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排序原理分析与java代码实现

1、选择排序改进了冒泡排序,将必要的交换次数 O(N^2 )减少到 O(N)次(理解选择排序可以先看一下我的上一篇冒泡排序的博客)不幸的是比较次数仍然保持为 O(N^2 )。然而,选择排序仍然为大记录量的排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因为这些大量的记录需要在内存中移动,这就使交换的时间和比较的时间相比起来,交换的时间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在 Java 语言中不是这种情况,Java 中只是改变了引用位置,而实际对象的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

选择排序原理即:在选择排序中,不再只比较两个相邻的数据。因此需要记录下某一个数据的下标,进行选择排序就是把所有的数据扫描一遍,从中挑出(按从小到大排序)最小的一个数据,这个最小的数据和最左端下标为0的数据交换位置。之后再次扫描数据,从下标为1开始,还是挑出最小的然后和1号位置进行交换,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数据都排定。而程序中需要有一个标识变量来标识每次挑出最小数据的下标。

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1; i++) {

            int temp = i;

            for (int j = i+1; j < array.length; j++) {

                if (array[temp] > array[j]) {

                    temp = j;

                }

            }

            int t = array[temp];

            array[temp] = array[i];

            array[i] = t;

        }

        return array;

    }

}

3、效率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执行了相同次数的比较:N*(N-1)/2。对于 10 个数据项,需要 45 次比较。然而,10 个数据项只需要少于 10次交换。对于 100 个数据项,需要 4950 次比较,但只进行了不到 100 次的交换。N 值很大时,比较次数是主要的,所以结论是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一样运行了 O(N^2)时间。但是,选择排序无疑更快,因为它进行的交换少得多。当 N 值较小时,特别是如果交换的时间级比比较的时间级大得多时,选择排序实际上是相当快的。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