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强晟翻译版)

看了电影《孔子》,并不象网上说的那么不堪,胡导心里有她理解的孔子、发哥心里有他理解的孔子、我心里有我理解的孔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的孔子,每个孔子都是不同的,但都不是真实的孔子,真实的孔子已经随他那个时代远去了,你心里的孔子,其实就是你自己。

我觉得,大多数批评孔子的人,并不真正了解孔子。只是自卑的仰望着“大成至圣先师”的光环,暗暗感谢打倒一切怀疑一切的社会风气,用最恶毒的心态最诛心的言语去攻击那个早以归于尘土的老人家。我相信孔子不是圣人,也没打算做圣人,他最初只想做个有追求的政治家,在乱世中找到一条治世的道路,可惜他的理想不容于那个时代。他失败了,却没有被打倒,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聚集了一群同样希望有所作为的弟子,以传授智慧为己任,让弟子们按照各自选择的道路去实践各自的理想,“万世师表”的评价恰如其分。至于身后事,完全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他的学说在当世未能发挥作用,直到死后三百多年才被重新启用做为民众教化的信条,后世评价如何,这是他想知道的、愿意知道的、能控制的吗?我不这么认为。无论大成至圣先师还是衍圣公,都不是孔子所求,都是后世强加给他的,这究竟是荣耀还是悲哀,我无言以对。

我只想告诉大家,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有这么一位老人家孔丘,他的事迹被两千一百年前的一位史学家司马迁记录了下来,仅此而已。

本文原文来自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版《史记》,一九〇五至一九四七页。翻译为一家之言,不做学术讨论。

鸣谢:谷歌(http://www.google.com),文中很多解释都是从谷歌搜来的。

 

————穿——越——两——千——五——百——年——的——分——割——线————

 

孔子世家

孔子生在昌平乡的陬(音zou1)邑(现在的邹城市,孟子老家也是邹城。当时属于鲁国,东面是齐国,西面是宋国)。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并且不是普通的宋国人,而是宋国国君宋微子。宋国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与鲁国接壤),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了夏伯,夏伯生了叔梁纥(音he2)。叔梁纥晚年娶了姓颜的女儿颜徵(音zheng1)在,生下了孔子(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妾生了一个儿子,但是病死了,为了有后,才娶了颜氏。由于生孔子的时候叔梁纥年纪已经很大,不合当时的礼仪,因此史记中用了“野合”,有些人就据此把孔子说成是私生子,这完全是胡扯。肯定有人觉得礼本身就是封建制度对人类的束缚,这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之后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践踏。《正义》一书中说,男子六十四岁、女子四十九岁之后生育都是违礼的,这从人类的生理发展来说完全正常,就是西方科学中所说的更年期,超过这个年龄生育确实都是比较罕见的现象,礼制中这么说,就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清醒认识,万一出现这种现象,就要多问个为什么。实际中国的礼制中绝大部分都属自然规律,只不过由政府部门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而已,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太爷爷古希腊民主制度殊途同归,并没有任何违背人性的地方)。在尼丘这个小山坡上祷告了一番(由于老头年纪大,晚年得子,当时又没B超,向祖先祈祷一下,希望生个儿子,这也是很正常的),终于得到了孔子这个好儿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孔子生下来的时候脑袋顶上凹下去一块(其实就是新生儿的囟门尚未闭合,估计孔子的囟门比常人更软一些,所以凹得更厉害。说句迷信话这也算是开了天眼,难怪人家本事大了),四周高中间低,所以给他起名字叫丘(根据《释名》一书,丘有很多种,其中,“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泾上有一泉水亦是也。”孔丘似乎应该叫孔宛更恰当些,玩笑一下),又因为在尼丘祷告,所以字仲尼(“仲”说明是家里老二,老大的名字里有个“孟”,后来也用“伯”,老三是“叔”,老四或者老幺是“季”。熟悉三国的朋友可以想想东吴老孙家的孙伯符、孙仲谋),姓孔(随老爹的姓,天经地义)。
孔丘生下来没多久叔梁纥就死了(指孔子尚未成年的时候,并非生下来就没爹或者他把爹给克死了,整部史记很少有这种迷信的说法),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的东部,因此孔子很怀疑他父亲的墓究竟在哪里,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孔子的母亲还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老公,按当时礼制是不能参与送葬的,因此不知道究竟墓地究竟在何处,并非不告诉他)。孔子从小玩的时候就喜欢摆放各种礼器(原文为“俎(音zu3)豆”,这里的豆可不是黄豆绿豆红豆黑豆扁豆豌豆,而是一种青铜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历史博物馆看看),模拟礼仪仪式。孔子母亲去世后,就临时葬在五父之衢这个地方,因为不知道父亲墓在何处,不便合葬。郰(音zou2)地人輐(wan4)父的母亲告诉他父亲的墓地,然后才把母亲也前往防山与父亲合葬了。
孔子非常好学,听说季氏在招募有才学的士人,就去应征。阳虎嫌他年纪小,就拒绝说:“季氏是在招募士人,不是在招募孩子。”孔子只得暂时回去。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釐(音xi1)子病死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懿(音yi4)子说:“孔丘,是圣人(指商汤,这追溯得也真够久)的后代,祖先(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被宋国人给杀了,他的祖先弗父何(孔父嘉的高祖、宋愍公的长子、宋厉公的哥哥,算起来应该是孔子的十世祖)本来应该当宋国的国君,但让位给了厉公。到了正考父(弗父何的曾孙,孔子七世祖那一辈的人)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代国君,获得三命(上卿)的高位却更加恭谨的处理朝政,因此他的庙中鼎上的铭文里写:‘一命而偻(lou2),再命而佝(gou1),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zhan1)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他对人时时刻刻都十分恭敬,低头哈腰甚至要趴到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贴着墙根,但是别人也都不敢轻慢他。他吃饭十分简朴,只要糊口而已)”他的谦恭能达到这种程度。我听说圣人的后人,就算当时无法得到高位,后代里也会有贤达的人。现在我发现孔丘年纪轻轻就喜好礼法,估计会是个贤达的人。我现在要死了,你一定要把他当老师。到釐子去世后,懿子和他的同族兄弟南宫敬叔一起去跟孔子学习礼仪。那一年,季武子也去世了,季平子接替了他的位置。

