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一、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的基本概念及原则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其各个层次的划分遵循下列原则:

    (1)同一层中的各网络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具有同样的功能。

    (2)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3)七层结构中的每一层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且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二、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概述

第一层 物理层

在物理层上所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该层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例如与1个以太网相连的两个节点间的通讯。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接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

第三层 网络层

通过IP地址实现逻辑寻址:路由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确保计算机通信的数据及时传送。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和包进行传送

第四层 传输层

实现端对端的传输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只在通信双方节点进行处理,而不需在路由器上处理。此层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协议: TCP 与 UDP。

第五层 会话层

建立维护和断开一次会话通讯

会话层作用是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第六层 表示层

编码---二进制: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表示层的作用是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或者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处理的格式。它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具体来说,就是讲设备固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标准格式。表示层仅对应用层信息内容的形式进行变换,而不改变其内容本身。

第七层 应用层

抽象语言----编码----人机交互的窗口作用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也就是为应用提供服务。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进程: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间的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对于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在互联网中应用层协议很多,如域名系统 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 HTTP 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 SMTP 协议等等。

三、OSI七层模型总结
   

应用层: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表示层: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或者压缩处理

会话层:查看会话,查木马  netstat-n

传输层:可靠传输、流量控制、不可靠传输

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

 数据链路层:帧的开始和结束、透明传输、差错校验

 物理层:接口标准、电器标准、如何更快传输数据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