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网络IO模型

网络IO模型

1. IO是什么?

I/O(英语: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通常指数据存储器(内部和外部)或其他周边设备之间的输入和输出,是信息处理系统(例如电脑)与外部世界(可能是人类或另一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

输入是系统接收的信号或数据,输出则是从其发送的信号或数据。该术语也可以用作行动的一部分;到“执行I/O”是执行输入或输出的操作。

输入/出设备是硬件中由人(或其他系统)使用与电脑进行通信的部件。例如,键盘或鼠标是电脑的输入设备,而监控器和打印机是输出设备。电脑之间的通信设备(如电信调制解调器和网卡)通常执行输入和输出操作。

将设备指定为输入或输出取决于视角。鼠标和键盘截取人类用户的肢体动作,并将其转换为电脑可解的输入信号;这些设备的输出是电脑的输入。同样,打印机和监控器则用于将电脑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输出,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人类用户能理解的呈现。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阅读或查看这些呈现的过程则是接受输入;人机交互主要是在研究了解机器与人类之间这种过程的交互接口。

在现代电脑体系结构中 CPU 可以使用单独的指令直接读取或写入,被认为是电脑的核心。而 CPU 和主存储器的组合,任何信息传入或传出 CPU /内存组合,例如通过从磁盘驱动器读取数据,就会被认为是 I/O;CPU 及其电路版提供用于低端编程的存储器映射 I/O,例如在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中,或者提供对 I/O 通道的访问。一个 I/O 算法设计是利用内存,而且高效地进行与辅助存储设备交换数据时,如一个磁盘驱动器。

2. socket是什么?

网络套接字(英语:Network socket;又译网络套接字网络接口网络插槽)在计算机科学中是电脑网络中进程间资料流的端点。使用以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为通信基础的网络套接字,称为网际套接字(Internet socket)。因为网际协议的流行,现代绝大多数的网络套接字,都是属于网际套接字。

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会经过多层的传输,需要经过物理传输层的网线和网卡,网络传输层的IP协议,经过这两层之后网络数据通过Ip地址可以知道传输到那台计算机了,传输到目标计算机后,操作系统内核通过网卡读取网络数据,将网络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计算机中会运行不同的网络程序,他们可能对应于系统中的不同进程,那要如何把网卡中的网络数据识别出来是给哪个进程的,要如何持续和稳定地给到对应的应用进程呢?我想这也就是socket设计的目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了,提供一些API接口来实现应用层通过操作系统内核读取网卡数据,并且将网络数据正确地分发到对应的应用层程序。

3. 名词解释

3.1. 同步与异步(线程间调用)

 

复制代码

 同步与异步是对应于调用者与被调用者,它们是线程之间的关系,两个线程之间要么是同步的,要么是异步的  ​   同步操作时,调用者需要等待被调用者返回结果,才会进行下一步操作  ​   而异步则相反,调用者不需要等待被调用者返回调用,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被调用者通常依靠事件、回调等机制来通知调用者结果

3.2.阻塞与非阻塞(线程内调用)

 

复制代码

 阻塞与非阻塞是对同一个线程来说的,在某个时刻,线程要么处于阻塞,要么处于非阻塞  ​  阻塞和非阻塞关注的是程序在等待调用结果(消息,返回值)时的状态:  ​      阻塞调用是指调用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会被挂起。调用线程只有在得到结果之后才会返回。  ​      非阻塞调用指在不能立刻得到结果之前,该调用不会阻塞当前线程。

4. 阻塞式IO模型

阻塞式I/O(Input/Output)模型是一种传统的I/O处理模型,它在进行I/O操作时会阻塞程序的执行,直到I/O操作完成才会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在阻塞式I/O模型中,当一个I/O操作发起时,程序会一直等待,直到数据从I/O设备读取完毕或数据成功写入到I/O设备。

在阻塞式I/O模型中,当程序发起一个I/O请求,操作系统会将程序阻塞,并将控制权交给内核去处理I/O操作。当I/O操作完成后,内核会通知程序,并将控制权返回给程序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这种模型下,程序在等待I/O操作完成期间是无法做其他的事情的,因为它被阻塞住了。