孔子从小就很贫穷,地位也不高,到年纪大了一些,曾经做过季氏家管理仓库的官吏,粮食管理很公平;由于相关的职位也得到了一定的积蓄。后来做了司空。之后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国卫国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围困了很久,最后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当然不是现在的尺,就算一尺二十厘米,也有一米九多了),别人都叫他“长人”,觉得他很特别。鲁国最后终于善待孔子,他这才返回了鲁国。
鲁国的南宫敬叔向国君建议说:“请让孔子到周去(当时属于东周,周天子还是名义的天下之主,诸侯国的国君要向天子纳贡和汇报工作。东周的都城在现在的洛阳,史书中说的“天子驾六”实物就在洛阳被发掘出土,从而打破了以前西方史学界对中国车马技术的怀疑,确定中国古代车马远比西方要先进得多)。”鲁国的国君就给孔子一辆车、两匹马、一个随从跟他一起去,孔子到周的都城后主要就是学习礼制,还去拜见了老子。告别的时候,老子亲自送他,并且说:“我听说富贵的人会送钱给别人,仁德的人会送忠告给别人。我没本事当富贵人,但被别人说还算有点仁德,因此送你几句话:‘特别聪明看事情很透以至于活得没什么意思的人,就最喜欢议论别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甚至危及到自身的人,能够说出别人的缺点。做为别人的孩子,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做为别人的臣子,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孔子从周返回鲁国以后,它的弟子们学业都有所进步。
当时,晋平公挥霍无度不理朝政,朝中的六卿控制大权,擅自发动对东方诸侯的战争(晋国的位置在周都之东,地域广大,包含现在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向东主要就是向宋、卫、陈、鲁、齐这个方向);楚灵王兵力强大,也想要侵犯中部的各个国家(楚国控制现河南南部、湖北)。鲁国国土较小,兵力较弱,如果依附楚国则晋国会来侵犯;如果依附晋国则楚国来讨伐;如果不防备齐国则齐国又会来入侵。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带着晏婴访问鲁国,齐景公问孔子:“想当年秦穆公的国家弱小而且地处偏僻,为什么能够成就霸业呢?”孔子回答说:“秦,国家虽然弱小,但志向远大;地域虽然偏僻,但行为中正。启用了百里奚,给了他大夫的爵位,从平民百姓中选拔了他,跟他谈了三天的治国方略,终于把政事交付给他。从这里看,秦国甚至可以成就王业,只成就霸业就算小的了。”(西周武王统一天下后,采用周公旦的建议实施封土建国制度,天子富有四海,将天下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和功绩卓著的大臣分别管理,这些分到封地的贵族都叫王,王是仅次于天子的人物,诸侯王又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手下的大夫。到了东周时期,诸侯王经过十几代的发展,有的兴盛有的衰落,有些王国下面的大夫经过积累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封地甚至超过了诸侯,不过他们无法从周天子那里获得王的爵位,因此换了一种方式,即为霸权,称霸者可以主导国家联盟,获得实际利益。但霸权只是依靠武力取得,缺乏群众基础和其他国家的尊崇,很容易被人取代,因而春秋五霸轮番登场,早就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乱世)景公听了非常高兴(有大志向者惺惺相惜,齐桓公是五霸之首,景公自然很希望恢复祖先的尊荣)。

孔子到了三十五岁,季平子和郈昭伯为了斗鸡得罪了鲁昭公(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荒唐,只是一场游戏,却演变成战争),昭公带领军队攻打平子,平子联合了孟氏、叔孙氏一起攻打昭公,昭公失败了,投奔齐国,齐国把昭公封为乾侯(王以下的爵位为,公、侯、伯、子、男,本来是个公,投奔人家之后只能屈尊做个侯了)。然后没有多久,鲁国就发生内乱。孔子到了齐国,去做高昭子的家臣,打算走这个门路得到景公的重用。在这段时间里,跟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音乐,认真学习,三个月里都忘记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的学习精神(其实衣食虽是人类的最基础需求,却也是最微不足道的需求,具有强大精神支持的人只要能满足基本温饱就可以完全忽略其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理想中。很多人看《十月围城》,觉得为什么孙中山不能“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或者打个电报联络国内的革命势力,非要大张旗鼓的害死那么多不明真相和明白真相的群众,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丧失了理想的时代,我们无法理解那个时代。谭嗣同说,“中国革命,尚未有流血着,有,请自嗣同始。”但是多数革命倡导者未必有此勇气自我牺牲,若牺牲,对革命也未必就是福音,下一个理论家何时能够出现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在政治理想下,牺牲别人是必须的,用鲜血唤醒尚未觉醒的世人,你可以进行道德批判但不能否认其社会推动作用。和平演变只是幻想而已,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无辜者牺牲的历史,你我都无力改变。做为我们普通一百姓,或许可以设定一些更现实的理想,不太伟大却能造福社会的理想,用“三月不知肉味”的工作精神去实现它,这是我们可以做的)。
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话前些年也饱受批判,那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思潮把个人的社会责任踩在脚下,去创造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所谓奇迹,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我们需要痛定思痛的)景公说:“太好了!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就算有粮食,我又怎么能拿得到来吃呢?”(当时,齐国国君收到大夫陈恒的胁迫,所以孔子才这么说,结果后来,陈氏果然夺了齐国的君位)后来景公又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行政主要在于节约。”景公又很高兴,打算把尼谿的田分封给孔子。晏婴建议说:“主张儒学的人滑稽不遵守法律;傲慢而散漫,不能做好臣子;崇尚丧礼和哀号,倾家荡产的实行厚葬,不能引导民风;向君主提建议只是为了讨好,不能把国家交付给他们。从大贤人出生之后,周的王室已经衰败,礼乐制度已经很长时间不实行了。现在孔子倡导穿华丽的衣服,把各种礼节弄得很繁复,这些礼节中的细节,花一辈子也学不完,几年都没法搞明白。如果让他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根本没法跟民众讲清楚。”以后景公见孔子的时候,就再也不问礼制方面的事了。后来有一天,景公跟孔子摊牌说:“我没办法让你做象鲁国季氏那样的官职。”就让孔子做季氏孟氏之中的闲差(季氏为上卿,孟氏为下卿,实际就是不给孔子实权)。齐国的大夫想要加害孔子,孔子听说了。景公说:“我已经老了,没法用你。”孔子只得离开,返回了鲁国。

