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の虚拟机执行子系统

目录

第三部分-虚拟机执行子系统

6.类文件结构

7.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8.虚拟机字节码执行引擎

8.1方法调用

8.1.1解析调用

8.1.2分派调用

第四部分-程序编译与代码优化

10.早期(编译期)优化

javac编译器

java语法糖

11.晚期(运行期)优化


6.类文件结构

Java程序*.java ——  Java编译器 —— 字节码*.class —— java虚拟机

Class文件是一组以8位字节为基础单位的二进制流,各个数据项目严格按照顺序紧凑地排列在class文件之中,中间没有添加任何分隔符;
可以说.class文件是不同的语言在 Java 虚拟机之间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支持 Java 跨平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class文件本质就是一张表

根据 Java 虚拟机规范,类文件由单个 ClassFile 结构组成:
 

ClassFile {
    u4             magic; //Class 文件的标志
    u2             minor_version;//Class 的小版本号
    u2             major_version;//Class 的大版本号
    u2             constant_pool_count;//常量池的数量
    cp_info        constant_pool[constant_pool_count-1];//常量池
    u2             access_flags;//Class 的访问标记
    u2             this_class;//当前类
    u2             super_class;//父类
    u2             interfaces_count;//接口
    u2             interfaces[interfaces_count];//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u2             fields_count;//Class 文件的字段属性
    field_info     fields[fields_count];//一个类会可以有个字段
    u2             methods_count;//Class 文件的方法数量
    method_info    methods[methods_count];//一个类可以有个多个方法
    u2             attributes_count;//此类的属性表中的属性数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属性表集合
}

Class文件字节码结构组织示意图

魔数

u4             magic; //Class 文件的标志

每个 Class 文件的头四个字节称为魔数(Magic Number),它的唯一作用是确定这个文件是否为一个能被虚拟机接收的 Class 文件。
程序设计者很多时候都喜欢用一些特殊的数字表示固定的文件类型或者其它特殊的含义。

Class 文件版本

    

u2             minor_version;//Class 的小版本号

u2             major_version;//Class 的大版本号

紧接着魔数的四个字节存储的是 Class 文件的版本号:第五和第六是次版本号,第七和第八是主版本号。

高版本的 Java 虚拟机可以执行低版本编译器生成的 Class 文件,但是低版本的 Java 虚拟机不能执行高版本编译器生成的 Class 文件。所以,我们在实际开发的时候要确保开发的的 JDK 版本和生产环境的 JDK 版本保持一致。

 

常量池

u2             constant_pool_count;//常量池的数量
cp_info        constant_pool[constant_pool_count-1];//常量池

 紧接着主次版本号之后的是常量池,常量池的数量是 constant_pool_count-1(常量池计数器是从1开始计数的,将第0项常量空出来是有特殊考虑的,索引值为0代表“不引用任何一个常量池项”)。

常量池主要存放两大常量: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 字面量比较接近于 Java 语言层面的的常量概念,如文本字符串、声明为 final 的常量值等。而符号引用则属于编译原理方面的概念。包括下面三类常量:
    • 类和接口的全限定名

    • 字段的名称和描述符

    • 方法的名称和描述符

  • 常量池中每一项常量都是一个表,这14种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开始的第一位是一个 u1 类型的标志位 -tag 来标识常量的类型,代表当前这个常量属于哪种常量类型.

访问标志

在常量池结束之后,紧接着的两个字节代表访问标志,这个标志用于识别一些类或者接口层次的访问信息,包括:这个 Class 是类还是接口,是否为 public 或者 abstract 类型,如果是类的话是否声明为 final 等等。

当前类索引,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   

u2             this_class;//当前类
u2             super_class;//父类
u2             interfaces_count;//接口
u2             interfaces[interfaces_count];//一个雷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全限定名,父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由于 Java 语言的单继承,所以父类索引只有一个,除了 java.lang.Object 之外,所有的 java 类都有父类,因此除了 java.lang.Object 外,所有 Java 类的父类索引都不为 0。

