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原理及优化

1、mysql逻辑架构

è¿éåå¾çæè¿°

MySQL逻辑架构分四层

连接层、服务层、引擎层、存储层

首先,我们对该图中的各个模块做一简单介绍: 

1、Connectors 
  指的是不同语言中与SQL的交互。  

2、Connection Pool 
  管理缓冲用户连接,线程处理等需要缓存的需求。负责监听对 MySQL Server 的各种请求,接收连接请求,转发所有连接请求到线程管理模块。每一个连接上 MySQL Server 的客户端请求都会被分配(或创建)一个连接线程为其单独服务。而连接线程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 MySQL Server 与客户端的通信,接受客户端的命令请求,传递 Server 端的结果信息等。线程管理模块则负责管理维护这些连接线程。包括线程的创建,线程的 cache 等。

3、 Management Serveices & Utilities 
  系统管理和控制工具。

4、 SQL Interface 
  接受用户的SQL命令,并且返回用户需要查询的结果。    

5、 Parser 
  SQL命令传递到解析器的时候会被解析器验证和解析。解析器是由Lex和YACC实现的,是一个很长的脚本。在 MySQL中我们习惯将所有 Client 端发送给 Server 端的命令都称为 query ,在 MySQL Server 里面,连接线程接收到客户端的一个 Query 后,会直接将该 query 传递给专门负责将各种 Query 进行分类然后转发给各个对应的处理模块。 
主要功能: 
  a 、 将SQL语句进行语义和语法的分析,分解成数据结构,然后按照不同的操作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做出针对性的转发到后续步骤,以后SQL语句的传递和处理就是基于这个结构的; 
  b、 如果在分解构成中遇到错误,那么就说明这个sql语句是不合理的。

6、 Optimizer 
  查询优化器:SQL语句在查询之前会使用查询优化器对查询进行优化。就是优化客户端请求query,根据客户端请求的 query 语句,和数据库中的一些统计信息,在一系列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最优的策略,告诉后面的程序如何取得这个 query 语句的结果。 
  使用的是“选取-投影-联接”策略进行查询: 
用一个例子就可以理解: select uid,name from user where gender = 1; 
这个select 查询先根据where 语句进行选取,而不是先将表全部查询出来以后再进行gender过滤;然后根据uid和name进行属性投影,而不是将属性全部取出以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将这两个查询条件联接起来生成最终查询结果。

7 、Cache和Buffer 
  查询缓存:主要功能是将客户端提交 给MySQL 的 Select 类 query 请求的返回结果集 cache 到内存中,与该 query 的一个 hash 值 做一个对应。该 query 所取数据的基表发生任何数据的变化之后, MySQL 会自动使该 query 的Cache 失效。在读写比例非常高的应用系统中, Query Cache 对性能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当然它对内存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查询缓存有命中的查询结果,查询语句就可以直接去查询缓存中取数据。这个缓存机制是由一系列小缓存组成的。比如表缓存,记录缓存,key缓存,权限缓存等。

8 、存储引擎接口 
  MySQL区别于其他数据库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插件式的表存储引擎。MySQL插件式的存储引擎架构提供了一系列标准的管理和服务支持,这些标准与存储引擎本身无关,可能是每个数据库系统本身都必需的,如SQL分析器和优化器等,而存储引擎是底层物理结构的实现,每个存储引擎开发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开发。 
注意:存储引擎是基于表的,而不是数据库。
 

2、数据库的工作流程

在这里,我从数据库架构的三个层面分别介绍数据库的工作流程: 
最上层:客户端连接 
  1、连接处理:客户端同数据库服务层建立TCP连接,连接管理模块会建立连接,并请求一个连接线程。如果连接池中有空闲的连接线程,则分配给这个连接,如果没有,在没有超过最大连接数的情况下,创建新的连接线程负责这个客户端。 
   