孔子四十二岁的时候,鲁昭公死了,死时还是齐国的乾侯,未能恢复君位,定公当上国君。定公第五年的夏天,季平子也去世了,桓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季桓子打井的时候挖到一个土缶,里面有个像羊的东西,问孔子,孔子说“是条狗”。孔子说:“照我所知道的,是个羊。我听说,木头石头出的怪事,就是蘷、罔阆,水里出的怪事,就是龙,罔象,土里出的怪事就是坟羊。”
吴国攻打越国,占领了会稽(音kuai4 ji1),得到一个超级大的骨节,需要用一辆车来装。吴国就派使者来问孔子:“谁的骨头最大?”孔子说:“当年大禹召集各路神仙到会稽山,防风氏无故迟到,大禹就把他杀掉,并且不允许埋葬,他的骨节就要用车装,这就算大的了。”吴国使者问:“谁能称得起神呢?”孔子说:“山川的神可以负责天下的政纲和法纪,负责祭祀就是神,而只负责治理的就是公侯,这些归王管理。”使者问:“防风氏又管理哪里呢?”孔子说:“汪罔氏的君管理封山和禺山,姓釐(音xi1)。在虞、夏、商的时代是汪罔,到了周就是长翟(音zhai2),现在则叫大人。”使者问:“人都有多高呢?”孔子说:“僬(音jiao1)侥(音yao2)氏只有三尺高,这是最矮的。最长的有它十倍(即三丈),这是最大的了。”吴国使者因此说:“他真是个圣人啊!”(潜台词是,圣人无所不知,孔子真牛!至于这个超级大的骨节,有人推论说是恐龙化石,姑妄听之。)

季桓子有个宠爱的家臣名叫仲梁怀,跟阳虎有过节。阳虎想要把仲梁怀赶走,公山不狃(电影《孔子》里把人家的“不”字去掉,改成了公山狃,也是季桓子的家臣)制止了他。到了秋天,仲梁怀更加骄纵,阳虎就把他抓了起来。季桓子生气的找阳虎算帐,结果自己也被关了起来,只能跟他盟誓才获得释放。阳虎因此更加看不起季氏。而季氏本来就对鲁国国君的家族十分越礼,导致家臣执掌了国家政事,这样一来,鲁国从大夫往下整个都不走正道。孔子看到这个情况也不愿意做官,就隐居起来修订诗书礼乐(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后世所谓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就包括诗经、尚书(书经)、礼记(礼经)、易经、春秋,有时候包括上已经佚失的乐经,称为六经),这时的学生越聚越多,有些来自很远的地方,都从孔子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鲁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受到季氏的排挤,又加上阳虎正好叛乱,想要废掉三桓的嫡子,改立跟阳虎关系密切的庶出儿子(春秋大乱主要原因就是诸侯国内大夫专权、大夫家内家臣专权、废长立幼、庶子夺权的事情太多。嫡子是正妻的儿子、庶子是妾的儿子,从继承权来说,先嫡后庶、先长后幼,违反这个顺序的都是乱制,取祸之源),于是就抓住了季桓子。桓子耍了个小把戏逃掉了。定公九年,阳虎终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逃到齐国去避难了。这一年孔子五十岁。
公山不狃占据费(这里音bi4)邑反叛季氏,派人召孔子辅助他。孔子已经研究治国方略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地方试用,没有国君愿意使用他,有了这个机会,他说:“周朝的文王武王从丰镐(音hao4)起兵称王,现在费邑虽然小,但也跟当时的情况差不多啊!”就打算去投奔。这时子路很不高兴,阻拦孔子。孔子说:“召集我的又不是普通人。如果能够重用我,这说不定能在东方恢复周的制度了!”但是终于没有去。(这里与电影中的情节相差巨大,电影里为了突出孔子的“仁”德,让他严辞拒绝了公山不狃的邀请。但是从孔子所处的环境来说,他迫切想要出世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有上面的犹豫也是人之常情。最后终于没有去,因为他也知道公山不狃是个什么人,也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感到不好意思,知耻近乎勇!我更喜欢这里的孔子,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原则的普通人!)
以后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一年的时间,周边各国都在效法他的施政方式。然后从中都宰升到司空,又升到大司寇。

