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33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37、雷达建模与仿真中的常见差异和混淆源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雷达建模与仿真中的常见差异和混淆源,重点讨论了噪声因子在雷达范围方程和微波设备表征中的应用,分析了建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同时,文章涵盖了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天线建模、杂波建模、信号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电磁攻击与保护、坐标系统变换等内容,并介绍了雷达系统的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对于提升雷达系统的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检测精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原创 2025-09-06 06:28:15 · 44 阅读 · 0 评论 -
36、雷达建模与仿真中的关键概念及潜在陷阱
本文探讨了雷达建模与仿真中的关键概念及潜在陷阱。重点介绍了交叉模糊函数(CAF)及其在到达时间差(TDOA)和到达频率差(FDOA)估计中的应用,分析了信号幅度与功率计算、噪声带宽定义、过采样对信噪比的影响以及噪声因子的双重使用方式等常见问题。同时,提出了建模仿真中应遵循的一致性原则和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为雷达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实用指导。原创 2025-09-05 15:50:44 · 29 阅读 · 0 评论 -
35、电子侦察系统中的测量建模与定位技术
本博客探讨了电子侦察系统中的测量建模与定位技术,重点介绍了瞬时频率测量(IFM)的数学原理及其实现方法,通用电子侦察(ES)处理器的建模过程,以及多站定位(MLAT)中的时间差到达(TDOA)技术。通过MATLAB和Simulink工具对相关算法进行了建模与验证,展示了在信号检测、频率估计、脉冲参数测量及辐射源定位方面的应用。博客还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未来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提升测量精度和系统性能的方向。原创 2025-09-04 09:06:04 · 36 阅读 · 0 评论 -
34、雷达系统电磁防护与支持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雷达系统的电磁防护与支持技术,涵盖天线电磁防护建模中的旁瓣对消(SLB 和 SLC)技术,自适应波束形成在宽带干扰环境下的优化策略,以及电磁支持(ES)系统的功能与建模方法。文章通过 MATLAB 示例展示了 SLC 和 IFM 接收器的实现流程,并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包括算法优化、硬件升级和多技术融合,为提升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与电子战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原创 2025-09-03 13:11:55 · 27 阅读 · 0 评论 -
33、电磁防护的建模与仿真
本文探讨了雷达电磁防护的建模与仿真,重点分析了两种主要的响应式防护技术:旁瓣消隐器(SLB)和旁瓣抵消器(SLC)。文章详细介绍了固有电磁防护和响应式电磁防护的原理,以及天线子系统在电磁防护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SLB在对抗低占空比电子攻击中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在提升电磁防护性能中的优势。最后,文章总结了电磁防护技术的应用要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算法优化、多技术融合和实时处理能力提升。原创 2025-09-02 10:34:44 · 17 阅读 · 0 评论 -
32、电子对抗(EA)仿真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电子对抗(EA)仿真技术,包括相干转发式干扰和噪声干扰的仿真建模方法。通过交战仿真模型,探讨了干扰技术对雷达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影响,并提供了具体的仿真操作流程和结果分析。同时,总结了两种干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并展望了未来仿真模型的优化方向。原创 2025-09-01 15:15:57 · 35 阅读 · 0 评论 -
31、电子攻击(EA)的建模与仿真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子攻击(EA)的建模与仿真,重点分析了相干转发器的工作模式和干扰技术,包括直通转发器(STR)、距离波门拖引(RGS)、速度波门拖引(VGS)等。同时,结合Simulink模型示例,展示了多种干扰技术的实现方法,为电子对抗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原创 2025-08-31 15:21:14 · 21 阅读 · 0 评论 -
30、雷达交战模拟与电子战建模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雷达交战模拟模型的升级过程,从 Engagement_v0 到 Engagement_v7 的改进,涵盖了信号路径处理、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子系统、数据处理器子系统等关键部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电子战建模的三大核心内容:电磁攻击(EA)、电磁保护(EP)和电磁支持(ES),分别探讨了其作用、实现技术和应用场景。通过具体的示例和误差分析,展示了雷达模拟的精度与挑战,并强调了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原创 2025-08-30 09:59:49 · 22 阅读 · 0 评论 -
29、雷达仿真中的几何与模型分析
本文详细探讨了雷达仿真中的交战几何与模型分析,涵盖坐标系统与旋转操作、雷达可观测值的真值计算、模型扩展以及完整交战模型的构建与验证。通过Simulink工具实现多个关键子系统模型,如目标生成器、动态雷达方程模型、信号处理器等,实现了对目标的距离、多普勒、RCS、方位和仰角等参数的动态仿真计算,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原创 2025-08-29 11:15:06 · 29 阅读 · 0 评论 -
