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 - 并发编程 (五)

文章目录

1、ThreadLocal 是什么?

ThreadLocal 是 Java 中的一个类,它提供了线程局部变量。这些变量对于使用它们的线程来说是隔离的,即每个访问该变量的线程都有自己独立初始化的变量副本。ThreadLocal 变量通常用于在同一线程中共享数据,但是在多线程环境下,这些数据不会被其他线程所共享。

ThreadLocal 的使用场景包括:

  1. 线程隔离:当你想要确保变量只在线程内部使用时,ThreadLocal 变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对于避免线程间的数据干扰特别有用。
  2. 性能优化: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ThreadLocal 可以减少同步控制,因为每个线程都操作自己独立的变量副本,从而避免了竞争条件。
  3. 用户会话管理:在 Web 应用程序中,ThreadLocal 可用于管理用户会话数据,确保每个请求的处理线程都有对应会话的上下文信息。

使用 ThreadLocal 时,你需要注意内存泄漏和意外的数据保留问题。因为 ThreadLocal 绑定的是线程,如果线程是重用的(如在线程池中),那么除非显式清除,否则 ThreadLocal 变量中存储的数据可能会在下一次使用线程时仍然存在。因此,在不再需要这些数据时,应该调用 ThreadLocalremove() 方法来清理数据。

简单示例: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Local<Integer> threadLocal = new ThreadLocal<>();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 {
            threadLocal.set(1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threadLocal.get());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 -> {
            threadLocal.set(2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threadLocal.get());
        });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在这个例子中,即使 thread1thread2 访问的是同一个 ThreadLocal 实例,它们设置和获取的值也是相互独立的。每个线程都只能访问到它自己在 ThreadLocal 实例中存储的值。

2、你在工作中用到过 ThreadLocal吗?

是的,我在工作中用到过ThreadLocalThreadLocal是Java中用于线程间数据隔离的一个工具类,它能够为每个线程维护一份变量的副本,使得每个线程都只能访问自己的那份副本,从而避免了线程间的数据共享和同步问题。

ThreadLocal的使用场景很多,以下是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见场景:

  1. 用户身份信息的传递:在Web应用中,每个请求通常都是由一个独立的线程来处理的。当需要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时,可以将用户信息存储在ThreadLocal中,这样在当前线程处理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地获取到用户信息,而不必通过参数传递或全局变量来共享。
  2. 数据库事务管理:在进行数据库操作时,通常需要开启事务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如果每个线程都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那么可以使用ThreadLocal来存储事务对象,以确保每个线程都在操作自己的事务对象,避免了事务的混乱和冲突。
  3. 性能监控和日志记录:在进行性能监控和日志记录时,通常需要为每个请求或线程生成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如请求ID或线程ID)。这些标识符可以存储在ThreadLocal中,以便在日志或监控信息中标识出当前请求或线程的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ThreadLocal虽然能够方便地实现线程间的数据隔离,但也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如果线程在使用完ThreadLocal变量后没有及时清理(调用remove方法),那么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如线程结束前或请求处理完成后)清理ThreadLocal变量。

总之,ThreadLocal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类,能够在多线程编程中提供方便的数据隔离和传递机制。但也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谨慎选择使用,并注意及时清理避免内存泄漏。

3、ThreadLocal 怎么实现的呢?

ThreadLocal 是 Java 中用于创建线程局部变量的一种方式。这些变量对其他线程是不可见的,仅为拥有该变量的线程所独有。ThreadLocal 提供了一种线程封闭的机制,让变量只在一个线程中可见和可访问,从而避免了多线程访问共享变量时的同步问题。

ThreadLocal 的实现机制主要依赖于 Java 的内存模型和线程模型。下面是其实现的关键点:

  1.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 ThreadLocalMapThreadLocal 实际上并不直接存储值,而是作为 ThreadLocalMap 的键(Key)来使用的。每个线程内部都维护了一个 ThreadLocalMap 的实例,这个映射表用于存储 ThreadLocal 变量及其对应的值。这意味着每个线程可以独立地存储和修改自己的变量副本,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线程。

  2. ThreadLocalMap 的设计ThreadLocalMapThreadLocal 的内部类,它是一个定制的哈希表。这个哈希表的设计非常特殊,它使用开放寻址法来解决哈希冲突,而不是常见的链表法。此外,它还在数组中存储键值对,其中键是 ThreadLocal 实例,值是存储的线程局部变量。

  3. 弱引用和内存泄漏ThreadLocalMap 中的键(Key)是 ThreadLocal 实例的弱引用。这意味着如果外部没有强引用指向 ThreadLocal 实例,那么它就可以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这是为了避免内存泄漏,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即使 ThreadLocal 的使用已经结束,只要线程还在运行,其对应的 ThreadLocalMap 就会一直持有 ThreadLocal 的强引用,从而导致内存泄漏。但是,即使使用了弱引用,如果 ThreadLocal 对应的值(Value)没有被显式地设置为 null,且线程还在运行,那么值对象本身仍然不会被回收,这可能导致内存泄漏。因此,使用 ThreadLocal 时需要注意及时清理。

  4. 访问 ThreadLocal 变量:当调用 ThreadLocalget()set() 方法时,当前线程会访问其内部的 ThreadLocalMap,以获取或设置与当前 ThreadLocal 实例相关联的值。如果当前线程之前没有访问过这个 ThreadLocal 实例,那么 ThreadLocalMap 中就不会有这个实例的条目,此时 get() 方法会返回 null,而 set() 方法会创建一个新的条目并存储值。

总之,ThreadLocal 的实现依赖于每个线程内部的 ThreadLocalMap 来存储线程局部变量,并通过弱引用和开放寻址法等机制来优化性能和避免内存泄漏。但是,使用 ThreadLocal 时仍然需要注意及时清理变量,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4、ThreadLocal 内存泄露是怎么回事?

ThreadLocal 内存泄露是怎么回事?

ThreadLocal 内存泄露是指在 Java 中使用 ThreadLocal 类时,由于不当的使用或管理,导致内存资源无法正常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露的问题。以下是对 ThreadLocal 内存泄露问题的详细解释:

一、ThreadLocal 简介

ThreadLocal 是 Java 中的一个类,用于创建线程局部变量。这些变量对使用该变量的线程是隔离的,即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变量副本,从而避免了线程安全问题。

二、内存泄露原因

  1. ThreadLocal 变量未被明确移除:当使用 ThreadLocal 变量后,如果没有手动调用 remove() 方法清除变量,那么即使线程结束,这部分内存也无法被回收,从而导致内存泄露。
  2. ThreadLocalMap 中持续存在的引用:每个线程都有一个 ThreadLocalMap,用于存储 ThreadLocal 变量及其对应的值。如果 ThreadLocal 变量没有被移除,那么它所引用的对象也会一直存在于 ThreadLocalMap 中,占用内存空间。

三、解决办法

  1. 使用 remove() 方法清理:在使用完 ThreadLocal 变量后,应手动调用 remove() 方法来清理对应的线程变量,确保内存能够及时释放。
  2. 使用弱引用:ThreadLocalMap 中的键(即 ThreadLocal 变量)可以是弱引用。这样,当 ThreadLocal 实例在当前线程中不再被引用时,它能够被垃圾回收器(GC)回收,从而避免内存泄露。但请注意,即使使用弱引用,如果值(即 ThreadLocal 变量所引用的对象)仍然被线程持有,那么这部分内存仍然无法被回收。因此,正确清理 ThreadLocal 变量仍然非常重要。
  3. 合理设置线程池:在使用线程池时,应合理设置线程池的大小和最大空闲时间,避免创建过多的线程或线程长时间运行而无法及时回收资源。
  4. 避免死锁和大量临时对象:合理设计程序逻辑,避免死锁现象的发生;同时,尽量减少程序中大量临时对象的创建,以降低内存泄露的风险。

四、总结

ThreadLocal 内存泄露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为了避免内存泄露问题,我们应该在使用完 ThreadLocal 变量后及时调用 remove() 方法进行清理;同时,合理设置线程池参数、避免死锁和大量临时对象的创建也是预防内存泄露的有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内存资源,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5、ThreadLocalMap 的源码看过吗?

