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内AI领域突然杀出一匹黑马——Manus AI。这个自称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的产品,凭借"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核心能力,在技术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官网演示中,它能自动筛选简历、生成房产分析报告、甚至编写股票研究PPT,被网友戏称为"数字世界的私人助理"。但随着内测的展开,关于它的争议也开始浮出水面。
一、技术突围背后的故事
Manus的开发团队Monica.im颇为低调。创始人肖弘曾是企业服务领域的连续创业者,而技术负责人季逸超更是圈内传奇——这位90后天才少年早在2012年就开发出全球最快浏览器"猛犸"。团队将产品命名为"Manus",源自拉丁语"心智与手"的组合,意在强调AI从思考到执行的完整闭环。
技术架构上,Manus采用了多智能体协作系统,通过云端虚拟机环境实现任务分解与工具调用。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异步执行"能力:用户只需发送指令,系统便在后台持续运行,完成后通过通知推送结果。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AI实时交互的局限,让复杂任务处理成为可能。
在权威的GAIA基准测试中,Manus的表现确实亮眼,多项指标超越国际知名模型。但业内人士注意到,其核心功能高度依赖外部API和Python脚本生成,底层技术创新仍存在争议。
二、落地场景的喜与忧
从内测反馈来看,Manus在垂直领域展现出惊人潜力:
- 职场场景:HR部门用它筛选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