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只看得进去“5分钟掌握xxx”的内容了

5分钟掌握一切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app/朋友圈/公众号里开始充斥着各种“5分钟”:“5分钟掌握深度学习原理”、“5分钟玩转Python”、“5分钟掌握CPA大纲”…以及各种变式"5分钟”:“48小时速成WEB后端”“7天进阶高级工程师”等等,不一而足。
我不想费口水去批判这种现象,因为坏处显而易见,谁都知道不现实,批评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也不会显得自己有多睿智。我想从自己和身边人出发,试图去分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只看得进去“5分钟掌握xxx”的内容了。

我堕落了

回顾自己,上次好好地深入学习一个东西——我是指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开始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还是考研的时候。自那以后可以说所有学习的内容都是浅尝辄止。跟着老师做项目、找工作面试、参加工作…学的都是一些浮在表面上的东西。拿找工作面试来说,刷各种面经/场景题(算法题还是需要自己做的,那些背题的除外),工作了各种即拿即用,很少看原理。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花时间认真钻研一个东西了。
做毕设的时候需要用到深度学习的知识,我也是看论坛上各种5分钟/2h小时博客来“快速掌握”深度学习的知识,对于代码跑出来的error,我宁愿花上两天去各种论坛上找解决方法也不愿意去撸代码寻找根因。工作上同样如此,对于各种bug报错,宁愿花上成倍的时间搜“答案”和试各种解决方案,也不愿意看代码,看技术文档查原理,做项目时候如此,项目结束后也不管不问,晚上回去往床上一躺,刷手机到半夜。
我曾经将这归咎为:“我太忙了”,“现在生活学习工作节奏太快了”,“目的性强地去学习/寻找解决方案本来就是成熟的标志”,“成熟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升效率才是关键”。是的,他们都是看似合理的理由,但是回顾我那些“闲下来的时间”,我也并没有学习,可以说,这种浮躁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忙的时候推脱给时间,真正有时间的时候也不会用来钻研。
我堕落了,还不自知。

为什么我们只看得进去“5分钟掌握xxx”的内容了

一些人谴责写那些“5分钟”文章的作者,骂他们蜻蜓点水、误人子弟,拿些水文忽悠门外汉,指责是他们给大家养成了浮躁懒惰的习惯。但我选择审视自己:那些“深度好文”我会看吗,那些一层层异常栈地追踪分析我看得进去吗?是不是我自己就是“5分钟”的受众呢。
鄙视完自己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好像“再也学不动了”?
思来想去,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被驯化成了这个样子

人的思考/行为习惯被影响

首先说下观点:人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极其深刻。
以前我总是很自负,觉得自己“想成为什么样子就能成为什么样子”,我的意志受我支配,我想干嘛就能干嘛,我想变得勤奋就能变得勤奋,想颓一段时间就颓一段时间,我不专心时可能看不进去书,但是如果我愿意我也可以立马全身心投入变得认真,我不好好学习/工作是我不想,如果我想我立马可以追上来做的更好。但是渐渐地我意识到,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我的意志”,我的各种习惯都是潜移默化形成的。“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短视频刷多了我看电影开始喜欢快进,很久没有认真研究东西了突然给我重要的任务我会特别害怕困难,会无法集中注意力,会学20分钟就很累很困。20分钟不摸手机简直要我了我命,抓耳挠腮,还甩锅给“手机里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对社交媒体/手机的依赖是所有现代人的通病”等。我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养成着,如果真的有一个上帝在观察我的话,他会看到我是一个生活在周遭环境中,同时又被周遭环境培养起各种习惯的动物,就像实验室里被喂各种药的小白鼠一样,我的身体/思维习惯/意志都是被培养出来的(当然并不是100%),我是一个生物,只是比小白鼠/鹦鹉/小狗智力高一些,但终究是站立行走没到500万年的猩猩罢了,我是物质的,我是生物的,我在周围环境影响下不断形成各种习惯。可笑的是从小被灌输诸如人的意志力、理性、智商、控制力等等这些概念,好像我们已经成了身体和意志的绝对主宰。
不,这是错误的,不是说我们不能主宰身体和意志,而是我们要认识到,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这是需要努力才能达成的。这需要我们认识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才能达到的。我们不能一边泡在消费主义、娱乐快餐文化和社交媒体的营养液里,受着各种周遭环境的影响和支配,潜移默化形成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到的习惯,一边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身体、思想和意志。
一定程度上,你被周遭环境支配了,醒醒!

