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平台下带权限控制的TreeView控件节点生成算法

 

一、引言

在应用系统开发中,TreeView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控件。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比较清晰地实现分类、导航、浏览等功能。因而,它的使用方法与编程技巧也一直受到技术人员的关注。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实现数据显示的权限控制,即用户看到的数据是经过过滤的,或是连续值,或是一些离散的值。就TreeView而言,原先可能显示出来的是完整的具有严格父子关系得节点集,而经权限过滤后所要显示的节点可能会变得离散,不再有完整的继承关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已有实现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算法。所附示例程序进一步解释了算法设计思想。

 

二、三种常见生成方式的简单分析

如文[2,3]所述,TreeView的生成基本上有三种方式:

1.         界面设计时在TreeView设计器或者代码中直接填充TreeView节点。
这种方式通过拖放控件的方式生成树,应用范围窄,是一种非编程方式;

2.         XML文件中建立树形结构。
这种方式通过XML文件()生成树,从形式上来说,这种方式是比较直观的。因为XML本身就是一棵“树”,在.NET 平台下TreeView的自动生成代码中,TreeView的实际内容也是由XML表示的。此外,基于XML文件生成树对异构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利用XML作为通用数据传递格式已得到普遍认可;

3.         从数据库中得到数据(在.NET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数据集),建立树形结构。
这种方式通过父子关系递归生成树,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编程实现方式。一般是自顶向下递归生成,得到广泛应用。

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假设我们有这样的数据集(可以看作是一个公司的部门列表):

 

TagValue

ContentValue

ParentID

G01

行销部

 

G02

顾问部

 

G03

研发部

 

G04

测试部

 

GS01

行销一部

G01

GS02

行销二部

G01

GS03

行销三部

G01

GSL01

行销一部北京办

GS01

GSL02

行销一部上海办

GS01

GS04

顾问一部

G02

GS05

顾问二部

G02

GS06

研发一部

G03

GS07

研发二部

G03

GS08

测试一部

G04

GS09

测试二部

G04

GSL03

研发一部杭州分部

GS06

GSL04

研发一部西安分部

GS06

1  示例数据集

其中,TagValue是节点的实际值,ContentValue是用户界面上节点显示的值或者说标签值,ParentID是节点的父节点的TagValue。若节点为根节点,一般设ParentID为空或等于本身的TagValue

       默认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算法把所有的节点装配成一棵树,

算法1:通过父子关系递归生成树基本算法

l         Step 0:数据准备,给定数据集。
一般来说数据集遵循这样的格式,即(TagValue,ContentValue,ParentID);

l         Step 1:给定待增加子节点的节点(初始时一般为根节点),记作CurNode,以及待增加节点的ParentID值(初始时为根节点的ParentID),记作CurParentID;

l         Step 2:在数据集中查找具有指定ParentID值的所有节点,得到节点集objArr[]
if (objArr == null)
   return;
else
{
  //
遍历节点集
  for(int i=0; i<objArr.Length;i++)
  {
    
objArr[i]添加为CurNode的子节点,同时递归(即将objArr[i]作为CurNodeobjArr[i]TagValue作为CurParentIDgoto Step 1;
  }
}

 

最终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TreeView



1 TreeView效果图

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由父节点及子节点"的遍历顺序意味着每个子节点的父节点必须存在,否则将搜索不到,即可能出现断层现象。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这种实现方式不能完全奏效,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当需要对众节点所表征的实际值(比如机构列表,人员列表,资源列表等)进行权限控制时,这时往往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来的数据集中节点会出现断层现象。比如我们假设设定权限时给定数据如表2,即把第一行“行销部”去掉(注:权限过滤操作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这里假定数据集已准好),则运用算法1生成的TreeView如图2所示。

TagValue

ContentValue

ParentID

G02

顾问部

 

G03

研发部

 

G04

测试部

 