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要和好。夏天,齐国大夫黎鉏(音chu2)向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丘,他们的势力强大将会危及到齐国。”于是派遣使者请鲁国会盟和好,地点选在夹谷。鲁定公打算就带着自己的仪仗车队前往。这时孔子承担国相的责任,进言说:“臣听说有文事一定要做武装准备,有武事一定要做政治准备。过去诸侯离开自己的封地,一定会带齐各种官员。请您带上左右司马。(司马是负责军事的官职)”定公说:“好。”就带上了左右司马。跟齐景公在夹谷会面,建筑了专门的会盟坛,坛分三层,按照诸侯王会面的简化礼仪相见,对施了揖礼然后登上会盟台。互相寒暄的礼仪结束后,齐国的官员走上前说:“请求演奏四方的音乐。”齐景公说:“好。”然后齐国军队武装整齐敲锣打鼓的冲到台下。孔子快步走过来,登上会盟台,在最后一级台阶上站住,高抬衣袖行礼说:“我们两位国君在召开和好的会议,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夷狄的音乐?请让有关人员退下!”齐国官员退了几步,但是还不走,周围人都看着晏子和景公。景公感觉惭愧,挥手让他们退下了。过了没多久,齐国又有官员上前说:“请求演奏宫廷中的音乐。”景公说:“好。”于是一群艺术工作者蹦蹦跳跳的上来了。孔子又快步上前,登上高台,在最后一级台阶上站住,说:“普通人迷惑诸侯就要杀掉!请处理有关人员!”于是依法处理那人,腰斩了(原文为“手足异处”,如果车裂就太过分了,估计也只能腰斩,或者只是司马迁的行文而已,仅仅砍了拉到)。景公害怕了,知道孔子不是说说玩的,回去以后还心惊胆战,告诫群臣说:“鲁国用君子的道理辅佐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却用夷狄的道理蛊惑我,让我得罪了鲁国的国君,这可怎么办?”有人上前说:“君子有了过错就会用抵押的东西去赔罪,小人有了过错只会用言辞来赔罪,您如果觉得不好交代,就用点大礼赔罪吧。”于是齐景公把以前占领的郓、汶阳、龟阴三个地方归还给鲁国。(电影里以这个事件展示了孔子的外交才能和计谋,除了文中说的不辱使命以外,还把张飞当阳桥前树枝疑兵之计的发明权授予了孔子,当然,张飞的计策也是罗贯中教的,最初的发明人是谁,我也不知道。)
鲁定公十三年夏天,孔子对他说:“臣子不应该自己蓄养军队,大夫封地的城墙不能超过百雉(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让仲由去做季氏家的宰(地位高的家臣),准备拆掉季氏掌管的三座城。先要求叔孙氏拆毁了郈邑。在季氏准备拆毁费邑的时候,公山不狃、叔孙辄带领费邑的军队攻打鲁国国都。鲁定公带领季孙、孟孙、叔孙三人到季氏的宫殿里,登上季武子的高台。费邑的人攻打不下来,但是把高台围了起来。孔子率领申句(音gou1)须和乐颀(音yue4 qi2)攻打下去,费人向北逃窜。国都的军队随后追击,最后在姑蔑把他们彻底打败。公山不狃和叔孙辄逃奔到齐国,费邑也就被拆毁。最后打算拆成邑的时候,公敛处父(成邑的家臣)对孟孙氏说:“如果把成邑毁掉,齐国人就可以直接到达都城北门。而且成邑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邑就没有孟氏了。我们不能拆城。”到了十二月,鲁定公围困其成邑,但是没办法攻进城去。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官职是大司寇,但实际行使国相的职责,有点飘飘然。他的学生说:“我们听说君子在遇到祸事的时候不害怕,遇到开心事的时候不高兴。”孔子说:“确实有这个说法,但是不是有‘人生的乐趣在于地位显赫仍能谦逊待人’的说法吗?”然后就杀掉了祸乱政事的大夫少正卯(孔子这时似乎确实有点得意忘形了)。孔子参与国家治理三个月后,市场上没人卖假货,路上行人男女分开行走;行人不去捡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各地的人来到后都没有空闲的职位,只能好好招待让他们回去。
齐国人听说后十分害怕,说:“孔子当权后肯定能让鲁国称霸,我们离鲁国这么近,他们称霸了我们肯定会首先被吞并。是不是先割让点土地给他?”黎鉏说:“我们先试试阻挠他们称霸,如果阻止不了在再割地也不晚。”于是齐国选了八十个美女,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学习“康乐”舞,三十辆漂亮的四匹马的马车,送给鲁定公。把美女马车摆放在鲁国城南的高门外面。季桓子换了普通人的衣服偷偷去看了几遍,打算接受,就诱惑鲁定公从周边的路上游玩,去看了好几天,连朝政都不管了。子路看到这种情形就说:“老师可以不要再这里呆了。”孔子说:“鲁国最近在进行郊祭,如果还给大夫发放祭肉,那我应该还可以劝阻。”桓子最后接受了齐国的女子,三天不去上朝;在进行郊祭的时候也不给大夫发祭肉。孔子只得失望的离开了,住在屯这个地方。师己去送他,说:“老师你是没有过错的。”孔子说:“我可以唱唱歌吗?”然后唱:“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因为那些女人的歌声,那些人会出城逃奔;因为那些女人的拜伏,那些人会战败身死。我以后就悠闲了,可以快活到老。)”师已回来,桓子问他:“孔子又说什么没有?”师己实话实说,桓子叹气说:“老师因为那群歌女而责怪我了!”

孔子然后来到了卫国,住在子路的大舅子颜浊邹(这里音ju4)家。卫灵公问孔子:“你在鲁国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六万斗小米。”卫国也就给他六万斗小米。住了没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就叫公孙余假带着军队进出孔子住处。孔子害怕获罪,在卫国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准备去陈国的时候,经过匡城,颜刻这时候服侍孔子,用鞭子指着城墙说:“我以前来这里的时候,是从那个缺口进去的。”匡城的人听到了,以为他是鲁国的阳虎。阳虎曾经在攻陷匡城的时候奴役当地百姓,因此匡城的人拦住了孔子。因为孔子的体型像阳虎,就被关押了五天。颜渊与孔子失散,后来终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老师还在世,我怎么敢死呢?”匡城人把孔子看押得更加紧,他的弟子们都很担心。孔子说:“文王已经不在了,文明也就没有了吗?如果上天想要让斯文彻底灭绝,以后的人再也得不到斯文了。如果上天没想灭绝斯文,匡城的人又能把我怎样?”孔子让人去卫国当甯(音ning2)武子的臣子,然后就想办法逃脱了。
离开以后到了蒲城。过了一个月左右,又返回卫国,住在蘧(音qu2)伯玉家。卫灵公有个夫人叫南子,找人告诉孔子说:“各地的君子不怕降低身份跟我的国王做兄弟的,一定都要见见我南子。我愿意见见你。”孔子推辞,最后不得已只好去见。南子夫人躲在帷幕后面。孔子进门,向北施拜见君王的大礼(稽(音qi3)首)。夫人在帷幕后面则施再拜的大礼,听得见首饰碰撞的叮当声。孔子说:“我本来不想见的,最后也只是施礼而已。”子路却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口不应心,老天会惩罚我的!老天会惩罚我的!”又过了一个多月,卫灵公和南子一起坐车出行,官员雍渠陪坐,让孔子坐在下位,大张旗鼓的引起群众围观。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象喜爱美色一样喜爱道德的人。”他觉得羞愧难当,就离开卫国,经过曹国。那一年,鲁定公去世。
孔子又离开曹国到宋国,在大树下跟弟子们演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音tui2)想要杀害孔子,把数砍倒了(实在不明白他怎么会用砍树杀人这么笨的方法,砍孔子一斧子就够了,大树没二三十斧子恐怕也砍不倒。电影里也是这么拍的,看得我一头雾水)。孔子离开。弟子们说:“老师您快一点啊。”孔子说:“老天给我这么高的德行,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到郑国,跟弟子们走失了,孔子自己站在外城的东门口。有郑国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口有个人,脑门象尧帝、脖子象皋陶、肩膀象子产,但是从腰往下就比大禹短了三寸,失魂落魄的象被主人赶出来的狗。”子贡见了孔子就把这话向他说了。孔子开心的笑着说:“我的样子未必象那些圣人。不过说我象被赶出门的狗,还真是这样!真的象!”
孔子然后到了陈国,住在司城贞子家。过了一年多,吴王夫差攻打陈国,抢走了三个邑。赵鞅攻打朝歌。楚国围困了蔡国,蔡国人迁居到吴国。吴国在会稽打败了越王勾践。
有很多隼鸟掉在陈国的朝堂前死掉,是被箭射穿了,箭头是石头的,箭长超过一尺。陈湣公让人问孔子。孔子说:“隼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是肃慎的箭。当年周武王灭商的时候,通告各地少数民族,让他们用各自的特产来进贡,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于是肃慎进贡了石箭头的箭,长一尺多。武王为了宣传他们的行为,把肃慎的箭分给大女儿,嫁给虞胡公并封到陈这个地方。把珍贵的玉分给同姓,以示亲密;把远方的职位分给异姓人,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因此给陈国分了肃慎的箭。”于是到旧的宫殿里去找,果然找到了。
孔子在陈国呆了三年,这时晋国和楚国为了争夺土地先后攻打陈国,后来吴国也来侵犯陈国,陈国经常被侵扰。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鲁国的年轻人做事不牢靠,要让他们别忘记本分。”于是孔子就离开陈国。
过蒲城的时候,正好公叔氏叛乱,蒲城的人阻拦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带了自己家的五辆车追随孔子。他做人很贤德,并且武功也不错,说:“我过去跟随老师在匡城遇险,现在又在这里遇险,真是命运啊。我要是跟老师再遇到这种事,还不如跟人家打一场死掉算了。”拼命上前跟蒲城人打架。蒲城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只要你别去卫国,我们就把你放了。”孔子跟他们发了誓,他们就让孔子从东门走了。孔子立马跑到卫国去了。子贡说:“你发的誓就不算了吗?”孔子说:“被要挟的发誓没用,神是不听的。”(这是政治策略还是出尔反尔呢?)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很高兴,远远的跑出来接他。问他:“我可以去打蒲城不?”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手下的臣子都说不行。现在的蒲城是卫国抵御晋国和楚国的屏障,我们去打它,似乎不太合适啊。”孔子说:“那里的男人不愿意被大国吞并,女人只想守着西河,我们需要对付的也没多少人。”灵公说:“很好。”但终于还是没有去攻打蒲城。
灵公老了,不愿意好好处理政务,没有启用孔子。孔子感叹说:“如果能用我,几个月就能有起色,三年就能国家强盛。”就这样离开了。

