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断网事件的海底光缆脆弱性问题探讨
张鉴
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部
一、引言
2006年12月26日晚27日凌晨,在距中国台湾南部约15公里的海域处,连续发生两次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铺设在该区域附近的中美海缆、亚太1号海缆、亚太2号海缆、FLAG海缆、亚欧海缆、FNAL海缆等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在强烈地震下发生断裂。此次海缆断裂中,中国电信一共有六条海缆受到影响,中国网通影响更大,共有八条光缆被震断。海缆断裂,引发了互联网世界的鸿沟,中国的网民无法打开绝大部分国际网站,1500万用户的MSN不能登陆,国内和国外的邮件收发受阻,世界一下子断开了,割裂了。此次海底光缆断网事件不禁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和大洋深处冰冷的光缆,到底是稳固的维系,还只是一种极其脆弱的关联?我们如何能拥有更加安全、更加健壮的网络环境,以避免如此影响巨大的事故的再次发生?以下本文将从网络拓扑结构和信息系统应急响应技术两方面对海底光缆的脆弱性问题进行探讨。
二、海底光缆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按照拓扑结构的不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树型拓扑结构、网型拓扑结构等。
中国与国际相连主要是通过新欧亚3号、中美海缆、亚太2号三组海缆,这三组海缆经过中国大陆的国际海缆登陆口上海、青岛、汕头等城市,分别与日本、美国、欧洲相连。12月27日的地震,使这三条海缆都有不同程度的断裂。其中新欧亚3 号连接汕头和上海崇明登陆局,是我国通往东亚、南非、中东、北非、西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通信通道。中美海缆由台湾屏东枋山开始,经上海崇明岛、韩国、日本,再连接至美国加州,最后从加州往回走关岛、琉球、广东汕头回到枋山,是亚洲各国连通美国的主要电信线路。本次受影响最大的中美海底光缆属环状电信网络。南北两条路由均可从中国达美国,北线上的韩国釜山和日本千仓,以及在南线上的日本冲绳和美国关岛均将以支线方式加入本光缆系统。中美海底光缆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if !vml]--><!--[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