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简介
1、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框架
2、制定OSI的优势
开放、厂商兼容性、易于理解、学习、模块化工程、故障排除
3、全世界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7层次结构/功能
应用层 应用程序/原始数据/
表示层 格式/压缩/加密 快速安全传递
会话层 会话/全双工/半双工
传输层 分段/重组/端口号 传输效率
网络层 IP地址/寻址/路由 总目标,全球地址
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局域网/ 分段目标,局部地址
物理层 传输介质/比特流 电流/光/无线信号/4G/5G
二、TCP/IP简介
1、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TCP/IP:5层结构/功能
TCP/IP:4层结构/功能
2、TCP/IP:数据单元/DU
信息从产生到接收,也会有些变化。
为了方便交流,通信模型不同的模块对信息加工,并进行统一命名。
应用层数据 AP DU 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传输层数据 segment DU 分段数据
网络层数据 packet DU 包 数据
数据链路层数据 frame DU 帧 数据
物理层数据 bit DU 比特 数据
:3、封装和解封装
(1) 简介
信息从一台计算产生,经过TCP/IP模型加工后传递到另一台计算机。
这个通信过程就像快递从厂家包装到顾客收到货物拆包一样。
我们把这个通信过程,称作数据封装(发送)和数据解封装(接收)。
从而更好的理解,数据通信原理。
(2) 数据封装的过程大致如下
1.(应用层)用户信息转换为数据,以便在网络上传输
2.(传输层)数据转换为数据段,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主机之间建立一条可靠的连接
3.(网络层)数据段转换为数据包或数据报,并在报头中放上逻辑地址,这样每一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输
4.(数据链路层)数据包或数据报转换为帧,以便在本地网络中传输。在本地网段上,使用硬件地址唯一标识每一台主机。
5.(物理层)帧转换为比特流,并采用数字编码和时钟方案
4、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OSI——推出的时间早; 只有理论,没有实践
TCP/IP——美国军方由实践,总结出的理论; 当今通信标准
三、进制转换
(1)十进制
数值:0~9
数位:123
位权:百位十位个位
(2)二进制
数值:0~1
数位:101
位权:128-64-32-16-8-4-2-1
(3)十六进制
数值:0~9,A(10),B(11),C(12),D(13),E(14),F(15)
数位:10
位权:十六的倍数
(4)单位换算
ASCII
比特=bit=b=1/0
字节=byte=B=8个比特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