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4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留学真相:金钱只是最轻的行囊
我在空荡的房间里铺开唯一携带的床单,听着窗外完全陌生的阿拉伯语喧闹,第一次明白了“举目无亲”的物理含义。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像原始人一样重新学习生存:在超市对着标签查翻译词典,在街头反复迷路又倔强地记下地标,甚至要搞懂如何处理当地复杂的垃圾分类——这些琐碎,构成了留学生活最真实的底色。名校的筛选机制精密得令人窒息——除了亮眼的成绩单和标化分数,他们还要深挖你的研究潜能、独特视角、领导力烙印,以及那封能把你灵魂写进招生官心里的文书。金钱,在真正的留学征途上,恰恰是最不值一提的入场券。
2025-08-03 12:24:15
188
原创 你以为的留学申请 VS 现实中的留学厮杀
真相是,稍有不慎,名校大门便在你面前轰然关闭。留学圈里总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某学霸随手投递几份材料,世界名校录取信便如雪片般飞来。这样的故事让多少普通学生误以为:留学申请,不过是成绩单、文书、推荐信的三重奏。
2025-08-02 13:25:54
341
原创 40岁带娃留学芬兰:一场“玩”出来的教育革命与人生重启
她的身份也奇妙地多元起来:是学生,也是妈妈;是教育研究者,也是生活体验者。晚上6点前能到家给儿子做饭;周末和Ted骑车钻森林看蘑菇昆虫。她渐渐放下了“妈妈必须全能”、“女人不能落后”的沉重枷锁,学会了。
2025-07-31 13:17:20
711
原创 英国留学的残酷真相:名校光环仍是技术赛道的硬通货?
看清本质,“无脑”就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清醒策略选择坚定贯彻“名校优先”原则!这恰恰证明你对未来就业生态有深刻洞察。专业?真没你想的那么生死攸关。恭喜!申名校的竞争烈度可能相对低些(特定神科除外)。但记住,名校背景仍是终极跳板。想进顶尖研究机构或高校?博士+名校履历是标配。前期蛰伏虽长,名校的科研资源是你起飞的燃料。硕士是你翻盘的最后黄金窗口,集中火力冲刺名校!硕士可兼顾专业深度,把名校优势最大化。信息差,是留学路上最贵的学费。选错项目、填错申请、错过时机... 每一步弯路都在烧钱。
2025-07-30 12:41:38
278
原创 紧急提醒!留学生必看的近期安全预警
不法分子套路可多了,有的先给你转账,让你信任他,等你把外币现金交给他后,你的国内银行收款账户就被冻结了;还有的用伪造支票,制造余额增加的假象,等你把钱给了他,支票被银行识别是假的,钱就没了。火山喷发可不是小事,驻冰岛使馆提醒在冰的中国公民及游客,千万别去道路封闭和疏散地区,也别靠近火山喷发地游览,那些有害气体吸进去可就麻烦大了。打算出海游玩的同学,风浪大的时候就别去跳岛游了,海滩插红旗或者遇恶劣天气,千万别下水或出海。出门在外,别露富,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尽量避免去治安较差的区域。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2025-07-28 12:19:30
141
原创 2026申请季预警!这四类美国大学要卷上天了!