  2、授权认证:在真正的操作之前,还需要调用用户模块进行授权检查,来验证用户是否有权限。通过后,方才提供服务,连接线程开始接收并处理来自客户端的SQL语句。

第二层:核心服务 
  1、连接线程接收到SQL语句之后,将语句交给SQL语句解析模块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2、如果是一个查询语句,则可以先看查询缓存中是否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可以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3、如果查询缓存中没有结果,就需要真的查询数据库引擎层了,于是发给SQL优化器,进行查询的优化。如果是表变更,则分别交给insert、update、delete、create、alter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第三层:数据库引擎层 
  1、打开表,如果需要的话获取相应的锁。 
   
  2、先查询缓存页中有没有相应的数据,如果有则可以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就要从磁盘上去读取。

  3、当在磁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之后,则会加载到缓存中来,从而使得后面的查询更加高效,由于内存有限,多采用变通的LRU表来管理缓存页,保证缓存的都是经常访问的数据。

最后,获取数据后返回给客户端,关闭连接,释放连接线程。

3、MySQL存储引擎

查看MySQL中现在提供的存储引擎:

show engines;

查看MySQL现在默认使用的存储引擎:

show variables like '%storage_engine%';

查看某表使用的存储引擎:

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1、MySQL默认存储引擎的变迁

在MySQL 5.1之前的版本中,默认的搜索引擎是MyISAM,从MySQL 5.5之后的版本中,默认的搜索引擎变更为InnoDB。

2、MyISAM与InnoDB存储引擎的主要特点

特点MyISAMMemoryInnoDB
存储限制没有64TB
事务安全  支持
锁机制表锁表锁行锁
B树索引支持支持支持
哈希索引 支持支持
全文索引支持  
集群索引  支持
数据缓存 支持支持
索引缓存支持支持支持
数据可压缩支持  
空间使用N/A
内存使用中等
批量插入的速度
支持外键  支持

MyISAM存储引擎的特点是:表级锁、不支持事务和全文索引,适合一些CMS内容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但是使用大并发、重负荷生产系统上,表锁结构的特性就显得力不从心;

以下是MySQL 5.7 MyISAM存储引擎的版本特性:

InnoDB存储引擎的特点是:行级锁、事务安全(ACID兼容)、支持外键、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5.6.4以后版本开始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InnoDB存储引擎提供了具有提交、回滚和崩溃恢复能力的事务安全存储引擎。InnoDB是为处理巨大量时拥有最大性能而设计的。它的CPU效率可能是任何其他基于磁盘的关系数据库引擎所不能匹敌的。

以下是MySQL 5.7 InnoDB存储引擎的版本特性:

注意:

InnoDB表的行锁也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例如update table set num=1 where name like “a%”

两种类型最主要的差别就是InnoDB支持事务处理与外键和行级锁。而MyISAM不支持。所以MyISAM往往就容易被人认为只适合在小项目中使用。

3、MyISAM与InnoDB性能测试

 

 

下边两张图是官方提供的MyISAM与InnoDB的压力测试结果

可以看出,随着CPU核数的增加,InnoDB的吞吐量反而越好,而MyISAM,其吞吐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显然,MyISAM的表锁定机制降低了读和写的吞吐量。

4、事务支持与否

MyISAM是一种非事务性的引擎,使得MyISAM引擎的MySQL可以提供高速存储和检索,以及全文搜索能力,适合数据仓库等查询频繁的应用;

InnoDB是事务安全的;

事务是一种高级的处理方式,如在一些列增删改中只要哪个出错还可以回滚还原,而MyISAM就不可以了。

5、MyISAM与InnoDB构成上的区别

(1)每个MyISAM在磁盘上存储成三个文件:

第一个文件的名字以表的名字开始,扩展名指出文件类型,.frm文件存储表定义。 
第二个文件是数据文件,其扩展名为.MYD (MYData)。 
第三个文件是索引文件,其扩展名是.MYI (MYIndex)。

