仁)》 笔记[1]——第 1 章 概述

 

第 1 章   概述

“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 1983 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万维网: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 CERN 开发的万维网 WWW (World Wide Web)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上,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对网络的使用,成为因特网的这种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两种通信方式: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 

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3.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4.时延: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 / 信道带宽(比特/秒)。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5.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网络的体系结构,即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也即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OSI的七层协议: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 4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