又到申请季,美本战场硝烟再起。当你在凌晨三点修改文书时,正和你做同样的事;当你纠结是否提交早申时,已悄然关上大门;当你以为UIUC是保底校时,它的工程专业……。想突围?先看清这些即将被挤爆的“高危地带——
2025-07-27 12:30:13
372
原创 留学投资翻倍指南:这10件高回报事,让你甩开90%同龄人
这里远不止办签证!当遭遇租房纠纷时,ISO提供免费法律支援;遇到隐性种族歧视,他们24小时介入处理。更关键的是,通过ISO邮件独家发布。曾有学生因及时查看通知,拿下全额暑期研究基金。90%的专业教材可借电子版,年省5000刀只是起点。斯坦福学生通过图书馆预约,完成机器人项目;更有人挖掘JSTOR数据库,发现教授未公开研究数据,直接获得博士组入场券。某学生因文献引用不规范面临学术听证会,写作中心3小时紧急救援:用EndNote重构参考文献,将抄袭嫌疑转为格式瑕疵。这里甚至提供。
2025-07-26 12:41:31
784
原创 新西兰:安全岛上的教育乌托邦,中产家庭正在集体“迁徙”
无论是8岁孩童的个性发展,还是42岁程序员的职业转型,新西兰教育体系都给予充分的空间。没有“一考定终身”的焦虑,只有循序渐进的能力积累——这正是联合国推崇的“终身学习者”培养范本。
2025-07-25 12:50:22
678
原创 2026fall的申请季还未正式鸣枪,香港和新加坡的顶尖高校提前批战场已杀红眼
想在这场混战中突围,梯度混申是关键。港大新开的可持续金融、南洋理工对双非友好的信息系统都是不错的冲刺选择,至于已停办并划归社科学院的港大气候治理硕士,还是趁早避开为妙。时间窗口尤其关键。9月前必须完成主轮投递,拖到12月港校剩余名额就不足30%了。别忘了港大只认2024年9月1日后的雅思成绩,语言考试得赶紧安排。联申"逃生舱"也不能少,UCL全球健康管理38%的录取率,比港中文商业分析高出15个百分点,完全可以作为Plan B。
2025-07-24 17:36:43
309
原创 抢疯了!港三新二提前批混战
更关键的是政策红利。香港高才通计划今年升级:A类签证首次逗留期从2年延长至3年,合资格大学名单从185所扩容至199所,中国人民大学、北航等23所内地院校新晋入围。当欧美名校的光环被天价学费和就业焦虑稀释,港大图书馆通明的灯火、新加坡科技园凌晨未熄的工位,反而成了中产家庭眼中。:冲刺港三新二(港大/港科/港中/新国立/南洋理工),匹配城大理工,保底浸会岭南。不到一周,他就收到港大金融硕士的面试通知——而去年同等背景的学长,足足等了四周。“港大全球第11,新国立第8,南洋理工第26,
2025-07-24 12:55:18
406
原创 港五VS港八:别被排名绑架,这才是香港留学的破局真相!
每年申请季,“未能进入顶尖梯队是否意味着前景黯淡”的疑问总会浮现。择校决策的核心,从来不应是盲目追逐榜单高位,
2025-07-23 13:49:30
888
原创 45岁“超龄”毕业生的北欧逆袭:人生容错率,原来能这么高!
当国内“35岁职场危机”的焦虑四处弥漫时,北欧的土地上,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我的一位瑞典大学同学,38岁才踏入大学校门,45岁那年——这个在国内某些行业可能已被视为“退休预备役”的年纪——他手握比工程师平均薪资还高的Offer,意气风发地开启了崭新的职业生涯。这不是励志鸡汤,而是北欧社会高容错率下的真实人生。
2025-07-18 13:55:19
312
原创 换个地方,破局内卷:留学如何重塑年轻人的生存逻辑
清晨六点的北京海淀区,一位母亲已在家长群中分享孩子今日的学习计划表:奥数、英语、编程课无缝衔接,暑假沦为“第三学期”。同一时刻,新西兰霍克斯湾的葡萄园里,00后的吴双正驾驶拖拉机穿梭于藤架间,衣袖沾满泥土,脸上却带着舒展的笑容——三年前,他放弃北京高校录取通知,选择赴新西兰学习葡萄酒酿造。在社交媒体上,他的签名是“会开拖拉机的酒庄总经理”,拥有三千多位追随他田园生活的“股东”。。曾经挤破头冲向英国G5、北美藤校的留学生,正把目光投向新西兰的葡萄园、日本的职业训练所、新加坡的理工学院——。
2025-07-16 14:19:36
340
原创 普通家庭留学逆袭指南:为什么我劝你“一条道走到黑”?