GS01

行销一部

G01

GS02

行销二部

G01

GS03

行销三部

G01

GSL01

行销一部北京办

GS01

GSL02

行销一部上海办

GS01

GS04

顾问一部

G02

GS05

顾问二部

G02

GS06

研发一部

G03

GS07

研发二部

G03

GS08

测试一部

G04

GS09

测试二部

G04

GSL03

研发一部杭州分部

GS06

GSL04

研发一部西安分部

GS06

2 给定数据集


2 TreeView效果图

可以看到,这里产生了节点遗漏现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修正数据集,另一方面则可以修改生成树算法。显然直接修正数据集是很复杂的,且会带来效率问题。而单方面修改生成树算法也是不是很好(即把遗漏的节点直接插到根节点下),因为这时会出现父辈和晚辈同级的现象。

三、通过深度编号递归生成树算法

回顾到已有的一些方法(文[1~5]),其中基于节点深度生成树的方法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在构造数据集时可以增加深度字段,但这里的深度不是简单的层级号,是一个扩展了的概念,具体地说其实是一个深度编号,它与父辈编号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比如表1所示的数据集可以作如下编号:

TagValue

ContentValue

ParentID

DepthID

G01

行销部

 

a001

G02

顾问部

 

a002

G03

研发部

 

a003

G04

测试部

 

a004

GS01

行销一部

G01

a001001

GS02

行销二部

G01

a001002

GS03

行销三部

G01

a001003

GSL01

行销一部北京办

GS01

a001001001

GSL02

行销一部上海办

GS01

a001001002

GS04

顾问一部

G02

a002001

GS05

顾问二部

G02

a002002

GS06

研发一部

G03

a003001

GS07

研发二部

G03

a003002

GS08

测试一部

G04

a004001

GS09

测试二部

G04

a004002

GSL03

研发一部杭州分部

GS06

a003001001

GSL04

研发一部西安分部

GS06

a003001002

3 带深度编号的数据集

其中,DepthID即是节点的深度编号。生成深度编号的过程其实也不复杂,首先我们可以制定编号的规则,比如层级编号的前缀、编码长度、起始值等。当给某个节点编号时,只要找到所在层级的最大编号,然后增1。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细述。

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借鉴算法1的思想设计基于深度编号的生成树程序。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当前节点的深度编号寻找其后代节点集,但要给出一个最大跨度(可以理解为最高级与最低级间的间隔级数),因为不可能无限制地找下去。这种方法可以部分程度上弥补"由父节点及子节点"的遍历的缺陷,因为当出现断层时会沿着编号继续往后找。但是还是会可能漏掉,比如我们给定数据集(把“研发一部”过滤掉):

TagValue

ContentValue

ParentID

DepthID

G01

行销部

 

a001

G02

顾问部

 

a002

G03

研发部

 

a003

G04

测试部

 

a004

GS01

行销一部

G01

a001001

GS02

行销二部

G01

a001002

GS03

行销三部

G01

a001003

GSL01

行销一部北京办

GS01

a001001001

GSL02

行销一部上海办

GS01

a001001002

GS04

顾问一部

G02

a002001

GS05

顾问二部

G02

a002002

GS07

研发二部

G03

a003002

GS08

测试一部

G04

a004001

GS09

测试二部

G04

a004002

GSL03

研发一部杭州分部

GS06

a003001001

GSL04

研发一部西安分部

GS06

a003001002

4 给定数据集

在生成树过程中,当从“研发部”(a003)往下找子节点时,找到的应该是“研发二部”(a003002),因为它是最近的节点。而下面的顺序就是沿着“研发二部”再往下找,显然不可能找到“研发一部杭州分部”和“研发一部西安分部”,因为编号规则不一样,这样生成的树同样会漏掉节点。

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算法,即打破传统的遍历顺序,采用由底向上的遍历顺序。形象地说,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一个既有根节点或父节点来不断衍生新的子节点(如图3(a)所示),而新的算法是通过不断聚集节点,形成子树集,最后汇成一棵树(如图3(b)所示)。


