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对象的行为模式,又叫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模式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

  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让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观察者模式结构图


观察者模式所涉及的角色有:

  ●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抽象主题角色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聚集(比如ArrayList对象)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抽象主题角色又叫做抽象被观察者(Observable)角色。

  ●  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又叫做具体被观察者(Concrete Observable)角色。

  ●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这个接口叫做更新接口。

  ●  具体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角色:存储与主题的状态自恰的状态。具体观察者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 像协调。如果需要,具体观察者角色可以保持一个指向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

源代码

    抽象主题角色类

复制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
     * 用来保存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rivate    List<Observer> list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 注册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add(observer);
        System.out.println("Attached an observer");
    }
    /**
     * 删除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remove(observer);
    }
    /**
     * 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nodifyObservers(String newState){
        
        for(Observer observer : list){
            observer.update(newState);
        }
    }
}
复制代码

  具体主题角色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rivate String state;
    
    public String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newState){
        state = newState;
        System.out.println("主题状态为:" + state);
        //状态发生改变,通知各个观察者
        this.nodifyObservers(state);
    }
}
复制代码

  抽象观察者角色类

复制代码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 更新接口
     * @param state    更新的状态
     */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tate);
}
复制代码

  具体观察者角色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观察者的状态
    private String observerState;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tate) {
        /**
         * 更新观察者的状态,使其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
         */
        observerState = state;
        System.out.println("状态为:"+observerState);
    }

}
复制代码

  客户端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主题对象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创建观察者对象
        Observer observer = new ConcreteObserver();
        //将观察者对象登记到主题对象上
        subject.attach(observer);
        //改变主题对象的状态
        subject.change("new state");
    }

}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运行时,这个客户端首先创建了具体主题类的实例,以及一个观察者对象。然后,它调用主题对象的attach()方法,将这个观察者对象向主题对象登记,也就是将它加入到主题对象的聚集中去。

  这时,客户端调用主题的change()方法,改变了主题对象的内部状态。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调用超类的notifyObservers()方法,通知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对象。

推模型和拉模型

  在观察者模式中,又分为推模型和拉模型两种方式。

  ●  推模型

     主题对象向观察者推送主题的详细信息,不管观察者是否需要,推送的信息通常是主题对象的全部或部分数据。

  ●  拉模型

     主题对象在通知观察者的时候,只传递少量信息。如果观察者需要更具体的信息,由观察者主动到主题对象中获取,相当于是观察者从主题对象中拉数据。一般这种模型的实现中,会把主题对象自身通过update()方法传递给观察者,这样在观察者需要获取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引用来获取了。

  根据上面的描述,发现前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推模型,下面给出一个拉模型的实例。

  拉模型的抽象观察者类

  拉模型通常都是把主题对象当做参数传递。

复制代码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 更新接口
     * @param subject 传入主题对象,方面获取相应的主题对象的状态
     */
    public void update(Subject subject);
}
复制代码

  拉模型的具体观察者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观察者的状态
    private String observerState;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ubject subject) {
        /**
         * 更新观察者的状态,使其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
         */
        observerState = ((ConcreteSubject)subject).getState();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状态为:"+observerState);
    }

}
复制代码

  拉模型的抽象主题类

  拉模型的抽象主题类主要的改变是nodifyObservers()方法。在循环通知观察者的时候,也就是循环调用观察者的update()方法的时候,传入的参数不同了。

复制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
     * 用来保存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rivate    List<Observer> list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 注册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add(observer);
        System.out.println("Attached an observer");
    }
    /**
     * 删除观察者对象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list.remove(observer);
    }
    /**
     * 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对象
     */
    public void nodifyObservers(){
        
        for(Observer observer : list){
            observer.update(this);
        }
    }
}
复制代码

  拉模型的具体主题类

  跟推模型相比,有一点变化,就是调用通知观察者的方法的时候,不需要传入参数了。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rivate String state;
    
    public String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newState){
        state = newState;
        System.out.println("主题状态为:" + state);
        //状态发生改变,通知各个观察者
        this.nodifyObservers();
    }
}
复制代码

  两种模式的比较

  ■  推模型是假定主题对象知道观察者需要的数据;而拉模型是主题对象不知道观察者具体需要什么数据,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干脆把自身传递给观察者,让观察者自己去按需要取值。

  ■  推模型可能会使得观察者对象难以复用,因为观察者的update()方法是按需要定义的参数,可能无法兼顾没有考虑到的使用情况。这就意味着出现新情况的时候,就可能提供新的update()方法,或者是干脆重新实现观察者;而拉模型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因为拉模型下,update()方法的参数是主题对象本身,这基本上是主题对象能传递的最大数据集合了,基本上可以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