用海外学制抢时间,用政策红利换空间,用身份溢价突破资源天花板。“一条道走到黑”不是盲目坚持,而是看清规则后,把普通家庭的有限筹码,押注在学制差+政策差+信息差构筑的阶梯上。当同龄人还在国内博一挣扎时,你已手握海外履历敲开人才引进的大门——这才是普通家庭真正的“捷径”。补充冷知识> 普通家庭的机会,往往藏在及时行动的政策窗口里。
2025-07-14 13:00:06
350
原创 留学真相:凌晨两点被海关拦下时,我才明白人生没有退路
像她这样遭遇“断供”的留学生,有人卖车抵债,有人凌晨骑着自行车送外卖——账户余额的每一次减少,都在逼迫他们重新理解生存。而隔壁通宵 Party 的吵闹声中,那个不敢投诉、蜷缩着戴耳塞写论文的身影,可能是90%留学生的共同画像。而古古在送外卖途中学会瑞典语后,发现“所谓尊严,是自己挣来的”。我们在错误中飞速成长。当他硬啃完图书馆数百页教材后,某天突然发现能流畅辩论——这种“旷世奇功初练成”的狂喜,是死磕者的勋章。:适应力、抗压力、解决力——这些刻进骨血的能力,让他们即使赤手空拳,也能在任何大陆重新生根。
2025-07-12 14:22:54
422
原创 低成本高回报的留学新选择
当欧美留学沦为“奢侈品”,一群普通家庭的年轻人却在东南亚的校园里找到了撬动职业蓝海的支点。“纽约留学一年烧掉100万,本科加硕士七八年砸进七八百万,回国一辈子都挣不回本!”一名留学博主的犀利吐槽,揭开了欧美留学光环下的残酷现实。当高昂费用与渺茫的留美机会形成巨大落差,,转向印尼、越南、泰国等新兴国家,以,撬动中资出海企业的黄金职位。
2025-07-11 13:29:44
572
原创 一个普通家庭的留学生,凭什么能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普通家庭培养一个留学生,倾注的往往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积蓄与期盼。这份投入沉重,但绝非盲目。它押注的是教育带来的认知革命与圈层突破。当你的孩子站在世界名校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在异国他乡独自解决棘手难题,与来自全球的精英头脑碰撞合作时——他手中握住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改变家族命运的钥匙。这把钥匙,将打开认知的边界、资源的壁垒和抗风险的底气。留学从来不只是镀金,它是普通家庭在时代洪流中,主动选择的一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命运突围。当孩子学成归来,带回来的不仅是文凭,更是一个家族向上流动的无限可能。
2025-07-10 12:57:31
544
原创 30万留学预算能去哪?2025各国费用真相与择校指南
深夜刷着留学论坛,小陈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皱紧了眉头——同样是留学,为什么有人一年花60万还捉襟见肘,有人用25万就能顺利完成学业?他手里的30万存款像一块试金石,测试着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甚至不同街道的含“金”量。这不仅是预算问题,更是一场关于留学价值的深度博弈。
2025-07-09 12:49:10
737
原创 教育突围战:中产家庭如何用海外学历对抗就业寒冬?
当国内家长焦虑“985还是211”时,顶层家庭已在算身份转换成本:加拿大BC省硕博移民通道、香港高才通计划、荷兰zoekjaar签证...这些看似冰冷的政策代码,实则是穿越就业寒冬的。更致命的是体制内“金饭碗”的锈蚀。:张女士女儿通过暨南大学-伯明翰项目,年花费12万完成英硕,现入职某央企国际部,“若直接留学至少花80万”。国内高考: 时间长(12年),成本不菲(50万+),风险高(结果可能是双非本科,就业困难)。英国留学: 时间稍短但投入巨大(10年,200万+),核心收益是身份(永居)和全球工作机会。
2025-07-07 13:17:25
653
原创 中考后另辟蹊径!澳洲中小学留学全攻略,给孩子一个更自由的未来
而选择10年级入学的学生,下学期就将面临高中选课决策,这将直接影响大学专业方向。去年通过我们办理留学的陈女士感慨:“我儿子在国内被压得喘不过气,在墨尔本的中学却找到了戏剧课的热情,现在整个人都焕发光彩。新东方澳洲部总监提醒:“初中三年成绩单需经NAATI认证翻译,AEAS英语考试要预留8周备考期,无语言成绩的学生可走特殊通道,但需提前评估学习能力。,每年4个学期灵活入学。悉尼某顶尖私校的升学顾问强调:“我们为10年级学生提供选课策略课,但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错过关键指导,家长务必重视语言准备。
2025-07-06 14:24:55
289
原创 中考后留学暴涨42%!普高独木桥外,00后正在抢滩哪些新大陆?
