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转载的大佬的文章,并不是自己所写。
作者:HRADPX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e2d0b912d0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前言
阅读前请先阅读内存管理基础。从本文开始就介绍不连续分配的几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连续分配:为用户进程分配的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
非连续分配:为用户进程分配的是一些分散的内存空间。
1 将连续分配改造成非连续分配版本
假设进程A的大小为23MB,但是每个分区的大小只有10MB,如果进程只能占用一个分区,显然是放不下的。
解决思路:如果允许进程占用多个分区,那么可以把进程拆分成10MB + 10MB + 3MB三个部分,再把这三个部分别放在三个分区中(这些分区不要求连续)…
进程A最后的一部分只有3MB,放入分区会产生一个7MB大小的内部碎片。
如果将每个分区的设为2MB,那么进程A就会拆成11 * 2MB + 1MB共12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1MB不会占满分区,会产生1MB碎片。
显然,如果把分区设置的更小一点,内部碎片会更小,内存利用率会更高。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思想:把内存划分为一个个相等的小分区,再按照分区的大小将进程拆分成一个个小部分。
2 分页存储
将内存空间分为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分区(如每个分区4KB,每个分区就是一个“页框”,或称“内存块”、“物理块”。每个页框有一个编号,即“页框号”,或“内存块号”、“物理块号”,页框号从0开始)。将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也分为与页框大小相等的一个个区域,称为页面或页。页框的大小不能太大,否则可能会产生过大的内存碎片。
操作系统以页框为单位为各个进程分配内存空间。进程的每个页面分别放入一个页框中,即进程的页面和内存的页框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各个页面不必连续存放,也不必按先后顺序,可以放在不相邻的各个页框中。
3 地址转换
进程分页后,进程的各个页面可以放在不连续的页框中,所以如何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的地址的转换?
如下图,将下面的进程分页,假设每页大小为50B,那么就分为4个页面。
指令1需要访问逻辑地址为80的单元,逻辑地址为80的内存单元在1号页,如果1号页在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为450,逻辑地址为80的内存单元相对于该页的起始地址而言,偏移量为30,所以实际物理地址 = 450 + 30 = 480。
所以要将逻辑地址转化为实际地址需要:
(1) 要算出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
(2) 要知道该页号对应的页面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3) 计算出逻辑地址在页面内的偏移量。
(4) 物理地址 = 页面起始地址 + 偏移量。
手动计算方法:
页号 = 逻辑地址 / 页面长度(取整数部分)。
页内偏移量= 逻辑地址 % 页面长度
页面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操作系统需要用某种数据结构记录进程各个页面的起始位置。
对于计算机,通常将页面的大小划分为2的整数次幂。假设用32个二进制位表示逻辑地址,页面大小为取212B = 4096B = 4KB。
如逻辑地址2,用二进制表示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前24位二进制对应的十进制值就是逻辑地址2对应的页号,即0号页,而后12二进制位对应的十进制值就是偏移量。如果0号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为X,那么逻辑地址2对应的物理地址就是 X + 2.
同理,逻辑地址4097,用二进制表示00000000 00000000 00010000 00000001,前24位二进制对应的十进制值就是逻辑地址4097对应的页号,即1号页,而后12二进制位对应的十进制值就是偏移量。如果0号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为Y,那么逻辑地址4097对应的物理地址就是 Y + 1.
结论:如果每个页面的大小为2kB,用二进制表示逻辑地址,则末尾的K位表示页内偏移量,其余部分就是页号。
因此,如果让每个页面的大小为2的整数次幂,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的得出一个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和页内偏移量。
如果一个页面的大小为2KB,那分页存储管理的逻辑地址结构为:
地址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表示页号,后一个部分表示页内偏移量W。
4 页表
在知道如何计算页号和偏移量后,要计算实际的物理地址,还需要知道页号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如何知道每个页面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操作系统要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页表。
(1) 一个进程对应一张页表。
(2) 进程的每一页对应一个页表项。
(3) 每个页表项由页号和块号组成。
(4) 页表记录进程页面和实际存放的内存块之间的对应关系。
(5) 每个页表项的长度都是相同的,页号是隐含的(下小节)。
按照之前的方法计算出逻辑地址所对应的页号N,然后根据页表区查询实际的内存块号M,由于每个内存块号的大小都是相等的,所以实际地址 = M * 内存块大小 + 偏移量。
5 页号隐含
在实际上,页表中是没有页号的,那怎么找到实际对应的内存块号呢?
假设某系统物理内存大小为4GB,页面大小为4KB,则每个页表项至少应该占用多少字节?