28、雷达目标跟踪与坐标系统变换知识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雷达目标跟踪与坐标系统变换的核心知识。内容涵盖目标跟踪模型的运行与误差分析、不同坐标系统的定义与转换操作,以及具体旋转矩阵的应用。同时,文章讨论了坐标变换在雷达测量和模拟仿真中的实际应用,并总结了关键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提升雷达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能力。原创 2025-08-28 09:58:35 · 38 阅读 · 0 评论 -
27、目标跟踪技术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雷达目标跟踪技术,涵盖了雷达测量与目标状态估计中的关键多维变量、雷达跟踪模式(如单目标跟踪和边扫描边跟踪)、跟踪启动与管理流程、建模与仿真考虑因素,以及具体的数据关联模型(如最近邻算法)和单目标跟踪模型(如卡尔曼滤波器)。此外,文章还总结了目标跟踪技术的关键挑战、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供了操作步骤与整体流程图,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目标跟踪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原创 2025-08-27 15:41:37 · 26 阅读 · 0 评论 -
26、雷达信号处理与目标跟踪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雷达信号处理与目标跟踪技术,重点涵盖FMCW处理、脉冲多普勒处理及目标跟踪的核心算法和实现方式。详细分析了FMCW系统中的信号处理特性、重叠因子对SNR和距离分辨率的影响,以及脉冲多普勒系统的建模与Simulink实现。同时,文章探讨了雷达处理时间线、斯韦林起伏模型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目标跟踪的基本术语、跟踪算法形式主义、实现方式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雷达信号处理与跟踪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8-26 15:43:25 · 28 阅读 · 0 评论 -
25、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检测与处理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二进制(M-of-N)检测原理及其检测与虚警概率的计算,以及脉冲多普勒和FMCW信号处理器的工作机制。重点分析了FMCW雷达系统中LFM波形的发射与接收模型,以及快时间和慢时间维度的信号处理方法。同时,通过两种Simulink模型(向量基模型和样本基模型)对比,探讨了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和结果差异,为进一步研究雷达信号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原创 2025-08-25 14:19:39 · 29 阅读 · 0 评论 -
24、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分析与算法研究
本文探讨了雷达目标检测中的关键性能分析与算法研究,涵盖非相干积分基础、线性与平方律检测器特性、不同Swerling模型下的检测性能差异以及恒虚警率(CFAR)检测器的原理和实现。通过理论分析与MATLAB代码示例,重点讨论了检测概率(Pd)、虚警概率(Pfa)和信噪比(SNR)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Albersheim方程和Shnidman方程等实用计算方法。此外,还详细分析了CA-CFAR算法的性能及其改进方向,为优化雷达目标检测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原创 2025-08-24 15:17:00 · 34 阅读 · 0 评论 -
23、雷达目标检测技术全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雷达目标检测技术,涵盖了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噪声和目标信号的统计特性,以及不同检测器类型的工作机制与性能比较。文中详细讨论了相干检测器、非相干检测器和M-of-N检测器的结构与优缺点,并通过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了检测性能与信噪比(SNR)、虚警概率(Pfa)和检测概率(Pd)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雷达目标检测的优化策略及实际应用案例,为雷达系统的设计与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23 11:02:34 · 24 阅读 · 0 评论 -
21、雷达系统中的脉冲处理与收发组件建模
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系统中的脉冲处理与收发组件建模,包括单脉冲处理的计算与模型升级、发射机和接收机组件的建模方法、I/Q 通道失配的模拟、滤波器的设计以及模数转换器(ADC)的建模。通过对雷达系统关键部分的建模与分析,为雷达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原创 2025-08-21 10:36:28 · 28 阅读 · 0 评论 -
20、雷达信号处理中的距离-多普勒与单脉冲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两种关键技术:距离-多普勒处理和单脉冲技术。距离-多普勒处理通过采集快时间/慢时间样本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生成距离-多普勒矩阵(RDM),用于获取目标的距离和速度信息;而单脉冲技术通过和信号与差信号的计算以及单脉冲比推导,实现对目标到达角(AoA)的精确估计。文章还对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处理流程、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基于Simulink的单脉冲处理器模型和统计性能评估方法。原创 2025-08-20 12:53:15 · 32 阅读 · 0 评论 -
19、脉冲压缩波形与雷达信号处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脉冲压缩波形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涵盖相位调制(PM)和线性频率调制(LFM)两种主要调制方式的原理、实现方法及性能对比。内容涉及时间带宽积(TBP)的计算、匹配滤波器的设计、距离和多普勒信号处理流程、实际应用注意事项以及MATLAB/Simulink实现技巧。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脉冲压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多波形融合和自适应设计,为提升雷达系统的检测性能和目标分辨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19 12:21:12 · 25 阅读 · 0 评论 -