ThreadLocalMap的源码解读

ThreadLocalMap是ThreadLocal的内部类,用于存储每个线程的局部变量。以下是对ThreadLocalMap源码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结构与原理

  1. ThreadLocalMap是ThreadLocal的内部类,它是一个定制的HashMap。与普通的HashMap不同,ThreadLocalMap的key是弱引用的ThreadLocal对象,而value则是对应设置的Object对象。
  2. 每个Thread对象都维护着一个ThreadLocalMap对象,该对象用于存储该线程的所有ThreadLocal变量。具体来说,Thread类中有两个ThreadLocalMap对象:threadLocals和inheritableThreadLocals。其中,threadLocals用于存储该线程独有的ThreadLocal变量,而inheritableThreadLocals则用于存储可继承的ThreadLocal变量。
  3. ThreadLocal的set()和get()方法实际上是调用了当前线程的ThreadLocalMap的set()和get()方法。当调用set()方法时,如果当前线程的ThreadLocalMap对象为空,则会创建一个新的ThreadLocalMap对象,并将传入的ThreadLocal对象和值添加到该对象中。如果ThreadLocalMap对象已经存在,则会直接在该对象中添加或更新对应的键值对。

二、内存泄漏问题

  1. 内存泄漏的原因:ThreadLocalMap中的Entry持有ThreadLocal对象的弱引用,这意味着ThreadLocal对象可以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而不会影响Entry的存在。然而,由于Entry对value的引用是强引用,因此即使ThreadLocal对象被回收,对应的Entry仍然无法被回收,从而导致内存泄漏。
  2. 解决内存泄漏的方法:为了避免内存泄漏,需要在使用完ThreadLocal变量后,主动调用其remove()方法,以清除ThreadLocalMap中对应的Entry。此外,ThreadLocalMap也做了一些努力来解决内存泄漏问题。例如,在扩容和线性探测等操作中,如果发现了持有的ThreadLocal已经被垃圾回收,则会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ThreadLocalMap的key是弱引用,这意味着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其生命周期管理。如果ThreadLocal对象被提前回收,那么对应的value将无法被再次访问。
  2. 由于ThreadLocalMap是线程私有的,因此它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这使得ThreadLocal在多线程编程中非常有用,可以避免线程之间的数据竞争和同步问题。
  3. 在使用线程池时,由于线程不会被销毁而是被复用,因此需要注意ThreadLocal变量的清理工作。否则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和其他意外问题。

综上所述,ThreadLocalMap是ThreadLocal的内部类,用于存储每个线程的局部变量。在使用ThreadLocal时需要注意内存泄漏问题和其他注意事项,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6、ThreadLocalMap 怎么解决Hash 冲突的?

ThreadLocalMap在Java中是通过ThreadLocal类实现的,用于存储线程局部变量。当多个ThreadLocal对象具有相同的哈希值时,会发生哈希冲突。ThreadLocalMap使用特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冲突,主要是开放地址法(线性探测法)。

以下是ThreadLocalMap解决哈希冲突的具体方式:

  1. 开放地址法(线性探测法)

    • 当一个线程试图将值存储到ThreadLocalMap中时,它首先计算ThreadLocal对象的哈希值。
    • 如果计算出的位置已经被另一个ThreadLocal对象占用,它将使用线性探测法来寻找下一个空闲位置。
    • 线性探测法意味着它会顺序地检查数组中的下一个位置,直到找到一个空闲位置为止。
    • 这种方法通过顺序寻找空闲位置来解决哈希冲突,从而避免在相同位置上覆盖已有的条目。
  2. 扩容

    • 当ThreadLocalMap中的元素数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会考虑进行扩容。
    • 扩容涉及将ThreadLocalMap的大小增加一倍,并重新散列所有的条目。
    • 这有助于减少哈希冲突的概率,因为更大的数组意味着更少的碰撞机会。
  3. 特殊的哈希码生成

    • ThreadLocalMap使用特殊的哈希码生成机制来减少哈希冲突的可能性。
    • 每个ThreadLocal对象都有一个通过特定算法生成的唯一哈希码,这有助于分散条目在数组中的位置,从而减少冲突。
  4. 初始化与构造

    • ThreadLocalMap在初始化时通常会预设一个大小(例如,JDK实现中默认为16)。
    • 当创建新的ThreadLocal对象时,会根据其哈希码和数组长度来确定其在数组中的初始位置。

综上所述,ThreadLocalMap通过开放地址法(线性探测法)结合扩容机制和特殊的哈希码生成策略来有效地解决哈希冲突。这些方法共同确保了每个ThreadLocal对象都能在线程的ThreadLocalMap中找到一个唯一的位置,从而实现线程局部变量的安全存储和访问。

7、ThreadLocalMap 扩容机制了解吗?

ThreadLocalMap是ThreadLocal的内部类,用于存储每个线程自己的局部变量。当这些局部变量的数量增加,可能会触发ThreadLocalMap的扩容机制。以下是关于ThreadLocalMap扩容机制的详细解释:

一、扩容触发条件

  1. 当前ThreadLocalMap中存储的Entry数量超过阈值(threshold)。这个阈值是数组大小的三分之二(2/3 * len),其中len是Entry数组的长度。
  2. 在执行set操作时,如果执行完启发式清理(cleanSomeSlots)后,未清理到任何数据,且当前散列数组中Entry的数量仍超过阈值,就会触发扩容。

二、扩容过程

  1. 调用resize方法进行扩容。扩容后的大小是原数组长度的两倍。
  2. 遍历老的散列表,重新计算每个Entry的hash位置,并放入新的数组中。
  3. 如果出现hash冲突,则往后寻找最近的entry为null的槽位。
  4. 遍历完成后,oldTab中所有的entry数据都已经放入到新的tab中。

三、注意事项

  1. 扩容是一个相对耗时的操作,因为它涉及到重新计算hash位置和移动数据。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应尽量避免频繁地添加和删除局部变量,以减少扩容的发生。
  2. 如果ThreadLocal的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因为ThreadLocalMap中的Entry对象会持有ThreadLocal的引用,如果ThreadLocal没有被回收,那么Entry对象也不会被回收。因此,在使用ThreadLocal时,应注意及时清理不再使用的局部变量。

综上所述,ThreadLocalMap的扩容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细节。在使用ThreadLocal时,应尽量避免频繁地触发扩容操作,并注意及时清理不再使用的局部变量以避免内存泄漏。

8、父子线程怎么共享数据?

