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原理深入解析(二)

1. Binder概述

  1. 从IPC角度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该通信方式在linux中没有,是Android独有;
  2. 从Android Driver层:Binder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拟的物理设备,它的设备驱动是/dev/binder;
  3. 从Android Native层:Binder是创建Service Manager以及BpBinder/BBinder模型,搭建与binder驱动的桥梁;
  4. 从Android Framework层:Binder是各种Manager(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等)和相应xxxManagerService的桥梁;
  5. 从Android APP层:Binder是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信的媒介,当bindService的时候,服务端会返回一个包含了服务端业务调用的 Binder对象,通过这个Binder对象,客户端就可以获取服务端提供的服务或者数据,这里的服务包括普通服务和基于AIDL的服务。

2. Binder架构

binder_arch

Binder在整个Android系统中有这举足轻重的地位,在Native层有一套完整的binder通信的C/S架构(图中的蓝色),Bpinder作为客户端,BBinder作为服务端。基于naive层的Binder框架,Java也有一套镜像功能的binder C/S架构,通过JNI技术,与native层的binder对应,Java层的binder功能最终都是交给native的binder来完成。从kernel到native,jni,framework层的架构所涉及的所有有关类和方法见Binder类图

3. Binder进程与线程

binder_proc_relation

对于底层Binder驱动,通过binder_procs链表记录所有创建的binder_proc结构体,binder驱动层的每一个binder_proc结构体都与用户空间的一个用于binder通信的进程一一对应,且每个进程有且只有一个ProcessState对象,这是通过单例模式来保证的。在每个进程中可以有很多个线程,每个线程对应一个IPCThreadState对象,IPCThreadState对象也是单例模式,即一个线程对应一个IPCThreadState对象,在Binder驱动层也有与之相对应的结构,那就是Binder_thread结构体。在binder_proc结构体中通过成员变量rb_root threads,来记录当前进程内所有的binder_thread。

Binder线程池:每个Server进程在启动时会创建一个binder线程池,并向其中注册一个Binder线程;之后Server进程也可以向binder线程池注册新的线程,或者Binder驱动在探测到没有空闲binder线程时会主动向Server进程注册新的的binder线程。对于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最大Binder线程数限制,默认为16个binder线程,例如Android的system_server进程就存在16个线程。对于所有Client端进程的binder请求都是交由Server端进程的binder线程来处理的。

4. Binder传输过程

Binder IPC机制,就是指在进程间传输数据(binder_transaction_data),一次数据的传输,称为事务(binder_transaction)。对于多个不同进程向同一个进程发送事务时,这个同一个进程或线程的事务需要串行执行,在Binder驱动中为binder_proc和binder_thread都有todo队列。

也就是说对于进程间的通信,就是发送端把binder_transaction节点,插入到目标进程或其子线程的todo队列中,等目标进程或线程不断循环地从todo队列中取出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binder_transaction

在Binder驱动层,每个接收端进程都有一个todo队列,用于保存发送端进程发送过来的binder请求,这类请求可以由接收端进程的任意一个空闲的binder线程处理;接收端进程存在一个或多个binder线程,在每个binder线程里都有一个todo队列,也是用于保存发送端进程发送过来的binder请求,这类请求只能由当前binder线程来处理。binder线程在空闲时进入可中断的休眠状态,当自己的todo队列或所属进程的todo队列有新的请求到来时便会唤醒,如果是由所需进程唤醒的,那么进程会让其中一个线程处理响应的请求,其他线程再次进入休眠状态。

5. Binder路由

先来看看Native Binder IPC的两个重量级对象:BpBinder(客户端)和BBinder(服务端)都是Android中Binder通信相关的代表,它们都从IBinder类中派生而来,关系图如下:

Binder关系图

  • IBinder有一个重要方法queryLocalInterface, 默认返回值为NULL;
    • BBinder/BpBinder都没有实现,默认返回NULL;BnInterface重写该方法;
    • BinderProxy(Java)默认返回NULL;Binder(Java)重写该方法;
  • IInterface有一个重要方法asBinder;
  • IInterface子类(服务端)会有一个方法asInterface;

Native层通过宏IMPLEMENT_META_INTERFACE来完成asInterface实现和descriptor的赋值过程;

对于Java层跟Native一样,也有完全对应的一套对象和方法:

  • 例如ActivityManagerNative, 通过实现asInterface方法,以及其通过其构造函数 调用attachInterface(),完成descriptor的赋值过程。
  • 再如AIDL全自动生成asInterface和descriptor赋值过程。

