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
基本上所有书籍对维度模型的表述都是有了维度和业务过程之后, 构建总线矩阵,进行开发。
很少有书籍系统阐述 业务过程和维度怎么来的。为什么呢?
2 .猜测
有了业务过程和维度后, 后续的都是可以标准化的流程。
怎么获得业务过程,可能收环境和当事人背景影响,不好标准化。
3. 歧义
业务过程到底怎么来的?
是可以一个一个的往总线矩阵补充,然后合并成数据仓库。 还是在最开始就对宏观业务有一个抽象,业务过程是宏观业务中,边界清楚的一块。
有了总线矩阵之后,分布式开发,然后多个业务过程通过一致性维度拼成数据仓库这个没意见。但是总线矩阵能这么从下到上的迭代吗?
谁这块有理解,指教一下,谢谢
4. 个人感悟
就跟画画一样, 老师上课时可以举个例子,然后告诉学生该怎么画。学生毕业后想画啥,跟老师一毛钱关系没有。
维度模型也是,最终目的是用数据描述建模人员脑中的业务。 kimball 老师只能举一些例子告诉你怎么用维度模型描述已经定义好的业务, 具体你脑中的业务怎么来的是什么,只有一些通用建议,其实跟kimball老师关系不大。
业务,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呢,维度建模方法论是什么,是对建模人员脑中的业务进行用数据进行描述的一种方法 。
这个已知业务是什么,怎么来的,和维度模型方法论没关系,维度模型方法论就是一个纯函数。
这个已知业务应该是公司内沟通妥协抽象总结来的,统一视角。
过一阵再折腾一遍,可能结果还不一样。
所以呢, 维度模型分三步
- 确定要做啥, 或者确定要做啥后,才评估用维度模型方法论。可以借鉴一些kimball的通用建议,但是这个很主观, 和维度模型方法论关系不大。 千万别觉得这部没维度模型不行,100年前没有维度模型, 100年后也不见得还有人用维度模型, 但是要做啥还得做。
- 把要做的东西用维度模型方法论拆分成维度和业务过程,构建总线矩阵。
- 落地开发。
所以呢, 个人觉得, 维度模型开发前, 画总线矩阵前, 要对业务有清晰全面的认知,然后按照维度模型的方法论去建设仓库。 而不是一知半解时, 就对片面的东西开始进行维度模型建设。
或者做一个指标: 从开始到结束,业务过程定义进行改变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