父子线程共享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使用InheritableThreadLocal

    • 原理InheritableThreadLocalThreadLocal的一个子类,它重写了ThreadLocalchildValue方法,使得子线程可以访问父线程中InheritableThreadLocal保存的值。
    • 实现方式:在父线程中使用InheritableThreadLocal设置值,然后在子线程中通过get方法获取该值。
    •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手动传递数据。
    • 缺点:如果子线程修改了InheritableThreadLocal中的值,那么这些修改对父线程是不可见的。
  2. 使用TaskDecorator

    • 原理TaskDecorator是一个接口,可以在线程池的任务执行前后添加自定义行为。通过实现这个接口,我们可以在任务执行前将父线程的数据设置到子线程的ThreadLocal中。
    • 实现方式:定义一个实现了TaskDecorator的类,在decorate方法中获取父线程的数据并设置到子线程的ThreadLocal中。然后将这个类的实例设置到线程池的taskDecorator属性中。
    • 优点:可以灵活地在任务执行前后添加自定义行为。
    • 缺点:实现相对复杂,需要手动管理ThreadLocal的生命周期。
  3. 通过线程池的上下文传递数据

    • 原理:在某些线程池实现中,可以通过设置上下文来传递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是在任务提交给线程池时附加的,并且可以在任务执行时从上下文中检索。
    • 实现方式:这取决于具体的线程池实现和上下文传递机制。
    • 优点和缺点:这种方法的具体优点和缺点取决于使用的线程池和上下文传递机制。
  4. 使用共享对象

    • 原理:父子线程可以共享一个对象,通过这个对象来传递数据。
    • 实现方式:在父线程中创建一个对象,并将其传递给子线程。子线程可以通过这个对象来访问和修改数据。
    • 优点:实现简单,可以传递复杂的数据结构。
    • 缺点:需要确保线程安全,避免并发访问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5. 使用全局变量或静态变量

    • 原理:全局变量或静态变量可以被多个线程访问和修改。
    • 实现方式:在父线程中设置全局变量或静态变量的值,然后在子线程中读取这些值。
    •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传递额外的参数。
    • 缺点: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通常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们可以被任何线程修改。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确保线程安全。

在选择父子线程共享数据的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考虑线程安全和性能等因素。

9、说一下你对 Java 内存模型的理解?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于描述Java程序中各种变量(包括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数组元素)的访问规则,以及在并发环境下这些变量如何与内存进行交互。JMM是Java并发编程的基础,它确保了在多线程环境中对共享数据访问的一致性和同步操作的原子性。以下是对Java内存模型的理解,分点表示:

  1.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 JMM规定了所有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主内存是共享内存区域,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
    • 线程对变量的操作(如读取、赋值等)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线程首先需要将变量从主内存拷贝到自己的工作内存,然后对变量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再将变量写回主内存。
  2. 内存操作的原子性

    • JMM规定了某些操作是原子的,如基本数据类型的赋值操作。但像i++这样的复合操作就不是原子的,需要通过同步来保证原子性。
  3. 内存操作的可见性

    • 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可能无法立即看到这个修改。JMM通过happens-before规则来确保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例如,使用volatile关键字可以确保变量的可见性。
  4. 内存操作的有序性

    • 在单线程程序中,代码通常按照编写的顺序执行。但在多线程程序中,由于线程间的并发执行,代码的执行顺序可能会变得不确定。JMM通过happens-before规则来定义了不同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
  5. 锁与同步

    • JMM提供了锁和同步机制来确保多线程环境下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是安全的。当多个线程需要访问同一个变量时,可以通过加锁来确保每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该变量。
  6. 跨平台兼容性

    • JMM确保了Java程序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内存一致性行为是一致的。这是Java语言“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理念的关键部分。

总的来说,Java内存模型为编写正确、高效且可移植的多线程程序提供了规则和保障。理解JMM对于编写并发程序至关重要,它帮助程序员理解在并发环境下程序的行为如何受到内存模型规则的影响,并避免竞态条件和其他并发问题。

10、说说你对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的理解?

在计算机科学中,尤其是在并发编程领域,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是确保多线程程序正确运行的三个基本属性。下面是对这三个属性的理解:

  1. 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一个操作是不可中断的,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不会出现只执行了一部分的情况。在多线程环境中,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可以防止数据的不一致性。例如,在银行账户转账的操作中,从账户A转账到账户B的操作应该包括两个步骤:从A账户扣除金额和向B账户增加金额。这两个步骤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原子性地执行,否则可能会出现A账户扣款成功但B账户未收到款项的情况,导致数据不一致。

  2. 可见性(Visibility)
    可见性是指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对其他线程是可见的。在多线程环境中,每个线程可能拥有自己的缓存(如CPU缓存),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可能只反映在某个线程的缓存中,而没有及时更新到主内存中,导致其他线程看不到这个修改。通过使用适当的同步机制(如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可以确保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对所有线程都是可见的。

  3. 有序性(Ordering)
    有序性是指程序中的操作按照代码的顺序执行。然而,在编译时和运行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包括编译器重排序和处理器重排序),导致实际执行的顺序与代码顺序不一致。重排序分为三种类型: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处理器优化的重排序和内存系统的重排序。在多线程环境中,重排序可能会导致问题,因为它可能违反程序间的有序性,即一个线程中代码的执行顺序对另一个线程是可见的。通过同步机制(如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防止重排序,确保操作的有序性。

总之,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是并发编程中确保多线程程序正确执行的关键属性。通过适当的同步机制,可以确保这些属性的实现,从而避免多线程程序中常见的问题,如数据不一致、死锁和竞态条件等。

11、那说说什么是指令重排?

指令重排(Instruction Reordering),也称为指令重排序或指令调度,是编译器或处理器为了优化程序执行效率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在保持程序逻辑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指令的执行顺序来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指令重排可以在编译时进行,也可以在处理器运行时动态进行。

编译时指令重排

在编译时,编译器会分析程序代码,找出可以优化执行的指令序列。例如,如果两个指令之间没有数据依赖关系,那么编译器可能会改变它们的执行顺序,以便更好地利用CPU资源。此外,编译器还会考虑寄存器分配、分支预测等因素,以进一步优化程序。

运行时指令重排

处理器在执行程序时,也会根据当前的运行环境和资源状况,动态地调整指令的执行顺序。这种运行时的指令重排通常由处理器的指令调度器(Instruction Scheduler)完成。指令调度器会监控CPU内部的资源利用情况,如功能单元的空闲状态、寄存器的使用情况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动态地调整指令的执行顺序。

指令重排的限制

尽管指令重排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但它也受到一些限制。最重要的是,指令重排必须保持程序逻辑的正确性。这意味着重排后的指令序列在逻辑上必须与原始序列等价,不能改变程序的语义。此外,指令重排还需要考虑数据依赖关系、内存访问顺序等因素,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执行。

指令重排与内存模型

指令重排还与内存模型有关。不同的处理器架构和编程语言可能采用不同的内存模型,这会影响指令重排的策略和实现。例如,在Java语言中,Java内存模型(JMM)规定了指令重排的限制和规则,以确保多线程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见性。

总之,指令重排是一种重要的优化策略,可以在保持程序逻辑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但指令重排也受到一些限制和约束,需要谨慎地实施和验证。

12、指令重排有限制吗?

指令重排是有限制的。指令重排是编译器和处理器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和并行度对指令顺序进行重新排序的优化技术。然而,这种优化并非没有限制,尤其是在多线程环境下,指令重排可能会引发线程安全问题。以下是指令重排的主要限制:

  1. 数据依赖原则:指令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时,不能随意进行重排。如果前一个指令的结果被后续指令使用,那么这两个指令之间的顺序就不能被改变,否则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2. 写后读原则:如果一个指令对某个内存位置进行写操作,而后续指令又需要读取该内存位置的值,那么这两个指令之间也不能进行重排,否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3. happens-before规范:Java虚拟机在编译时和运行时会对JVM指令进行重排优化,但为了保证并发编程的安全性,规定了一些场景下禁止进行指令重排。这些场景包括程序次序原则、管程锁规则、volatile规则、线程启动规则、线程终止规则等。在这些场景中,指令的执行顺序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否则会出现严重的线程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指令重排虽然可以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并行度,但并非没有限制。在多线程环境下,为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线程的安全性,必须严格遵守上述限制条件。

13、happens-before了解吗?