(2)基于磁盘的资源是InnoDB表空间数据文件和它的日志文件,InnoDB 表的 大小只受限于操作系统文件的大小,一般为 2GB。

6、MyISAM与InnoDB表锁和行锁的解释

MySQL表级锁有两种模式:表共享读锁(Table Read Lock)和表独占写锁(Table Write Lock)。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MyISAM表进行读操作时,它不会阻塞其他用户对同一表的读请求,但会阻塞对同一表的写操作;而对MyISAM表的写操作,则会阻塞其他用户对同一表的读和写操作。

InnoDB行锁是通过给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即只有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InnoDB才使用行级锁,否则将使用表锁!行级锁在每次获取锁和释放锁的操作需要消耗比表锁更多的资源。在InnoDB两个事务发生死锁的时候,会计算出每个事务影响的行数,然后回滚行数少的那个事务。当锁定的场景中不涉及Innodb的时候,InnoDB是检测不到的。只能依靠锁定超时来解决。

7、是否保存数据库表中表的具体行数

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 时,InnoDB要扫描一遍整个表来计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要简单的读出保存好的行数即可。

注意的是,当count(*)语句包含where条件时,两种表的操作是一样的。也就是 上述“6”中介绍到的InnoDB使用表锁的一种情况。

8、如何选择

MyISAM适合:

  • (1)做很多count 的计算;
  • (2)插入不频繁,查询非常频繁,如果执行大量的SELECT,MyISAM是更好的选择;
  • (3)没有事务。

InnoDB适合:

  • (1)可靠性要求比较高,或者要求事务;
  • (2)表更新和查询都相当的频繁,并且表锁定的机会比较大的情况指定数据引擎的创建;
  • (3)如果你的数据执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应该使用InnoDB表;
  • (4)DELETE FROM table时,InnoDB不会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 删除;
  • (5)LOAD TABLE FROM MASTER操作对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表改成MyISAM表,导入数据后再改成InnoDB表,但是对于使用的额外的InnoDB特性(例如外键)的表不适用。

要注意,创建每个表格的代码是相同的,除了最后的 TYPE参数,这一参数用来指定数据引擎。

其他区别:

1、对于AUTO_INCREMENT类型的字段,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但是在MyISAM表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

2、DELETE FROM table时,InnoDB不会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删除。

3、LOAD TABLE FROMMASTER操作对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表改成MyISAM表,导入数据后再改成InnoDB表,但是对于使用的额外的InnoDB特性(例如外键)的表不适用。

4、 InnoDB存储引擎被完全与MySQL服务器整合,InnoDB存储引擎为在主内存中缓存数据和索引而维持它自己的缓冲池。

5、对于自增长的字段,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但是在MyISAM表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

6、清空整个表时,InnoDB是一行一行的删除,效率非常慢。MyISAM则会重建表。

4、mysql核心参数优化

1)、连接请求的变量 

-- 查询连接情况
show processlist;
-- 查看连接数的并发峰值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
-- 查看当前状态的连接数量
show status like '%connection%';
-- 查看最大连接数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 查看用户的最大连接数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

a、max_connections:针对所有的账号所有的客户端并行连接到MYSQL服务的最大并行连接数。简单说是指MYSQL服务能够同时接受的最大并行连接数。

b、max_user_connections : 针对某一个账号的所有客户端并行连接到MYSQL服务的最大并行连接数。简单说是指同一个账号能够同时连接到mysql服务的最大连接数。设置为0表示不限制。

c、max_connect_errors:针对某一个IP主机连接中断与mysql服务连接的次数,如果超过这个值,这个IP主机将会阻止从这个IP主机发送出去的连接请求。遇到这种情况,需执行flush hosts。

在 show global 里有个系统状态Max_used_connections,它是指从这次mysql服务启动到现在,同一时刻并行连接数的最大值。它不是指当前的连接情况,而是一个比较值。如果在过去某一个时刻,MYSQL服务同时有1000个请求连接过来,而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大的并发请求时,则Max_used_connections=1000.请注意与show variables 里的max_user_connections的区别。