当多伦多大学礼堂里,OSSD毕业生赵明阳接过人工智能学位证书时,他的初中同桌正在复读班鏖战第三次高考模拟考。两条轨迹的岔口,始于三年前那个放榜夜的选择。“归途的机票上,写着下一站征程”——这句被娄亦真刻在工作室墙上的标语,或许正是新一代对教育迷思的破局宣言。今日互动:在评论区聊聊,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你会让十五岁的自己走哪条路?
2025-07-05 13:16:10
383
原创 留学的价值,藏在独立生活的烟火气里
今天结合多年经验,为即将启程的你们奉上5条价值百万的生存法则——它们远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能定义你的留学价值。学会换灯泡、通下水道——YouTube搜索"UK basic DIY",英国大叔的教程比说明书更管用。周末炖一锅红烧肉,分装冷冻,就是一周的"救命硬菜"。学校"国际学生咖啡晨会"、Meetup上的徒步小组,是找到志趣相投伙伴的黄金渠道。警惕"打折陷阱":不需要的东西,打1折也是浪费。当你能用番茄炒蛋征服室友的胃,用学校资源铺就求职路,用清醒判断避开消耗型关系——留学给你的就远不止文凭。
2025-07-02 13:15:56
543
原创 高考后留学:另一条正在开启的黄金赛道
而是越来越多学子从高一高二就开始铺设的“双轨制”未来——他们既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又同步准备语言成绩与背景材料,只为多一种选择的权利。一位去年高考578分的同学,凭借扎实的雅思6.5分成绩,成功衔接谢菲尔德大学计算机本科,今年已开始参与校内AI实验室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本科,非欧盟学生学费约8,000-15,000欧元/年(约6-11万人民币),远低于英美,且允许合法打工。欧洲公校近乎免费,奖学金、校内打工、实习都能有效控本。志在全球百强(港大、新国立、澳国立等),认可高考成绩的清晰路径就在眼前;
2025-06-28 12:53:14
781
原创 泪目!留学生背后,是父母托举的爱与力量
初到英国,晓妍就遭遇了各种难题。有一次,厨房的水管突然爆裂,水溢得到处都是,她吓得手足无措,只能一边哭一边给房东打电话。但慢慢地,她学会了换灯泡、修马桶,成了生活的“多面手” ,这便是在独立生活中,她完成的蜕变。留学的日子,就像一场艰难的修行,但晓妍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父母永远在背后支持着她。留学,是父母用爱铺就的道路,是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托举起孩子看世界的梦想。在很多人眼中,留学生的生活满是诗和远方,可只有真正踏上这条路的人,才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更知道,支撑自己一路走下去的,是父母那无私的托举。
2025-06-22 12:49:51
180
原创 30+别焦虑!留学真的是搞钱养老的宝藏路!
技工专业也是如此,像电工、焊工等技术工种,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不仅好找工作,收入也相当可观,而且这类专业的移民政策也很友好。而且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收入,还有很多隐形福利,比如更好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这些都能极大提升生活质量。以澳大利亚为例,在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根据不同的学历和专业,可以申请到1.5 - 4年不等的工作签证。同时,一旦拿到永久居留权,全家都能享受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孩子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家人也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30+选择留学,和20岁的年轻人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
2025-06-21 13:42:47
218
原创 美国学生签证重启!社交媒体全面裸奔时代来临
此外,不同学校对科目有明确要求,比如港大医学院硬性要求化学成绩,如果IB学生只修生物,到11年级想转轨申请医学专业就来不及了。香港和新加坡的申请时间存在时间差,香港9月开放申请,新加坡会延迟1-2个月,错峰提交申请可以避免准备材料时仓促出错。不过要警惕“高分陷阱”,港中文今年就拒收了多名A-Level 4A*的考生,原因是大量脱产考生的成绩真实性存疑。在专业方面,10043号总统令仍未解除,军工、AI、量子计算等敏感领域的STEM专业学生,续签通过率不足40%。截至6月20日,只有香港开放面签名额,
2025-06-20 12:48:00
250
原创 2026QS排名大洗牌,留学风向要变天?