接口索引集合用来描述这个类实现了那些接口,这些被实现的接口将按implents(如果这个类本身是接口的话则是extends) 后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在接口索引集合中。

字段表集合

u2             fields_count;//Class 文件的字段的个数

field_info     fields[fields_count];//一个类会可以有个字段

字段表(field info)用于描述接口或类中声明的变量。字段包括类级变量以及实例变量,但不包括在方法内部声明的局部变量。

field info(字段表) 的结构:

  • access_flags: 字段的作用域(public ,private,protected修饰符),是实例变量还是类变量(static修饰符),可否被序列化(transient 修饰符),可变性(final),可见性(volatile 修饰符,是否强制从主内存读写)。

  • name_index: 对常量池的引用,表示的字段的名称;

  • descriptor_index: 对常量池的引用,表示字段和方法的描述符;

  • attributes_count: 一个字段还会拥有一些额外的属性,attributes_count 存放属性的个数;

  •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 存放具体属性具体内容。

上述这些信息中,各个修饰符都是布尔值,要么有某个修饰符,要么没有,很适合使用标志位来表示。而字段叫什么名字、字段被定义为什么数据类型这些都是无法固定的,只能引用常量池中常量来描述。

方法表集合

u2             methods_count;//Class 文件的方法的数量

method_info    methods[methods_count];//一个类可以有个多个方法

methods_count 表示方法的数量,而 method_info 表示的方法表。

Class 文件存储格式中对方法的描述与对字段的描述几乎采用了完全一致的方式。方法表的结构如同字段表一样,依次包括了访问标志、名称索引、描述符索引、属性表集合几项。

method_info(方法表的) 结构:

属性表集合

  u2             attributes_count;//此类的属性表中的属性数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属性表集合

在 Class 文件,字段表,方法表中都可以携带自己的属性表集合,以用于描述某些场景专有的信息。与 Class 文件中其它的数据项目要求的顺序、长度和内容不同,属性表集合的限制稍微宽松一些,不再要求各个属性表具有严格的顺序,并且只要不与已有的属性名重复,任何人实现的编译器都可以向属性表中写 入自己定义的属性信息,Java 虚拟机运行时会忽略掉它不认识的属性。

7.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参考:https://blog.csdn.net/ityouknow/article/details/77989551

类的加载指的是将类的.class文件中的二进制数据读入到内存中,将其放在运行时数据区的方法区内,然后在堆区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用来封装类在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

类的加载的最终产品是位于堆区中的Class对象,Class对象封装了类在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并且向Java程序员提供了访问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的接口。

 

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在Java语言里面,类型的加载、连接和初始化过程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

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l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和卸载(Unloading)7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解析3个部分统称为连接(Linking)

在这五个阶段中,加载、验证、准备和初始化这四个阶段发生的顺序是确定的,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开始,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的运行时绑定(也成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另外注意这里的几个阶段是按顺序开始,而不是按顺序进行或完成,因为这些阶段通常都是互相交叉地混合进行的,通常在一个阶段执行的过程中调用或激活另一个阶段。