(max_user_connections / max_connections) * 100(理想值约等于85%)
如果max_user_connections max_connections相同,那么就是max_connections值设置过低或者超过服务器的负载上限了,低于10%则设置过大了。

d、back_log  暂存的连接数量    ->>>类似 ThreadPoolExecutor  中的blockingQueue阻塞队列的作用

MySQL能够暂存的连接数量。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他就会起作用。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新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该堆栈数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不被接受连接资源。

e、wait_timeout和interative_timeout

wait_timeout:指的是mysql在关闭一个非交互的连接之前所要等待的秒数。wait_timeout:如果设置太小,那么连接关闭的就很快,从而使一些持久的连接不起作用,如果设置太大,容易造成连接打开时间过长,在show processlist时候,能看到很多的连接 一般希望wait_timeout尽可能低
       interactive_timeoutz:指的是mysql在关闭一个交互的连接之前所需要等待的秒数,比如我们在终端上进行mysql管理,使用的即使交互的连接,这时候,如果没有操作的时间超过了interactive_time设置的时间就会自动的断开,默认的是28800,可调优为7200。

2)、缓冲区变量

1、key_buffer_size  索引缓冲区的大小

      key_buffer_size指定索引缓冲区的大小,它决定索引处理的速度,尤其是索引读的速度,通过key_read_requests和        key_reads可以直到key_ba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默认时8M.
      可以通过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查看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buffer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key_buffer_size | 8388608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Key_read_requests | 6 |
| Key_reads | 3 |
+-------------------+-------+
2 rows in set (0.01 sec)

         一共有6个索引读取请求,有三个请求在内存中没有找到直接从硬盘中读取索引
         key_buffer_size只对myisam表起作用,即使不使用myisam表,但是内部的临时磁盘表是myisam表,也要使用该值。可以key_buffer_size=128M,重启mysql服务后生效

2、query_cache_size(查询缓存区)

使用查询缓冲,mysql将查询结果存放在缓冲区中,今后对于同样的select语句(区分大小写),将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结果。一个sql查询如果以select开头,那么mysql服务器将尝试对其使用查询缓存。
注:两个sql语句,只要想差哪怕是一个字符(列如大小写不一样;多一个空格等),那么这两个sql将使用不同的一个cache。
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Qcache%“;

mysql>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Qcache_free_blocks | 1 |
| Qcache_free_memory | 1031832 |
| Qcache_hits | 0 |
| Qcache_inserts | 0 |
| Qcache_lowmem_prunes | 0 |
| Qcache_not_cached | 0 |
|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 0 |
| Qcache_total_blocks | 1 |
+-------------------------+---------+
8 rows in set (0.00 sec)

Qcache_free_blocks:缓存中相邻内存块的个数。如果该值显示较大,则说明Query Cache 中的内存碎片较多了,FLUSH QUERY CACHE会对缓存中的碎片进行整理,从而得到一个空闲块。
注:当一个表被更新之后,和它相关的cache blocks将被free。但是这个block依然可能存在队列中,除非是在队列的尾部。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语句来清空free blocks
Qcache_free_memory:Query Cache 中目前剩余的内存大小。通过这个参数我们可以较为准确的观察出当前系统中的Query Cache 内存大小是否足够,是需要增加还是过多了。
Qcache_hits:表示有多少次命中缓存。我们主要可以通过该值来验证我们的查询缓存的效果。数字越大,缓存效果越理想。
Qcache_inserts:表示多少次未命中然后插入,意思是新来的SQL请求在缓存中未找到,不得不执行查询处理,执行查询处理后把结果insert到查询缓存中。这样的情况的次数越多,表示查询缓存应用到的比较少,效果也就不理想。当然系统刚启动后,查询缓存是空的,这很正常。
Qcache_lowmem_prunes:多少条Query 因为内存不足而被清除出Query Cache。通过“Qcache_lowmem_prunes”和“Qcache_free_memory”相互结合,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我们系统中Query Cache 的内存大小是否真的足够,是否非常频繁的出现因为内存不足而有Query 被换出。这个数字最好长时间来看;如果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就表示可能碎片非常严重,或者内存很少。(上面的free_blocks和free_memory可以告诉您属于哪种情况)
Qcache_not_cached:不适合进行缓存的查询的数量,通常是由于这些查询不是 SELECT 语句或者用了now()之类的函数。
Qcache_queries_in_cache:当前Query Cache 中cache 的Query 数量;
Qcache_total_blocks:当前Query Cache 中的block 数量

