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将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允许相同构建过程创建不同的表示。通过Computer类、抽象Builder类和具体实现ComputerBuilder类,以及Director类来协调构建过程,实现客户端与组装过程的解耦。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创建对象的算法应独立于对象的组件以及它们的组装方式,或当构建过程有不同的执行顺序产生不同结果时。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概述

建造者模式也被称为生产器模式,它是创建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型模式,其将构建复杂对象的过程和它的部件解耦,使得构建过程和部件的表示分离开来。

举个栗子

我们需要购买一台计算机,首先要求整改计算机的CPU,主板,或者其他部件都是什么牌子的,什么样的配置,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变化。但是这些部件组装成计算的过程是一样的,我们无需知道这些部件是怎么组装的,我们只需要提供相关部件的牌子和配置就可以了。对于这种就可以采用建造者模式,将部件和组装过程分离。使得构建过程和部件都可以自由扩展,两者之间的耦合也降到最低。

定义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造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我要组装一台计算机,计算机被抽象为Computer类,它有三个部件:CPU,主板,内存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String mCpu;
    private String mMainboard;
    private String mRam;

    public String getmCpu() {
        return mCpu;
    }

    public void setmCpu(String mCpu) {
        this.mCpu = mCpu;
    }

    public String getmMainboard() {
        return mMainboard;
    }

    public void setmMainboard(String mMainboard) {
        this.mMainboard = mMainboard;
    }

    public String getmRam() {
        return mRam;
    }

    public void setmRam(String mRam) {
        this.mRam = mRam;
    }
}

创建Builder类规范产品的组建

商家组装计算机有一套组装方法的模板,就是一个抽象的Builder类,其里面提供了安装CPU,主板和内存的方法,以及组装成计算机的create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ild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Cpu(String cpu);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MainBoard(String mainBoard);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Ram(String ram);
    public abstract Computer create();
}

商家实现了抽象的Builder类,ComputerBuilder类用于组装计算机,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ComputerBuilder extends Builder {
    private Computer mComputer = new Computer();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Cpu(String cpu) {
        mComputer.setmCpu(cpu);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MainBoard(String mainBoard) {
        mComputer.setmMainboard(mainBoard);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Ram(String ram) {
        mComputer.setmRam(ram);
    }

    @Override
    public Computer create() {
        return mComputer;
    }
}

统一组装过程

先安装主板,再安装CPU,最后安装内存并组成计算机:

public class Director  {
    Builder mBuilder = null;
    public Director(Builder builder){
        this.mBuilder = builder;
    }
    public Computer CreateComputer(String cpu,String mainBoard,String ram){
        //规范建造流程
        this.mBuilder.buildCpu(cpu);
        this.mBuilder.buildMainBoard(mainBoard);
        this.mBuilder.buildRam(ram);
        return mBuilder.create();
    }
}

客户端调用

我们只需要自己想要的CPU,主板和内存就可以了。至于商家怎么组装的我们不管。

public class CreateComp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uilder builder = new ComputerBuilder();
        Director director = new Director(builder);
        //组装计算机
        director.CreateComputer("i7","高级主板","256G内存");
    }
}

使用创建者的场景和优缺点

  • 使用场景
  1. 当创建复杂对象的算法应该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的装配方式时。
  2.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执行顺序,产生不同的事件结果时。
  3. 多个部件或零件都可以被装配到一个对象中,但是产生的运行结果又不相同时
  4. 产品类非常复杂,或者产品类中的调用顺序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5. 在创建一些复杂的对象时,这些对象的内部组成构件间的建造顺序是稳定的,但是对象的内部组成构件面临着复杂的变化
  • 优点
  1. 使用建造者模式可以使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
  2. 具体的建造者类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容易扩展
  3. 由于具体的建造者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对建造过程逐步细化,而不对其他的模块产生任何影响
  • 缺点
  1. 产生多余的Builder对象以及Director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1 目标检测的定义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的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各类物体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目标检测任务可分为两个关键的子任务,目标定位和目标分类。首先检测图像中目标的位置(目标定位),然后给出每个目标的具体类别(目标分类)。输出结果是一个边界框(称为Bounding-box,一般形式为(x1,y1,x2,y2),表示框的左上角坐标和右下角坐标),一个置信度分数(Confidence Score),表示边界框中是否包含检测对象的概率和各个类别的概率(首先得到类别概率,经过Softmax可得到类别标签)。 1.1 Two stage方法 目前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类:Two stage和One stage。Two stage方法将目标检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Region Proposal 生成阶段,主要用于生成潜在的目标候选框(Bounding-box proposals)。这个阶段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然后通过一些技巧(如选择性搜索)来生成候选框。第二个阶段是分类和位置精修阶段,将第一个阶段生成的候选框输入到另一个 CNN 中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对候选框的位置进行微调。Two stage 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较高,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 常见Tow stage目标检测算法有:R-CNN系列、SPPNet等。 1.2 One stage方法 One stage方法直接利用模型提取特征值,并利用这些特征值进行目标的分类和定位,不需要生成Region Proposal。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因为省略了Region Proposal生成的过程。One stage方法的缺点是准确度相对较低,因为它没有对潜在的目标进行预先筛选。 常见的One stage目标检测算法有:YOLO系列、SSD系列和RetinaNet等。 2 常见名词解释 2.1 NMS(Non-Maximum Suppression) 目标检测模型一般会给出目标的多个预测边界框,对成百上千的预测边界框都进行调整肯定是不可行的,需要对这些结果先进行一个大体的挑选。NMS称为非极大值抑制,作用是从众多预测边界框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结果,这样可以加快算法效率,其主要流程如下: 设定一个置信度分数阈值,将置信度分数小于阈值的直接过滤掉 将剩下框的置信度分数从大到小排序,选中值最大的框 遍历其余的框,如果和当前框的重叠面积(IOU)大于设定的阈值(一般为0.7),就将框删除(超过设定阈值,认为两个框的里面的物体属于同一个类别) 从未处理的框中继续选一个置信度分数最大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框处理完毕 2.2 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 定义了两个边界框的重叠度,当预测边界框和真实边界框差异很小时,或重叠度很大时,表示模型产生的预测边界框很准确。边界框A、B的IOU计算公式为: 2.3 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即均值平均精度,是评估目标检测模型效果的最重要指标,这个值介于0到1之间,且越大越好。mAP是AP(Average Precision)的平均值,那么首先需要了解AP的概念。想要了解AP的概念,还要首先了解目标检测中Precision和Recall的概念。 首先我们设置置信度阈值(Confidence Threshold)和IoU阈值(一般设置为0.5,也会衡量0.75以及0.9的mAP值): 当一个预测边界框被认为是True Positive(TP)时,需要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Confidence Score > Confidence Threshold 预测类别匹配真实值(Ground truth)的类别 预测边界框的IoU大于设定的IoU阈值 不满足条件2或条件3,则认为是False Positive(FP)。当对应同一个真值有多个预测结果时,只有最高置信度分数的预测结果被认为是True Positive,其余被认为是False Positive。 Precision和Recall的概念如下图所示: Precision表示TP与预测边界框数量的比值 Recall表示TP与真实边界框数量的比值 改变不同的置信度阈值,可以获得多组Precision和Recall,Recall放X轴,Precision放Y轴,可以画出一个Precision-Recall曲线,简称P-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万子开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