Happens-Before了解

Happens-Before是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规定了程序中多个操作的执行顺序。在多线程环境下,不同线程间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而Happens-Before原则通过明确定义多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Happens-Before原则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

Happens-Before原则定义了在多线程环境中操作的执行顺序。在这个原则中,如果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B,那么操作A在操作B之前执行。如果操作A和操作B没有Happens-Before关系,那么它们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

二、实现方式

Happens-Before原则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程序顺序规则:如果操作A在程序中出现在操作B之前,那么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B。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它保证了单线程内的操作顺序性。
  2.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这保证了volatile变量的可见性,使得其他线程能够读取到最新的值。
  3. 传递性:如果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B,操作B Happens-Before操作C,那么操作A Happens-Before操作C。这保证了Happens-Before关系的传递性。
  4. 锁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这保证了锁的正确性和线程的安全性。
  5.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这保证了线程启动后能够正确地执行其任务。
  6. 线程终止规则: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对此线程的终止检测。这保证了线程在终止前能够完成其所有操作。

三、重要性

Happens-Before原则对于多线程编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开发者正确地理解和设计多线程程序中的操作顺序,从而避免由于操作顺序不确定而导致的各种并发问题。同时,它也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利用多线程的并发性,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综上所述,Happens-Before原则是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设计多线程程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14、as-if-serial 又是什么?

as-if-serial 是一种编译器和Java虚拟机(JVM)的优化原则。这个原则允许编译器和虚拟机对程序进行各种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性能,但前提是优化后的执行结果必须与按照程序顺序执行的结果相同。以下是as-if-serial原则的要点归纳:

  1. 保持单线程语义:尽管编译器和虚拟机可以进行优化,但必须确保在单线程情况下程序的行为与原始的程序顺序执行结果相同。这意味着在单线程程序中,优化不会引入未定义的行为。
  2. 无法观察到优化:如果程序中的其他线程无法观察到由优化引起的行为变化,则这些优化被认为是合法的。这要求在多线程环境中,程序的可见性和同步行为必须保持一致。
  3. 优化不改变程序语义:编译器和虚拟机进行的优化不能改变程序的语义。即优化后的程序执行结果必须与未优化的程序执行结果完全相同。

为了遵守as-if-serial语义,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对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操作进行重排序,因为这种重排序可能会改变执行结果。然而,如果操作之间不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会为了提高并行度而对这些操作进行重排序。

总之,as-if-serial原则确保了即使在编译器和虚拟机进行优化的情况下,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仍然保持不变,从而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编程环境。

15、单线程的程序一定是顺序的吗?

在编程中,单线程的程序通常是指那些在同一时间内只执行一个任务的程序。从这个角度来看,单线程程序通常是按照代码的顺序来执行的,即顺序执行。这意味着程序从第一行代码开始执行,直到遇到结束或跳转指令,然后继续执行下一行代码,依此类推。

然而,即使在单线程程序中,也有几种情况可以导致执行顺序不完全直观:

  1. 函数调用:程序可能会调用其他函数,这会导致控制流跳转到函数的定义处,执行完函数后再返回。尽管这仍然是在单线线程内发生的,但它会导致执行顺序“跳跃”。

  2. 条件语句:如ifswitch等条件语句可能会根据条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3. 循环forwhile等循环语句会导致代码块的重复执行,这也会使得执行顺序看起来不是完全线性的。

  4. 中断和事件驱动编程:在某些系统中,即使是单线程程序也可能响应外部事件或中断,这些可能会暂时打断当前执行的流程。例如,在某些嵌入式系统或操作系统内核中,单线程程序可能会处理硬件中断。

  5. 回调函数:在某些编程模型中,如事件驱动编程或异步编程,回调函数可以在某个事件发生时被调用。尽管这通常是在多线程或异步编程上下文中讨论的,但在某些框架或库中,即使是单线程程序也可以使用回调,这可能会使得代码的执行顺序看起来不那么直观。

  6. 宏和内联函数:在C或C++等语言中,宏和内联函数可以在编译时被展开,这可能会改变代码的实际执行顺序,尤其是在宏或内联函数包含控制流语句(如if语句)时。

  7. 编译器优化:现代编译器可能会对代码进行优化,包括重新排序指令以提高执行效率。只要这种重排不改变程序的可见行为(即不违反数据依赖性和内存模型),它就是合法的。

综上所述,尽管单线程程序通常按顺序执行代码,但由于函数调用、条件语句、循环、中断处理、回调函数、宏/内联函数展开以及编译器优化等因素,实际的执行顺序可能并不总是完全直观的。

16、volatile 实现原理了解吗?

Volatile实现原理

Volatile是Java中的一个关键字,它用于修饰变量,确保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以下是Volatile的实现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可见性保证

  1. 当一个变量被Volatile关键字修饰后,该变量对所有线程可见。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新值对于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2. Volatile变量不会被缓存在寄存器或者对其他处理器不可见的地方,保证了每次读写变量都从主内存中读,跳过CPU cache这一步。

二、禁止指令重排序

  1. 指令重排序是JVM为了优化指令、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在不影响单线程程序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并行度。但指令重排序可能会给多线程程序带来问题。
  2. 针对Volatile修饰的变量,在读写操作指令前后会插入内存屏障,指令重排序时不能把后面的指令重排序到内存屏障之前。内存屏障是一组处理器指令,用于实现内存操作的顺序限制。

三、底层原理

  1. CPU Cache模型:从内存中把数据读到Cache,在Cache中更新数据,最后把Cache中数据更新到内存。Volatile关键字的实现涉及到了CPU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如MESI协议),当一个CPU修改了某个变量,会通过嗅探机制通知其他CPU将该变量的Cache line置为无效,其他CPU要访问这个变量的时候,只能从内存中获取。
  2. JMM(Java Memory Model)模型:主内存数据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变量),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空间(本地内存)。线程不能直接修改主内存的数据,只能将数据读到工作空间,修改完刷新到主内存。

综上所述,Volatile的实现原理主要涉及到可见性保证和禁止指令重排序两个方面。通过确保每次读写操作都直接从主内存中进行,以及通过内存屏障来防止指令重排序,Volatile关键字能够有效地解决多线程程序中的一些并发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Volatile并不能保证原子性操作。

17、synchronized 用过吗?

是的,我用过synchronized。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一个关键字,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它可以修饰代码块和方法,确保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该代码块或方法,从而避免线程安全问题。

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Java中的对象锁机制。当线程访问某个对象的synchronized同步方法或代码块时,它会尝试获取该对象的锁。如果锁已经被其他线程占用,则当前线程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这样,就保证了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该同步方法或代码块。

synchronized的使用场景主要包括:

  1. 修饰代码块:当多个线程需要访问共享资源时,可以使用synchronized修饰代码块,确保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该资源。
  2. 修饰方法:如果整个方法都需要同步,则可以使用synchronized修饰该方法。这样,无论哪个线程调用该方法,都需要先获取对象的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synchronized虽然简单易用,但由于它是一种悲观锁,因此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 5引入了一种新的锁机制——ReentrantLock,它是一种乐观锁,性能比synchronized更好。不过,ReentrantLock的使用比synchronized稍微复杂一些,需要手动进行锁的获取和释放。

总的来说,synchronized是Java中实现线程同步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性能瓶颈问题,并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锁机制。

18、synchronized 怎么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在Java中是用来控制多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的一种手段,以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某个方法或代码块。这样可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发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以下是synchronized的使用方法:

  1. 修饰非静态方法

    • 当一个线程进入该方法时,它会自动获得该方法所属对象的锁。
    • 其他线程要想调用这个方法,必须等待当前线程执行完这个方法并释放锁之后才能进入。
    • 用法示例: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2. 修饰静态方法

    • 当一个线程进入该静态方法时,它会自动获得该方法所属类的锁。
    • 注意,这里获得的是类锁,而不是某个对象的锁。因此,即使是不同对象上的线程也需要等待其他线程释放类锁。
    • 用法示例: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staticMethod()
  3. 修饰代码块

    • 可以指定一个对象作为锁,当线程进入该代码块时,需要获得这个对象的锁。
    • 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因为它允许你同步代码块而不是整个方法。
    • 用法示例:synchronized (object) { // 需要同步的代码 }
  4. 注意事项