我们再查询一下服务器关于query_cache的配置:

上图可以看出query_cache_type为off表示不缓存任何查询

各字段的解释:
query_cache_limit:超过此大小的查询将不缓存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缓存块的最小大小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的配置是一柄”双刃剑”,默认是4KB,设置值大对大数据查询有好处,但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查询,就容易造成内存碎片和浪费。
query_cache_size:查询缓存大小 (注:QC存储的最小单位是1024 byte,所以如果你设定了一个不是1024的倍数的值,这个值会被四舍五入到最接近当前值的等于1024的倍数的值。)

query_cache_type:缓存类型,决定缓存什么样的查询,注意这个值不能随便设置,必须设置为数字,可选项目以及说明如下:

如果设置为0,那么可以说,你的缓存根本就没有用,相当于禁用了。

如果设置为1,将会缓存所有的结果,除非你的select语句使用SQL_NO_CACHE禁用了查询缓存。

如果设置为2,则只缓存在select语句中通过SQL_CACHE指定需要缓存的查询。

修改/etc/my.cnf,配置完后的部分文件如下:

query_cache_size=256M

query_cache_type=1

保存文件,重新启动MYSQL服务,然后通过如下查询来验证是否真正开启了:

3、max_connect_errors

是一个mysql中与安全有关的计数器值,它负责阻止过多尝试失败的客户端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等情况,当超过指定次数,mysql服务器将禁止host的连接请求,直到mysql服务器重启或通过flush hosts命令清空此host的相关信息 max_connect_errors的值与性能并无太大关系。
修改/etc/my.cnf文件,在[mysqld]下面添加如下内容
max_connect_errors=20

修改完后重启mysql服务

4、sort_buffer_size
每个需要进行排序的线程分配该大小的一个缓冲区。增加这值加速ORDER BY 或GROUP BY操作,Sort_Buffer_Size并不是越大越好,由于是connection级的参数,过大的设置+高并发可能会耗尽系统内存资源。列如:500个连接将会消耗500*sort_buffer_size(2M)=1G内存
修改/etc/my.cnf文件,在[mysqld]下面添加如下:

sort_buffer_size=2M

5、max_allowed_packet=32M
mysql根据配置文件会限制,server接受的数据包大小。有时候大的插入和更新会受max_allowed_packet参数限制,导致写入或者更新失败,更大值是1GB,必须设置1024的倍数

6、join_buffer_size=2M
用于表间关联缓存的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个连接独享。

7、thread_cache_size = 300
服务器线程缓存,这个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当断开连接时,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以响应下一个客户而不是销毁(前提是缓存数未达上限),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通过比较 Connections 和 Threads_created 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设置规则如下:1GB 内存配置为8,2GB配置为16,3GB配置为32,4GB或更高内存,可配置更大。服务器处理此客户的线程将会缓存起来以响应下一个客户而不是销毁(前提是缓存数未达上限)

8.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对于InnoDB表来说,innodb_buffer_pool_size的作用就相当于key_buffer_size对于MyISAM表的作用一样。InnoDB使用该参数指定大小的内存来缓冲数据和索引。对于单独的MySQL数据库服务器,最大可以把该值设置成物理内存的80%。

<span style="color:#333333">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39;innodb_buffer_pool_size&#39;;</span>