阻塞式I/O模型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当一个I/O操作阻塞时,整个程序都会停止响应,无法同时处理其他的任务或请求。这在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并发请求的情况下会导致性能瓶颈。如果一个I/O操作非常耗时,那么其他的请求将会被阻塞,程序的整体性能也会下降。

5. 非阻塞式IO模型

非阻塞式I/O(Input/Output)模型是一种改进的I/O处理模型,它在进行I/O操作时不会阻塞程序的执行,而是立即返回并允许程序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在非阻塞式I/O模型中,当程序发起一个I/O请求后,它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I/O操作完成。

在非阻塞式I/O模型中,当程序发起一个非阻塞的I/O请求,操作系统会立即返回一个结果,表示该I/O操作是否完成。如果操作完成,程序可以获取到相应的数据;如果操作未完成,则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或轮询该I/O操作的状态,以确定何时完成。

非阻塞式I/O模型通常与循环轮询结合使用。程序会不断地查询(轮询)I/O操作的状态,直到操作完成为止。这种轮询的方式可以通过使用非阻塞I/O操作和辅助函数(如selectpollepoll等)来实现。

非阻塞式I/O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等待I/O操作完成的同时,继续处理其他任务,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和性能。然而,由于需要不断轮询I/O操作的状态,这可能会导致CPU资源的浪费。

需要注意的是,非阻塞式I/O模型仍然是同步I/O操作,因为程序需要主动轮询以确定I/O操作是否完成。与之相对的是异步I/O模型,异步I/O模型中的I/O操作完成后会通过回调或事件通知的方式来通知程序,而无需程序主动轮询。

=

6. IO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是一种高效的I/O处理模型,用于同时监控多个I/O操作的状态并进行处理。它可以在一个线程中同时管理多个I/O通道,而无需为每个通道创建一个独立的线程。

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通过使用特定的系统调用(如selectpollepoll等)来监听多个I/O通道的事件。这些系统调用可以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sockets、pipes等)上的读写事件,并在有事件发生时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

I/O多路复用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I/O操作合并为一个I/O操作,然后通过系统调用进行等待,以避免阻塞线程。当任何一个I/O通道有数据可读或可写时,系统会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单个线程中同时处理多个I/O通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能。相对于阻塞式I/O或非阻塞式I/O模型,它减少了线程的创建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常见的I/O多路复用系统调用有:

  1. select:在一组文件描述符上进行I/O事件的等待,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有限。
  2. poll:与select类似,但没有文件描述符数量的限制。
  3. epoll:在Linux系统上提供的可扩展I/O事件通知机制,支持更高的并发连接数,并且效率较高。

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时,程序通常需要配合非阻塞式I/O操作,以避免单个I/O操作的阻塞影响其他操作。同时,需要注意合理设置I/O通道的读写缓冲区,以避免数据拷贝带来的性能损耗。

总之,I/O多路复用模型是一种高效的I/O处理模型,适用于需要同时处理多个I/O通道的场景,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可扩展性。

7. 信号驱动IO

信号驱动I/O(Signal-driven I/O)是一种I/O处理模型,通过使用信号来通知程序当一个I/O操作已经完成或有数据可读取。与传统的阻塞式I/O或非阻塞式I/O模型不同,信号驱动I/O模型允许程序在进行I/O操作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或轮询。

在信号驱动I/O模型中,程序首先通过系统调用(如sigaction)来注册一个信号处理函数,用于处理与I/O操作相关的信号。然后,程序发起一个异步的I/O操作,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当I/O操作完成时,操作系统会发送一个信号(如SIGIO)给程序,程序在信号处理函数中得以知晓该I/O操作已经完成,然后可以进行数据读取或相应的处理操作。

信号驱动I/O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异步地进行I/O操作,而无需阻塞程序或进行轮询,从而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能和响应性。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多线程或多进程模型,减少了上下文切换和线程/进程创建的开销。

需要注意的是,信号驱动I/O模型对于支持信号驱动的I/O设备和操作系统的支持是必要的。不是所有的I/O设备和操作系统都能完全支持信号驱动I/O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仔细考虑和评估使用信号驱动I/O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总结而言,信号驱动I/O模型通过使用信号来通知程序I/O操作的完成,允许程序在进行I/O操作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提高了并发性能和响应性。然而,其适用性受到设备和操作系统的限制。