    • 避免在synchronized方法或代码块内部进行长时间的操作,以减少锁的占用时间,提高程序的并发性。
    • 尽量避免使用多个锁,因为不当的锁使用可能会导致死锁问题。
    • 在使用synchronized时,要注意锁的粒度和性能开销,合理选择同步的范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ynchronized可以确保线程安全,但它也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另外,你提到的C++11中的synchronized原理与Java中的有所不同。在C++11中,并没有直接提供synchronized关键字,而是通过其他机制(如互斥锁std::mutex和条件变量std::condition_variable)来实现同步操作。因此,在C++中讨论synchronized的用法可能不太准确,应该根据具体的同步机制来讨论其用法和注意事项。

以上是对Java中synchronized用法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9、synchronized 的实现原理?

synchronized 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对象锁和 Monitor(监视器锁),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对象锁:

    • synchronized 是一种基于对象锁的实现方式。每个对象都有一个监视器锁(monitor),当一个对象被 synchronized 修饰时,该对象被视作一个同步监视器,用来实现同步。
    • 一个线程在获取了对象锁后,其他线程就无法再获取此对象锁,从而保证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被锁定的代码块。
  2. 可重入性:

    • Java 中的 synchronized 是可重入的,即一个线程获得了某个对象的锁之后,可以再次进入该对象的同步代码块。
    • 可重入的实现原理是在每个对象头中维护一个计数器,记录每个线程获取对象锁的次数。当线程再次进入同步代码块时,计数器会增加;当线程释放锁时,计数器会减少。只有当计数器为0时,锁才会被完全释放。
  3. happens-before 原则:

    •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见性和正确性,Java 中采用了 happens-before 原则。在 synchronized 中,一个线程在释放对象锁时,会将修改后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中,并且会保证在下一个获取同一个对象锁的线程中,这些共享变量的值是可见的。
  4. 多线程之间的通信:

    • 在 synchronized 中,wait() 和 notify() 方法用于线程之间的通信。当一个线程调用 wait() 方法时,它将释放对象锁,并进入等待队列中等待另一个线程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 方法来唤醒它。
    • 当一个线程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 方法时,它会通知等待队列中的某个线程(或所有线程),并重新获取对象锁。
  5. 锁的升级和降级:

    • 在 Java 中,锁的升级和降级是自动进行的。synchronized 修饰的代码块可以使用偏向锁和轻量级锁来提高性能。
    • 当线程竞争激烈时,锁会自动升级为重量级锁,以保证线程安全;当锁的竞争降低时,锁会自动降级为偏向锁或轻量级锁,以提高性能。具体来说,锁的升级过程包括无锁状态、偏向锁状态、轻量级锁状态和重量级锁状态四个阶段。
  6. Monitor 对象:

    • synchronized 在 JVM 里的实现都是基于进入和退出 Monitor 对象来实现方法同步和代码块同步的。每个 Java 对象的对象头的 Mark Word 中都存放着对应 Monitor 对象的引用。
    • Monitor 对象包含两个队列:Entry List(就绪队列)和 Wait Set(阻塞队列)。就绪队列存储已经就绪(将要竞争锁)的线程;阻塞队列存储等待被唤醒(调用了 wait())的线程。一旦阻塞队列中的线程被唤醒(锁对象调用 notify()),它会加入就绪队列等待获取锁。

综上所述,synchronized 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对象锁和 Monitor 对象来实现线程同步和通信以及锁的升级和降级等机制来保证线程安全和提高性能。

20、除了原子性,synchronized的可见性,有序性,可重入性怎么实现?

synchronized关键字在Java中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它除了保证原子性外,还确保可见性、有序性和可重入性。以下是这些特性的实现方式:

可见性

  • 原理:当一个线程释放synchronized锁时,它会将工作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值刷新回主内存。当另一个线程获取这个锁时,它会从主内存中读取这些共享变量的最新值。这样,就保证了变量值的可见性。
  • 实现:通过JVM的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来实现。当一个线程进入synchronized代码块时,它会获取锁并读取主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值。当线程离开synchronized代码块时,它会将修改后的共享变量值刷新回主内存,并释放锁。

有序性

  • 原理:synchronized通过禁止指令重排来确保有序性。在synchronized代码块内部,指令的执行顺序是确定的,不会受到编译器或处理器优化的影响。
  • 实现:JVM在编译时会为synchronized代码块添加特定的字节码指令,这些指令会确保线程在获取锁后按照代码顺序执行指令,并在释放锁前完成所有操作。

可重入性

  • 原理:可重入性是指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个锁。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线程已经持有一个锁,并且再次请求这个锁,它应该能够立即获得,而不会因为已经持有锁而被阻塞。
  • 实现:每个锁对象在Java中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计数器和一个指向持有该锁的线程的指针。当一个线程首次获取锁时,计数器被设置为1。如果同一个线程再次请求这个锁,计数器就会递增。只有当计数器变为0时,锁才会被释放,其他线程才能获取这个锁。这就保证了可重入性。

综上所述,synchronized通过JVM的底层实现和特定的字节码指令来确保可见性、有序性和可重入性。这些特性使得synchronized成为Java中用于实现线程同步的重要工具之一。

21、锁升级是什么? synchronized的优化了解吗?

锁升级

锁升级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当事务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持有的锁数量过多或者锁的粒度太细,可能会导致系统开销增大,影响性能。为了优化性能,数据库系统会自动将大量较细粒度的锁(如行锁)转换为少量较粗粒度的锁(如表锁),这个过程就叫做锁升级。锁升级可以减少系统开销,提高并发处理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锁升级可能会导致锁的竞争增加,因为更粗的锁粒度意味着更多的操作可能会被阻塞。

synchronized的优化

synchronized是Java语言中的一个关键字,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在多线程环境下,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程序的正确性,需要使用synchronized来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然而,使用synchronized也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为了优化性能,Java虚拟机(JVM)对synchronized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偏向锁(Biased Locking):偏向锁是一种针对只有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的优化技术。当JVM发现某个对象被一个线程多次加锁时,会将该对象的锁偏向这个线程,使得这个线程在后续访问该对象时无需再进行加锁操作,从而减少开销。
  2. 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ing):轻量级锁是在偏向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当偏向锁失败(即有其他线程尝试加锁)时,JVM会尝试使用轻量级锁。轻量级锁通过CAS操作尝试将对象头的Mark Word更新为指向当前线程的指针,如果成功,则当前线程拥有该对象的锁;如果失败,则升级为重量级锁。
  3. 重量级锁(Heavyweight Locking):当轻量级锁尝试失败时,JVM会使用重量级锁。重量级锁会涉及到操作系统的互斥量(mutex),开销较大,但能够确保多个线程间的正确同步。
  4. 锁消除(Lock Elimination):在某些情况下,JVM可以优化掉不必要的synchronized块。例如,如果一个synchronized块内只包含一些简单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不会被其他线程中断或修改,那么JVM可能会直接执行这些操作而不需要加锁。
  5. 锁粗化(Lock Coarsening):如果在一个方法中有多个synchronized块,并且这些块之间没有其他线程可以执行的操作,那么JVM可能会将这些synchronized块合并成一个大的synchronized块,以减少加锁和解锁的开销。

通过这些优化技术,JVM可以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提高程序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化技术都是基于JVM的实现和当前的运行环境进行的动态调整,因此具体的优化效果可能会因环境而异。

22、说说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区别?