同一个进程,请求binder服务,不需要创建binder_ref,BpBinder等这些对象,但是是否需要经过binder call,取决于descriptor是否设置。 这就涉及到Java服务Native使用,或许Native服务在Java层使用,需要格外注意。

binder的路由原理:BpBinder发送端,根据handler,在当前binder_proc中,找到相应的binder_ref,由binder_ref再找到目标binder_node实体,由目标binder_node再找到目标进程binder_proc。简单地方式是直接把binder_transaction节点插入到binder_proc的todo队列中,完成传输过程。

对于binder驱动来说应尽可能地把binder_transaction节点插入到目标进程的某个线程的todo队列,效率更高。当binder驱动可以找到合适的线程,就会把binder_transaction节点插入到相应线程的todo队列中,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线程,就把节点之间插入binder_proc的todo队列。

 

转载:http://gityuan.com/2015/11/28/binder-summary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深入理解Android:卷2》是一本以情景方式对Android的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的书。内容广泛,以对Framework层的分析为主,兼顾Native层和Application层;分析深入,每一部分源代码的分析都力求透彻;针对性强,注重实际应用开发需求,书所涵盖的知识点都是Android应用开发者和系统开发者需要重点掌握的。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Android系统架构和源码阅读方法的介绍;第2章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MediaScanner进行分析,详细讲解了Android十分重要的JNI技术;第3章分析了init进程,揭示了通过解析init.rc来启动Zygote以及属性服务的工作原理;第4章分析了Z ygote、SystemServer等进程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讨论了Android的启动速度、虚拟机HeapSize的大小调整、Watchdog工作原理等问题;第5章讲解了Android系统常用的类,包括sp、wp、RefBase、Thread等类,同步类,以及Java的Handler类和Looper类,掌握这些类的知识后方能在后续的代码分析做到游刃有余;第6章以MediaServer为切入点,对Android极为重要的Binder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其本质。第7章对Audio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AudioTrack、AudioFlinger和AudioPolicyService等的工作原理。第8章深入讲解了Surface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了Surface与Activity之间以及Surface与SurfaceFlinger之间的关系、SurfaceFlinger的工作原理、Surface系统的帧数据传输以及LayerBuffer的工作流程。第9章对Vold和Rild的原理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探讨了Phone设计优化的问题;
深入理解Android 卷1 不是扫描版的,是全版电子书的,非PDF,可编辑,各种阅览器以打开!包括书签和同步目录! 第1章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 1 1.1 系统架构 / 2 1.1.1 Android系统架构 / 2 1.1.2 本书的架构 / 3 1.2 搭建开发环境 / 4 1.2.1 下载源码 / 4 1.2.2 编译源码 / 6 1.3 工具介绍 / 8 1.3.1 Source Insight介绍 / 8 1.3.3 Busybox的使用 / 11 1.4 本章小结 / 12 第2章 深入理解JNI / 13 2.1 JNI概述 / 14 2.2 学习JNI的实例:MediaScanner / 15 2.3 Java层的MediaScanner分析 / 16 2.3.1 加载JNI库 / 16 2.3.2 Java的native函数和总结 / 17 2.4 JNI层MediaScanner的分析 / 17 2.4.1 注册JNI函数 / 18 2.4.2 数据类型转换 / 22 2.4.3 JNIEnv介绍 / 24 2.4.4 通过JNIEnv操作jobject / 25 2.4.5 jstring介绍 / 27 2.4.6 JNI类型签名介绍 / 28 2.4.7 垃圾回收 / 29 2.4.8 JNI的异常处理 / 32 2.5 本章小结 / 32 第3章 深入理解init / 33 3.1 概述 / 34 3.2 init分析 / 34 3.2.1 解析配置文件 / 38 3.2.2 解析service / 42 3.2.3 init控制service / 48 3.2.4 属性服务 / 52 3.3 本章小结 / 60 第4章 深入理解zygote / 61 4.1 概述 / 62 4.2 zygote分析 / 62 4.2.1 AppRuntime分析 / 63 4.2.2 Welcome to Java World / 68 4.2.3 关于zygote的总结 / 74 4.3 SystemServer分析 / 74 4.3.1 SystemServer的诞生 / 74 4.3.2 SystemServer的重要使命 / 77 4.3.3 关于 SystemServer的总结 / 83 4.4 zygote的分裂 / 84 4.4.1 