  1. 加载:
    •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方法区中存储)
    •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堆中存储),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这样便可以通过该对象访问方法区中的这些数据。
  2. 验证: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 文件格式验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例如:是否以0xCAFEBABE开头、主次版本号是否在当前虚拟机的处理范围之内、常量池中的常量是否有不被支持的类型。
    • 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注意:对比javac编译阶段的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例如:这个类是否有父类,除了java.lang.Object之外。
    • 字节码验证:通过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
    • 符号引用验证:确保解析动作能正确执行。
  3. 准备:(这里有赋值)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值
    • 类变量分配内存(方法区中):内存分配的仅包括类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而不包括实例变量,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Java堆中;
    • 设置类变量初始值:初始值“通常情况”下是数据类型的零值(如0、0L、null、false等)。
    • 为static final属性的变量赋值;
    • 这里还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 对基本数据类型来说,对于类变量(static)和全局变量,如果不显式地对其赋值而直接使用,则系统会为其赋予默认的零值,而对于局部变量来说,在使用前必须显式地为其赋值,否则编译时不通过。
      • 对于同时被static和final修饰的常量,必须在声明的时候就为其显式地赋值,否则编译时不通过;而只被final修饰的常量则既可以在声明时显式地为其赋值,也可以在类初始化时显式地为其赋值,总之,在使用前必须为其显式地赋值,系统不会为其赋予默认零值。
      • 对于引用数据类型reference来说,如数组引用、对象引用等,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显式地赋值而直接使用,系统都会为其赋予默认的零值,即null。
      • 如果在数组初始化时没有对数组中的各元素赋值,那么其中的元素将根据对应的数据类型而被赋予默认的零值。
  4. 解析: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 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7类符号引用进行。
    • 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s):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无歧义地定位到目标即可。
    • 直接引用(Direct References):直接引用可以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是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直接引用是和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相关的。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在内存中存在。
  5. 初始化:(这里有赋值)
    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或者说是字节码)。根据程序员通过程序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或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达: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 <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静态语句(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所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
    • <clinit>()方法与类的构造函数(或者说实例构造器<init>()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式地调用父类构造器,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之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因此在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肯定是java.lang.Object。
    • <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0方法。
    • 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但仍然有变量初始化的赋值操作,因此接口与类一样都会生成<clinit>()方法。但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只在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使用时,父接口才会初始化。
    •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clinit>()方法完毕。
    • 必须进行初始化的情况(对一个类的主动引用):

      • 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或invokestatic这4条字节码指令时

      • 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

      •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 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 当使用JDK1.7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所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结束生命周期

在如下几种情况下,Java虚拟机将结束生命周期

  • 执行了System.exit()方法
  • 程序正常执行结束
  • 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异常或错误而异常终止
  • 由于操作系统出现错误而导致Java虚拟机进程终止

类加载器:

  • 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要的类
  • 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

类加载有三种方式:

  • 命令行启动应用时候由JVM初始化加载

  • 通过Class.forName()方法动态加载

  • 通过ClassLoader.loadClass()方法动态加载

Class.forName()和ClassLoader.loadClass()区别

  • Class.forName():将类的.class文件加载到jvm中之外,还会对类进行解释,执行类中的static块;
  • ClassLoader.loadClass():只干一件事情,就是将.class文件加载到jvm中,不会执行static中的内容,只有在newInstance才会去执行static块。
  • Class.forName(name, initialize, loader)带参函数也可控制是否加载static块。并且只有调用了newInstance()方法采用调用构造函数,创建类的对象 。
     

双亲委派模型: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前面已经介绍过,这个类将器负责将存放<JAVA_HOME>lib目录中的,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的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它负责加载<JAVA_HOME>lib\ext目录中的,或者被 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扩展类加载器。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是ClassLoader中的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上所指定的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是: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记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丢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丢加载。

  1. 当AppClassLoader加载一个class时,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类加载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ExtClassLoader去完成。
  2. 当ExtClassLoader加载一个class时,它首先也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类加载请求委派给BootStrapClassLoader“`去完成。
  3. 如果BootStrapClassLoader加载失败(例如在$JAVA_HOME/jre/lib里未查找到该class),会使用ExtClassLoader来尝试加载;
  4. 若ExtClassLoader也加载失败,则会使用AppClassLoader来加载,如果AppClassLoader也加载失败,则会报出异常ClassNotFoundException。

双亲委派模型意义:

  • 系统类防止内存中出现多份同样的字节码
  • 保证Java程序安全稳定运行
  • 就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 对Java本身的基础类形成一个保护。例如类 java.larng.Object,它存放在rt.jar之中,无论哪一个类加载器要加载这个类,最终都是委派给处于模型最顶端的启动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因此Object类在程序的各种类加载器环境中都是同一个类。

8.虚拟机字节码执行引擎

执行引擎是Java虚拟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虚拟机”是一个相对于“物理机”的概念,这两种机器都有代码执行能力,其区别是物理机的执行引擎是直接建立在处理器、硬件、指令集和操作系统层面上的,而虚拟机的执行引擎则是由自己实现的,因此可以自行制定指令集与执行引擎的结构体系,并且能够执行那些不被硬件直接支持的指令集格式。