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都是Java中用于实现线程同步的手段,但它们在用法、功能和性能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以下是对这些差异的详细归纳:

  1. 锁的获取与释放方式:

    • synchronized:隐式获取与释放锁。在进入同步代码块或方法时自动获取锁,退出时自动释放锁。
    • ReentrantLock:显式获取与释放锁。需要手动调用lock()方法获取锁,unlock()方法释放锁。
  2. 锁的公平性:

    • synchronized:是非公平锁,不能保证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最先获取锁。
    • ReentrantLock:可以是公平锁,通过构造函数传入true参数来启用公平锁特性,从而保证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最先获取锁。
  3. 锁的灵活性:

    • synchronized:提供的功能相对简单,不支持设置超时时间、判断锁是否被其他线程持有等高级功能。
    • ReentrantLock: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设置超时时间、判断锁是否被其他线程持有、使用Condition类实现线程等待/通知机制等。
  4. 对中断的响应:

    • synchronized:在同步代码块或方法中,线程对中断不敏感,即不会响应中断。
    • ReentrantLock:可以响应中断,即在等待锁的过程中,如果线程被中断,可以放弃等待并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5. 底层实现与性能:

    • synchronized:是JVM级别的实现,其性能在Java 6及之后的版本中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轻量级锁和偏向锁等优化手段的引入后。
    • ReentrantLock:是API级别的实现,提供了比synchronized更丰富的功能,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因为额外的功能而带来性能开销。
  6. 异常处理与死锁风险:

    • synchronized:在发生异常时,会自动释放线程占有的锁,因此不会导致死锁现象发生。
    • ReentrantLock:在发生异常时,如果没有主动通过unlock()去释放锁,则很可能造成死锁现象。因此,使用ReentrantLock时需要在finally块中释放锁以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在锁的获取与释放方式、锁的公平性、锁的灵活性、对中断的响应、底层实现与性能以及异常处理与死锁风险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同步机制。

23、AQS了解多少?

AQS的相关信息可以归纳如下:

  1. 公司基本情况

    • AQS是一家位于硅谷的EMS(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自1991年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服务。
  2. 业务领域

    • AQS在提供创新电子制造解决方案方面是一个领导者,为客户提供完整产品周期解决方案。
    • 具体服务包括新产品导入(NPI)、供应链管理、PCB组装、成品测试、集成电路和订单履行等。
  3. 最新动态

    • 目前,关于AQS的最新动态包括其在电子制造服务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4. 其他信息

    • 虽然AQS可能与某些领域的缩写或概念重名(如安全生产司等),但在此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作为硅谷EMS供应商的AQS。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息来源的限制,以上内容可能并不完全全面或最新。如需获取更多关于AQS的详细信息,建议直接访问其官方网站或查阅相关行业报告。

另外,如果你指的是其他与AQS相关的概念或实体,请明确说明,以便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例如,如果AQS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技术、标准或组织,那么相关的信息和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24、ReentrantLock实现原理是什么?

ReentrantLock是Java中的一个可重入锁,它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CAS(Compare-And-Swap)操作和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队列。以下是ReentrantLock实现原理的详细解析:

  1. CAS操作

    • ReentrantLock首先通过CAS操作尝试获取锁。CAS是一种原子操作,它会比较内存中的某个值是否与预期值相同,如果相同,则将该值更新为新的值。在ReentrantLock中,CAS操作用于尝试将锁的状态从“未锁定”更改为“锁定”。
  2. AQS队列

    • 如果CAS操作失败,即锁已被其他线程获取,那么当前线程会被加入到AQS队列中,并被挂起。AQS内部维护着一个FIFO(先进先出)队列,用于管理等待获取锁的线程。
    • 当锁被释放时,AQS会从队列中唤醒队首的线程,使其再次尝试获取锁。
  3. 重入性

    • ReentrantLock支持重入,即同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个锁。这是通过记录每个线程对锁的持有次数来实现的。当线程第一次获取锁时,持有次数设置为1;后续每次重入,持有次数递增;释放锁时,持有次数递减。只有当持有次数减至0时,锁才真正被释放。
  4. 公平性与非公平性

    • ReentrantLock提供了公平锁和非公平锁两种策略。公平锁会按照线程的到达顺序来分配锁,即先到达的线程先获取锁。而非公平锁则允许后来的线程插队,即当锁被释放时,新来的线程可能会抢先获取锁。
    • 公平锁的实现相对复杂,性能也较低,但可以减少“线程饥饿”现象的发生。非公平锁的性能较高,但可能会导致某些线程长时间无法获取锁。
  5. 显示调用unlock()释放锁

    • 与synchronized关键字不同,ReentrantLock需要显示调用unlock()方法来释放锁。这提供了更灵活的锁控制机制,但也要求开发者在使用时必须谨慎处理锁的释放操作,以避免死锁或资源泄露等问题。

综上所述,ReentrantLock的实现原理主要基于CAS操作和AQS队列,支持重入、公平/非公平策略以及显示调用unlock()释放锁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ReentrantLock在并发编程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

25、ReentrantLock怎么实现公平锁的?

ReentrantLock 是 Java 中 java.util.concurrent.locks 包下的一个类,它实现了 Lock 接口,提供了与 synchronized 关键字类似的同步功能,但比 synchronized 提供了更细粒度的锁定操作。ReentrantLock 支持公平锁和非公平锁。默认情况下,ReentrantLock 是非公平的,但可以通过构造函数设置为公平的。

公平锁意味着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将会首先获得锁。实现公平锁的核心在于维护一个等待队列,并确保线程按照这个队列的顺序来获取锁。

ReentrantLock 实现公平锁的方式如下:

  1. 等待队列ReentrantLock 内部使用一个双向队列(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的同步队列)来维护等待获取锁的线程。当多个线程尝试获取锁时,如果锁不可用,则这些线程会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

  2. 获取锁的顺序:在公平锁模式下,当锁被释放时,位于等待队列头部的线程(即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将会获得锁。这是通过在每次锁释放时检查队列头部线程并尝试唤醒它来实现的。

  3. 尝试获取锁:当线程尝试获取锁时,它会检查自己是否是队列中的第一个线程。如果是(或者队列为空),它将尝试获取锁。否则,它将加入等待队列的尾部。

  4. 重入性ReentrantLock 允许重入,即当前持有锁的线程可以多次获得该锁,这通过记录每个线程的锁定次数来实现。释放锁时,只有锁定次数归零后,锁才会真正释放,此时才会唤醒等待队列中的下一个线程。

  5. 锁释放: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时,它会检查是否有线程在等待队列中。如果有,它会唤醒队列头部的线程,尝试让它获取锁。

通过以上机制,ReentrantLock 在设置为公平锁时,能够确保线程按照请求锁的顺序来获取锁,从而实现了公平锁的特性。这对于避免饥饿(某些线程长时间或无限期地等待获取锁)的情况非常有用。然而,公平锁通常会降低性能,因为维护等待队列和确保顺序需要额外的开销。因此,在选择是否使用公平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来决定。

26、CAS了解多少?

CAS,全称为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即中央认证服务,是一种独立开放指令协议。以下是对CAS的详细了解:

一、定义与背景

  • CAS是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发起的一个开源项目,旨在为Web应用系统提供一种可靠的单点登录方法。
  • CAS在2004年12月正式成为JA-SIG的一个项目。

二、原理与结构

  • CAS包含两个部分:CAS Server和CAS Client。
    • CAS Server:需要独立部署,主要负责对用户的认证工作。
    • CAS Client:负责处理对客户端受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需要登录时,重定向到CAS Server。
  • CAS协议采用SSL加密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不会传输到应用系统,从而避免了密码被泄露的可能。

三、功能与特点

  1. 开源的企业级单点登录解决方案。
  2. CAS Client支持非常多的客户端,包括Java、.Net、PHP、Perl、Apache、uPortal、Ruby等语言编写的各种web应用。
  3. CAS属于Apache 2.0许可证,允许代码修改,再发布(作为开源或商业软件)。
  4. 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了一致的认证方式,统一的认证服务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5. 只需要维护一个中央认证服务器,可以将用户账号和权限统一管理,用户只需要记住一个凭证就可以访问多个应用系统,极大地减少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四、应用与实例