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size

修改/etc/my.cnf文件,在[mysqld]下面添加如下内容

<span style="color:#333333">innodb_buffer_pool_size= 2048M</span>

重启MySQL Server进入后,查看设置已经生效。

9.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主要控制了innodb将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并flush磁盘的时间点,取值分别为0、1、2三个。0,表示当事务提交时,不做日志写入操作,而是每秒钟将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日志文件并flush磁盘一次;1,则在每秒钟或是每次事物的提交都会引起日志文件写入、flush磁盘的操作,确保了事务的ACID;设置为2,每次事务提交引起写入日志文件的动作,但每秒钟完成一次flush磁盘操作。

实际测试发现,该值对插入数据的速度影响非常大,设置为2时插入10000条记录只需要2秒,设置为0时只需要1秒,而设置为1时则需要229秒。因此,MySQL手册也建议尽量将插入操作合并成一个事务,这样可以大幅提高速度。

根据MySQL手册,在允许丢失最近部分事务的危险的前提下,可以把该值设为0或2。

10.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0
此参数用来设置innodb线程的并发数量,默认值为0表示不限制,若要设置则与服务器的CPU核数相同或是cpu的核数的2倍,建议用默认设置,一般为8.

11.innodb_log_buffer_size

此参数确定些日志文件所用的内存大小,以M为单位。缓冲区更大能提高性能,对于较大的事务,可以增大缓存大小。

innodb_log_buffer_size=32M

12. innodb_log_file_size = 50M

此参数确定数据日志文件的大小,以M为单位,更大的设置可以提高性能.

13.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为提高性能,MySQL可以以循环方式将日志文件写到多个文件。推荐设置为3

14.read_buffer_size = 1M
MySql 读入缓冲区大小。对表进行顺序扫描的请求将分配一个读入缓冲区,MySql会为它分配一段内存缓冲区。如果对表的顺序扫描请求非常频繁,并且你认为频繁扫描进行得太慢,可以通过增加该变量值以及内存缓冲区大小提高其性能。和 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个连接独享

15.read_rnd_buffer_size = 16M
MySql 的随机读(查询操作)缓冲区大小。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例如,按照排序顺序),将分配一个随机读缓存区。进行排序查询时,MySql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以避免磁盘搜索,提高查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数据,可适当调高该值。但MySql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发放该缓冲空间,所以应尽量适当设置该值,以避免内存开销过大。
注:顺序读是指根据索引的叶节点数据就能顺序地读取所需要的行数据。随机读是指一般需要根据辅助索引叶节点中的主键寻找实际行数据,而辅助索引和主键所在的数据段不同,因此访问方式是随机的。

16.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64M
批量插入数据缓存大小,可以有效提高插入效率,默认为8M

17、binary log

log-bin=/usr/local/mysql/data/mysql-bin

binlog_cache_size = 2M //为每个session 分配的内存,在事务过程中用来存储二进制日志的缓存, 提高记录bin-log的效率。没有什么大事务,dml也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小一点,如果事务大而且多,dml操作也频繁,则可以适当的调大一点。前者建议是--1M,后者建议是:即 2--4M

max_binlog_cache_size = 8M //表示的是binlog 能够使用的最大cache 内存大小

max_binlog_size= 512M //指定binlog日志文件的大小,如果当前的日志大小达到max_binlog_size,还会自动创建新的二进制日志。你不能将该变量设置为大于1GB或小于4096字节。默认值是1GB。在导入大容量的sql文件时,建议关闭sql_log_bin,否则硬盘扛不住,而且建议定期做删除。

expire_logs_days = 7 //定义了mysql清除过期日志的时间。

二进制日志自动删除的天数。默认值为0,表示“没有自动删除”。

mysqladmin flush-logs 也可以重新开始新的binarylog

18、缓冲池大小查询

SELECT @@innodb_buffer_pool_size/1024/1024/1024;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