运行时栈帧结构:

栈帧(Stack Frame)是用于支持虚拟机进行方法调用和方法执行的数据结构,它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中的虚拟机栈(Virtual Machine Stack)的栈元素。

栈帧存储了方法的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连接和方法返回地址等信息。每一个方法从调用开始至执行完成的过程,都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里面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局部变量表

局部变量表(Local Variable Table)是一组变量值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方法参数和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在Java程序编译为Class文件时,就在方法的Code属性的max locals数据项中确定了该方法所需要分配的局部变量表的最大容量。

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不一样,局部变量必须要进行赋初始值,没有赋值的局部变量是无法引用的

操作数栈

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也常称为操作栈,它是一个后入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栈。

同局部变量表一样,操作数栈的最大深度也在编译的时候写入到Code属性的max_stacks数据项中。

操作数栈的每一个元素可以是任意的Java数据类型,包括long和double。32位数据类型所占的栈容量为1,64位数据类型所占的栈容量为2。

当一个方法刚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操作数栈是空的,在方法的执行过程中,会有各种字节码指令往操作数栈中写入和提取内容,也就是出栈/入栈操作。Java虚拟机是基于栈的执行引擎,其中栈就是指操作数栈

8.1方法调用

方法调用并不等同于方法执行,方法调用阶段唯一的任务就是确定被调用方法的版本(即调用哪一个方法),暂时还不涉及方法内部的具体运行过程。在程序运行时,进行方法调用是最普遍、最频繁的操作,但Class文件的编译过程中不包含传统编译中的连接步骤,一切方法调用在Class文件里面存储的都只是符号引用,而不是方法在实际运行时内存布局中的大口地址(相当于之前说的直接引用)。

8.1.1解析调用

继续前面关于方法调用的话题,所有方法调用中的日标方法在Class文件里面都是一个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在类加载的解析阶段,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这种解析能成立的前提是:方法在程序真正运行之前就有一个可确定的调用版本,并且这个方法的调用版本在运行期是不可改变的。换句话说,调用目标在程序代码写好、编译器进行编译时就必须确定下来。这类方法的调用称为解析(Resolution)。

在Java语言中符合“编译期可知,运行期不可变”这个要求的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方法和私有方法两大类,前者与类型直接关联,后者在外部不可被访问,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都不可能通过继承或别的方式重写成其他版本,因此它们都适合在类加载阶段进行解析。

静态方法、私有方法、实例构造器、父类方法 4类在类加载阶段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

解析调用一定是个静态的过程,在编译期间就完全确定,在类装载的解析阶段就会把涉及的符号引用全部转变为可确定的直接引用,不会延迟到运行期再去完成。

8.1.2分派调用

分派(Dispatch)调用则可能是静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根据分派依据的宗量数可分为单分派和多分派。这两类分派方式的两两组合就构成了静态单分派、静态多分派、动态单分派、动态多分派4种分派组合情况。

1.静态分派--与方法重载相关,依赖静态类型来判断和执行方法

Human man = new Man();

我们把上面代码中的“Human”称为变量的静态类型(Static Type),或者叫做的外观类型(Apparent Type),后面的“Man”则称为变量的实际类型(Actual Type),静态类型和实际类型在程序中都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区别是静态类型的变化仅仅在使用时发生,变量本身的静态类型不会被改变,并且最终的静态类型是在编译期可知的;而实际类型变化的结果在运行期才可确定,编译器在编译程序的时候并不知道一个对象的实际类型是什么。

//实际类型变化
Human man=new Man();
man=new Woman();
//静态类型变化
sr.sayHel1o((Man)man)
sr.sayHello((Woman)man)

虚拟机(准确地说是编译器)在重载时是通过参数的静态类型而不是实际类型作为判定依据的。并且静态类型是编译期可知的,因此,在编译阶段,Javac编译器会根据参数的静态类型决定使用哪个重载版本;

所有依赖静态类型来定位方法执行版本的分派动作称为静态分派。静态分派的典型应用是方法重载。静态分派发生在编译阶段,因此确定静态分派的动作实际上不是由虚拟机来执行的。