  • CAS广泛应用于需要单点登录的Web应用系统中,如高校、企业等机构的内部网站群。
  • 通过CAS,用户可以在一个应用系统中登录后,无需再次登录即可访问其他应用系统。

五、优缺点分析

  • 优点:
    • 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单点登录解决方案。
    • 简化了用户登录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
    • 降低了系统管理员的维护成本。
  • 缺点:
    • 如果认证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 实现起来比较复杂,需要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编程,增加了系统开发的成本。

综上所述,CAS作为一种中央认证服务协议,具有开源、跨平台、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单点登录的Web应用系统中。同时,也存在一些如中心化风险、实现复杂性等挑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予以考虑和应对。

27、CAS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CAS(Compare and Swap)是一种常用的并发控制技术,它主要用于实现无锁算法和并发数据结构。然而,CAS机制并非完美无缺,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以下将详细阐述CAS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

CAS存在的问题

  1. ABA问题

    • 描述:CAS操作在检查值是否变化时,只能判断当前值与期望值是否相等,而无法判断这个值在中间是否被修改过。例如,一个变量V的初始值为A,后来被改为B,然后又改回A。对于使用CAS的线程来说,它可能无法感知到这种变化,从而错误地执行CAS操作。
    • 解决方案:使用版本号或时间戳机制。每次更新数据时,同时更新一个版本号或时间戳。在进行CAS操作时,不仅比较当前值与期望值是否相等,还比较版本号或时间戳是否一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ABA问题。
  2. 阻塞和自旋问题

    • 描述:当多个线程同时尝试执行CAS操作时,如果条件不满足,线程可能会进入阻塞状态或自旋等待。阻塞状态可能导致线程资源的浪费,而自旋等待则可能增加CPU利用率,降低系统性能。
    • 解决方案:采用合适的退避策略,如自旋一定次数后再阻塞,以平衡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另外,可以考虑使用锁或其他同步机制来替代CAS,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
  3. 代码块原子性问题

    • 描述:CAS操作本身是原子的,但它不能保证多个CAS操作组成的代码块的原子性。如果代码块中包含多个CAS操作,其他线程可能在两次CAS之间修改了共享变量,导致代码块的执行结果不符合预期。
    • 解决方案:使用锁或其他同步机制来确保一系列操作的原子性。锁能够保证一段代码的互斥执行,从而避免其他线程的干扰。
  4. 调试困难

    • 描述:CAS操作通常涉及到复杂的条件判断和条件设置,如果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在调试过程中出现错误。
    • 解决方案:加强代码审查和测试,确保CAS操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调试工具和技术来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5. 死锁问题

    •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多个线程同时等待一个CAS锁或者一个锁被占用但并未正确释放时,可能会发生死锁。
    • 解决方案:合理设计并发控制逻辑,避免死锁的发生。例如,可以使用锁顺序、超时机制或死锁检测算法来预防和解决死锁问题。

总结

CAS机制作为一种高效的并发控制技术,在许多场景下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需要在使用时特别注意。通过采用合适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并发控制方法和技术。

28、Java有哪些保证原子性的方法?如何保证多线程下i++结果正确?

在Java中,保证原子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某段代码,从而保证线程安全。但是,使用synchronized可能会降低程序的执行效率。
  2. 使用volatile关键字volatile可以保证变量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可以立即得知这个修改。但是,volatile并不能保证复合操作的原子性,例如i++
  3. 使用Atomic:Java从1.5版本开始,在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子类,例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这些原子类利用CAS(Compare-And-Swap)机制,可以在没有锁的情况下实现线程安全。

对于i++这个操作,它在Java中实际上是一个复合操作,包括读取i的值,增加1,然后写回i。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直接对i进行i++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不正确。为了保证i++在多线程下的正确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将i++操作放在synchronized同步块中,确保每次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这个操作。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降低程序的执行效率。
  2. 使用AtomicIntegerAtomicInteger类提供了原子性的自增操作incrementAndGet(),可以保证i++在多线程下的正确性。这是推荐的方法,因为它既能保证线程安全,又能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AtomicInteger
        AtomicInteger atomicInteger = new AtomicInteger(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new Thread(() -> {
                atomicInteger.incrementAndGet();
            }).start();
        }
        //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这里只是示例,实际中应该使用其他方法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atomicInteger.get()); // 输出100
    }
}

但是,请注意,上述代码中的Thread.sleep(1000);只是为了简化示例而使用的,实际中应该使用其他方法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例如使用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Future等。

29、原子操作类了解多少?

原子操作类在多线程编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操作,确保在执行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线程或任务中断。以下是对原子操作类的主要了解:

一、定义与特性

  1. 原子性:原子操作是指不会被线程调度机制打断的操作,这种操作一旦开始,就一直运行到结束,中间不会有任何上下文切换。
  2. 不可分割性:原子操作在执行完毕之前不会被任何其它任务或事件中断,保证了操作的完整性。

二、原子操作类型

  1. 赋值原子操作:确保变量赋值过程的原子性,避免数据竞争。
  2. 比较与交换原子操作:通过比较和交换变量的值来实现线程间的同步,常用于实现无锁数据结构或算法。
  3. 加法原子操作:保证对一个变量进行加法操作时不会被其他线程打断。
  4. 自增/自减原子操作:确保变量自增或自减操作的原子性。
  5. 删除原子操作:在多线程环境中保证删除操作的原子性,常用于实现队列、栈等数据结构。

三、硬件与处理器支持

  • 原子操作的实现通常依赖于硬件和处理器的支持。例如,处理器保证基本的内存操作(如读取或写入一个字节)是原子的。
  • 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即使能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也可能受到干扰,因此处理器提供了如总线锁定和缓存锁定等机制来保证复杂内存操作的原子性。

四、应用实例

  • 在Java中,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提供了多种原子操作类,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AtomicReference等,它们利用底层的CAS(比较并交换)操作来实现原子性。
  • LongAdder是Java中一个高效的原子操作类,它通过分散热点、将value值分散到一个Cell数组中,使得不同线程可以并发地更新不同槽中的值,从而提高了性能。

五、总结

原子操作类是多线程编程中的重要工具,它们通过确保操作的原子性来避免数据竞争和其他并发问题。这些操作通常依赖于硬件和处理器的支持,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各种库和框架(如Java的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来实现。理解和正确使用原子操作类对于编写高效、可靠的多线程程序至关重要。

30、AtomicInteger的原理是什么?

AtomicInteger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原子操作:AtomicInteger提供了一系列原子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下对整数值的修改是原子性的。原子性意味着一个操作是不可中断的,即使在多线程环境下,一个操作一旦开始就不会受到其他线程的影响。
  2. CAS(Compare-And-Swap)操作:AtomicInteger的原子性是通过CAS操作实现的。CAS操作包含三个参数:一个内存位置V,预期的原值A和新值B。执行CAS操作时,会将内存位置V的值与预期原值A进行比较,如果相匹配,则将该内存位置V的值设置为新值B。这个过程是一个原子操作,不会被其他线程打断。在AtomicInteger中,关键的CAS操作由Unsafe类的compareAndSwapInt方法实现,这是一个native方法,底层实现依赖于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支持。
  3. volatile关键字:AtomicInteger内部有一个被volatile修饰的int变量,用于存储整数值。volatile关键字确保了变量的可见性,使得对该变量的读写操作具有原子性。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修改了该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看到这个修改。
  4. 无锁算法:AtomicInteger的原子性是通过无锁算法实现的,主要依赖于CAS操作。与传统的锁机制相比,无锁算法可以避免线程阻塞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从而提高并发性能。
  5. 底层实现:AtomicInteger的底层实现依赖于Unsafe类或者其他底层的原子操作机制。这些机制直接由JVM提供,并且底层实现依赖于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支持。通过这些机制,AtomicInteger可以实现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原子操作。

综上所述,AtomicInteger的原理主要基于原子操作、CAS操作、volatile关键字、无锁算法以及底层实现。这些原理和特性使得AtomicInteger能够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进行原子操作,避免了竞态条件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同时,由于采用了无锁算法和底层优化,AtomicInteger可以提高并发性能,适用于许多并发场景,如计数器、标记位等。

31、线程死锁了解吗?该如何避免?