佛肸(音xi1)当中牟的邑宰。赵简子攻打范和中行,侵犯中牟。佛肸就反叛了,找人联络孔子。孔子又想去。子路说:“我听老师您说,‘如果那人本身是不好的,君子就不会亲近他’。现在佛肸不忠于职守变节了,而您想去投奔,这算什么?”孔子说:“确实有这么个说法。不过最坚固的东西,再怎么磨也不会变薄;最白的东西,再怎么染也不会变色。我又不是匏(音pao2)瓜,怎么能只挂在那里看却不吃。”(孔子始终无法忘却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没事敲磬玩。有个背着草筐子的人从门口经过,说:“那个敲磬的有心思啊!没人了解自己就是这样了!”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十天还没有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点其他的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了曲调,但是没了解它的技巧”。过了些日子,师襄子说:“你已经熟悉了它的技巧,可以学点其他的了。”孔子说:“我没有了解它的意境呢。”又过了些日子,师襄子说:“你已经了解了它的意境,可以学习其他的了。”孔子说:“我还没领悟到作者的为人呢。”又过了些日子,孔子默默的深思着,欣慰的踌躇满志的抬头远眺。说:“我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脸色黝黑、身材颀长、眼光长远,是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写出来这样的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向孔子拜了两拜,说:“老师说这乐曲就是《文王操》啊!”(我们也可以拿孔子学琴的事来比较一下我们学习SAP,你是了解到曲调(从无到有,了解某些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技巧(循序渐进,学会在实践中变通使用功能)、意境(举一反三,将多种功能融会贯通解决各种问题)还是作者(殊途同归,不再拘泥于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从表象直接能看到本质)。孔子在从政上经常会有动摇,选老板的时候貌似相当没有原则,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依靠自己坚强的人格就可以不受国君的制约而成就礼乐治国的理想;可在他学习上却非常有原则,并且追求终极智慧,这才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孔子在卫国得不到重用,就往西到晋国去见赵简子。到黄河附近听说窦鸣犊和舜华被杀,在河边叹息说:“河水美丽,浩浩荡荡!我这么不得志,真是命中注定啊!”子贡恭敬的向前问:“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窦鸣犊、舜华,都是晋国贤明的大夫。赵简子没有发迹的时候,是巴结这两个人处理政事;到他现在得志了,就把他们杀掉处理政事。我听说,杀死胎儿和孩子,麒麟就不靠近;抽干湖水捞鱼,蛟龙就不下雨;破坏鸟巢摔破鸟蛋,凤凰也不飞舞了。这是为什么?君子不愿意伤害同类啊。现在鸟兽都知道要躲避不义的事情,何况我呢!”随即停在陬乡,写了《陬操》的曲子哀悼这件事。然后返回卫国,又住到蘧伯玉家。
又有一天,灵公询问行军打仗的事。孔子说:“我经常学习礼仪,但从来没学过兵法。”第二天,跟孔子说话的时候,见到天上大雁飞过,抬头看着,不看孔子。孔子又离开了,再次到陈国。
到了夏天,卫灵公去世,他的孙子辄当上国君,是卫出公。六月,赵鞅带着太子蒯聩(音kuai3 kui1)到戚城。阳虎让太子穿着孝服,又找八个人也穿孝服,假装从卫国来迎接,哭着进城,就住下了。冬天,蔡国迁到州来。当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六十岁了。齐国帮助卫国围困戚城,因为卫国太子蒯聩在那里。
夏天,鲁桓釐庙着火,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国听说着火,说:“估计是桓釐庙遭殃了。”后来听说果然是。
秋天,季桓子病了,坐车看到鲁国的城池,叹息说:“过去这个国家几乎就强大起来了,可惜我得罪了孔子,所以就无法兴盛了。”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康子说:“我死了之后,你肯定能成为鲁国的国相;你当上国相,就一定要召回孔子。”过了几天,桓子去世,康子接替了他的职位。把父亲埋葬后,打算召回孔子。公之鱼说:“过去我们去世的国君用了他却没有坚持到底,终于被诸侯笑话了。现在再用他,如果没有坚持的话,又会被诸侯笑话。”康子说:“那我们能召回谁呢?”公之鱼说:“可以用冉求。”于是派使者去找冉求。冉求打算出发前,孔子说:“鲁国请冉求,不会只给一个小职位,肯定是重用了。”走的那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老家的年轻人志向远大,文章好有办法,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了。”子贡知道孔子想要回路过,就在送冉求的时候告诫他说:“你如果受到重用,就要把老师也请回去。”