2.动态分派--与方法重写相关,指的就是多态性

运行期确定执行方法的实际类型

3单分派与多分派

方法的接收者与方法的参数统称为方法的宗量

根据分派基于多少种宗量,可以将分派划分为单分派和多分派两种。单分派是根据一个宗量对目标方法进行选择,多分派则是根据多于一个宗量对目标方法进行选择。Java语言是一门静态多分派,动态单分派的语言

/*
*单分派、多分派演示
*Qauthor zzm
/
public class Dispatch(
    static class QQ{}
    static class _360{}

    public static class Father{
        public void hardChoice(QQ arg){
            system.out.println("father choose qg");
        }
        public void hardChoice(_360 arg){
            system.out.println("father choose 360");
        }

    public static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public void hardChoice(QQ arg){
            system.out.print1n("son choose qq");
        }
        public void hardchoice(_360 arg){
            system.out.printin("son choose 36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t]args){
        Father father=new Father();
        Father son=new Son();
        father.hardchoice(new _360()));
        son.hardchoice(new QQ());
    }
}
运行结果:
father choose 360
son choose qq

编译与运行的关系:成员变量,静态方法看左边;非静态方法: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我们来看看编译阶段编译器的选择过程,也就是静态分派的过程。这时选择目标方法的依据有两点:一是静态类型是Father还是Son,二是方法参数是QQ还是360。这次选择结果的最终产物是产生了两条invokevirtual指令,两条指令的参数分别为常量池中指向Father.hardChoice(360)及Father.hardChoice(QQ)方法的符号引用。因为是根据两个宗量进行选择,所以lava语言的静态分派属于多分派类型。

再看看运行阶段虚拟机的选择,也就是动态分派的过程。在执行“son.hardChoice(new QQ)”这句代码时,更准确地说,是在执行这句代码所对应的invokevirtual指令时,由于编译期已经决定目标方法的签名必须为hardChoice(QQ),虚拟机此时不会关心传递过来的参数“QQ”到底是“腾讯QQ”还是“奇瑞QQ”,因为这时参数的静态类型、实际类型都对方法的选择不会构成任何影响,唯一可以影响虚拟机选择的因素只有此方法的接受者的实际类型是Father还是Son。因为只有一个宗量作为选择依据,所以Java语言的动态分派属于单分派类型。

根据上述论证的结果,我们可以总结一句:今天(直至还未发布的Java1.8)的Java语言是一门静态多分派、动态单分派的语言。

基于栈的字节码解释执行引擎

Java编译器输出的指令流,基本上是一种基于栈的指令集架构,与此相对的是基于寄存器的指令结构

基于栈的指令结构是可有移植,因为寄存器是和硬件强相关的

基于栈架构指令的主要缺点是执行速度相对较慢一点

第四部分-程序编译与代码优化

10.早期(编译期)优化

javac编译器

 

 

java语法糖

泛型与类型擦除:

本质是参数化类型(Parametersized Type)的应用,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和泛型方法。

Java语言中的泛型只在程序源码中存在,在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中,就已经替换为原来的原生类型(Raw Type,也称为裸类型)了,并且在相应的地方插入了强制转型代码,因此,对于运行期的 Java 语言来说,ArrayList<int>与ArrayList<String>就是同一个类,所以泛型技术实际上是Java语言的一颗语法糖,Java.语言中的泛型实现方法称为类型擦除;

泛型擦除前与泛型擦除后:

 

自动装箱、拆箱与循环遍历

自动装箱、拆箱在编译之后被转化成了对应的包装和还原方法,如Integer.valueOf与Integer.intValue方法

包装类在不遇到算术运算的情况下不会自动拆箱

foreach遍历循环则把代码还原成了迭代器的实现,这也是为何遍历循环需要被遍历的类实现lterable接口的原因。


11.晚期(运行期)优化

java最初只有解释器,后台增加了即时编译器(JIT),能够对运行特别频繁的热点代码进行编译和优化

即时编译对于Java虚拟机规范来说不是必须的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