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3 Problem E 圆上的和

1.水题。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emory.h>

#define MAX 1000

int main()
{
	int n;
	int m;
	int a[MAX+1];
	int sum[MAX+1];
	int maxSum;
	int curA;
	int curSum;//记录第curSum个和
	int i;//用来记录和的下标
	int num;//用来计数下标个数

	while (~scanf("%d%d",&n ,&m))
	{
		//输入数据
		for (curA = 1; curA<=n; curA++)
		{
			scanf("%d", &a[curA]);
		}
		//求出所有的和
		for (curSum = 1; curSum<=n; curSum++)
		{
			sum[curSum] = 0;
			num = 0;
			for( i = curSum; num!=m; i++, num++)
			{
				sum[curSum]+=a[i];
				if(i==n)
				{
					i = 0;
				}
			}
		}
		//求出最大的和
		maxSum = sum[1];
		for ( i = 1; i<=n; i++)
		{
			if (maxSum < sum[i])
			{
				maxSum = sum[i];
			}
		}
		printf("%d\n", maxSum);
	}
	return 0;
}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解析了201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题——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文章首先介绍了比赛背景,强调了该竞赛在高校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接着,对A题的具体任务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生成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及其组合波形,以及对波形频率幅度的精确控制。文中还探讨了硬件方案的选择,对比了单片机FPGA的优劣,并分析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模拟电路生成波形的不同特点。软件部分则重点介绍了波形生成、频率幅度控制及显示交互的代码实现,并讨论了PID控制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的应用。最后,文章总结了调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性能优化的策略,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适合人群:对电子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及爱好者,尤其是准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大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波形发生器的设计原理,掌握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生成方法;②学习如何通过软件代码实现波形的频率幅度控制;③了解硬件方案的选择依据,熟悉单片机FPGA的特点及应用场景;④掌握调试优化波形发生器性能的技巧。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详实,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验加深理解。建议读者先理解基本概念,再逐步深入到具体实现细节,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