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预检请求

近期在项目中发现浏览器发出的接口请求有时候会调用两次,第一次返回报跨域且鉴权未通过,第二次请求也失败。十分不解,

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由于预检测请求,相关资料如下
背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在调用后台接口的时候,会请求两次,如下图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第一次发送的就是preflight request(预检请求),那么这篇文章将讲一下,为什么要发预检请求,什么时候会发预检请求,预检请求都做了什么
一. 为什么要发预检请求
我们都知道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就是出于安全考虑,浏览器会限制从脚本发起的跨域HTTP请求,像XMLHttpRequest和Fetch都遵循同源策略。
浏览器限制跨域请求一般有两种方式:

  1. 浏览器限制发起跨域请求
  2. 跨域请求可以正常发起,但是返回的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了

一般浏览器都是第二种方式限制跨域请求,那就是说请求已到达服务器,并有可能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了操作,但是返回的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了,那么我们就获取不到返回结果,这是一次失败的请求,但是可能对数据库里的数据产生了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规范要求,对这种可能对服务器数据产生副作用的HTTP请求方法,浏览器必须先使用OPTIONS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从而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跨域请求:如果允许,就发送带数据的真实请求;如果不允许,则阻止发送带数据的真实请求。

二. 什么时候发预检请求
HTTP请求包括: 简单请求 和 需预检的请求

  1. 简单请求
    简单请求不会触发CORS预检请求,“简属于
    单请求”术语并不属于Fetch(其中定义了CORS)规范。
    若满足所有下述条件,则该请求可视为“简单请求”:
  • 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 GET
  • HEAD
  • POST
  • Content-Type: (仅当POST方法的Content-Type值等于下列之一才算做简单需求)
  • text/plain
  • multipart/form-data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1. 需预检的请求
    “需预检的请求”要求必须首先使用OPTIONS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到服务区,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预检请求”的使用,可以避免跨域请求对服务器的用户数据产生未预期的影响。

当请求满足下述任一条件时,即应首先发送预检请求:

  • 使用了下面任一 HTTP 方法:
  • PUT
  • DELETE
  • CONNECT
  • OPTIONS
  • TRACE
  • PATCH
  • 人为设置了对 CORS 安全的首部字段集合之外的其他首部字段。该集合为:
  • Accept
  • Accept-Language
  • Content-Language
  • Content-Type
  • DPR
  • Downlink
  • Save-Data
  • Viewport-Width
  • Width
  • Content-Type的值不属于下列之一: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multipart/form-data
  • text/plain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