线程死锁了解及避免方法

一、线程死锁的定义

线程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互相持有对方所需的资源而陷入等待状态,导致这些线程无法继续执行。这种情况下,线程之间形成了互相等待的循环链,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它们将无法摆脱这种等待状态。

二、线程死锁的产生条件

  1. 互斥条件:资源只能被一个线程所占有,直到该线程释放资源。
  2. 请求和保持条件:一个线程在请求被占用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 不剥夺条件:资源在未被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其他线程强行剥夺。
  4. 循环等待条件:线程之间形成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三、避免线程死锁的方法

  1. 加锁顺序:确保所有线程按照相同的顺序获取锁,从而避免循环等待条件的产生。
  2. 加锁时限:为锁的获取设置超时时间,当超过时限未获取到锁时,线程应放弃锁的请求,并释放已持有的锁,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试。
  3. 资源分配图:使用资源分配图来检测死锁,通过图的算法来判断是否存在环路,若存在环路则可能发生死锁。
  4. 死锁检测与解除:编写检测死锁的程序,当检测到死锁时,通过外部干预来解除死锁,如终止某个线程或强制释放某些资源。
  5. 使用锁的顺序:尽量避免在持有一个锁的同时去申请另一个锁,特别是在多线程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死锁的发生概率。
  6. 编程规范: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应遵循一定的编程规范,如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资源,避免锁的嵌套使用等。
  7. 测试与验证:在程序开发过程中,编写测试用例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特别是针对多线程程序,应重点关注死锁的检测与预防。

综上所述,线程死锁是多线程编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过理解其产生条件和掌握相应的避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死锁的发生概率,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那死锁问题怎么排查呢?

死锁问题的排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定位死锁

    • 使用jstack工具:首先通过jps -l获取运行程序的进程ID(PID),然后使用jstack -l PID来发现死锁问题。jstack会输出所有线程的堆栈信息,其中会包含死锁线程的提示。
    • 使用jconsolejvisualvm工具:这些工具提供了图形界面,可以方便地查看线程状态、检测死锁,并获取死锁线程的堆栈信息。
  2. 分析死锁原因

    • 查看死锁线程的堆栈信息,确定哪些线程被阻塞,以及它们分别等待获取哪些锁。
    • 分析代码中锁的获取和释放逻辑,检查是否存在加锁后忘记解锁、重复加锁或锁的顺序不当等问题。
  3. 避免死锁的策略

    • 资源分级: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级,并优先分配高级别的资源给进程,以减少资源竞争。
    • 请求和保持:当一个进程在等待一个资源时,如果该资源被其他进程占用,应考虑请求其他空闲资源,同时保持对已分配资源的占有,但要避免无限期等待。
    • 饥饿策略:当一个进程等待时间过长而无法获得需要的资源时,系统可以自动收回其已占有的资源,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分配给该进程。
    • 死锁检测与恢复:定期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死锁,如果存在则采取相应措施(如回滚、重试等)来解除死锁。
    • 避免算法:使用如银行家算法等避免死锁的算法来预防死锁的发生。
  4. 解决死锁

    • 根据死锁线程的堆栈信息,找到死锁发生的位置,并修改代码以解除死锁。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调整锁的获取顺序、使用tryLock代替lock以避免无限等待、确保在finally块中释放锁等。
    • 如果无法立即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重启应用或服务来解除死锁状态,但这通常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状态不一致。
  5. 预防措施

    • 在编写代码时,注意锁的获取和释放逻辑,避免不必要的锁等待和竞争。
    • 使用并发工具类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潜在的死锁风险。
    • 定期进行代码审查和测试,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死锁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排查和解决死锁问题,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聊聊如何进行线程同步?(补充)

线程同步是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确保多个线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线程同步方法:

  1.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Java特有):

    • 原理:每个Java对象都有一个内置的锁(也称为监视器锁或互斥锁),该锁是线程独占的。当线程进入synchronized代码块时,它会尝试获取对象的锁。如果锁已经被其他线程持有,则当前线程会被阻塞,直到获取到锁为止。
    • 用法:可以将synchronized关键字用于方法或代码块。当线程进入synchronized代码块或方法时,它会自动获取到该对象的锁,其他线程需要等待锁释放后才能进入。这样可以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标记为同步的代码。
    • 注意点: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时,需要明确共享资源是什么,并尽量减小锁的粒度,以减少同步带来的性能损失。同时,要避免死锁和资源竞争的情况。
  2. 使用Lock接口(Java特有):

    • Lock接口提供了比synchronized关键字更灵活的线程同步机制。它支持可重入、可中断、公平锁等高级特性。
    • 使用Lock接口时,需要显式地获取和释放锁。这提供了更细粒度的控制,但也需要程序员更加注意锁的管理,以避免死锁等问题。
  3. 使用volatile关键字(Java特有):

    • volatile关键字可以确保线程之间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后,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看到这个修改。但它并不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4. 使用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Java特有):

    • 这些方法是Object类中提供的线程同步机制。wait方法使当前线程等待,直到另一个线程调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唤醒它。这些方法通常与synchronized关键字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复杂的线程同步逻辑。
  5. 使用互斥对象(如Mutex,适用于多种编程语言):

    • 互斥对象包含一个使用数量、一个线程ID和一个计数器。它能确保线程拥有对单个资源的互斥访问权。使用互斥对象时,需要创建互斥对象、请求互斥对象的所有权(通常通过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等函数实现)以及释放互斥对象的所有权(通过调用ReleaseMutex等函数实现)。
  6. 使用其他同步工具(如信号量、事件等):

    •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同步工具来实现线程同步,如信号量(Semaphore)、事件(Event)等。这些工具提供了更丰富的同步机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

总之,线程同步是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同步方法。在使用同步方法时,需要注意避免死锁、资源竞争等问题,并确保同步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4、聊聊悲观锁和乐观锁?(补充)

悲观锁和乐观锁是两种用于处理并发环境下数据竞争的机制,它们在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悲观锁

  1. 定义与原理

    • 悲观锁假设在并发环境中,冲突是常见的,因此在操作数据前会先加锁,以防止其他线程或进程对数据进行修改,直到当前操作完成后才释放锁。
    • 它通常通过数据库或代码层面的锁来实现,如数据库的排他锁或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
  2. 应用场景

    • 悲观锁适用于写操作较多的场景,因为它能有效防止数据在写入过程中被其他线程修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线程安全。
  3. 优缺点

    • 优点:实现简单,能有效避免并发冲突。
    • 缺点:可能会导致锁等待时间过长,降低系统性能,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

乐观锁

  1. 定义与原理

    • 乐观锁假设在并发环境中,冲突是不常见的,因此它不会立即对数据加锁。而是在数据更新时,检查数据是否自上次读取以来被修改过,如果数据未被修改,则执行更新操作;如果数据已被修改,则放弃更新或重试。
    • 乐观锁通常通过版本号机制或CAS(Compare and Swap)算法来实现。
  2. 应用场景

    • 乐观锁适用于读操作较多的场景,因为它避免了加锁的开销,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3. 优缺点

    • 优点:避免了锁的开销,提高了系统性能。
    • 缺点:实现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冲突解决机制;在高并发冲突频繁的场景下,性能可能下降。

总结

悲观锁和乐观锁各有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悲观锁通过加锁来避免并发冲突,适用于写操作较多的场景;而乐观锁则通过检查数据版本或状态来避免加锁的开销,适用于读操作较多的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锁机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