社交媒体驯化着我们的思考/行为

当今的我们普遍存在焦虑:毕业了该怎么办的焦虑,找工作想找好的能力又不够的焦虑,买房的焦虑,跳槽转行的焦虑等等,我有时很奇怪,难道以前的人不毕业吗,以前的人不买房/跳槽/转行吗?所有这一切以前的人不也遇到吗,为什么好像我们比他们焦虑得多?

社交媒体将焦虑放大了

社交媒体将焦虑放大了,这里的社交媒体包括了wx微博抖音甚至浏览器,也就是老一点的称呼——因特网。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比:你的同学,你的同龄人,那些富人等等,试想把现在的你和你家放回30年前,你会像现在这样焦虑吗?现在的你可以每天吃肉,用空调冰箱,买辆车也不算太困难的事。把你放回30年前明显你会轻松很多:因为对比之下,你没有那么“差”。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之前人群也存在贫富差距,各种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很多人不会体会到,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很少,每个人都局限在自己的社交圈里,而现在网络媒体将这一切都公开化了,以前那些未知的差距现在活生生地展现在你面前。名人们一件动辄几万的衣服,某某直播间一晚上上亿的收入,富二代星二代开通的微博/抖音号直播他的日常,同龄人在app上晒他的offer截图,朋友圈里是朋友同学新买的车。以前这些人和你几乎是没有交集的。而现在,他们活生生地出现在你的世界里:本人开通的微博/抖音,直播里和你打招呼问好,他们的鞋子,车子,他们的脸血淋淋地贴在镜头前,向你喊话,仿佛在说:Hi,我是和你一样活生生的人,看我多成功啊!社交媒体将你和这些人跨过各种维度拉在一起比较,你从上帝视角看到了你在全地图的位置,于是你焦虑了。可悲的是社交媒体没有告诉你这些人的辛苦、境遇和机遇,没有告诉你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的途径,直接把结果贴到你的脸上,无声地告诉你:喏,你永远达不到这样子的。你觉得什么都难,什么都是徒劳,社会不公,阶级固化,都怪gj和社会,你不干了,你用躺平反抗这一切,虽然焦虑仍然悄无声息地跟着你。
因为焦虑,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钻研,总想着走捷径;因为焦虑,我们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这种想法教唆着人性深处的懒惰,让我们停下来,让我们放弃辛苦和努力,同时还安慰内心:反正都是没用的,没事。于是我们心安理得地去找各种“5分钟”。

短视频驯化了我们的思考/行为

我以前觉得短视频本身没什么坏处,只要你不要看那些作秀/低俗段子之类就还好,比如你看一些科普类的,人文社科的,又能休闲又能增长知识,多好。但是逐渐我认识到,短视频的内容并不重要,是短视频本身出了问题
短视频长不到10分钟,短则十几秒,这样的长度决定了无论它在谈论什么内容,都不可能深入,都是浅尝辄止,都是试图“走捷径”。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看傻逼搞笑短视频比那些科普类还好一些:因为前者只是让你付出了时间,后者则试图告诉你: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那些高大上的东西都是忽悠人,都是局中人,你看看现在我三言两语就给你说清楚了,你现在比那些专家教授厉害多了。外汇储备是怎么回事?2分钟搞明白!美元和石油的关系?看完这个视频你就明白了。杨振宁的不守恒定律到底在讲什么,为什么我国造不出芯片…这些问题5分钟给你讲明白了,最多分为上中下三期,3个5分钟搞定。
短视频告诉你一切都是简单的,一切原理都是“大道至简”的,一切都是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得又透彻又有趣又易懂的。当你习惯了这种科普方式,脑子潜移默化形成了“很短时间内”接收一个知识点的习惯,下次遇到一个半个小时讲理论发展史前后共24节课的视频时,你根本懒得点开,你甚至连30分钟的知识点总结都看不进去,你判断视频内容感不感兴趣的速度越来越快,你往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遇到开头都40秒了还在啰啰嗦嗦讲些什么的视频你会毫无犹豫地划走——如果你还能坚持40秒的话。
这些会潜移默化到你的平时工作学习中,你短平快,你图最快时间看到效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你需要一篇5分钟口语化充满形象生活比喻的文章为你揭开那些无用枯燥推导下的“”真正本质“,让你最快速度“吸收”这个最核心的东西,注意,是吸收,是像躺着刷短视频一样,将深度学习/CPA/考研/公务员的核心知识提炼出来,喂到你嘴里,让你吸收。
于是,各种5分钟流行起来了。
我相信消费决定了需求,第一篇“5分钟xxx”的文章绝对不是最近,但为什么现在这个流行起来?因为受众多了,因为点击进来看的人多了,因为写手们发现写这种文章的点击率比写原理类的点击量高多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去写,刚好又有越来越多的人点开看,所以大家看到了满世界的“5分钟”。