3 TreeView节点生成流程示意图

 

算法2:由底向上按层次(深度)遍历法生成树算法

l         Step 0:数据准备,给定数据集(TagValue,ContentValue,DepthID), TagValue是节点的实际值,ContentValue是节点显示的值或者说标签值,DepthID是节点的深度编号。若节点为根节点,一般其DepthID长度为最短。给定最大深度iMaxDepLen和最小深度iMinDepLen。给定用于存储当前子树的Hashtable;

l         Step 1:给定当前遍历的层级长度iCurDepLen,初始设为iMaxDepLen;

l         Step 2:在数据集中根据给定iCurDepLen查找满足条件的层级,得到该层级的节点集objArr[]
if (objArr == null)
   return;
else
{
  //
遍历节点集
  for(int i=0; i<objArr.Length;i++)
  {
   Step 2.1
查找objArr[i]的父节点,若无父节点,直接加入,goto Step 2.2;若有父节点,先查找父节点是否已在Hashtable中。若有,将其从Hashtable中移出并记为tempParNode;否则生成新节点tempParNodegoto Step 2.3
   Step 2.2
若当前节点objArr[i]不在Hashtable中,在Hashtable中添加objArr[i]continue;
   Step 2.3
若当前节点objArr[i]不在Hashtable中,根据objArr[i]生成节点tempNode;否则,将其从Hashtable中移出,并记为tempNode;将tempNode插到tempParNode中,并将存入Hashtable

  }
}

l         Step 3:若当前层级iCurDepLen大于最小层级iMinDepLen,则继续回溯,将iCurDepLen1并作为当前iCurDepLengoto Step 2;否则goto Step 4.

l         Step 4:在得到用Hashtable存储的节点表后(实际上是一子树表),遍历Hashtable,将各棵子树插入TreeView.

 

在该算法中,我们一开始便计算好数据集中节点深度编号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目的是为了不盲目搜索。但如果数据集中每一层级的深度编号是固定长的,则可以更简化搜索过程。存放临时子树的Hashtable的键值是当前子树根节点的Tag值,这样的好处是查找相当方便,不需要在TreeView中遍历一个个节点。所以,每次处理上一层级的节点,只需看其父节点在不在Hashtable中,若在将其插入子树,否则增加Hashtable项。

附录示例程序实现了这一算法,这里介绍一下关键的几个函数。

函数形式及其参数解释

功能

PopulateCompleteTree(ref System.Windows.Forms.TreeView objTreeView,DataSet dsSource,string strTreeCaption,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int iDepthIndex)

1.        objTreeView是最终要生成的TreeView

2.        dsSource是给定数据集;

3.        strTreeCaptionTreeView根节点的名称;

4.        iTagIndex是数据集中TagValue字段的列号;

5.        iContentIndex是数据集中ContentValue字段的列号;

6.        iDepthIndex是数据集中DepthID字段的列号;

1.        采用层次(深度)遍历法生成树主调函数;

2.        调用CollectNodes(DataSet dsSource,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int iDepthIndex,int iCurDepLen,int iMinDepLen,ref Hashtable objArrNode)

CollectNodes(DataSet dsSource,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int iDepthIndex,int iCurDepLen,int iMinDepLen,ref Hashtable objArrNode)

1.        dsSourceiTagIndexiContentIndexiDepthIndex同上;

2.        iCurDepLen指当前层级深度编号长度;

3.        iMinDepLen指最小深度即最顶层深度编号长度;

4.        objArrNode指用于存放中间子树的Hashtable

1.        从底往上聚集节点;

2.        调用  LookupParentNode(DataSet dsSource,int iDepthIndex,string strSubDepth,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

LookupParentNode(DataSet dsSource,int iDepthIndex,string strSubDepth,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

1.      dsSourceiTagIndexiContentIndexiDepthIndex同上;

