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地址是互联网中最广泛使用的网络层标识符,尽管逐渐被IPv6替代,但其构成和规则仍是网络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基本格式
- 长度:32位二进制数,通常分为4个8位组(每个组称为一个“字节”)。
- 表示方式: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每个字节转换为十进制(0-255),用点(
.
)分隔。- 示例:
192.168.1.1
(二进制形式: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
)。
- 示例:
2. 地址结构
IPv4地址由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组成,通过子网掩码或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划分:
- 网络部分:标识设备所属的网络。
- 主机部分:标识网络中的具体设备。
- 子网掩码:与IP地址配对,用二进制
1
标识网络部分,0
标识主机部分。- 示例:IP
192.168.1.1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网络号192.168.1.0
,主机号10
。
- 示例:IP
- CIDR表示法:用斜杠后跟网络前缀长度(例如
192.168.1.0/24
)。
3. 地址分类
IPv4地址按用途和范围分为五类:
类别 | 范围 | 默认子网掩码 | 用途 |
---|---|---|---|
A类 | 1.0.0.0 - 126.255.255.255 | 255.0.0.0 (/8) | 大型网络(政府、跨国企业) |
B类 | 128.0.0.0 - 191.255.255.255 | 255.255.0.0 (/16) | 中型网络(大学、中型企业) |
C类 | 192.0.0.0 - 223.255.255.255 | 255.255.255.0 (/24) | 小型网络(家庭、办公室) |
D类 | 224.0.0.0 - 239.255.255.255 | 无 | 组播地址(一对多通信) |
E类 | 240.0.0.0 - 255.255.255.255 | 无 | 保留地址(实验或未来使用) |
4. 私有地址与公有地址
- 公有地址:全球唯一,由ISP分配,可直接访问互联网。
- 私有地址:用于局域网(LAN),不可在互联网路由,需通过NAT(网络地址转换)访问公网:
- A类私有地址:
10.0.0.0/8
- B类私有地址:
172.16.0.0/12
(范围172.16.0.0
-172.31.255.255
) - C类私有地址:
192.168.0.0/16
- A类私有地址:
5. 特殊地址
- 环回地址:
127.0.0.0/8
(通常用127.0.0.1
测试本地协议栈)。 - 本地链路地址(APIPA):
169.254.0.0/16
(当设备无法获取IP时自动分配)。 - 广播地址:
- 受限广播:
255.255.255.255
(仅在本网络内广播)。 - 定向广播:主机部分全为1,如
192.168.1.255
(向特定子网广播)。
- 受限广播:
6. 子网划分与CIDR
- 传统子网划分:通过借用主机位创建子网(如将
/24
划分为多个/30
子网)。 - CIDR:允许灵活分配网络前缀(例如
192.168.1.0/26
包含 64 个主机地址)。
7. 局限性
- 地址耗尽:32位地址仅支持约43亿个地址,已无法满足需求。
- NAT依赖:通过NAT将私有地址映射为公有地址,缓解地址短缺但增加复杂性。
- 安全性不足:缺乏原生加密支持(需依赖额外协议如IPsec)。
8. 示例对比
- IPv4地址:
192.168.1.10
(私有地址,子网掩码255.255.255.0
)。 - 公有地址:
203.0.113.5
(全球唯一,可通过互联网访问)。
9. 与IPv6的关键区别
特性 | IPv4 | IPv6 |
---|---|---|
地址长度 | 32位(约43亿地址) | 128位(约3.4×10³⁸地址) |
表示方式 | 点分十进制(如 192.168.1.1 ) | 十六进制冒号分隔(如 2001:db8::1 ) |
地址类型 | 分类(A/B/C/D/E) | 无类别,基于前缀长度 |
广播 | 支持广播地址 | 无广播,仅组播(Multicast) |
自动配置 | 依赖DHCP | 支持SLAAC(无状态自动配置) |
IPv4作为互联网的基石,尽管逐渐被IPv6取代,但其设计理念(如子网划分、NAT)仍深刻影响现代网络架构。理解IPv4的构成是掌握网络技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