ActivityManagerService发送请求 / 84 4.4.2 有求必应之响应请求 / 86 4.4.3 关于zygote分裂的总结 / 88 4.5 拓展思考 / 88 4.5.1 虚拟机heapsize的限制 / 88 4.5.2 开机速度优化 / 89 4.5.3 Watchdog分析 / 90 4.6 本章小结 / 93 第5章 深入理解常见类 / 95 5.1 概述 / 96 5.2 以“三板斧”揭秘RefBase、sp和wp / 96 5.2.1 第一板斧——初识影子对象 / 96 5.2.2 第板斧——由弱生强 / 103 5.2.3 第三板斧——破解生死魔咒 / 106 5.2.4 轻量级的引用计数控制类LightRefBase / 108 5.2.5 题外话-三板斧的来历 / 109 5.3 Thread类及常用同步类分析 / 109 5.3.1 一个变量引发的思考 / 109 5.3.2 常用同步类 / 114 5.4 Looper和Handler类分析 / 121 5.4.1 Looper类分析 / 122 5.4.2 Handler分析 / 124 5.4.3 Looper和Handler的同步关系 / 127 5.4.4 HandlerThread介绍 / 129 5.5 本章小结 / 129 第6章 深入理解Binder / 130 6.1 概述 / 131 6.2 庖丁解MediaServer / 132 6.2.1 MediaServer的入口函数 / 132 6.2.2 独一无的ProcessState / 133 6.2.3 时空穿越魔术-defaultServiceManager / 134 6.2.4 注册MediaPlayerService / 142 6.2.5 秋风扫落叶-StartThread Pool和join Thread Pool分析 / 149 6.2.6 你彻底明白了吗 / 152 6.3 服务总管ServiceManager / 152 6.3.1 ServiceManager原理 / 152 6.3.2 服务的注册 / 155 6.3.3 ServiceManager存在的意义 / 158 6.4 MediaPlayerService和它的Client / 158 6.4.1 查询ServiceManager / 158 6.4.2 子承父业 / 159 6.5 拓展思考 / 162 6.5.1 Binder和线程的关系 / 162 6.5.2 有人情味的讣告 / 163 6.5.3 匿名Service / 165 6.6 学以致用 / 166 6.6.1 纯Native的Service / 166 6.6.2 扶得起的“阿斗”(aidl) / 169 6.7 本章小结 / 172 第7章 深入理解Audio系统 / 173 7.1 概述 / 174 7.2 AudioTrack的破解 / 174 7.2.1 用例介绍 / 174 7.2.2 AudioTrack(Java空间)分析 / 179 7.2.3 AudioTrack(Native空间)分析 / 188 7.2.4 关于AudioTrack的总结 / 200 7.3 AudioFlinger的破解 / 200 7.3.1 AudioFlinger的诞生 / 200 7.3.2 通过流程分析AudioFlinger / 204 7.3.3 audio_track_cblk_t分析 / 230 7.3.4 关于AudioFlinger的总结 / 234 7.4 AudioPolicyService的破解 / 234 7.4.1 AudioPolicyService的创建 / 235 7.4.2 重回AudioTrack / 245 7.4.3 声音路由切换实例分析 / 251 7.4.4 关于AudioPolicy的总结 / 262 7.5 拓展思考 / 262 7.5.1 DuplicatingThread破解 / 262 7.5.2 题外话 / 270 7.6 本章小结 / 272 第8章 深入理解Surface系统 / 273 8.1 概述 / 275 8.2 一个Activity的显示 / 275 8.2.1 Activity的创建 / 275 8.2.2 Activity的UI绘制 / 294 8.2.3 关于Activity的总结 / 296 8.3 初识Surface / 297 8.3.1 和Surface有关的流程总结 / 297 8.3.2 Surface之乾坤大挪移 / 298 8.3.3 乾坤大挪移的JNI层分析 / 303 8.3.4 Surface和画图 / 307 8.3.5 初识Surface小结 / 309 8.4 深入分析Surface / 310 8.4.1 与Surface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 / 310 8.4.2 SurfaceComposerClient分析 / 315 8.4.3 SurfaceControl分析 / 320 8.4.4 writeToParcel和Surface对象的创建 / 331 8.4.5 lockCanvas和unlockCanvasAndPost分析 / 335 8.4.6 GraphicBuffer介绍 / 344 8.4.7 深入分析Surface的总结 / 353 8.5 SurfaceFlinger分析 / 353 8.5.1 SurfaceFlinger的诞生 / 354 8.5.2 SF工作线程分析 / 359 8.5.3 Transaction分析 / 368 8.5.4 关于SurfaceFlinger的总结 / 376 8.6 拓展思考 / 377 8.6.1 Surface系统的CB对象分析 / 377 8.6.2 ViewRoot的你问我答 / 384 8.6.3 LayerBuffer分析 / 385 8.7 本章小结 / 394 第9章 深入理解Vold和Rild / 395 9.1 概述 / 396 9.2 Vold的原理与机制分析 / 396 9.2.1 Netlink和Uevent介绍 / 397 9.2.2 初识Vold / 399 9.2.3 NetlinkManager模块分析 / 400 9.2.4 VolumeManager模块分析 / 408 9.2.5 CommandListener模块分析 / 414 9.2.6 Vold实例分析 / 417 