2.      strSubDepth指当前节点的深度编号(因为是递归查找)

1.        查找最近的上控层级,因为有可能父节点层级不存在。

 

 

此时若给定数据集(我们把“研发部”和“行销一部”过滤掉),

TagValue

ContentValue

ParentID

DepthID

G01

行销部

 

a001

G02

顾问部

 

a002

G04

测试部

 

a004

GS02

行销二部

G01

a001002

GS03

行销三部

G01

a001003

GSL01

行销一部北京办

GS01

a001001001

GSL02

行销一部上海办

GS01

a001001002

GS04

顾问一部

G02

a002001

GS05

顾问二部

G02

a002002

GS07

研发二部

G03

a003002

GS08

测试一部

G04

a004001

GS09

测试二部

G04

a004002

GSL03

研发一部杭州分部

GS06

a003001001

GSL04

研发一部西安分部

GS06

a003001002

5 给定数据集

则生成树如下图所示,


4 TreeView效果图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当然,有时为了结构的需要,我们还会采取所谓“中立”的方法。比如对于本文所提的TreeView控件节点生成问题,如果不想再写算法去生成深度编号,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给数据集增加标志位的方法,即用标志位来标识数据是否已被筛选。在运用传统算法生成树后,再检查一下是否有未被筛选的数据,若有则查找其祖辈节点,将其插入祖辈节点。不过这里的“查找祖辈节点”是在TreeView上进行的,当节点很多时其效率肯定没有直接在数据集上搜索高。

另外,深度编号的引入不仅会给生成树带来方便,还可以让权限设置更灵活。具体到我们的示例来说,一般如果我们要把某些部门过滤掉,那么会把这些部门一个一个挑出来,我们称之为“离散值设置方式”。而当系统结构庞大时,我们更希望挑选一个区间,比如把一个部门及其下控的n级过滤掉,这是一个“连续值设置方式”,这时包含层级概念的深度编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的系统开发中,我们也发现采用这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四、其他TreeView生成方式

前面提到TreeView还可以通过XML文件()生成。这种方式实现的关键是构造出一个类似于TreeViewXML文档或字符串出来。其基本思想应该与前面讨论的算法是相似的,只是在程序实现上稍微复杂一些(其中,XML节点的索引可以基于文档对象模型(DOM)来做)。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有很多的第三方TreeView控件,他们所支持的XML文档的格式是不尽相同的。限于篇幅,本文不详细讨论具体实现过程。

五、小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NET平台下TreeView控件节点生成程序设计,结合已有方法和实际需求,对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法。

在树的具体应用中,除了生成树之外,节点的增、删、改、查甚至节点的升级和降级都是很常见的。本质上说,这些操作所涉及的是与业务相关的数据库操作,所以在采用“由底向上按层次(深度)遍历法”生成的TreeView中,这些操作的实现与传统方法是一致的,额外的操作无非是添加或修改深度编号。当然,实际需求是变化多端的,相应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也是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Zane Thomas. DataViewTree for Windows Formshttp://www.abderaware.com/WhitePapers/ datatreeview.htm

[2] 李洪根. 树形结构在开发中的应用,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community/Column/ 21.mspx

[3] 李洪根. .NET平台下Web树形结构程序设计,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community/ Column/30.mspx

[4] Don Schlichting. Populating the TreeView Control from a Database, http://www.15seconds. com/issue/030827.htm

[5] HOW TO: Populate a TreeView Control from a Dataset in Visual Basic .NET, http://support. microsoft.com/?kbid=320755

[6] Scott Mitchell. Displaying XML Data in the Internet Explorer TreeView Controlhttp://aspnet. 4guysfromrolla.com/articles/051403-1.aspx

 


-------------
source code: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namespace PopTreeView
{
 /// <summary>
 /// TreeOperator 的摘要说明。
 /// </summary>
 public class TreeOperator
 {
  public TreeOperator()
  {
   //
   // TODO: 在此处添加构造函数逻辑
   //
  }