18、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傅里叶变换与脉冲压缩技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包括径向速度与多普勒频移的关系、傅里叶变换(F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原理与应用,以及脉冲压缩技术如何解决雷达在信噪比和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详细分析了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转换方法,频谱估计的影响因素,以及窗口函数的作用与代价。同时,介绍了脉冲压缩技术在不同雷达系统(如连续波、线性调频脉冲和脉冲多普勒雷达)中的应用流程和优势。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实现示例,展示了观测时间、零填充等参数对频谱估计和雷达性能的影响。这些内容对于雷达系统的设计、优化和仿真具原创 2025-08-18 12:23:15 · 34 阅读 · 0 评论 -
17、雷达波形与距离多普勒处理技术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波形与距离多普勒处理技术,包括脉冲波形的基础概念、距离与多普勒测量原理、模糊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发射占空比分类、脉冲调制方式等内容。文章还探讨了波形生成器模型的构建与使用,并通过Simulink进行建模与仿真。重点讲解了傅里叶变换(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调相(PM)和调频(FM)波形的脉冲压缩技术。最后介绍了匹配滤波的实现方法及距离-多普勒图(RDM)的生成与应用,为雷达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17 09:28:21 · 28 阅读 · 0 评论 -
16、雷达杂波与波形全解析
本博客详细解析了雷达杂波建模和雷达波形设计的核心内容。从体杂波建模方法及其特点,到雷达波形的数学表示与分类,涵盖了脉冲波形和连续波(CW)的设计原理与应用。同时,博客探讨了波形调制方式、采样要求、复包络表示以及CW雷达的距离估计方法,并结合流程图和示例模型展示了实际应用。适合雷达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参考,为雷达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原创 2025-08-16 16:46:09 · 34 阅读 · 0 评论 -
15、雷达杂波建模与仿真详解
本文详细探讨了雷达杂波建模与仿真的关键内容,涵盖特定地点杂波、海杂波和体杂波的建模方法及其特性。特定地点杂波考虑地形高度和类型的影响,海杂波则分析不同海况和分辨率下的后向散射系数变化,体杂波建模关注悬浮散射体的空间分布。此外,通过MATLAB仿真展示了不同参数变化对杂波模型结果的影响,为雷达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15 16:35:41 · 43 阅读 · 0 评论 -
14、陆地杂波后向散射特性及建模分析
本文详细探讨了陆地杂波的后向散射特性及其建模方法,包括面元面积的计算、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因素、RCS的统计分布特性、离散目标的引入以及时间相关性分析。通过建模流程总结和不同统计分布的比较,为雷达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14 14:29:57 · 43 阅读 · 0 评论 -
13、雷达散射截面与杂波建模:原理与方法
本博客深入探讨了雷达散射截面(RCS)与杂波建模的原理与方法。内容涵盖RCS表查找建模、杂波的定义与影响、从目标模型到杂波模型的过渡、二维杂波建模原理、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建模流程总结以及杂波建模的应用与挑战。通过MATLAB和Simulink工具,展示了如何有效利用RCS数据并进行插值处理,同时详细解析了杂波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及建模方法。博客为雷达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算法开发和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原创 2025-08-13 14:10:41 · 32 阅读 · 0 评论 -
12、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深入解析
本博客深入解析了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基本概念、散射机制以及建模方法。内容涵盖RCS的物理特性、散射体集成、计算电磁学(CEM)方法以及斯韦林统计模型的模拟与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模拟,全面介绍了RCS在雷达目标特性分析和雷达系统性能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RCS研究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8-12 09:11:53 · 89 阅读 · 0 评论 -
11、雷达传播与雷达截面相关知识解析
本博客深入解析了雷达传播中的多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路径类型、时间延迟、反射条件等,并详细介绍了雷达截面(RCS)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及其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斯韦林模型在RCS统计建模中的应用,以及查找表模型在RCS模拟中的优势。通过这些内容,为雷达系统设计、目标检测与跟踪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11 13:40:00 · 16 阅读 · 0 评论 -
10、雷达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衰减与折射
本文详细分析了雷达信号在大气中传播时的衰减与折射特性。从衰减的散射与消光机制出发,探讨了比衰减与雷达频率、大气参数的关系,并结合国际电信联盟(ITU)模型分析了不同高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衰减影响。同时,文章深入解释了大气折射的物理原理及其对雷达信号传播路径的影响,包括普通折射与异常折射(如波导效应)的具体表现。最后,文章总结了大气衰减和折射对雷达探测范围、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雷达频率选择、建立大气模型、采用自适应技术等应对策略。原创 2025-08-10 13:05:58 · 44 阅读 · 0 评论 -