冉求走了,第二年,孔子从陈国搬家到蔡国。蔡昭公打算去吴国,是吴王要求他去的。先前昭公骗他的臣子们搬到州来,现在又要去吴国,臣子们害怕再搬家,公孙翩就射死了昭公。楚国攻打蔡国。秋天的时候,齐景公去世。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到了叶(这里音she4)国,叶公问他政事,孔子说:“政治在于吸引远方的人才,安抚身边的百姓。”另一天,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人,子路没有说。孔子听说了,说:“由啊,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学习知识不会厌倦,教导别人不会厌烦,发奋学习忘记吃饭,乐于教育忘记忧愁,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会衰老。’呢?”
离开叶国,返回蔡国。长沮、桀(音jie2)溺在耕地,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士,就让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赶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子啊。”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该知道渡口在哪啊。”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徒弟吧?”子路说:“是的。”桀溺说:“整个世界都是乱哄哄的,谁能够改变呢?而且与其跟随躲避小人的文士,不如跟随躲避社会的隐士啊!”继续不停手的劳作。子路把他们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叹息说:“不能跟鸟兽一路啊。如果天下是遵循世道的,我也就不必来改变了。”
另外一天,子路走路,遇到一个背篓子的老者,说:“您看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作,五谷都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把棍子插在地上开始耕地。子路把这事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赶紧回去,结果已经找不到了。

孔子搬到蔡国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来救陈国,部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就让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去楚国拜谢行礼。陈国蔡国的重臣都商议说:“孔子是个贤人,他说的都是诸侯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他在陈国蔡国之间逗留了很久,我们所作所为都不是孔子希望的。现在楚国这个大国来请孔子。孔子如果被楚国重用,那我们这些掌权的人物都会危险了。”于是都派地痞流氓把孔子围困在荒郊野地里。孔子没法前进,粮食也吃完了。跟随他的弟子病得起不了床。孔子还是坚持给弟子们讲学和弹琴。子路生气的见孔子说:“君子还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苦的时候仍能坚守志向,小人遇到危难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生气的时候,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闻强记的人吗?”子贡说:“当然,难道不是吗?”孔子说:“当然不是,我只是能够坚持不懈啊。”
孔子知道弟子们多有怨言,就把子路叫来问:“《诗经》说:‘不是凶恶的猛兽,却在旷野狂奔’。我的学说有不对的地方吗?为什么弄到如此落魄?”子路说:“也许我们还没做到仁德,因此别人不信任我们。也许我们还没做到智慧,因此别人不跟随我们。”孔子说:“确实是这样吗!由,如果仁德的人就能被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呢?如果智慧的人就能被追随,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呢?”(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仁德的典范,都不愿意做国君而双双隐居首阳山,在武王伐纣的时候阻拦武王军队,商被灭后坚决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比干是纣王的叔叔,直谏纣王而被挖心。孔子拿他们打比方,是说自己十分仁德智慧,但不被愚昧的世人理解。)
让子路出去,又叫子贡进来,问了相同的话:“《诗经》说:‘不是凶恶的猛兽,却在旷野狂奔’。我的学说有不对的地方吗?为什么弄到如此落魄?”子贡说:“老师的思想太博大了,因此天下没有国家有气度容纳您。您是否能降低一点目标呢?”孔子说:“赐,好的农夫善于耕种却无法保证收成,好的工匠善于技巧却无法满足所有人愿望。君子能够创立自己的学说,用法纪控制国家,用和谐管理人民,也未必被人接受。现在你却不创立学说却希望被世俗接受。赐,你的志向不大啊!”(前面说过,孔子在接受到掌权者的邀请时总会动心,不管那个掌权者的德行如何。但是他对自己的治国理想却始终无比坚定,绝不愿为了获得权势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去迎合当权者。人生必然会遇到很多诱惑,面对诱惑,是否要放弃理想,这对任何人都是个挑战。)
又让子贡出去,叫颜回进来。孔子还问:“回,《诗经》说:‘不是凶恶的猛兽,却在旷野狂奔’。我的学说有不对的地方吗?为什么弄到如此落魄?”颜回说:“老师您的思想太博大了,因此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你。虽说这样,您仍然应该推行自己的思想,不被接受也没关系,不被接受之后才能体现出君子本色!如果思想不正确,是我的羞耻。但是思想已经非常正确但无法被推行,是掌管国家的人的羞耻。不被接受也没关系,不被接受之后才能体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的笑着说:“说的好啊,颜氏的孩子!如果你是老板,我就给你当总经理!”(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如果你有很多钱,我就给你当管家。颜回被后世称为“复圣”,真是孔子的翻版!)
于是派子贡去楚国。楚昭王出动大军迎接孔子,孔子终于突出重围。

楚昭王打算把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把那里住户的花名册都写好了。楚国的令尹(音yin3)子西说:“大王您去出使各国的使者,有象子贡那么不卑不亢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问:“大王您掌管国政的大臣,有象颜回那么运筹帷幄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问:“大王您带领军队的将军,有象子路那么勇猛无敌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问:“大王您处理事务的官吏,有象宰予那么机变博学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况且楚国的祖先是周天子封的,爵位只是子爵男爵五十里的地方。现在孔丘遵循三皇五帝的法律,熟悉周公召公的业绩,大王如果用了他,楚国以后怎么还能拥有几千里的土地呢?以前文王在丰地、武王在镐地,只是拥有百里土地的国君,却终于成为天子。现在孔丘如果有这么大的封地,再加上贤能的弟子辅佐,这可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没有封孔子土地。秋天,楚昭王在城父去世。(春秋是个无比现实的时代,为了现实利益,每个国君大夫家臣都在斤斤计较。也只有在这样的时代,各种思想才可以在政治制衡下毫无顾忌的肆意生发。于当时的百姓来说,也许是无尽的痛苦,但对后世来说,这又是多么大的一笔精神财富。但这样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没有第二次了。)
楚国有个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身边走过,说:“凤凰啊凤凰,道德为何如此衰落?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将来的事还能够补救!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政客已经没前途了。”孔子下车,想跟他聊聊。可是接舆跑掉了,没能跟他说话。
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到了鲁哀公六年。

