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

1.排序算法

https://www.cnblogs.com/wuxinyan/p/8615127.html

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也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1. 算法步骤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第一次循环完,最后一个排好了,第二次循环完,倒数第二个排好了,>>>>>>>>>>>>>>>>

#-*-coding:utf-8-*-
def bubbleSort(arr):
    for i in range(1, len(arr)):
        for j in range(0, len(arr)-i):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return arr

array = [1, 8, 9, 16, 2, 33, 7, 45, 3]
array = bubbleSort(array)
print(array)

选择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 O(n²) 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

1. 算法步骤

  1.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2. 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3. 重复第二步,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coding:utf-8-*-
def selectionSort(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 1):
        # 记录最小数的索引
        minIndex = i
        for j in range(i+1, len(arr)):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
        if minIndex != i:
            arr[i], arr[minIndex] = arr[minIndex], arr[i]
    return arr

插入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有序列表。

1. 算法步骤

  1. 将第一待排序序列第一个元素看做一个有序序列,把第二个元素到最后一个元素当成是未排序序列。

  2. 从头到尾依次扫描未排序序列,将扫描到的每个元素插入有序序列的适当位置。(如果待插入的元素与有序序列中的某个元素相等,则将待插入元素插入到相等元素的后面。)

def insertion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1, n):
        j = i-1
        while arr[i] < arr[j] and j > 0:
            arr[i], arr[j] = arr[j], arr[i]
            i = j
            j -= 1
    return arr
#-*-coding:utf-8-*-
def insertionSort(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preindex = i-1
        current = arr[i]
        while preindex >= 0 and arr[preindex] > current:
            arr[preindex+1] = arr[preindex]
            preindex -= 1
        arr[preindex+1] = current
    return arr

希尔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也称递减增量排序算法,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但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两点性质而提出改进方法的:

  • 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效率高,即可以达到线性排序的效率;

  • 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1. 算法步骤

  1. 选择一个增量序列 t1,t2,……,tk,其中 ti > tj, tk = 1;

  2. 按增量序列个数 k,对序列进行 k 趟排序;

  3. 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 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 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仅增量因子为 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def shell_sort(list1):
    # 初始步长
    gap = len(list1) // 2
    while gap > 0:
        # 按步长进行插入排序
        for i in range(gap, len(list1)):
            j = i
            # 插入排序
            while j >= gap and list1[j - gap] > list1[j]:
                list1[j - gap], list1[j] = list1[j], list1[j - gap]
                j -= gap
        # 得到新的步长
        gap = gap // 2


li = [23, 94, 2, 21, 56, 6]
shell_sort(li)
print(li)

 

归并排序算法

 

#-*-coding:utf-8-*-
def mergeSort(arr):
    if len(arr) < 2:
        return arr
    middle = len(arr)//2
    left, right = arr[:middle], arr[middle:]
    return merge(mergeSort(left), mergeSort(right))

def merge(left,right):
    res = []
    while left and right:
        if left[0] < right[0]:
            res.append(left.pop(0))
        else:
            res.append(right.pop(0))
    while left:
        res.append(left.pop(0))
    while right:
        res.append(right.pop(0))
    return res

 

 

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来把一个串行(list)分为两个子串行(sub-lists)。

快速排序又是一种分而治之思想在排序算法上的典型应用。本质上来看,快速排序应该算是在冒泡排序基础上的递归分治法。

快速排序的名字起的是简单粗暴,因为一听到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快,而且效率高!它是处理大数据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了。虽然 Worst Case 的时间复杂度达到了 O(n²),但是人家就是优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n) 的排序算法表现要更好,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好在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查了 N 多资料终于在《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上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快速排序的最坏运行情况是 O(n²),比如说顺序数列的快排。但它的平摊期望时间是 O(nlogn),且 O(nlogn) 记号中隐含的常数因子很小,比复杂度稳定等于 O(nlogn) 的归并排序要小很多。所以,对绝大多数顺序性较弱的随机数列而言,快速排序总是优于归并排序。

1. 算法步骤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2.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递归的最底部情形,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也就是永远都已经被排序好了。虽然一直递归下去,但是这个算法总会退出,因为在每次的迭代(iteration)中,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

#-*-coding:utf-8-*-
def quickSort(arr, left=None, right=None):
    # left = 0 if not isinstance(left,(int, float)) else left
    # right = len(arr)-1 if not isinstance(right,(int, float)) else right
    left = 0 if left==None else left
    right = len(arr) -1 if right==None else right
    print('left:', left)
    print('right:', right)
    if left < right:
        partitionIndex =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print('partitionIndex:', partitionIndex)
        quickSort(arr, left, partitionIndex-1)
        quickSort(arr, partitionIndex+1, right)
    return arr

def partition(arr, left, right):
    pivot = left
    index = pivot+1   #小于arr[pivot]的位置+1
    i = index
    while  i <= right:
        if arr[i] < arr[pivot]:
            swap(arr, i, index)
            print('arr1:', arr)
            index += 1
        i += 1
    swap(arr, pivot, index-1)
    print('arr2:', arr)
    return index-1

def swap(arr, i, j):
    arr[i], arr[j] = arr[j], arr[i]

if __name__ == '__main__':
    array = [49, 38, 65, 97, 76, 13, 27]
    array = quickSort(array)
    print(array)

堆排序算法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堆排序可以说是一种利用堆的概念来排序的选择排序。分为两种方法:

  1. 大根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在堆排序算法中用于升序排列;

  2. 小根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在堆排序算法中用于降序排列;

堆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Ο(nlogn)。

1. 算法步骤

  1. 创建一个堆 H[0……n-1];

  2. 把堆首(最大值)和堆尾互换;

  3. 把堆的尺寸缩小 1,并调用 shift_down(0),目的是把新的数组顶端数据调整到相应位置;

  4. 重复步骤 2,直到堆的尺寸为 1。

#-*-coding:utf-8-*-
#建立大根堆
def buildMaxHeap(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2, -1, -1):
        heapify(arr, i, n)


def heapify(arr, i, heapSize):
    left = 2*i+1
    right = 2*i+2
    largest = i
    if left < heapSize and arr[left] > arr[largest]:
        largest = left
    if right < heapSize and arr[right] > arr[largest]:
        largest = right
    if largest != i:
        swap(arr, i, largest)
        heapify(arr, largest, heapSize)

def swap(arr, i, j):
    arr[i], arr[j] = arr[j], arr[i]

def heapSort(arr):
    heapSize = len(arr)
    # 建立大根堆
    buildMaxHeap(arr)
    for i in range(len(arr)-1, 0, -1):
        swap(arr, 0, i)
        heapSize -= 1
        heapify(arr, 0, heapSize)
    return arr

array = [49, 38, 65, 97, 76, 13, 27]
array = heapSort(array)
print(arra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