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025 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命题。从政务到金融,从制造到零售,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尝试构建更加敏捷、低成本的技术体系。在这一趋势下,低代码开发平台凭借 快速构建应用、降低门槛、提升业务数字化能力 等优势,成为企业数字化的关键基础设施。
过去十年,低代码仍处于从试验到实践的探索期;然而进入 2025 年后,随着 大模型(LLM)、智能代理(Agent)、AI 自动编排开发 的加入,低代码已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逐渐演变为企业数字化中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从业人员将通过全面视角,系统分析国际知名低代码平台的发展模式与中国国内低代码平台的崛起路径,并探讨2025年低代码生态的最新趋势。
二、国际知名低代码平台:成熟体系与 AI 加速融合
全球低代码市场起步较早,不仅技术体系成熟,同时生态构建更为完善。以下为 2025 年仍在全球范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头部低代码平台。
1. OutSystems ——企业级复杂应用的代表
OutSystems 长期位于 Gartner 低代码魔力象限的领导者位置。其优势表现在:
支持构建高度复杂的大型企业应用,可视化+自定义代码并存,强大的 DevOps、部署管理与性能优化工具,2025年全面引入Agentic AI,可让AI自动完成应用架构建议与逻辑搭建,OutSystems 通常被用于金融、能源、制造等对稳定性和合规性要求极高的领域。
2.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全球生态最强的低代码体系
Power Apps、Power Automate、Power BI、Power Pages 构成了完整的低代码生态,加上 M365、Dynamics 365 的深度耦合,使其成为全球采用率最高的平台之一。
Power Platform 在 2025 年的特点包括:原生集成 CoPilot,实现 AI 辅助建模、生成 UI、写逻辑、检查数据结构,企业级安全与治理体系完善,广泛用于跨国企业的信息化与全员业务数字化,其生态覆盖全球,是本地与公有云混合部署需求最受欢迎的平台之一。
3. Salesforce Platform + Agentforce ——CRM 场景的全球霸主
Salesforce 不仅是 CRM 头部厂商,在低代码方面也具备世界领先优势:
拖拽式组件、流程引擎、报表、移动端生成能力强,在销售、客服、运营等业务领域有极强适配性,2025年引入 Agentforce:AI可作为业务专属“代理”,协助构建自动化流程与业务应用,Salesforce 的低代码体系更适合 B2B、客户管理、营销自动化等场景。
4. Appian ——流程自动化方向的国际头部
Appian 更偏向 BPM(业务流程管理)+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适合构建复杂流程型系统。
特点包括:流程中心化,数据整合能力强,成本与部署灵活,2025年引入AI Flow Engine,直接由AI生成流程图与业务规则。
三、中国国内低代码平台:本土创新、行业化深化
相比于国外成熟的生态与技术架构,中国的低代码平台呈现出 行业深度更强、适合国产化环境、轻量到重型产品兼备 的特点。进入 2025 年,国内低代码进入加速阶段,从“工具级产品”演进为“企业级数字化底座”。
以下为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低代码平台。
1. 钉钉·宜搭(阿里系)——中国最大规模业务用户基础
宜搭依托钉钉生态,为企业提供办公流程、审批、报表等应用的快速构建手段。其优势包括:与钉钉组织架构、消息、流程深度集成,普通业务人员可在一天内完成应用搭建,云服务稳定、成本相对可控,针对中小企业、政务事业单位普及度高,2025年,宜搭加入了更多 AI 自动表单、AI 逻辑提示功能,使零代码应用更加智能化。
2. 腾讯云微搭 WeDa ——多端统一与生态协同优势明显
腾讯的低代码平台更偏向“多端融合”,可以生成 Web、H5、小程序等多种形态,适合业务需要与微信体系连接的场景。
特点包括:覆盖多端: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Web,组件生态丰富,原生支持 API 聚合、数据服务,对中大型企业具备扩展性强的优势,在2025年“私有化部署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微搭受到更多政企关注。
3. 数聚易搭E-Bui——国产化生态中最强的一极
数聚易搭E-Bui以数据为中心、提供数据汇集、加工、可视化、报表、表单、流程、应用搭建一站式平台,包含BI、报表工具、可视化ETL、低代码应用搭建。
优势:
提高开发效率,采用低代码可视化开发的方式,高效搭建数字化应用;降低项目成本,集数据汇集、加工建模、可视化开发、低代码应用于一体,避免工具碎片化、少量开发团队;拖拽式简易操作,不具备编码基础的业务人员,通过托拉拽即可完成美观的数据大屏制作;自定义扩展,提供强大的扩展能力与专业的IDE,脚本、插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自定义逻辑处理IDE;数字化应用,快速搭建集表单、流程、报表于一体的低代码数字化应用。
四、国际平台与国内平台:生态差异与适用场景
为了帮助企业选型,下面总结国际平台与国内平台的差异特点。
1. 国际平台的优势:
技术体系成熟、全球实践丰富;大型企业架构能力强,支持跨国部署;AI能力集成度高,Agent开发能力走在前列;更适合高复杂度、跨部门的企业级应用;
2. 国内平台的优势:
更符合中国业务复杂度与行业实践;深度适配国产生态(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平台);更适合政企、国企、大型制造企业的本地化需求;成本结构更适合中小企业;在“流程审批、协同办公、运营管理”场景下优势显著。
五、2025 年中国低代码平台的五大发展趋势
1. AI 原生开发全面普及
AI 从辅助型工具升级为 全流程参与应用开发,包括:AI建模;AI自动构建页面;AI自动生成流程逻辑;AI生成集成接口、数据模型;AI测试与优化。
国内外头部平台在 2025 年的共识是:AI已经成为低代码平台的标配能力,而不再是附加功能。
2. 行业化深耕成为竞争关键
低代码不再只是通用工具,各平台开始构建行业模板与行业数据模型。例如:
制造业:MES、设备管理
金融:风控、信贷审批
政务:流程体系、事项管理
医疗:诊疗流程、档案管理
国内平台在行业化方面表现得更为深入。
3. 本地化部署与信创适配持续增长
国内企业数字化越来越强调:安全可控,国产数据库支持,国产操作系统适配,私有化部署能力,多云策略管理,这使国内平台更具竞争优势。
4. 多端融合成为低代码基础能力
未来应用开发会统一覆盖:Web、H5、小程序、PC客户端、App容器、大屏数据可视化。国内平台(如微搭、数聚易搭E-Bui)在多端适配上具有先天优势。
5. 混合开发成为主流:低代码 + 高代码并存
企业系统越来越复杂,仅靠拖拽无法满足需求,因而形成趋势:核心逻辑使用高代码,通用模块使用低代码,AI协助中间层业务逻辑,这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主流架构方式。
总结:2025,国内低代码生态走向“自主·智能·融合”
全球低代码平台依然保持强劲创新,但中国本土低代码平台正在快速崛起。在国产化需求、本地行业复杂性、政策推动与 AI 加速的多重力量下,中国低代码已经从“追随者”升级为“场景创新领先的生态”。
未来五年,国内低代码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AI驱动的业务自动化普及;国产平台在关键行业全面领先;国内与国际生态共存的混合格局。
对于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而言,2025年是低代码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选择合适的平台,将直接决定业务数字化能力的构建效率与企业未来竞争力。
【趋势变化】2025年国内低代码平台发展趋势:本土力量崛起与国际生态融合
2025低代码趋势:AI与国产化融合
217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