到了明年,吴国与鲁国在缯(音zeng1)邑会面,征收百牢的祭品(牛羊猪俱全为太牢,没有牛为少牢,一般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吴国的太宰嚭(音pi3)召见鲁国的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去交涉,然后才取消了。(根据周礼对爵位的规定,公用九牢、侯伯用七牢、子男用五牢,吴征百牢,是完全不懂礼法,子贡是卓越的外交家,对付这些落后民族自然是小菜一碟。)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这时候,卫国国君辄的父亲没能即位,在外流浪,诸侯多次因此而指责。但是孔子的弟子很多都在卫国做官,卫国的国君想要让孔子也来辅佐自己。子路说:“卫国国君如果让您来执政,您首先要做什么呢?”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子路说:“需要这样吗,您太迂腐了!何必去正名呢?”孔子说:“由,你太不懂得礼法了!如果名分不正则讲话就不合理,讲话不合理则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乐就不兴旺,礼乐不兴旺则刑罚就不公正,刑罚不公正则民众就不知道做什么好。所以,君子做事必须光明正大,说话必须合情合理。君子对自己的言语一点都不能马虎。”
又过了一年,冉有为季氏领兵,跟齐国在郎邑会战,攻占了这里。季康子说:“你行军打仗这么有章法,是学习的?还是天生的?”冉有说:“是跟孔子学的。”季康子说:“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启用他就会得到赞誉。无论是问百姓还是鬼神,他都没有缺点。我喜欢行军打仗这些事,就算攻占了上千个地方,老师都不会表扬我。”季康子说:“我打算请他来,可以吗?”冉有回答说:“如果想要请他,就不要让小人来牵制他,这样才可以。”当时卫国的孔文子打算攻打太叔,向孔子讨教方法。孔子推辞说不知道,退回来之后架上车就准备离开,说:“鸟可以选择栖息的树木,但树木无法选择鸟啊!”孔文子极力挽留。这时季康子赶走了公华、公宾、公林,带着厚礼迎接孔子,孔子就这样返回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一共十四年才返回鲁国。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回答说:“政治重在选择臣子。”季康子询问政治,回答说:“选拔正直的大臣而弃用邪枉的人,则邪枉的人也会学得正直。”康子担心盗贼,孔子说:“如果你不贪污,即使悬赏,盗贼也不敢偷窃。”但是鲁国终究还是没有重用孔子,孔子也放弃了做官的道路。

孔子的时候,周朝王室衰微,礼乐荒废,诗书缺失。孔子追寻夏商周三代的礼仪,整理书传,上起陶唐有虞(陶唐是尧帝、有虞是舜帝)的时代,下到秦穆公(秦穆公最有名的传说就是《穆天子传》,据说他西巡会王母于天山),将他们的事迹编撰起来。说:“夏朝的礼仪我能够说清楚,但杞国的事情就不是很清楚了。商朝的礼仪我能够说清楚,但宋国的事情就不是很清楚了。如果资料足够,那我都能说清楚。(杞国是夏朝的后裔、宋国是商朝的后裔)”看过商朝和夏朝的功过是非后说:“他们的礼仪就算传了几百代都可以分清楚,因为他们一个崇尚文化,一个崇尚质朴。而周朝则学习了他们两代的精华,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我要学习周朝。”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的学说。
孔子对鲁国的乐师说:“音乐也是可以了解的。开始的时候轻轻舒展,然后逐渐展开,十分纯正,接着或慷慨激昂、或庄严肃穆,这样乐曲就演奏完了。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修正了音乐的曲调,让《雅》《颂》的乐曲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古时候《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的时候,删除其中重复的,从中选取可以用于礼义的,从契和后稷开始(契是商人的祖先,后稷是周人的祖先),中间记录了商周两朝辉煌繁荣的诗篇,最后到周幽王(宠幸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那老哥)周厉王(高压止谤,弄得老百姓道路以目,最后终于引起国人暴动那老哥)礼乐衰微的时候,从男女情爱开始,被称为“《关雎》是《国风》的开篇,《鹿鸣》是《小雅》的开篇,《文王》是《大雅》的开篇,《清庙》是《颂》的开篇”。总共选取了三百五十篇,孔子都能弹琴演唱,让它们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从此礼乐就能够被正式记录,用于王道的制度,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
孔子晚年喜欢《易经》,编写了《彖(音tuan2)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易经》的文章(即《十翼》或《易传》)。读《易经》把捆竹简的绳子都磨断无数次。说:“如果再多给我几年时间,我继续研读,就能融会贯通了。”(曾仕强说历史上有三个人最懂天地之间的基本原理——阴阳,第一个是创造道、两仪、四象、八卦和先天八卦图的伏羲,第二个是创造后天八卦图、整理六十四卦和撰写易经的周文王、第三个就是为易经做易传的孔子。前两位发明者的专利权有待考证,更大的可能性是集体创作但是冠了个领袖的名字,但是孔子做易传则可确定是个人成就。)
孔子善于教授诗书礼乐,跟随他学习的弟子先后有三千人,其中能够掌握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其他象颜浊邹这样略微接受过他指点的人就更多了。
孔子主要教人四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除四种陋习:不主观臆断、不追求完美、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对于斋戒、战争、疾病十分谨慎。孔子很少去说利益、命运和仁德。教学生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再启发他自己去思考,如果不能举一反三,也就不再喋喋不休的讲。
他在和亲戚朋友说话时,谦恭得似乎不太会说话。它在宗庙朝堂上讲话时,据理力争,但十分恭敬。朝会中,跟高级官员谈话时,正气凛然;跟下级官员谈话时,和颜悦色。
进入官府大门,欠身行礼;快步前行,身体端正。君主让他接见宾客时,面带笑容。君主召见他时,立即出发,不等车马准备。
如果鱼肉腐败或者切得不方正,就不吃。座位不正,就不坐。吃饭时如旁边有服丧的人,就不吃饱。
如果某天哭过,就不唱歌。如果遇到穿丧服的人或者盲人,就算来人年纪很小,也要保持表情肃穆。
“几个人在一起,肯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不端正德行、学会了不教别人、遇到正义的事不去做、出现缺点不去改正,是我担忧的事。”听到别人唱歌,如果好听,就请别人再唱,然后应和别人。
孔子不去说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本身没有标点,后世解释也很多,这里不考究了,只用最广泛的说法。)
子贡说:“老师的施政方法,我可以学习。老师说天地人生的奥秘,我却学不到。”颜渊感叹说:“我越仰视他的品格越觉得他高大,越钻研他的学问越觉得他深奥。眼看着他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老师非常善于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用文化来充实我,用礼仪来约束我,让我不愿意停止下来。我竭尽全力来学习,感觉有了一些心得。想要追随他前进时,却又不知从何做起了。”达巷那里的人说:“孔子太伟大了,学识渊博但不求名声。”孔子听说了说:“我会做什么呢?会驾车?会射箭?我还是驾车吧。”子牢说:“孔子说:‘没有人启用我的学说,我只能多学点技艺了。’”

