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泛型

JAVA泛型

根据《Java编程思想 (第4版)》中的描述,泛型出现的动机在于:有许多原因促成了泛型的出现,而最引人注意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创建容器类


泛型类

容器类应该算得上最具重用性的类库之一。先来看一个没有泛型的情况下的容器类如何定义:


public class Container {
    private String key;
    private String value;

    public Container(String k, String v) {
        key = k;
        value = v;
    }
    
    public String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void setKey(String key) {
        this.key = key;
    }

    public String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void setValue(String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


Container类保存了一对key-value键值对,但是类型是定死的,也就说如果我想要创建一个键值对是String-Integer类型的,当前这个Container是做不到的,必须再自定义。那么这明显重用性就非常低。
当然,我可以用Object来代替String,并且在Java SE5之前,我们也只能这么做,由于Object是所有类型的基类,所以可以直接转型。但是这样灵活性还是不够,因为还是指定类型了,只不过这次指定的类型层级更高而已,有没有可能不指定类型?有没有可能在运行时才知道具体的类型是什么?
所以,就出现了泛型。

public class Container<K, V> {
    private K key;
    private V value;

    public Container(K k, V v) {
        key = k;
        value = v;
    }

    public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void setKey(K key) {
        this.key = key;
    }

    public V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void setValue(V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

在编译期,是无法知道K和V具体是什么类型,只有在运行时才会真正根据类型来构造和分配内存。可以看一下现在Container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支持情况:

package com.ppl.comon;

import com.ppl.java.Container;

public class Java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ainer<String, String> c1 = new Container<String, String>("name", "ppl");
        Container<String, Integer> c2 = new Container<String, Integer>("age", 24);
        Container<Double, Double> c3 = new Container<Double, Double>(1.1, 2.2);
        System.out.println(c1.getKey() + " : " + c1.getValue());
        System.out.println(c2.getKey() + " : " + c2.getValue());
        System.out.println(c3.getKey() + " : " + c3.getValue());
	}
}

泛型接口

在泛型接口中,生成器是一个很好的理解,看如下的生成器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Generator<T> {
    public T next();
}

然后定义一个生成器类来实现这个接口:

package com.ppl.interfacei.impl;

import java.util.Random;

import com.ppl.interfacei.Generator;

public class FruitGenerator<T> implements Generator<String> {

	private String[] fruits = new String[]{"Apple", "Banana", "Pear"};
	
	@Override
	public String next() {
        Random rand = new Random();
        return fruits[rand.nextInt(3)];
    }

}


调用:

泛型方法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无论何时,只要你能做到,你就应该尽量使用泛型方法。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泛型方法可以取代将整个类泛化,那么应该有限采用泛型方法。下面来看一个简单的泛型方法的定义: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T> void out(T t) {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findingsea");
        out(123);
        out(11.11);
        out(true);
    }
}

可以看到方法的参数彻底泛化了,这个过程涉及到编译器的类型推导和自动打包,也就说原来需要我们自己对类型进行的判断和处理,现在编译器帮我们做了。这样在定义方法的时候不必考虑以后到底需要处理哪些类型的参数,大大增加了编程的灵活性。

再看一个泛型方法和可变参数的例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T> void out(T... args) {
        for (T t : args) {
            System.out.println(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findingsea", 123, 11.11, true);
    }
}

输出和前一段代码相同,可以看到泛型可以和可变参数非常完美的结合。


注意:泛型只在编译阶段有效

        ArrayList<String> a = new ArrayList<String>();  
        ArrayList b = new ArrayList();  
        Class acl = a.getClass();  
        Class bcl = b.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acl == bcl); //true 


上面程序的输出结果为true。所有反射的操作都是在运行时的,既然为true,就证明了编译之后,程序会采取去泛型化的措施,也就是说Java中的泛型,只在编译阶段有效。在编译过程中,正确检验泛型结果后,会将泛型的相关信息擦出,并且在对象进入和离开方法的边界处添加类型检查和类型转换的方法。也就是说,成功编译过后的class文件中是不包含任何泛型信息的。泛型信息不会进入到运行时阶段。

上述结论可通过下面反射的例子来印证:

    ArrayList<String> a = new ArrayList<String>();  
    a.add("CSDN_SEU_Cavin");  
    Class c = a.getClass();  
    try{  
        Method method = c.getMethod("add",Object.class);  
        method.invoke(a,100);  
        System.out.println(a);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因为绕过了编译阶段也就绕过了泛型,输出结果为:

[CSDN_SEU_Cavin, 100]  

泛型的好处
(1)类型安全。
通过知道使用泛型定义的变量的类型限制,编译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Java程序的类型安全。
(2)消除强制类型转换。
消除源代码中的许多强制类型转换。这使得代码更加可读,并且减少了出错机会。所有的强制转换都是自动和隐式的。
(3)提高性能。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旨在通过融合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成熟为智慧校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该方案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数据的整合、开放和共享,构建产学研资用联动的服务体系,以促进校园的精细化治理。 智慧校园的核心建设任务包括数据标准体系和应用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安全与等级保护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移动校园的概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和产教融合就业平台的建设。此外,校园大脑的构建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关键,它涉及到数据中心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业务化,以数据驱动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 技术应用方面,方案提出了物联网平台、5G网络、人工智能平台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打造多场景融合的智慧校园大脑。这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党建等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旨在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施层面,智慧校园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案提出了主题梳理、场景梳理和数据梳理的方法,以及现有技术支持和项目分级的考虑,以指导智慧校园的建设。 最后,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依赖于开放、协同和融合的组织建设。通过战略咨询、分步实施、生态建设和短板补充,可以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生态链,实现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