  /// <summary>
  /// 采用层次(深度)遍历法生成树
  /// </summary>
  /// <param name="objTreeView">目标树</param>
  /// <param name="dsSource">数据集</param>
  /// <param name="strTreeCaption">树显示名</param>
  /// <param name="iTagIndex">值索引</param>
  /// <param name="iContentIndex">内容索引</param>
  /// <param name="iDepthIndex">层次索引</param>
  public static void PopulateCompleteTree(ref System.Windows.Forms.TreeView objTreeView,DataSet dsSource,string strTreeCaption,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int iDepthIndex)
  {
   //从底层开始遍历,开辟一个HashTable(以Tag值为关键字),存放当前计算的节点
   objTreeView.Nodes.Clear();
   int iMaxLen = GetMaxDepthLen(dsSource,iDepthIndex);
   int iMinLen = GetTopDepthLen(dsSource,iDepthIndex);
   Hashtable objArrNode = new Hashtable();
   CollectNodes(dsSource,iTagIndex,iContentIndex,iDepthIndex,iMaxLen,iMinLen,ref objArrNode);

   TreeNode objRootNode = new TreeNode(strTreeCaption);
   
   //在得到节点表后,插入树
   foreach(object objNode in objArrNode.Values)
   {
    TreeNode objNewNode = new TreeNode();
    objNewNode = (TreeNode)objNode;
    objRootNode.Nodes.Add(objNewNode);
   }

   objTreeView.Nodes.Add(objRootNode);
  }

  
  /// <summary>
  /// 从底往上聚集节点
  /// </summary>
  /// <param name="dsSource"></param>
  /// <param name="iTagIndex"></param>
  /// <param name="iContentIndex"></param>
  /// <param name="iDepthIndex"></param>
  /// <param name="iCurDepLen"></param>
  /// <param name="iMinDepLen"></param>
  /// <param name="objArrNode"></param>
  private static void CollectNodes(DataSet dsSource,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int iDepthIndex,int iCurDepLen,int iMinDepLen,ref Hashtable objArrNode)
  {
   //收集节点
   System.Data.DataView dv;
   System.Windows.Forms.TreeNode tempNode;
   
   //查找给定层节点
   int i=iCurDepLen;
   do
   {
    dv = new DataView(dsSource.Tables[0]);
    string strExpr = "LEN(TRIM("+dsSource.Tables[0].Columns[iDepthIndex].ColumnName+"))="+Convert.ToString(i);
    dv.RowFilter = strExpr;
    i--;
   }while(i>=iMinDepLen && dv.Count<=0);
   iCurDepLen = i+1;

   #region 逐层回溯,收集节点
   foreach(System.Data.DataRowView drow in dv)
   {
    //查找父节点
    string[] strArrParentInfo = LookupParentNode(dsSource,iDepthIndex,drow[iDepthIndex].ToString().Trim(),iTagIndex,iContentIndex);
    string strTagValue = drow[iTagIndex].ToString().Trim();
    string strContentValue = drow[iContentIndex].ToString();

    //若无父节点,直接加入
    if (strArrParentInfo == null)
    {
     //当前节点不在Hashtable中
     if (objArrNode[strTagValue]==null)
     {
      //添加当前节点
      tempNode = new TreeNode(strContentValue);
      tempNode.Tag = strTagValue;
      objArrNode.Add(strTagValue,tempNode);
     }
    }
    else //有父节点,此时先查找父节点是否已在Hashtable中
    {
     string strParTagValue = strArrParentInfo[0].Trim();
     string strParContentValue = strArrParentInfo[1].Trim();

     //父节点已在Hashtable中
     if (objArrNode[strParTagValue]!= null)
     {
      //当前节点不在Hashtable中
      if (objArrNode[strTagValue]==null)
      {
       tempNode = new TreeNode(strContentValue);
       tempNode.Tag = strTagValue;
      }
      else
      {
       //取出并移除该节点,然后插入父节点
       tempNode = new TreeNode();
       tempNode =(TreeNode)objArrNode[strTagValue];
       objArrNode.Remove(strTagValue);
      }