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到大野狩猎。叔孙氏的车夫鉏商打到一只野兽,觉得不太吉祥。孔子看到说:“这时麒麟啊。”就要了过来。说:“没有龙马驮出河图,没有灵龟驮出洛书,我没有机缘见到这些天机了。”颜渊病死了,孔子说:“这是老天要让我死了!”等到西部狩猎的时候看到麒麟,说:“我的生命快到尽头了!”感叹说:“没有人会了解我了!”子贡问:“您说没有人会了解您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埋怨上天的不公,不责怪别人的轻视,向下学习人际交往,向上了解自然规律,只有上天才会了解我啊!”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这是伯夷和叔齐啊!”说“柳下惠和少连是降低志向辱没清白了。”说“虞仲和夷逸隐居起来不再评论时事,行为是清白的,不从政也是合乎情理的。”“我就不会这样,对从政的目的是可有可无的。”
孔子说:“算了算了,君子担心世道沉沦而名不副实。我的理想无法实现,我有什么面目去见后世的人呢?”于是根据历史的记载编写《春秋》,从鲁隐公开始到鲁哀公十四年,总共记录了十二位国君。以鲁国为基础、包含周朝的事迹、也夹杂了商朝的故事,总共包含了三代。文字非常简约但内涵十分博大。过去的吴国楚国的君主都自称为王,但《春秋》里把他们贬称为“子”;践土的会盟实际是召见周天子,但《春秋》中把这件事美化成“天子到河阳去狩猎”;总之是尊奉正统,希望当事的世人都遵守这个道理。这种贬低责备的大义,后代如果有君王加以倡导推广,让《春秋》中的礼义通行天下,那世上为非作歹的人都会惧怕了。
孔子在做官审理案件时,如果文辞能够与别人分享,就不会自己独占。到了写《春秋》的时候,应该写的就一定写上去,应该删的就一定删掉,子夏等弟子都无法做任何修改。弟子接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世会因为《春秋》而了解我,也会因为《春秋》而怪罪我。”

第二天,子路在卫国死去。孔子生病时,子贡希望拜见。孔子才拄着拐杖蹒跚着走到门口,说:“赐,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孔子又感叹着唱歌:“最高的山崩塌了!房梁柱子毁坏了!智慧的人衰老了!”以至于眼泪都流了下来。对子贡说:“天下已经很久没有道义了,又不能施行我的治国方法。夏朝的人死后葬在东面台阶,周朝的人死后葬在西面台阶,商朝的人死后葬在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原来我是商朝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去世了。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鲁哀公为孔子做诔(音lei3)文:“老天真是不好啊,连一位老人都不留给我,单单留我自己在做这个国君,孤孤单单的一病不起。太悲伤了!孔师傅,我没有可以学习的楷模了!”子贡说:“国君您这不是在辱没我们路过吗!老师曾经说:‘没有礼仪就是昏庸,没有名分就是罪过。失去志向就是昏庸,失去定位就是罪过。’他活着的时候你不重用他,去世了却来悼念他,真是不讲礼仪啊。你自称‘我自己’,这不是你的名分(天子可以说自己是“一人”,诸侯这样说就是越礼了。)。”
孔子被埋葬在鲁国城北的泗水旁边,所有的弟子都为他服丧三年。三年的纪念结束后,互相告别离去,痛哭之后,个个都悲痛万分,有的继续留下。只有子贡在坟旁建了个草屋,守丧六年才离开。弟子和鲁国人中有上百户到坟墓附近安家,所以那里就叫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去祭奠孔子墓,各位儒士也在孔子墓附近讲习礼仪、乡饮尊老、学习射箭。孔子墓占地超过一顷。孔子原先住的地方由弟子继续居住,并且收藏了孔子的衣服帽子琴车和书简,到汉朝开国两百多年间持续不断。高皇帝(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经过鲁国时,用太牢的大礼祭祀他。各个封国以及官员来到这里,经常先拜谒孔子再去上任。

孔子的儿子名叫鲤,字伯鱼。到五十岁时去世,比孔子去世的还早。
伯鱼的儿子名叫伋(音ji2),字子思,活到六十二岁。曾经在宋国被困。子思写了《中庸》。
子思的儿子名叫白,字子上,活到四十七岁。子上的儿子名叫求,字子家,或到四十五岁。子家的儿子名叫箕,字子京,活到四十六岁。子京的儿子名叫穿,字子高,活到五十一岁。子高的儿子叫子慎,活到五十七岁,曾经当过魏国的国相。
子慎的儿子叫鲋,活到五十七岁,是陈王涉(陈胜)的博士,死在陈地。
鲋的弟弟叫子襄,活到五十七岁,曾经当过孝惠皇帝的博士,后来当了长沙太守,身高九尺六寸。
子襄的儿子叫忠,活到五十七岁。忠的儿子叫武,武的儿子叫延年和安国,安国是现在皇帝(指汉武帝)的博士,做过临淮太守,去世较早。安国的儿子叫卬,卬的儿子叫驩(音huan1)。

太史公说:《诗》里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望高山,行走大道。)”即使无法到达,心里却是十分向往的。我读孔子的书就可以猜想到他的为人。到鲁国去,参观孔子故居的车辆服装和礼器,那些儒生按时在他家里演习礼仪,我恭敬的流连在那里不忍心离开。历史上由于君王的地位被人称作贤人的太多了,活着的时候备受赞誉,死后就不了了之了。孔子本身是个老百姓,子孙已经传了十多代,治学的人们却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宗师。从天子王侯以下,中国人只要谈到《六艺》都会十分钦佩孔子,他可以算是最为圣明的!

(全文完)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