JAVA提供的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

  在JAVA语言的java.util库里面,提供了一个Observable类以及一个Observer接口,构成JAVA语言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

  Observer接口

  这个接口只定义了一个方法,即update()方法,当被观察者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被观察者对象的notifyObservers()方法就会调用这一方法。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Observable类

  被观察者类都是java.util.Observable类的子类。java.util.Observable提供公开的方法支持观察者对象,这些方法中有两个对Observable的子类非常重要:一个是setChanged(),另一个是notifyObservers()。第一方法setChanged()被调用之后会设置一个内部标记变量,代表被观察者对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第二个是notifyObservers(),这个方法被调用时,会调用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对象的update()方法,使这些观察者对象可以更新自己。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Observable {
    private boolean changed = false;
    private Vector obs;
   
    /** Construct an Observable with zero Observers. */

    public Observable() {
    obs = new Vector();
    }

    /**
     * 将一个观察者添加到观察者聚集上面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
        if (o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obs.contains(o)) {
        obs.addElement(o);
    }
    }

    /**
     * 将一个观察者从观察者聚集上删除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leteObserver(Observer o) {
        obs.removeElement(o);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
    notifyObservers(null);
    }

    /**
     * 如果本对象有变化(那时hasChanged 方法会返回true)
     * 调用本方法通知所有登记的观察者,即调用它们的update()方法
     * 传入this和arg作为参数
     */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

        Object[] arrLocal;

    synchronized (this) {

        if (!changed)
                return;
            arrLocal = obs.toArray();
            clearChanged();
        }

        for (int i = arrLocal.length-1; i>=0; i--)
            ((Observer)arrLocal[i]).update(this, arg);
    }

    /**
     * 将观察者聚集清空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deleteObservers() {
    obs.removeAllElements();
    }

    /**
     * 将“已变化”设置为true
     */
    protected synchronized void setChanged() {
    changed = true;
    }

    /**
     * 将“已变化”重置为false
     */
    protected synchronized void clearChanged() {
    changed = false;
    }

    /**
     * 检测本对象是否已变化
     */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hasChanged() {
    return changed;
    }

    /**
     * Returns the number of observers of this <tt>Observable</tt> object.
     *
     * @return  the number of observers of this object.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countObservers() {
    return obs.size();
    }
}
复制代码

  这个类代表一个被观察者对象,有时称之为主题对象。一个被观察者对象可以有数个观察者对象,每个观察者对象都是实现Observer接口的对象。在被观察者发生变化时,会调用Observable的notifyObservers()方法,此方法调用所有的具体观察者的update()方法,从而使所有的观察者都被通知更新自己。

怎样使用JAVA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

  这里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说明怎样使用JAVA所提供的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在这个例子中,被观察对象叫做Watched;而观察者对象叫做Watcher。Watched对象继承自java.util.Observable类;而Watcher对象实现了java.util.Observer接口。另外有一个Test类扮演客户端角色。

  源代码

  被观察者Watched类源代码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Watched extends Observable{
    
    private String data = "";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String data) {
        
        if(!this.data.equals(data)){
            this.data = data;
            setChanged();
        }
        notifyObservers();
    }
    
    
}
复制代码

 

  观察者类源代码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Watcher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Watcher(Observable o){
        o.addObserver(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System.out.println("状态发生改变:" + ((Watched)o).getData());
    }

}
复制代码

  测试类源代码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被观察者对象
        Watched watched = new Watched();
        //创建观察者对象,并将被观察者对象登记
        Observer watcher = new Watcher(watched);
        //给被观察者状态赋值
        watched.setData("start");
        watched.setData("run");
        watched.setData("stop");

    }

}
复制代码

  Test对象首先创建了Watched和Watcher对象。在创建Watcher对象时,将Watched对象作为参数传入;然后Test对象调用Watched对象的setData()方法,触发Watched对象的内部状态变化;Watched对象进而通知实现登记过的Watcher对象,也就是调用它的update()方法。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就是将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分离开。我这里着试着在mvc架构下(model-view-control)来说说观察者模式,业务数据由数据模型(model)表示,视图(view)可以作为数据模型观察者,控制器(control)是数据模型和视图对象的通信者。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控制器(control)观察业务数据的变化,发现数据变化后,就显示在界面上。观察者模式有很多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说,该模式必须包含两个角色: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在刚才的例子中,数据模型(model)是被观察对象,控制器(control)是观察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存在“观察”的逻辑关联,当被观察者发生改变的时候,观察者就会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响应。

 

    场景:网上商店中商品在名称、价格等方面有变化,希望系统能自动通知会员.