如何远离5分钟

我不想列那些虚头巴脑的“戒掉浮躁的十条习惯”或者“作为过来人给你的27条人生建议”,告诉你只要遵守这些准则,大家都能成为自律成功的自己。这种东西看完以后连记都记不住还遵守,搞笑吧。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既然知道了这种浮躁是怎么形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自己(身体+潜意识)当成一个第三者来培养习惯,来训练它,创造条件让它形成戒除坏的习惯,形成好的习惯。

卸载app

我用的是卸载不是隐藏,不是少用,不是限制使用时间,用的是“卸载”。相信我,对于大多数人,用所谓的时间管理来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是不现实的。请直接卸载,不要用。当然,这里指的非必须app,如短视频等,对于必须要用的社交app,请把其中的短视频/直播功能去掉,如果你是一个直播重度用户,请把直播软件也卸载掉。如果你喜欢看网络爽文,请不要看了。请戒除你的电脑手机平板中一切以短平快为“爽点”的东西,正是他们让你养成了“一切都要快,一切都可以走捷径,一切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你喂给我吃就行”的潜意识。把你的设备变成一个拿到手后没有这样“爽点”的手机,注意,我这里没有说游戏,没说时政新闻,没说你的其他正常爱好(比如弹吉他)等其他相关的app。既然我们认识到我们被这些app潜移默化地“驯化”成了这样子,那么我们识别出他们,卸载就好,至于其他正常的, 没必要动它。至于怎么判别app的界限,我相信你心里应该比我清楚。

养成沉下心来的学习习惯

无论这个习惯是什么,可以是你的某项爱好,可以是你下班后想给自己充的电,可以是你想考的证,可以任何你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学的东西,就像短视频本身比内容给人的影响更大一样,沉下心来学,学什么倒是其次,重要的重拾那种踏实沉下心来学习的习惯,重建“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取得回报”,“通过努力,我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的信心。

生活习惯

其实关于生活习惯这种属于比较个人的东西,,每个人可能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这种还是想啰嗦一下我的经验,起码这些对于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 早睡
    老生常谈,所有健康生活习惯里都会讲到,但是我还是想说:身体是你自己的,它不是你的“奴隶”,不是你的“牲口”,它是“你”的一部分。在你熬夜复习、加班、放纵的时候,最终所有的压力和后果都要被它默默承担,你的心脏要承受熬夜带来的血液循环压力,你的血糖支撑着身体能量的消耗,你的胃要违反节律调节胃酸分泌来适应反常的食物消化,你的肝你的肺你的大脑要违反几百万年上亿年进化的规律,在本该要休息的时候持续运转发挥功能,即使他们已经工作了一天。你的身体是你所有想法、理想、野心的基础,如果你持续性熬夜,可能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它也会倒下,它也会很脆弱。如果你生过大病会深刻理解这一点的。
    从效率方面,就我而言,晚睡带来的工作输出是抵不上第二天昏昏沉沉带来的效率低下的,其实更准确的说,我熬夜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加班输出,只是报复性地熬夜,就是不想睡,就是习惯晚睡,就是觉得那么早睡觉得浪费时间,就是看视频/帖子/xxx停不下来而已,反正不是为了学习。
    所以,为了效率,或者就算是为了娱乐,第二天早起的时间不比晚睡来的多?更不要提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 定时起身活动,喝水
    久坐已经成了标配,请定时起身,提提肛,倒点水,上个厕所,望望风景休息眼睛,活动活动身体,舒展舒展等等,一举多得。真的,身体不是你的牲口,到了一定年龄你会明白的。

  • 体育锻炼
    这个不多说,因为我也很少,除了一点俯卧撑之外。但还是建议大家适当找些体育锻炼项目,别让身体生锈。

  • 3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