9.2.7 关于Vold的总结 / 428 9.3 Rild的原理与机制分析 / 428 9.3.1 初识Rild / 430 9.3.2 RIL_startEventLoop分析 / 432 9.3.3 RIL_Init分析 / 437 9.3.4 RIL_register分析 / 444 9.3.5 关于Rild main函数的总结 / 447 9.3.6 Rild实例分析 / 447 9.3.7 关于Rild的总结 / 459 9.4 拓展思考 / 459 9.4.1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知识介绍 / 459 9.4.2 Rild和Phone的改进探讨 / 462 9.5 本章小结 / 463 第10章 深入理解MediaScanner / 464 10.1 概述 / 465 10.2 android.process.media分析 / 465 10.2.1 MSR模块分析 / 466 10.2.2 MSS模块分析 / 467 10.2.3 android.process.media媒体扫描工作的流程总结 / 471 10.3 MediaScanner分析 / 472 10.3.1 Java层分析 / 472 10.3.2 JNI层分析 / 476 10.3.3 PVMediaScanner分析 / 479 10.3.4 关于MediaScanner的总结 / 485 10.4 拓展思考 / 486 10.4.1 MediaScannerConnection介绍 / 486 10.4.2 我问你答 / 487 10.5 本章小结 / 488
深入理解Android 卷I   《深入理解android:卷1》是一本以情景方式对android的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的书。内容广泛,以对framework层的分析为主,兼顾native层和application层;分析深入,每一部分源代码的分析都力求透彻;针对性强,注重实际应用开发需求,书所涵盖的知识点都是android应用开发者和系统开发者需要重点掌握的。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android系统架构和源码阅读方法的介绍;第2章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mediascanner进行分析,详细讲解了android十分重要的jni技术;第3章分析了init进程,揭示了通过解析init.rc来启动zygote以及属性服务的工作原理;第4章分析了zygote、systemserver等进程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讨论了android的启动速度、虚拟机heapsize的大小调整、watchdog工作原理等问题;第5章讲解了android系统常用的类,包括sp、wp、refbase、thread等类,同步类,以及java的handler类和looper类,掌握这些类的知识后方能在后续的代码分析做到游刃有余;第6章以mediaserver为切入点,对android极为重要的binder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其本质。第7章对audio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audiotrack、audioflinger和audiopolicyservice等的工作原理。第8章深入讲解了surface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了surface与activity之间以及surface与surfaceflinger之间的关系、surfaceflinger的工作原理、surface系统的帧数据传输以及layerbuffer的工作流程。第9章对vold和rild的原理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探讨了phone设计优化的问题;第10章分析了多媒体系统mediascanner的工作原理。   本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阅读。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家将能更深刻地理解android系统,从而自如应对实际开发遇到的难题。
第1章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1.1 系统架构 1.1.1 Android系统架构 1.1.2 本书的架构 1.2 搭建开发环境 1.2.1 下载源码 1.2.2 编译源码 1.3 工具介绍 1.3.1 Source Insight介绍 1.3.3 Busybox的使用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深入理解JNI 2.1 JNI概述 2.2 学习JNI的实例:MediaScanner 2.3 Java层的MediaScanner分析 2.3.1 加载JNI库 2.3.2 Java的native函数和总结 2.4 JNI层MediaScanner的分析 2.4.1 注册JNI函数 2.4.2 数据类型转换 2.4.3 JNIEnv介绍 2.4.4 通过JNIEnv操作jobject 2.4.5 jstring介绍 2.4.6 JNI类型签名介绍 2.4.7 垃圾回收 2.4.8 JNI的异常处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入理解init 3.1 概述 3.2 init分析 3.2.1 解析配置文件 3.2.2 解析service 3.2.3 init控制service 3.2.4 属性服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入理解zygote 4.1 概述 4.2 zygote分析 4.2.1 AppRuntime分析 4.2.2 Welcome to Java World 4.2.3 