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虚拟机中,有invokevirtual和invokeinterface两个很类似的指令。这两条指令的区别在哪里呢??
这里先说类的虚方法表。每一个类在加载到方法区之后,会有一个虛方法表,对象调用方法(出去<clinit>,<init>,static)时会通过虛方法表得到方法的具体地址。一个类的虚方法表里面同时包含着父类的方法信息。如下图所示。Method1()被ChildClass重写,但是其在方法表中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虚拟机的具体实现决定的,另外,也因为java是单继承,所以适合这么去做。
但是,实现了接口的方法就复杂了。接口可以同时实现很多个,所以除了遍历vtable,无法确定某一个接口方法在方法表的什么位置。这就是invokevirtual和invokeinterface的一个区别。简单地说,这个区别体现在虚拟机实现的优化上。比如,所有的类的顶级父类都是Object,如果clone()方法在Objcet类vtable的0号位置,那所有的类在调用clone()时,直接去自己的vtable的0号位置去找这个方法的具体地址就可以了。遇到接口方法,则必须遍历vtable。
package ast;
public interface Acceptable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
}
package ast;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
// expressions
public void visit(Add e);
public void visit(And e);
public void visit(ArraySelect e);
public void accept(ast.Visitor v)
{
v.visit(this);
}
上面是一个观察者模式的例子。虽然accep方法的参数是一个接口类型Visitor,但是在实际的虚拟机执行时,执行一个正确的编译器编译的Class文件会将一个实现了Visitor接口的类实例的引用作为参数放入操作数栈。因此,invokeinterface指令的调用还是去方法区的具体实现类的vtable里面寻找方法。下面的v.visit(this)也是一条invokeinterface指令,编译器会把visit()的类型确定。
可以看到,此时的方法描述符是一个具体的类型。上面的aload_1就是将Visitor v进栈,作为invokeinterface的object。aload_0是将this进栈,作为arg1。
总结。invokevirtual与invokeinterface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虚拟机的具体实现上。如果虚拟机不对方法的调用做优化,那对invokevirtual与invokeinterface的解释都可以采用遍历vtable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