LSE一直以社科专业闻名全球,但QS排名的指标体系里,理工科相关的权重较高,比如“学术引用率”,这就让偏重社科的LSE吃了亏。不过,澳洲高校也面临着生源单一化的问题,中国和印度学生占比超过60%,一旦这两个国家的留学政策或学生留学意愿发生变化,澳洲高校的招生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和学生,再加上高校自身扎实的学术实力,让港校成为很多内地学生留学的热门选择。毫无意外,麻省理工学院(MIT)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已经连续14年“霸榜”,实力之强,难以撼动。
2025-06-19 13:06:11
866
原创 2025新加坡留学大揭秘:普通人逆袭的黄金跳板,真的来了!
在新加坡留学,不仅能获得双语优势,还能深度了解东盟市场,这些经验回到国内,妥妥的“降维打击”,让你在职场上脱颖而出。在留学费用方面,新加坡的性价比也是超高的,不需要花天价费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一旦入职,就能顺利换成EP准证,要是从事IT紧缺岗位,还能额外加50分,这对于想在新加坡就业发展的同学来说,是个极大的优势。据说,国内数学成绩普通的初中生,到了新加坡做个果蝇实验都能拿A*,这教育资源的优势,真的太诱人了,谁看了能不心动呢?
2025-06-18 12:40:49
445
原创 26fall文科留学趋势分析:理性看待“文科回潮“现象
近年来,美国、英国等国家对部分STEM专业(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的签证审查明显收紧,F1签证被Check(行政审查)的案例增多,甚至影响入学时间。STEM虽然长期被视为"高薪保障",但近年来部分领域(如CS、数据科学)竞争白热化,H1B抽签率持续走低,部分学生发现:"卷赢申请,却输在身份上"。由于政策不确定性,许多学生选择"英美加澳新"多国混申,而文社科专业(如国际关系、传媒、教育学)在各国课程设置相似,申请灵活度更高,不像某些STEM专业受限于特定国家的技术体系。
2025-06-16 13:37:48
482
原创 当计算机卷不动,我在南加大读“养老专业”实现年薪百万
养老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夕阳产业”,而是充满机遇的新兴领域。以我的学生Chris为例,5年前,他放弃了热门的CS和商科专业,选择入读南加州大学(USC)的Leonard Davis老龄科学学院。很多人误以为学养老专业将来就是当护工,其实真正的高薪岗位集中在政策制定、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等领域,这些岗位需要具备复合背景,比如经济、心理学与老龄学的结合。与CS专业千军万马争抢大厂Offer的激烈竞争相比,老龄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少,而且头部院校的资源相对集中,这使得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更容易获得机会。
2025-06-15 12:49:55
309
原创 香港养娃600万?内地精英却疯狂涌入!真相大揭秘…
同时,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们还会为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一年下来花费10万+也是常有的事。600万的育儿成本,究竟是对孩子未来的明智投资,还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豪赌?香港的教学语言以粤语和英语为主,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方式,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7年总成本轻松破百万,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年入百万+的家庭,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承担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教育费用,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
2025-06-14 13:42:04
309
原创 中国留学生之殇:为何热爱总向现实低头?
于是,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热爱,选择那些被认为“更实用”的专业。就像原帖作者说的那样,中国人选专业,就像在打折超市抢优惠券,一门心思要凑到最优解,却忘了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胡适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在学习和研究中投入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于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正确选择”,我们压抑了自己的兴趣,随波逐流地选择了那些看似更有前途的专业。当面临专业选择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兴趣指引,我们只能依赖外界的标准,选择那些被认为是“好就业”的专业。
2025-06-05 12:15:55
166
原创 高考失利别慌!2025留学逆袭指南来啦
学术大佬可直接申请,托福90+或雅思6.5+,背景优秀的同学,哈佛、NYU、UCLA 等顶尖名校向你招手。像圣塔莫尼卡学院,不少学生成功转入UCLA ,性价比拉满,还不用SAT就能冲TOP50!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澳洲八大,高考达到总分80%,雅思6.5 就能冲!雅思5.5也有机会,预科+名校,UCL、曼大等G5名校不是梦!关注我,回复“留学”免费领《2025高考后留学白皮书》,开启你的名校之路!学院转学分项目超划算,每年能省15万,毕业后还有机会拿枫叶卡 ,学习生活两不误。
2025-06-04 13:01:01
226
原创 英国私校加税,中国留学生却逆势增长7.5%,中考后留学热潮揭秘!