    这就需要在商品product中加入Observer这样角色,以便product细节发生变化时,Observer能自动观察到这种变化,并能进行及时的update或notify动作.在Java的java.util包中有一个内嵌的观察者Observer接口,他只有一个方法: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Object arg);

当被观察者对象发生变化时即调用该方法。他的第二个参数用于描述变化的特性。
    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原则是:系统中的每个类将重点放在某一个功能上,而不是其他方面。一个对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将他做好。观察者模式在模块之间划定了清晰的界限,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首先控制器(control)要想得到商品在名称、价格等方面有变化,根据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定义两个类:NameObserver和PriceObserver.NameObserver主要用来对产品名称(name)进行观察的;PriceObserver主要用来对产品价格(price)进行观察的;这两个类必须实现一个接口Observer;这两个类还必须将自己注册到被观察对象(Subject)中,这个工作由控制器(control)完成。

 
public class Nam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 = "";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j, Object arg) {
    if(arg instanceof String){
       name=(String)arg;
       System.out.println("NameObserver :name changet to "+name);
    }
  }

}
public class Pric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float price = 0;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j, Object arg) {
        if (arg instanceof Float) {
           price = ((Float) arg).floatValue();
           System.out.println("PriceObserver:price changet to"+ price);
       }
    }

}

public class ProductControl{
 private Product product;
 public setProduct(Product product){
        this.product = product;
 }
 public register(PriceObserver priceObsv,NameObserver nameObsv){
       //加入观察者
    product.addObserver(nameobs);
    product.addObserver(priceobs);

 }

 public void removeNameObserver(PriceObserver priceObsv){
     product.deleteObserver(nameobs);
 }

 public void removePriceObserver(NameObserver nameObsv){
    product.deleteObserver(priceobs);
 }
}

下面是具体的被观察对象商品,这个对象extnes Observable类,当商品在名称、价格等方面有变化,就会发送通知.
public class Product extends Observ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float pric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name);
   }

  public float getPrice(){ return price;}
  public void setPrice(float price){
   this.price=price;
  //设置变化点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new Float(price));

  }

}


数据变化后,显示在界面上的工作比较复杂.省略.
测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roductControl productControl=new ProductControl();
          NameObserver nameobs=new NameObserver();

          PriceObserver priceobs = new PriceObserver();
          Product product = new Product();
          productControl.setProduct(product);
          productControl.register(nameobs,priceobs);
          product.setName("橘子");

          product.setPrice(1.22f);

  }

}


优点

  • 支持松耦合和减少依赖性。客户端不再依赖于观察器,因为通过使用主体和 Observer 接口对客户端进行了隔离。许多框架具有此优点,在这些框架中的应用程序组件可以注册为当(低级)框架事件发生时得到通知。结果,框架将调用应用程序组件,但不会依赖于它。
  • 观察器数目可变。观察器可以在运行时附加和分离,因为主体对于观察器数目没有任何假定。此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有用的:观察器数在设计时是未知的。例如,如果用户在应用程序中打开的每个窗口都需要一个观察器。

缺点

  • 性能降低。在许多实现中,观察器的 update() 方法可能与主体在同一线程中执行。如果观察器列表很长,则执行 Notify() 方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抽取对象依赖性并不意味着添加观察器对应用程序没有任何影响。
  • 内存泄漏。在 Observer 中使用的回调机制(当对象注册为以后调用时)会产生一个常见的错误,从而导致内存泄漏,甚至是在托管的 C# 代码中。假定观察器超出作用范围,但忘记取消对主体的订阅,那么主体仍然保留对观察器的引用。此引用防止垃圾收集在主体对象也被破坏之前重新分配与观察器关联的内存。如果观察器的生存期比主体的生存期短得多(通常是这种情况),则会导致严重的内存泄漏。
  • 隐藏的依赖项。观察器的使用将显式依赖性(通过方法调用)转变为隐式依赖性(通过观察器)。如果在整个应用程序中广泛地使用观察器,则开发人员几乎不可能通过查看源代码来了解所发生的事情。这样,就使得了解代码更改的含意非常困难。此问题随传播级别急剧增大(例如,充当 Subject 的观察器)。因此,应该仅在少数定义良好的交互(如 Model-View-Controller 模式中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中使用观察器。最好不要在域对象之间使用观察器。
  • 测试 / 调试困难。尽管松耦合是一项重大的体系结构功能,但是它可以使开发更困难。将两个对象去耦的情况越多,在查看源代码或类的关系图时了解它们之间的依赖性就越难因此,仅当可以安全地忽略两个对象之间的关联时才应该将它们松耦合(例如,如果观察器没有副作用)。



附录: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