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怀进鹏透露中国即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这一信号预示着 AI 技术将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当 DeepSeek 等生成式 AI 能辅助完成论文初稿、代码编写时,大学生群体正站在技术浪潮的浪尖。如何在 AI 重塑教育生态的进程中把握机遇,成为摆在当代青年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AI 重构教育生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驾驭
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模式正在被打破。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观察到,85% 的大学生在学习中使用过 AI 工具,但仅有 12% 能将其转化为深度思考的助力。这种矛盾凸显了教育模式转型的迫切性。
重庆谢家湾学校的刘希娅代表提出 "泛在学习" 理念,主张利用 AI 创造多样化学习场景。例如,在量子力学课程中,AI 可实时分析学生的知识图谱,推送三维动态模型和实验视频,使学习效率提升 63%。这种自适应学习系统正在重塑知识获取方式,但关键在于如何将技术工具转化为思维训练的助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杨其峰代表强调,防止过度依赖需要多方协同。高校应建立 "AI 素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例如,在文献综述训练中,要求学生不仅使用 AI 提取数据,还要对算法逻辑进行溯源分析,这种 "人机协同" 模式正在清华、浙大等高校试点推行。
二、学习革命:构建 AI 驱动的认知升级路径
在飞书平台与 DeepSeek 的协同实践中,AI 工具展现出惊人的赋能潜力。建筑系学生通过 VR 建模系统,输入 "后现代图书馆设计" 需求即可获得包含结构计算的数字化原型;医学专业的文献管理系统能在 10 分钟内解析 200 篇论文,生成研究方法对比报告。这些工具正在改变 "学习" 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