8. 异步IO模型

异步I/O(Asynchronous I/O)模型是一种高级的I/O处理模型,与阻塞式I/O、非阻塞式I/O和信号驱动I/O模型有所不同。在异步I/O模型中,当一个I/O操作发起后,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该I/O操作完成。当I/O操作完成时,程序会得到通知,并可以处理已完成的操作。

在异步I/O模型中,程序发起一个异步的I/O请求,并指定一个回调函数或事件处理程序。然后,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I/O操作完成。当I/O操作完成时,操作系统会通知程序,并调用预先指定的回调函数来处理已完成的操作。通过回调函数,程序可以获取到操作的结果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异步I/O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真正的并发操作,不需要主动轮询或阻塞线程等待I/O操作完成。相对于其他模型,它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I/O操作,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异步I/O模型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异步I/O机制或库来实现,例如Windows系统上的IOCP(Input/Output Completion Ports)和Unix-like系统上的AIO(Asynchronous I/O)。这些机制提供了异步I/O操作的支持,并管理I/O操作的状态、回调处理和资源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异步I/O模型的编程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型更加复杂,需要合理设计和管理回调函数、事件处理程序以及可能的并发访问。但在需要处理大量并发I/O操作或具有高性能要求的应用中,异步I/O模型可以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总结而言,异步I/O模型允许程序在发起I/O操作后继续执行其他任务,并通过回调函数或事件处理程序来处理已完成的操作。它可以实现真正的并发操作,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吞吐量。然而,相对于其他模型,它的编程模式更加复杂。

=

9. 模型对比

下面是阻塞式I/O、非阻塞式I/O、I/O多路复用、信号驱动I/O和异步I/O这五个I/O模型的对比:

阻塞式I/O:

  • 当一个I/O操作发起时,程序会阻塞等待操作完成。
  • 阻塞式I/O是传统的I/O模型,适用于简单的应用场景。
  • 当有多个并发请求时,性能较差,因为每个请求都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

非阻塞式I/O:

  • 当一个I/O操作发起后,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操作完成。
  • 需要通过轮询或者选择性地进行非阻塞I/O操作的状态查询。
  • 提高了并发性能,但仍然需要不断轮询I/O操作的状态。

I/O多路复用:

  • 通过系统调用(如selectpollepoll)在多个I/O通道上监听事件。
  • 可以同时处理多个I/O通道,避免了阻塞和轮询的开销。
  • 提高了并发性能和响应性,适用于大量并发连接的场景。

信号驱动I/O:

  • 使用信号来通知程序I/O操作的完成或数据的可读取。
  • 可以异步进行I/O操作,不需要阻塞或轮询。
  • 提高了并发性能和响应性,但需要设备和操作系统的支持。

异步I/O:

  • 发起异步I/O请求后,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通过回调函数处理操作完成的通知。
  • 真正的并发操作,不需要阻塞、轮询或信号等待。
  • 需要特定的异步I/O机制或库的支持,编程模式相对复杂。

综合比较,阻塞式I/O模型简单但性能较差,非阻塞式I/O模型通过非阻塞操作提高了性能,I/O多路复用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I/O通道,信号驱动I/O模型可以异步进行I/O操作,而异步I/O模型可以实现真正的并发操作。选择适当的模型取决于应用需求、并发量和性能要求等因素。

注: 本篇文章参考了UNIX网络编程卷1:套接字API.pdf一书,参考了jovan大哥哥的文章,以及个人的见解,文中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指出,希望大家可以见谅。

