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六
有教育专家撰文指出:“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该文摘要如下: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而是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坏)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我认为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中或好)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都没有确定的指向。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策)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策)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什么叫过头?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坏)
“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都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适当”,指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让孩子学他内心喜欢的东西。
蒙田说:“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如果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主流价值却全部忘了。(坏)
“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本人思路:
一、教育是解放心灵,是为了内心的丰富,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中国的教育缺乏灵魂。 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要基于三个原则。1、中庸。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2、可能。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3、适当。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三、因此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白鹭思路
一般思路:
1、教育乃心灵转向爱、善和智慧。2、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灵魂。3、技术层面不断地改,让我们忘记教育规律及自身内在的东西。4、灵魂跟不上,是说教育一味适应外接社会,让人忘却主流价值。5、所以,教育要基于中庸、可能和适当的原则,要摒弃浮躁和功利,回归教育规律。【6】6-7分
优化的思路(what+why),回应题干中的,技术层面太快、灵魂跟不上两大问题。
1、教育乃心灵转向爱、善和智慧。2、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灵魂。3、技术层面不断地改,让我们忘记教育规律及自身内在的东西,这样的教育就过了头,没有做到中庸、可能和适当。4、灵魂跟不上,是说教育一味适应外接社会,让人忘却主流价值,这样浮躁和功利的教育有损于教育的灵魂。【6】8-9分
总结
1、本题是说的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突出问题(why), 附带着提一嘴对策。
2、做题四步骤:匹配,盲找,统计,对号
3、如果一道题要谈理解,这道题就是用三w去解题。 如果一道题要指出含义或者分析概念,那么就是what和why,二w去写题,将对策反写成正面或者负面的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