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pring中的注解@Scope("prototype")与@Scope("singleton")

本文深入解析Spring框架中singleton和prototype作用域的区别,阐述了它们如何影响bean实例的生命周期及内存管理,同时探讨了不同作用域在提升程序性能和适用场景上的考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浅谈Spring中的注解@Scope("prototype")与@Scope("singleton") 区别

一,使用过Spring的朋友们都知道,在配置xml文件中注册一个spring实例化Bean通过需要以下配置,那么其中的scope这个属性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

  <bean id="userVo" class="com.**.domain.UserVo" scope="singleton" init-method="init" destroy-    
    method="destory">
  </bean>

1、singleton
       当一个bean的作用域设置为singleton,那么Spring ioc容器中只会存在一个共享的bean实例,并且所有对bean的请求,只要id与我们bean定义的相匹配,则只会返回该bean的同一实例。换言之,当把一个bean作用域设置为singleton作时,Spring ioc容器只会创建该bean定义的唯一实例,这个单一实例会被存储到单例缓存(singleton cache)中,并且所有针对该bean的后续请求和引用都将返回被缓存的对象实例。(这里要注意的是singleton作用域和GOF设计模式中的单例是完全不同的,单例设计模式表示一个ClassLoader中只有一个Class存在,而这里的singleton则表示一个容器对应一个bean,也就是说当一个bean被标识为singleton时候,spring的ioc容器中只会存在一个该bean。)

2,prototype

       当一个bean的作用域设置为prototype,每一次请求(将其注入到另一个bean中,或者以程序的方式调用容器的getBean()方法)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实例,相当与一个new的操作。对于prototype作用域的bean,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Spring不能对一个作用域为prototype的bean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容器在初始化、配置、装饰或者是装配完一个prototype实例后,将它交给客户端,随后就对该prototype实例不闻不问了。不管何种作用域,容器都会调用所有对象的初始化生命周期回调方法,而对prototype而言,任何配置好的析构生命周期回调方法都将不会被调用。清除prototype作用域的对象并释放任何prototype bean所持有的昂贵资源,都是客户端代码的职责。(让Spring容器释放被singleton作用域bean占用资源的一种可行方式是,通过使用bean的后置处理器,该处理器持有要被清除的bean的引用。)

二,为什么要设计这2中作用域呢?这里总结了网友的结论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2条

1,用的地方相对少;

2,提高程序性能。

下面进行说明:1,只能说相对少,前台请求Action的情况需要prototype,Action不是线程安全的,要求在多线程环境下必须是一个线程对应一个独立的实例不能使用singleton。再比如如果你给你的Action中定义很多的属性,那么单例肯定会出现竞争访问的情况,如下:

@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
@Scope("prototype")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private static int a = 0; //静态
    private int b = 0;     //非静态
   
    @RequestMapping("/test")
    public void test() {
        a++;
        b++;
        System.out.println(a + " | " + b);
    }
}

打印结果:

单例 (singleton)

0 | 0

1 | 1

2 | 2

3 | 3

4 | 4

多例 (prototype)

0 | 0

1 | 0

2 | 0

3 | 0

4 | 0

通过以上结果再次证明了singleton只有一个实例;prototype每次重新请求都会new一个新的实例。

三,spring中scope属性值还总结:

1,singleton: 表示在spring容器中的单例,通过spring容器获得该bean时总是返回唯一的实例;
2,prototype:与单例模式相反,表示为每一个bean请求都会提供一个实例;
3,request:在请求范围内会为每一个来自客户端的网络请求提供一个实例,在请求完成后,bean会失效并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4,session:与请求范围类似,表示确保每个session中有个Bean的实例,在session过期后随之消失;
5,global-session:表示在全局会话内有效。

 

 

 

 

 

 

 

 

 

03-08
### Spring框架 `@Scope` 注解使用说明 #### 定义功能 `@Scope` 是Spring框架中用于指定bean作用域的注解,在Spring中,一个bean的作用域定义了该bean的生命周期和创建bean实例的上下文[^1]。通过此注解,开发者能够更加精细地控制Spring容器如何管理这些对象的生命期以及它们之间的共享行为。 #### 预定义的作用域 Spring 提供了几种预定义的作用域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 **单例(Singleton)**: 默认情况下所有的beans都是作为单例模式存在;即整个应用程序范围内只会有一个这样的bean实例。 - **原型(Prototype)**: 每次注入或者从Spring应用上下文中获取时都会创建新的bean实例[^5]。 对于Web环境特定的应用程序来说还有两种额外的选择: - **会话(Session)**: 在web应用里为每一个用户的session维持着单独的一份副本。 - **请求(Request)**: 对于每一次HTTP请求都重新生成一次bean实例[^3]。 #### 自定义作用域 除了上述提到的标准选项外,Spring也允许开发人员根据业务逻辑实现自己的自定义作用域。 #### 实现细节 当在类上标注了`@Scope`并设置了相应的参数之后,比如设置成`request`或`session`级别,则意味着每当有对应的事件发生(如收到http request),将会触发相应级别的bean初始化过程。此外,还可以配置代理模式(`proxyMode`)以解决某些特殊情况下AOP等方面的问题[^4]。 ```java @Component @Scope(value = WebApplicationContext.SCOPE_REQUEST, proxyMode = ScopedProxyMode.TARGET_CLASS) public class RequestScopedBean {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his.getClass()); public void logMessage(String message){ this.logger.info(message); } } ```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在一个组件中声明它具有请求范围,并启用了目标类别的代理机制以便正确处理依赖关系。 ####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果我的项目不是基于Web的应用怎么办? - 只要是在IoC容器内注册过的任何类型的Java应用程序都可以利用`@Scope`特性,只不过非Web环境下通常只需要考虑singletonprototype这两种基本形式即可。 2. 如何确保线程安全? - 当选择了像`session`或是`request`这样按需创建的新鲜实例的话,默认就是线程安全的因为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但对于那些长时间存活的对象则可能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并发访问冲突的发生。 3. 是否可以在运行期间改变某个已存在的bean的作用域? - 不可以直接修改已经加载到内存里的bean定义属性,但是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动态调整新加入系统的bean的行为特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