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编程思想(一)--对象导论

抽象发展过程:

汇编语言,是对底层机器语言的轻微抽象。

命令式语言(如c),对汇编语言的抽象

早期编程语言(如LISP,APL),对待解决问题进行建模

面向对象的语言,通过建立与问题相对应的对象来解决问题。

 

第一个成功的面向对象语言(smalltalk)的基本特性:

1、万物皆对象。即,每个事物都有属性和作用。事物可以定义为类,属性可以定义为类中的变量,作用可以定义为类中的方法。

2、程序是对象的集合,他们通过发送消息(调用方法)来告知彼此要做什么。

3、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由其他对象所构成的存储。即,每个对象可以包含其他对象的引用,形成组合。

4、每个对象都拥有其类型。一个类就是一种数据类型。对象是类的实例,一种数据类型的实例。一个类就是一种数据类型

5、同一特定类型的所有对象都可以接受同样的消息。

 

什么是类:

类是一种数据类型,是对实际事物的抽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不用局限于基本数据类型,而创造我们想要的类型来适应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我们的程序更易(被人)理解。

类的实现:

光定义数据类型还不够,还需要实现它(创建一个实例,即对象)。就“像”你定义了一个int类型,但你不能直接使用int写程序,你需要实现int,即定义inta = 1;而你能使用的就是这个a(实例),而不是int。

 

而一个类不只有变量(属性),还有方法(行为)。而这些方法是由对象的接口(interface)定义的。

 

在进行程序设计或读程序时,最好将对象当成服务提供者。

第一,这样可以更好的让你对事物进行抽象,软件提供服务,而对象给软件提供服务。

第二,可以提高对象的内聚性,即高度相关的事物都在同一对象中。低耦合,高内聚是程序设计的基本质量要求。

 

为什么要隐藏具体实现?

就好比int,你不需要关心它是如何实现的,你只需要使用它。

防止类被修改,从而导致出现bug。

类创建者只需要在保持接口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修改类的实现。

 

由此出现了访问控制:

private:只允许在该类的内部使用,其他都不可用,甚至是子类。

public:对任何人可用。

protect:只对该类和该类的子类的内部使用。

default:若不加修饰符,则是该类型,代表只在该包内可用。

 

类的复用:

1、创建实例。

2、使用组合,即在一个类中包含其他类的引用。(应该首先考虑组合)

3、使用继承。

 

继承的由来:

在创建一个类之后,如果有一个新的类与这个类相似,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创建一遍。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把相同的部分提取出来,新建一个类,然后这两个类继承这个提取出来的类,即拥有基类的所有成员和接口。提取出来的类就是基类(父类),继承出来的类就是导出类(子类)。

 

向上转型:子类转为父类

向下转型:父类转为子类

 

基类和导出类往往会有差异,可以有两种方法来实现这种差异

1、在导出类中添加新方法。子类与父类之间的关系:is like a 关系

2、重写基类的方法--覆盖。子类与父类之间的关系:is a关系

 

什么是多态:

即将子类当成父类看待,向上转型。例如父类是几何形,子类是圆形,那么就是把圆形当成几何形来用。

为什么要多态:

在使用多态后,我们可以写出不依赖特定类型的代码。例如,我们只需关心几何形的接口,如绘制。而不需要关心其子类圆形的具体实现。如果我们还有其他几何形,那么我们只需要继承几何形这个父类,然后重写方法。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扩展性。

实现多态的问题:

如果要调用泛化的基类的方法,那么在编译期间,编译器是不知道应该执行哪段代码的。

例如几何形中有这样一个方法

void doSomething(Shape shape) {

shape.create();

}

编译器期望的编译结果是调用父类Shape的create()方法。然而实际上可能传过来的是子类圆形,希望调用的是圆形的create()方法。

以前的编译器的编译模式:

前期绑定:即在编译期间就确定所要调用的方法。

Java所采用的的编译模式:

后期绑定(动态绑定):在程序调用这个方法时才会真正确定是哪个方法。

 

Java采用单一继承结构

所有对象都有一个共用接口,都可以算是相同的基本类型。

都具备某些功能,比如说可以被垃圾收集装置收集,比如说反射。

 

为什么要有容器:

在实际中我们往往一开始不知道有多少个对象(运行时才会知道),这样我们就不能创建出定长的数组。这就需要一个随时可以改变大小的容器。

容器为什么有这么多种:

不同的容器有不同的作用与特性。使用于不同的场合。

 

什么是泛型:

List<Shape> list = newArrayList<Shape>();

这个<...>就是泛型。通过泛型我们可以指定容器只能装取Shape类型的对象。

为什么要有泛型:

在泛型出现之前,容器中装的都是Object类型。由于所有对象都是Object的子类,所以都可以放入容器中。然而在取出容器后,需要对Object进行向下转型才能获得我们存进容器的类型。

而除非我们知道所要转型的类型,向下转型几乎是不安全的。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存进容器时的类型。

向下转型和运行时的检查需要额外的程序运行时间,也需要程序员付出更多的心血。

因此,泛型出现了。

 

Java如何创建对象:

Java把内存分为

heap(堆):存放new出来的对象

stack(栈):存放局部变量

data segment(静态变量区):存放static(静态)变量

code segment(代码区):存放代码

Java在heap(堆)中动态创建对象。即,直到运行时才知道需要多少对象,他们的生命周期,具体类型。

然而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即编译器不会知道对象的生命周期,不能手动释放内存。所以Java使用了垃圾收集机制,即自动的处理内存释放问题。这是建立在单根继承Object和只能在heap(堆)上建立对象的基础上的。

 

异常处理:

专门用来处理错误的一种机制,必须处理。Java内建异常处理。异常处理相当于程序有两条线,一条是正常线,一条是异常线。当异常发生时,程序就会从主线跳至异常线。所以异常线不会对主线产生影响。

 

并发编程:

人们经常想要程序在同一时刻处理多个任务。即程序能够停下当前任务,执行其他任务,其他任务执行完成后再回到原先任务中。

在早期,程序员利用底层硬件知识,中断来编写这样的程序。但这种做法难度大,而且不同机器底层不同,不易移植。

但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只是想同时运行多个的程序,从而提高程序的响应能力。在程序中,这些彼此独立运行的部分称为线程,上述概念称为“并发”。

但是使用线程会产生一个问题,即,共享资源可能会被多个同时运行的线程所修改,从而产生数据错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