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距离矢量型协议)学习笔记

  • 动态路由协议:

    1. 距离矢量型协议:RIP、IGRP
    2. 链路状态型:OSPF、ISI-IS
    3. 混合型:EIGRP(思科专用)
  • 路由表:由若干路由信息(路由项)组成

  • 收敛:动态路由协议交换并且更新路由表信息,最终达到平衡,也就是路由表信息交换完毕的过程

  • 收敛时间:路由表信息交换完毕的时间

  • 动态路由协议RIP(应用层协议):

    1. 默认30s更新一次路由表信息,RIPV1采用全网广播的形式发送路由信息,RIPV2采用组播的形式(运行了RIPV2这个协议的路由器会自动加入这个组)

    2. 首先每个路由器发送一个RIP组播请求包,然后每30S发送一次路由表更新包

    3. rip 进程号:路由器开辟一个进程,这个进程的进程号是设定的进程号,该进程用来跑rip协议(系统视图)

      • verfy-source:修改协议版本
      • version 2:修改协议版本为2版本
      • network IP网络地址的主类:该路由器通过rip协议组播指定网络地址的路由条目
      • [AR1-rip-1]summary always :开启进程级别的自动汇总
      • [AR1-rip-1]undo summary:关闭自动汇总
    4. 路由表信息只会组播给自己的直连网络(默认情况下)

  • 在路由器下创建一个回环接口:[AR1]int LoopBack 接口号

  • 普通的路由环路:路由信息不停的传送,尽管路由器A知道了某一个网络1断开了,然后COST设置为16(表示这条路由信息无效),在把这条无效路由信息作为更新包发给路由器B之前,路由器B却还以为这个断开的网络1正常工作(以前收到网络1正常下,路由器A发送给B的断开网络1的路由信息),然后回复更新包给路由器A(让路由器A误以为这个网络还可以到达,虽然通过断开的那个接口不能到达断开的网络,但是以为通过另外一个接口到达路由器B还可以去断开的网络1)覆盖掉无效的路由信息,然后路由器A又把断开网络的有效路由信息作为更新包回复给路由器B,然后该路由信息不停的在A和B之间传递,COST值,也不断增加,最后传输数据包的时候,如果这个数据包要去网络1,那么它会在路由器A和B之间徘徊,形成一个环路,所以又称路由环路

  • RIP的缺点:

    1. 容易产生RIP路由环路(三层环路)
    2. 解决办法:
      • 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上发送出去的路由信息,不会在从这个接口上面接受这个路由信息(也就是从哪个接口上面学习到一个路由信息,就不会再从这个接口上面发送出去)
      • 最大跳数:路由信息可以被转发的条数,默认是16,超过之后,就删除
      • 路由中毒:最大跳数设置过大
      • 毒性逆转:它与水平分割相互抵抗,两者只能选择一种设置,从哪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从该接口回复更新包的时候,加上这个路由信息,COST(条数)设置为16,如果该路由信息代表的网络断开了,因为接收的路由器发现这个路由信息COST达到最大条数,也会被删除,从而不会造成路由环路
      • 触发跟新:网络环境一旦改变,马上更新路由信息
      • 保持失效定时器:路由信息,保存的时间,超过时间就会自动消除
  • RIPV1属于有类路由协议,RIPV2属于有类路由协议

  • RIP自动汇总:属于有类别,rip进程级别的路由聚合,必须在rip进程里面配置,在到达主类边界的时候才会自动汇总

    1. 自动汇总的一些问题:导致路由环路(关闭了水平分割等功能)和不连续子网问题
  • RIP手动汇总:属于无类别,必须在相应的接口里面设置,可以自己指定子网掩码,相关命令:

    1. [AR3-GigabitEthernet0/0/0]rip summary-address 172.16.0.0 255.255.252.0
  • 不连续子网:路由器的所有接口IP地址处于不同的主网,也可以理解为相同主网下的子网被另外一个主网分隔,反之就是连续子网

  • 边界路由器:路由器接口上的主类IP是不同的

    1. 主类边界:其实这个边界的问题是对于路由而言的,而不是对路由器而言的。即同一个链路出口,对于一个路由而言,可能是“主类网络边界”,但是对于另外一个路由而言,就不是主类网络边界了
    2. 举例说明:
      • R1----R2----R3 ;
        1. R1上有回环口 loopback 0 : 10.10.1.1/24 ; loopback 12 : 12.12.12.12/24
        2. R1 与 R2 之间的链路 IP 编址为:12.1.1.1、24
        3. 三个路由器运行 RIP 或者 EIGRP ,默认开启自动汇总。
        4. 结果是:
          • R1 将路由在端口(12.1.1.1)发送出去的时候,对 10.10.1.0/24进行汇总,成为:10.0.0.0/8
          • 因为 10.10.1.1/24这个链路是属于主类网络 10 的,而出端口这个IP地址属于主类网络 12 ;
          • 所以,此时该出口对于 10.10.1.0/24 而言,就是一个“主类网络边界”,所以进行自动汇总
          • R1 将路由 12.12.12.0/24 发送出去的时候,不会进行汇总,发送出去的依然是:12.12.12.0/24明细。
          • 因为出端口本身就是属于 12 这个主类网络的。所以这个端口对于 12.12.12.0/24而言,不能算做
          • 是“主类网络边界”,所以此时发送的是“路由原来的样子 12.12.12.0/24”,没有进行汇总!
  • RIP认证:设置在接口上面

    1. int 接口:
    2. rip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简答模式) cipher(加密密码) 输入的密码
    3. 密码是通过RIP请求包或者回复包里带过去认证的
    4. 同一个网段的认证密码必须设置为相同,只有一方设置了密码,或者双方密码设置不相同,都会导致数据链路上的路由信息无法被路由器接收,说白了,这个时候,路由信息还是在传输,只是不能被接收
    5. 当路由器在接口上面设置了RIP认证之后,更新包(回复包)必须带上正确的密码,才能和同一个网段的另外一个设置了RIP认证的路由器的接收
    6. 取消一方的接口的RIP认证之后,短时间内还是暂时在这两个接口之间传递数据,因为还保存了以前的路由信息,在30S(默认)之后,下一次更新包到达之后,取消RIP认证的路由器,相应的路由条目会被丢弃,然后导致无法在传输数据,同时没有取消RIP认证的路由器,通过该数据链路传输的路由信息也会被丢弃
  • RIPv1和RIPv2版本之间的一些比较:

    1. RIPv‘1发送路由更新时不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有类路由协议,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全网(并非当前网段)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2. RIPv2发送路由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属于无类路由协议,发送路由更新时,目标地址为组播地址:224.0.0.9,一般不会跨越路由器
    3. 负载均衡最大6条路径 (默认 = 4) 、使用跳数选择路径、每隔30秒进行路由表的更新、 有类的,更新包中不含掩码,不支持VLSM 、 广播更新、 不支持认证
    4. 是个无类的路由协议、组播(224.0.0.9)路由更新(不用广播)、支持 VLSM(在更新过程中发送掩码)、默认关闭自动汇总,支持手动汇总、支持 (MD5) 或者 纯文本认证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