然而,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中国留学生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暴增7.5% ,中考后留学英国私校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选择,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意味着学生在英国私校接受教育后,未来的升学道路更加宽广,无论是在英国本土还是国际上的知名大学,都有机会一展身手。国内高中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于适应国内教育体系、希望通过高考进入国内知名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稳妥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学生中54%都选择入读英国私校12年级和13年级,也就是说,中考后升读英国私校已经成为国际生的主流选择。
2025-06-03 12:06:19
491
原创 艺术留学爆火专业数字媒体,这些转学神校闭眼冲!
课程偏重理科,强调科学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对于理工科背景,想转学艺术领域的学生,这里就是实现艺术科技梦的绝佳舞台。转学至此,不仅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获得独特的思维视角,无论是想深造还是进入创意产业,金匠都能为你赋能。在这里,你能用VR、AR等前沿技术讲述时代故事,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震撼的数字叙事。对于有工作经验、想跨界转型的同学来说,皇艺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制,众多职场人通过转学成功进入这所顶尖院校,开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征程!无论是想突破职业瓶颈,还是追寻艺术科技的融合,它们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2025-06-01 12:55:14
280
原创 高考失利后如何逆袭名校?这四条本科转学路径值得考虑
香港副学士,这个被称为港八大“黄金跳板”的存在,其实就相当于本科的前两年,与港八大课程同步,毕业后拿到的毕业证也毫无差别。虽说优点十分诱人,逆袭G5、藤校的机会多多,可缺点也不容忽视,英国可能会浪费一年时间,美国则存在部分学分需补修的情况。今天,就来为大家揭秘4条本科转学逆袭的“神仙路径”,让双非学子有机会踏入藤校殿堂,普本学生也能叩响港八大的大门!在这4条转学路径中,每一条都藏着无限可能,也都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评论区分享你最心动的转学路线,说不定还能找到一起冲名校的搭子,携手共进,奔赴梦想中的学府!
2025-05-31 12:41:10
701
原创 美本转学全攻略:3大类型+最佳时机+逆袭秘籍
四年制大学互转,最常见的转学方式,适合已在美国读四年制大学的同学。美本转学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只要你方向明确,提前规划,肯下功夫,就能成功逆袭,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想!多数院校最多接受60学分转入,大二转学刚好能让前两年通识课与基础课全额转换,剩下两年专注攻读目标院校核心课程,避免延长毕业周期,大三转学可就可能得多读1 - 2年。UC系、密歇根大学等公立校对转学生很友好,尤其是社区大学路径,只要重点满足先修课要求,比如工科需数学、物理、化学课程GPA 3.5+,就有机会成功转学。
2025-05-29 12:45:51
421
原创 港科大“梭哈“抢人!哈佛学霸集体转学背后,全球教育格局正在洗牌?
最近,美国对哈佛国际生的签证限制引发轩然大波,而香港科技大学的一波"神操作"直接让全球教育圈炸锅——无条件录取、全额学分转换、72小时签证加急、宿舍床单颜色自选……简直是教育界的"德州扑克",港科大直接All-in抢人!这场突如其来的"转学风潮",不仅让港科大的国际生比例一夜飙升至42%(超越牛津剑桥),更被外界视为全球顶尖高校人才争夺战的转折点。在美国签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化、低政治风险的留学目的地,成为顶尖学生的"避风港"。▪️ 未来留学,是选"名校光环"还是"就业+科研资源"?
2025-05-28 13:04:53
30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