9、天线与传播相关知识解析
本博客深入解析了相控阵天线的误差建模方法,包括随机幅度和相位误差、放大器故障误差的影响及模拟方式。同时探讨了雷达传播中的关键因素,如传播效应、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对雷达地平线的影响,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和设计步骤。内容对雷达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原创 2025-08-09 11:40:21 · 24 阅读 · 0 评论 -
8、天线阵列技术:原理、应用与误差分析
本文详细探讨了天线阵列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误差分析。内容涵盖天线阵列效率计算方法,包括孔径效率和衰减效率;相位或时间延迟扫描阵列的波束转向原理及移相器实现方式;多波束阵列的波束形成技术及其在雷达和电子战中的应用;二维平面阵列的傅里叶变换模型及其模拟方法;以及相控阵中的各类误差(如量化误差、随机幅度/相位误差、放大器故障)对阵列性能的影响及建模方法。文章结合理论与实例,为天线阵列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原创 2025-08-08 09:45:58 · 54 阅读 · 0 评论 -
7、阵列天线的傅里叶变换建模
本文讨论了使用傅里叶变换对阵列天线进行建模的方法,涵盖了阵列单元方向图的影响、幅度锥度(如泰勒方法)在降低旁瓣电平中的应用、单脉冲技术提高角度测量精度的原理、孔径效率的计算以及不同幅度锥度实现架构的对比分析。同时,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单元方向图准确建模、幅度锥度合理选择和孔径效率正确计算等问题,以确保阵列天线系统的高性能与灵活性。原创 2025-08-07 16:31:02 · 34 阅读 · 0 评论 -
6、天线建模与傅里叶变换应用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天线建模的不同方法,重点分析了傅里叶变换在天线建模中的应用。文章从全波方法出发,介绍了其在模拟相位误差和方向图中的优势,并详细解析了傅里叶变换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偶极子天线、线性阵列等场景中的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傅里叶变换模型的扩展应用,如纳入孔径幅度和相位分布、考虑实际元素方向图以及相控阵天线的相位扫描。通过比较一阶单线方程模型、三阶全波模型和傅里叶变换模型的优劣,文章为不同场景下的建模方法选择提供了指导,并结合雷达天线和通信系统中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傅里叶变换模型的具体应用。原创 2025-08-06 12:26:41 · 26 阅读 · 0 评论 -
5、天线建模方法与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天线建模的方法与技术,从基础概念入手,介绍了天线波束形状设计、增益计算等核心内容。文章重点讨论了一阶、二阶和三阶建模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景,其中一阶模型基于封闭形式方程,适合快速近似;二阶模型在精度与效率间取得平衡;三阶全波模型则通过求解Clerk-Maxwell方程提供高精度结果。文中还结合电子战和雷达系统案例,展示了不同建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原创 2025-08-05 10:37:59 · 20 阅读 · 0 评论 -
4、天线基础与方向图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天线的基础知识和方向图的核心概念,包括天线在发射与接收电磁信号中的作用、方向图的绘制与参数定义、极化特性、方向性与增益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同时,文章探讨了天线方向图对雷达和电子战系统性能的影响,如主波束宽度、旁瓣电平、频率特性等,并结合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和验证方法,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天线设计和系统建模。原创 2025-08-04 12:25:59 · 64 阅读 · 0 评论 -
3、雷达方程与天线仿真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雷达方程的多种形式,包括平均功率形式、搜索和跟踪模式下的表达式,并结合MATLAB和Simulink工具实现了SNR的计算与仿真。同时,文章探讨了天线仿真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天线架构(如高增益窄波束雷达天线和宽波束电磁支持天线)介绍了适用的仿真方法,强调了在系统级雷达和电子战仿真中天线方向图仿真的重要性。最后,文章总结了雷达方程与天线仿真在雷达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中的关键作用。原创 2025-08-03 12:29:49 · 24 阅读 · 0 评论 -
2、雷达建模与雷达方程详解
本博客详细介绍了雷达建模与仿真的系统化方法,以及雷达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内容涵盖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信号路径建模、噪声与干扰的影响、信噪比(SNR)的计算,以及雷达方程在目标检测范围、性能评估和目标特性分析中的实际意义。同时,讨论了雷达方程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为雷达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02 13:51:09 · 29 阅读 · 0 评论 -
1、雷达与电子战建模基础:概念、层级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雷达与电子战建模与仿真的核心概念、分类及应用。从基本的模型和仿真定义入手,分析了美国国防部提出的M&S金字塔层级结构,包括工程级、交战级、任务级和战役级的特点与应用场景。文章详细解析了雷达建模的关键技术,如雷达方程、天线设计、传播模型和信号处理方法,并结合MATLAB和Simulink工具展示了仿真实现方式。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说明了雷达M&S在系统设计优化、电子战对抗研究和作战效能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8-01 15:59:33 · 2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