      //插入到父节点中
      TreeNode tempParNode = new TreeNode();
      tempParNode = (TreeNode)objArrNode[strParTagValue];
      tempParNode.Nodes.Add(tempNode);
      objArrNode[strParTagValue] = tempParNode;
     }
     else //父节点不在Hashtable中
     {
      //当前节点不在Hashtable中
      if (objArrNode[strTagValue]==null)
      {
       tempNode = new TreeNode(strContentValue);
       tempNode.Tag = strTagValue;
      }
      else
      {
       //取出并移除该节点,然后插入父节点
       tempNode = new TreeNode();
       tempNode = (TreeNode)objArrNode[strTagValue];
       objArrNode.Remove(strTagValue);
      }

      //创建父节点并将当前节点插入到父节点中
      TreeNode tempParNode = new TreeNode(strParContentValue);
      tempParNode.Tag = strParTagValue;
      tempParNode.Nodes.Add(tempNode);
      objArrNode.Add(strParTagValue,tempParNode);
     }
    }
   }
   #endregion
   
   //还有未遍历的层
   if (iCurDepLen>iMinDepLen)
   {
    CollectNodes(dsSource,iTagIndex,iContentIndex,iDepthIndex,iCurDepLen-1,iMinDepLen,ref objArrNode);
   }
   
  }


  /// <summary>
  /// 查找父亲节点
  /// </summary>
  /// <param name="dsSource"></param>
  /// <param name="iDepthIndex"></param>
  /// <param name="strSubDepth"></param>
  /// <param name="iTagIndex"></param>
  /// <param name="iContentIndex"></param>
  /// <returns>找到返回由Tag值,内容值和深度值组成的字符串数组,否则返回null</returns>
  private static string[] LookupParentNode(DataSet dsSource,int iDepthIndex,string strSubDepth,int iTagIndex,int iContentIndex)
  {
   System.Data.DataView  dv;
   int iSubLen = strSubDepth.Length;
   
   if (iSubLen<=1)
   {
    return null;
   }
   
   int i=1;
   do
   {
    dv = new DataView(dsSource.Tables[0]);
    string strExpr ="TRIM("+dsSource.Tables[0].Columns[iDepthIndex].ColumnName+") = '"+strSubDepth.Substring(0,iSubLen-i)+"'";
    dv.RowFilter = strExpr;
    i++;
   }while(i<iSubLen && dv.Count<=0);

   if (dv.Count<=0)
   {
    return null;
   }
   else
   {
    string[] strArr = {dv[0][iTagIndex].ToString(),dv[0][iContentIndex].ToString(),dv[0][iDepthIndex].ToString()};
    return strArr;
   }
  }

  
  /// <summary>
  /// 得到最大深度值(深度的长度)
  /// </summary>
  /// <param name="dsSource">数据集</param>
  /// <param name="iDepthIndex">深度索引(列号)</param>
  /// <returns>最大深度值</returns>
  private static int GetMaxDepthLen(DataSet dsSource,int iDepthIndex)
  {
   DataRowCollection objRowCol = dsSource.Tables[0].Rows;
   int iMax = objRowCol[0][iDepthIndex].ToString().Trim().Length;
   
   foreach(DataRow objRow in objRowCol)
   {
    int iCurlen = objRow[iDepthIndex].ToString().Trim().Length;
    if (iMax<iCurlen)
    {
     iMax = iCurlen;
    }
   }

   return iMax;
  }


  /// <summary>
  /// 得到最小深度值(深度的长度)
  /// </summary>
  /// <param name="dsSource">数据集</param>
  /// <param name="iDepthIndex">深度索引(列号)</param>
  /// <returns>最小深度值</returns>
  private static int GetTopDepthLen(DataSet dsSource,int iDepthIndex)
  {
   DataRowCollection objRowCol = dsSource.Tables[0].Rows;
   int iMin = objRowCol[0][iDepthIndex].ToString().Trim().Length;
   