  • 2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目录 功能概述 2 网络通信层 3 连接生命周期的管理 3 接口 3 异步IO缓冲内存池 3 本地数据与字节流数据的互相转换 4 信令和通信数据结构 5 伪代码定义 5 命令管理 7 数据有效性检测 8 文件传输通道 9 日志 10 功能概述 服务器主要业务功能是连接物管和终端,为社区物管和管理中心提供管理功能,使其能够统一管理终端。 服务器的功能模块包括: 数据管理,数据包括房屋数据、住户数据、配租数据、门禁卡数据、终端配置数据等; 状态管理,服务器需要维持物管和终端的连接,保持连接状态的可增删改查; 命令管理,物管和终端之间的交互命令有确认机制,命令通过服务器传递,服务器需要保证命令传递的可靠性; 数据有效性检测,服务器需要定期检测一些数据的有效性,包括配租数据是否〔临近〕到期、门禁卡白名单数据与终端定期交换等; 文件传输通道,包括软件版本升级、数据文件传输等; 日志。 网络通信层 通信层负责业务命令和数据的发送接收。由于物管、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命令和数据需要精确送达,所有业务都采用TCP来实现。 IOCP模型是Windows服务器开发中性能最好的非阻塞异步IO模型,所以通信层采用IOCP模型构建。Windows下有五种非阻塞I/O模型:选择〔Select〕、异步选择〔WSAAsyncSelect〕、事件选择〔WSAEventSelect〕、重叠I/O〔Overlapped I/O〕和完成端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口〔Completion Port>。Select是同步IO模型,同时处理的任务有限〔上限1024〕,不符合处理成千上万连接的要求;WSAAsyncSelect也是同步IO模型,以接收Windows消息为基础,不符合服务器控制台程序要求;WSAEventSelect也是同步IO模型,需要创建与连接数等同的事件内核对象,资源未能高效利用,也排除在外;上面三种IO模型其实是一回事,都是类select模型,适合开发小型服务器或者客户端程序,而不适合需要接受成千上万连接的服务器程序。Overlapped I/O是异步IO模型,但是它需要程序员关心线程池的实现和调度〔类似Linux下面的epoll模型,但是epoll是同步IO模型〕;而IOCP克服了上面四种模型的缺点,对实现XX接数的服务器有可靠的性能和较少的资源占用,而且伸缩性比较强,占用资源数跟连接数量相关,甚至可以用在客户端程序上面。 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 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 连接生命周期的管理 C++语言没有对象回收〔GC〕机制,生命周期的管理和防止内存泄露需要程序自己实现,而一条连接从产生后到销毁的过程中会有多个线程同时对其进行操作,同时读写甚至同时关闭,对象的多线程同步也需要程序实现。这里采用智能指针〔shared_ptr, stl_c++11〕来管理连接的生命周期,通信层维护各个连接在内存中唯一一份数据,同时提供引用计数,统计当前该数据被外界使用情况,当外界没有角色再需要该数据时〔引用计数减到0〕,通信层会删除这份数据,同时表明该连接生命周期终止。 接口 数据接口采用handle/body手法,连接的handle采用整形数据,body采用C++对象封装连接数据,数据包含SOCKET句柄、连接状态和当前接收缓存〔业务层〕等。连接生命周期反映到handle上表现为该handle是否为有效。发送内存采用智能指针〔unique_ptr, stl_c++11〕进行传递,这里用到了智能指针对数据和数据析构的封装,发送完成之后直接调用其删除器〔deleter〕进行内存的删除,这样上下层之间就避免了一次内存拷贝。 回调接口为C++接口〔纯虚函数〕。 异步IO缓冲内存池 由于系统层和stl层容器都实现了小内存内存池,所以程序将不再实现自己的内存池,发送缓冲内存完全动态分配,接收缓冲内存每个连接有一份,也通过动态分配而来。 本地数据与字节流数据的互相转换 本地数据转 为字节流数据时,根据本地数据大小构造字节流对象,然后将本地数据逐字节填入流中,可变数组先填入数组大小再逐个填充数组内容。 字节流数据转换为本地数据时,根据字节流中标识的大小动态构造本地数据,构造时使用智能指针〔unique_ptr, stl_c++11〕管理数据,加上C++多态特性,可以大大简化内存的管理。 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页。服务器概要设计说明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页。信令和通信数据结构 服务器概要
《Linux多线程服务端编程:使用muduo C++网络库》主要讲述采用现代C++在x86-64 Linux上编写多线程TCP网络服务程序的主流常规技术,重点讲解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多线程服务器的编程模型,即one loop per thread。 目 录 第1部分C++ 多线程系统编程 第1章线程安全的对象生命期管理3 1.1当析构函数遇到多线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1.1线程安全的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1.2MutexLock 与MutexLockGuard. . . . . . . . . . . . . . . . . . . . 4 1.1.3一个线程安全的Counter 示例.. . . . . . . . . . . . . . . . . . . 4 1.2对象的创建很简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3销毁太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3.1mutex 不是办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3.2作为数据成员的mutex 不能保护析构.. . . . . . . . . . . . . . 8 1.4线程安全的Observer 有多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5原始指针有何不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6神器shared_ptr/weak_pt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1.7插曲:系统地避免各种指针错误.