关于zygote的总结 4.3 SystemServer分析 4.3.1 SystemServer的诞生 4.3.2 SystemServer的重要使命 4.3.3 关于 SystemServer的总结 4.4 zygote的分裂 4.4.1 ActivityManagerService发送请求 4.4.2 有求必应之响应请求 4.4.3 关于zygote分裂的总结 4.5 拓展思考 4.5.1 虚拟机heapsize的限制 4.5.2 开机速度优化 4.5.3 Watchdog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入理解常见类 5.1 概述 5.2 以“三板斧”揭秘RefBase、sp和wp 5.2.1 第一板斧--初识影子对象 5.2.2 第板斧--由弱生强 5.2.3 第三板斧--破解生死魔咒 5.2.4 轻量级的引用计数控制类LightRefBase 5.2.5 题外话-三板斧的来历 5.3 Thread类及常用同步类分析 5.3.1 一个变量引发的思考 5.3.2 常用同步类 5.4 Looper和Handler类分析 5.4.1 Looper类分析 5.4.2 Handler分析 5.4.3 Looper和Handler的同步关系 5.4.4 HandlerThread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入理解Binder 6.1 概述 6.2 庖丁解MediaServer 6.2.1 MediaServer的入口函数 6.2.2 独一无的ProcessState 6.2.3 时空穿越魔术-defaultServiceManager 6.2.4 注册MediaPlayerService 6.2.5 秋风扫落叶-StartThread Pool和join Thread Pool分析 6.2.6 你彻底明白了吗 6.3 服务总管ServiceManager 6.3.1 ServiceManager原理 6.3.2 服务的注册 6.3.3 ServiceManager存在的意义 6.4 MediaPlayerService和它的Client 6.4.1 查询ServiceManager 6.4.2 子承父业 6.5 拓展思考 6.5.1 Binder和线程的关系 6.5.2 有人情味的讣告 6.5.3 匿名Service 6.6 学以致用 6.6.1 纯Native的Service 6.6.2 扶得起的“阿斗”(aidl)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深入理解Audio系统 7.1 概述 7.2 AudioTrack的破解 7.2.1 用例介绍 7.2.2 AudioTrack(Java空间)分析 7.2.3 AudioTrack(Native空间)分析 7.2.4 关于AudioTrack的总结 7.3 AudioFlinger的破解 7.3.1 AudioFlinger的诞生 7.3.2 通过流程分析AudioFlinger 7.3.3 audio_track_cblk_t分析 7.3.4 关于AudioFlinger的总结 7.4 AudioPolicyService的破解 7.4.1 AudioPolicyService的创建 7.4.2 重回AudioTrack 7.4.3 声音路由切换实例分析 7.4.4 关于AudioPol
本书是一本以情景方式对Android的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的书。内容广泛,以对Framework层的分析为主,兼顾Native层和Application层;分析深入,每一部分源代码的分析都力求透彻;针对性强,注重实际应用开发需求,书所涵盖的知识点都是Android应用开发者和系统开发者需要重点掌握的。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Android系统架构和源码阅读方法的介绍;第2章通过对Android系统的MediaScanner进行分析,详细讲解了Android十分重要的JNI技术;第3章分析了init进程,揭示了通过解析init.rc来启动Zygote以及属性服务的工作原理;第4章分析了Zygote、SystemServer等进程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讨论了Android的启动速度、虚拟机HeapSize的大小调整、Watchdog工作原理等问题;第5章讲解了Android系统常用的类,包括sp、wp、RefBase、Thread等类,同步类,以及Java的Handler类和Looper类,掌握这些类的知识后方能在后续的代码分析做到游刃有余;第6章以MediaServer为切入点,对Android极为重要的Binder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其本质。第7章对Audio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AudioTrack、AudioFlinger和AudioPolicyService等的工作原理。第8章深入讲解了Surface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了Surface与Activity之间以及Surface与SurfaceFlinger之间的关系、SurfaceFlinger的工作原理、Surface系统的帧数据传输以及LayerBuffer的工作流程。第9章对Vold和Rild的原理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探讨了Phone设计优化的问题;第10章分析了多媒体系统MediaScanner的工作原理。 本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阅读。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家将能更深刻地理解Android系统,从而自如应对实际开发遇到的难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