   foreach(DataRow objRow in objRowCol)
   {
    int iCurlen = objRow[iDepthIndex].ToString().Trim().Length;
    if (iMin>iCurlen)
    {
     iMin = iCurlen;
    }
   }

   return iMin;
  }


 }
}


-----------
memo: 本文最初我想在刊物上发表的,篇幅很长,这里有所删节。欢迎指正、交流!


相关文章
对该文的评论
CSDN 网友 ( 2005-01-05)
可以定义一个节点对象类,然后用TreeNode[] 构造一个树对象,这样可能会更清晰一点
-----------------------------------
public class TreeNode
{
protected bool isLeaf     = false; //是否为叶子节点
protected int nodeID      = -1;    //节点ID
protected int nodeDeep    = -1;     //节点深度
protected int nodeOrder   = -1;    //节点排序(可选属性)
protected int seekTimes   = 0;     //该节点被遍历次数
protected string nodeName = "unNamedNode"; //节点名称

//节点的父节点,root-Node's Parent Node is NULL
protected TreeNode nodeParent = null;

//.... other treeNode properties description   

//constructor
public TreeNode(...)
{//...}

//..
}

public class Tree
{
  protected TreeNode[]  tnodes;
  //...

  //constructor
  public Tree(...)
 {//...}
}
CSDN 网友 ( 2004-12-23)
请问同级树节点,如果需要排序怎么办呢,你的这树就没法实现了吧
CSDN 网友 ( 2004-12-22)
我这里是递归做的,在DOWN数据的时候,没有权限的,就不DOWN下来!!
newcardmm ( 2004-12-20)
联系电话:010-82645151 详情参见:http://www.f c s o f t.com.cn
什么是eform开发平台? 
     eform是基于浏览器的表单自定义工具,eform是页面设计工具,eform内含大量构件.不用写一行代码便能用eform开发出来常见的功能点. 
 
 使用eForm平台有如下好处: 
     1、用eform平台开发能降低开发人员的技术门槛,使很低水平的人就能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中常见的功能.例如数据库的数据增删改查打印等等,而这部分功能往往也占居了一个软件项目的大部分.这样一个软件项目开发成员中可以有一大部分人是中专生甚至是高中生就能胜任.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因为低水平的开发人员很容易招聘到,这样也使软件项目更加容易完成. 
 
     2、用eform平台开发的代码一致性比较好,以后维护升级方便.因为只有个性化的功能才需要编写事件代码.所以代码量很少,大量的调用底层的代码,这样代码的集成度高.以后维护升级时修改的代码量非常少. 
 
 
     3、用eform平台开发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eform平台采用对常见的功能和控件内置的方法,使得开发一些常见的功能(如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树控件,表格控件)非常容易方便.几乎不用写一行代码.直接通过控件的拖拉然后再设置属性和事件即可完成.开发程序的工作就象是打字员的工作一样.(如图所示开发效率对比示意图)  
 
     4、用eform平台开发能很好地应对软件开发项目成员的流动的问题.因为程序员的离职而造成整个项目瘫痪的事例很多.而用eform平台,因为大家都是采用同一模式开发的表单,因而一个人开发的表单很容易被另一个人看懂和使用.这样就使开发人员的流动造成的影响大大降低.企业不再受制于人. 
     5、用eform平台开发可以使项目不再没完没了,无法关闭.因为可以培训最终用户中的精英,让他们掌握eform平台的使用方法,这样大多需求他们便可以自己做好,而不用麻烦软件开发商了. 
 
