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8

路过的小游侠+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理解进程调度时机跟踪分析进程调度与进程切换的过程

进程调度和进程调度时机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进程有不同的调度需求,所以需要不同的算法来满足人的需求和使计算机高效运行。就有了调度策略,Linux根据优先级排队
— schedule ,内核函数,非系统代用,只能使用中断处理过程调用(时钟中断,i/o中断,系统调用和异常),或者返回用户态调用need_reschedule(被动调度)。内核线程可以直接调用schedule,也可以在中断过程中进行调研度,即内核线程作为一类的特殊进程可以主动调度,也可以被动调度。
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与中断时候保存现场不同
进程上下文包含了:

  1. 用户地址空间:程序代码,数据,用户堆栈等
  2. 控制信息:进程描述符,内核堆栈等
  3. 硬件上下文
    这是schedule函数,调用context_switch来进行上下文切换,其调用内联汇编switch_to来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
    2824,next = pick_next_task(rq,prev) //进程调度算法
    schedule函数
    schedule
    其中核心代码switch_to,用于切换prev和next进程
#define switch_to(prev, next, last)                    \
do {                                 \
  /*                              \
   * Context-switching clobbers all registers, so we clobber  \
   * them explicitly, via unused output variables.     \
   * (EAX and EBP is not listed because EBP is saved/restored  \
   * explicitly for wchan access and EAX is the return value of   \
   * __switch_to())                     \
   */                                \
  unsigned long ebx, ecx, edx, esi, edi;                \
                                  \
  asm volatile("pushfl\n\t"      /* 保存flags*/   \
           "pushl %%ebp\n\t"        /* 将当前ebp压栈 */ \
           "movl %%esp,%[prev_sp]\n\t"  /* 把当前ebp保存到当前进程中(prev->thread.sp)   */ \
           "movl %[next_sp],%%esp\n\t"  /* 把下一个进程的esp的值赋给esp寄存器   */ \
           "movl $1f,%[prev_ip]\n\t"    /* 保存当前进程eip   */ \
           "pushl %[next_ip]\n\t"   /* 把下一个进程的eip压入堆栈   */    \
           __switch_canary                   \
           "jmp __switch_to\n"  /* regparm call  */ \
           "1:\t"                        /* 下一个进程开始执行 */
           "popl %%ebp\n\t"     /* restore EBP   */    \
           "popfl\n"         /* restore flags */  \
                                  \
           /* output parameters */                \
           : [prev_sp] "=m" (prev->thread.sp),     \
             [prev_ip] "=m" (prev->thread.ip),        \
             "=a" (last),                 \
                                  \
             /* clobbered output registers: */     \
             "=b" (ebx), "=c" (ecx), "=d" (edx),      \
             "=S" (esi), "=D" (edi)             \
                                       \
             __switch_canary_oparam                \
                                  \
             /* input parameters: */                \
           : [next_sp]  "m" (next->thread.sp),        \
             [next_ip]  "m" (next->thread.ip),       \
                                       \
             /* regparm parameters for __switch_to(): */  \
             [prev]     "a" (prev),              \
             [next]     "d" (next)               \
                                  \
             __switch_canary_iparam                \
                                  \
           : /* reloaded segment registers */           \
          "memory");                  \
} while (0)

#Linux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

最一般情况:正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切换到运行用户态 进程Y的过程

1.正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

2.发生中断——save cs:eip/esp/eflags(current) to kernel stack,then load cs:eip(entry of a specific ISR) and ss:esp(point to kernel stack).

SAVE_ALL //保存现场

  1. 正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 发生中断——save cs:eip/esp/eflags(current) to kernel
  2. stack,then load cs:eip(entry of a specific ISR) and ss:esp(point to
  3. kernel stack). SAVE_ALL //保存现场
  4. 中断处理过程中或中断返回前调用了schedule(),其中的switch_to做了关键的进程上下文切换
  5. 标号1之后开始运行用户态进程Y(这里Y曾经通过以上步骤被切换出去过因此可以从标号1继续执行)
  6. restore_all //恢复现场
  7. iret - pop cs:eip/ss:esp/eflags from kernel stack 继续运行用户态进程Y

特殊情况:

通过中断处理过程中的调度时机,用户态进程与内核线程之间互相切换和内核线程之间互相切换,与最一般的情况非常类似,只是内核线程运行过程中发生中断没有进程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内核线程主动调用schedule(),只有进程上下文的切换,没有发生中断上下文的切换,与最一般的情况略简略;

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在子进程中的执行起点及返回用户态,如fork;

加载一个新的可执行程序后返回到用户态的情况,如execve;

gdb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很高兴听到您完成了Linux内核编译实验。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Linux内核编译 实验目的:学习Linux内核编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内核编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验环境:Ubuntu 18.04 LTS操作系统,Linux内核源代码。 实验步骤: 1. 下载Linux内核源代码,解压缩到本地目录。 2. 安装必要的编译工具和依赖库,如gcc、make、libncurses-dev等。 3. 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内核配置界面。 4. 在内核配置界面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需要编译的内核模块和功能,保存配置文件。 5. 执行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编译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视电脑性能和内核配置而定。 6. 编译完成后,执行make install命令,将编译好的内核安装到系统中。 7. 重启系统,选择新编译的内核启动。 实验结果: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编译了一个新的Linux内核,并将其安装到系统中。在启动时,我们可以选择新内核来运行系统。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内核编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了内核配置和编译的技能。 实验总结: Linux内核编译是Linux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重要技能之一,对于深入理解Linux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优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内核编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了解了内核配置和编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希望这次实验能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