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新浪新闻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puguangtai/20080912/07125299475.shtml
“致婴儿患肾结石奶粉”事件终于在昨晚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三鹿公司正式承认产品受到污染,并启动召回程序。
然而,不可挽回的伤害业已造成——一方面,祖国未来花朵的身体受到摧残;另一方面,民族品牌公信力受到的伤害不容小觑。这些都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注意到,三鹿不少产品都属于“国家免检”范畴,如此事实,无疑让我们对“免检”打个问号。按照定义,在免检有效期内,各级政府部门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当然,《免检办法》又规定,“消费者有权对免检产品进行社会监督”。但毫无疑问,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消费者,不可能有足够能力对产品质量进行有力的“社会监督”——除非以吃坏肚子、喝坏肾脏为“试验”和“监督”的代价。查阅以往新闻,早在2006年,三鹿奶粉的“免检标志”便已被发现是在“超期服役”,时至今日,终于酿成大祸。因此,对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健康的某些商品,是否可以“免检”、如何避免“免检产品”质量滑坡,此事再次给我们一个警示。
人们要问:700吨受“化工原料”污染的奶粉,是如何染上三聚氰胺这种“毒素”的?又是如何从车间一路畅通地流入市场、流入娃娃们的肚子里的?当一些监管者的思路还停留在产品监督只查“应该包含什么”而非“不应该包含什么”时,我们必须强调:为了人民的健康,关于“检”和“免检”的严肃反思必须立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