     eform的设计思路是将数据库程序开发中常用的控制或功能点在eform平台中设计好,通过简单的设置参数或属性即可调用.而遇到很个性化的功能点则可以用传统的代码方式进行开发.因为一个数据库程序开发中大量是增,删,改,查,打印,报表,图表,数据校验等常见的功能点,而这些功能点在eform平台中都做好了,只要简单地设置一下即可完成这些功能点,而且这个设置过程也是可视化的,有相应的设置界面.这样做这些常见的功能点就非常简单快速.而少量的特别的功能点又可通过写代码的方式来完成.也就是说在一张表单中可以一部分功能是直接通过简单的设置一下来完成,另一部分功能是用代码来硬写出来的.这样就达到了常见的功能可以直接调用eform底层的api来实现以提高开发效率,但一个表单又不限定只能实现这些常见功能,你也可随意地用代码来进行无限扩充.这样就达到了既提高了开发效率又能实现很复杂的功能. 
      eform开发平台分为eform.j2ee和eform.net两个版本.eform.j2ee是用java编写的,面向j2ee应用.eform.net是用.net编写的,面向.net应用.实际上整个eform开发平台共有三部分的代码,① 一部分是htc js dhtml等前台的代码,② 一部分是java的代码,③ 一部分是.net的代码(c#语言的),其中java的代码完成的功能和.net的代码完成的功能完全相同.用①和②就组成了eform.j2ee版本,用① 和③ 就组成了eform.net.这样就得到了两个版本.由此可知,eform.j2ee和eform.net的接口和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运行环境和使用的编程语句不同罢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当需要从j2ee平台转到.net平台或是从.net平台转到j2ee的平台时,使用eform编写的表单和程序可以完全保留下来直接使用.可以轻松地跨越当今两大主流的开发平台. 
     使用eform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表单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不但如此,而且其设计工具也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也就是说,开发人员也是在IE中(拖拉控件)开发的.开发人员再也不用为了搭建开发环境而装一大堆软件了,这一点对于远程协作开发非常有利. 
     eform内置了常见的大量的开发构件,如树控件,表格,图表控件,打印控件,上传控件,查询等,也内置了象单表输入,一对多表输入等常见的数据库程序的功能点.通过使用这些可以大大提高开发的速度,降低开发这些常见功能的门槛,只需知道很少的知识便可以开发.使用eform生成的表单结构和格式一致,非常便于以后的维护升级. 
      eform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表单可以脱离eform平台单独运行,也很容易和其它程序进行集成.一个项目的程序往往是大量常用功能用eform平台开发,而少量功能用其它方式开发.然后把它们集成在一起而成的. 
     eform开发平台是专门为软件开发商或需要开发数据库程序的人而设计的.它采用开放版权的销售方式.对于用户开放100%的源代码,也就是说将eform开发平台的源代码全部提供给用户,同时还包括相应的开发文档和典型示例都提供给用户,而且用户用eform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程序可以自由分发.用户购买了eform后,就相当于eform是自己开发出来的一样.而且北京方成公司还提供一年的免费服务和技术支持. 
     eform的销售没有任何加密和license之说.是一种特别的销售方式.销售的过程实际上是完成知识和价值的转移的过程.相当于方成公司帮用户开发了一个平台然后再帮助用户把它使用起来,用户使用eform开发的软件可以自由销售,和方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更不需要再收费用.由此可见,购买eform和自已招聘员工开发一个平台相比,无论是时间还是费用以及风险都是购买eform比较合算. 
 

联系电话:010-82645151 详情参见:http://www.9job.info
针对各类求职者,我们将用数码摄像机将您的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工作实况、生活场景等拍摄下来,制成具有专业水平的短片,并配有文字说明、音乐等。充分展示您的学识、技能、才艺、素质,使您的个人简历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及吸引力,让您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优惠期间:我们将免费为您拍摄,为期一个月。 

tomtop ( 2004-12-16)
文章真是不错!讲解得很清楚!加入对二叉树的原理解释就更佳!

算法实现部分的代码可以优化!采用递归实现遍历节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