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1.8应用到Observer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1.9再论shared_ptr 的线程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1.10shared_ptr 技术与陷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1.11对象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11.1enable_shared_from_this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1.11.2弱回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1.12替代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1.13心得与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1.14Observer 之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第2章线程同步精要 2.1互斥器(mut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2.1.1只使用非递归的mut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2.1.2死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2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 . . . . . . . . .
### 回答1: Linux IO 模型是指 Linux 操作系统中的 IO 处理机制。它的目的是解决多个程序同时使用 IO 设备时的资源竞争问题,以及提供一种高效的 IO 处理方式。 Linux IO 模型主要分为三种:阻塞 IO、非阻塞 IOIO 多路复用。 阻塞 IO 指的是当程序进行 IO 操作时,会被挂起直到 IO 操作完成,这种方式简单易用,但是对于高并发环境不太适用。 非阻塞 IO 指的是程序进行 IO 操作时,如果无法立即完成,会立即返回一个错误码,程序可以通过循环不断地进行 IO 操作来实现轮询的效果。非阻塞 IO 可以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但是会增加程序的复杂度。 IO 多路复用指的是程序可以同时监听多个 IO 设备,一旦有 IO 事件发生,就会立即执行相应的操作。IO 多路复用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但是需要程序员手动编写代码来实现。 Linux IO 模型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比如信号驱动 IO 和异步 IO 等。但是这些方式的使用比较复杂,一般不常用。 ### 回答2: Linux中的IO模型是指操作系统在处理输入输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方式。它主要包括阻塞IO、非阻塞IO、多路复用IO和异步IO四种模型。 阻塞IO是最简单的IO模型,当一个IO操作发生时,应用程序会被阻塞,直到IO操作完成才能继续执行。这种模型的特点是简单直接,但是当有多个IO操作时会造成线程的阻塞,影响系统的性能。 非阻塞IO是在阻塞IO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应用程序在发起一个IO操作后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不必等待IO操作的完成。但是需要通过轮询来不断地检查IO操作是否完成,效率相对较低。 多路复用IO使用select、poll、epoll等系统调用来监听多个IO事件,当某个IO事件就绪时,应用程序才会进行读写操作,避免了前两种模型的效率问题。多路复用IO模型适用于连接数较多时的场景,如服务器的网络通信。 异步IO是最高效的IO模型,应用程序发起一个IO操作后,立即可以执行其他任务,不需要等待IO操作的完成。当IO操作完成后,操作系统会通知应用程序进行后续处理。异步IO模型常用于高吞吐量、低延迟的应用,如高性能服务器和数据库等。 总之,Linux IO模型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输入输出,每种模型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选择合适的IO模型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 回答3: Linux IO模型是指操作系统中用于处理输入输出操作的一种方法或机制。在Linux中,常见的IO模型有阻塞IO、非阻塞IOIO多路复用和异步IO。 阻塞IO是最基本的IO模型,当应用程序发起一个IO请求时,它将一直阻塞等待直到IO操作完成,期间无法做其他任务。虽然简单易用,但是对资源的利用不高。 非阻塞IO在发起一个IO请求后,不会阻塞等待IO操作完成,而是立即返回并继续做其他任务。应用程序需要不断地轮询IO操作状态,直到操作完成。由于需要不断轮询,对CPU的占用较高,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IO多路复用是通过一个线程同时监听多个IO事件,从而实现并发处理多个IO操作。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应用程序不需要进行轮询,而是通过调用select、poll或epoll等系统调用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的IO事件。这样可以在单个线程中处理多个IO操作,提高并发性能。 异步IO模型在发起一个IO请求后,应用程序不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而是继续做其他任务。当IO操作完成后,操作系统会通知应用程序。异步IO模型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效率较高,但实现较为复杂。 通过选择合适的IO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提高IO操作的效率和性能。例如,对于需要同时处理大量连接的服务器应用,IO多路复用是一种常见的选择;而对于需要处理大量IO操作的高性能服务器,则可以考虑使用异步IO模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