4GB = 232B,4KB = 212B。
因此4GB的内存一共被分为232/212 = 220个内存块,所以页表中块号的值是0~220-1。那么如果用二进制要表示最大的块号220-1需要20个二进制位,所以至少需要3个字节(24个二进制位)。
各页表项会按顺序连续地址存放在内存中,如果该页表在内存中存放的地址为X,则M号页对应的页表项存放的地址为:X + M * 3.
因此,页表的页号可以是隐含的。只需要知道页表存放的起始地址和页表项长度,即可找到各个页号对应的页表项存放的位置,找到位置后就可以读取该位置的值,即实际内存块号。
举个例子,如果按照逻辑地址计算出了偏移量为20,页号为1,页表中的页号是隐藏的,那么根据页表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20(假设的值),以及页表项长度为3个字节,那么页号为1所对应的实际内存块号的值所在的地址就是:20 + 3 * 1 = 23的位置,然后在23这个地址位置存放的就是实际内存块号,如果内存块号是4的话,那么实际地址就是: 4 * 页面大小(4096B) + 20 = 16404。
6 基本分页小结
7 基本地址变换结构
基本地址变换结构可以借助进程的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通常在系统中设置一个页表寄存器(PTR Page-Table Register),存放页表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F和页表长度M。
进程在未执行时,页表的起址和页表长度放在进程控制块(PCB)中,当进程被调度时,操作系统内核会把它们放在页表寄存器中。
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变换的过程:
(1) 计算页号P和页内偏移量W。
(2) 比较页号P和页表长度M,如果P>= M,则会抛出越界异常。
(3) 页表中页号P对应的页表项地址 = 页表始址 + 页号 * 页表项长度,取出该页表项内容b,即内存块号。
(4) 计算实际物理地址 = b * L + W 。
比较页表长度,页表项长度和页面大小三个概念:
(1) 页面大小指一个页面占多大的内存空间。
(2) 页表长度是指页表最多能有多少个页表项。
(3) 页表项长度指每个页表项所占用的内存大小。
在分页存储管理(页式管理)系统中,只要确定了每个页面的大小,逻辑地址结构就确定了。因此,页式管理中地址是一维的。即只要给出一个逻辑地址,系统就可以自动算出页号、页内偏移量两个部分,并不需要显示告系统这个逻辑地址中,页内偏移量占多少位。
基本地址变换结构需要访问两次内存:第一次访问内存查找页表;第二次访问物理内存对应的内存单元。
8 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结构
8.1 局部性原理
对于上图,会很频繁地访问10号块中的指令、23号块。
时间局部性:如果执行了程序中的某条指令,那么不久后这条指令很有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过,不久之后该数据很有可能再次被访问。(因此程序中存在大量循环)。
空间局限性: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很有可能被访问。(因为很多数据在内存中都是连续存放的。如上面的数组,每次循环一次都会访问邻近的下一个元素地址)。
在基本地址变换机构中,每次访问一个逻辑地址,都需要查询内幕才能中的页表。由于局部性原理,可能连续很多次查找到的都是一个页表项。既然如此,就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减少访问页表的次数——快表。
8.2 快表
快表,又称联想寄存器(TLB),是一种访问速度比内存快很多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存储当前访问的若干页表项,以加速地址变换的过程。与此对应,内存中的页表常称为慢表。
快表的地址包换过程:
(1) CPU给出逻辑地址,由某个硬件算得页号、页内偏移量,将页号与快表中的所有页号进行比较。
(2) 如果找到匹配的页号,说明要访问的页表项在快表中有副本,则直接从中取出该页对应的内存块号,再根据内存块号中与页内偏移量算地物理地址。最后访问该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单元。因此如果快表命中,则访问某个逻辑地址只需一次访问内存即可。
(3) 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页号,则就需要访问页表,需要两次访问内存,在第一次访问内存查询得到页号后,需要将页号添加到快表中,以便后面再次被访问。如果快表已满,则必须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旧的页表项进行替换。
由于查询快表比查询页表的速度快很多,因此只要快表命中,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因为局部性原理,一般来说快表的命中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例如,某系统使用基本分页存储管理,并采用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机构,访问一次快表耗时1us,访问内存耗时100us,若快表的命中率为90%,则访问一个逻辑地址的平均耗时是多少?
(1 + 100) * 0.9 + (1 + 100 +100) * 0.1 = 111us。
若没有使用快表则访问耗时:100 + 100 = 200us。
可见引入快表机制,访问速度可以提高近一倍。
9 小结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